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5977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课题

第一课神奇的口袋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重点

难点

1、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及正确使用。

2、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引导阶段

老师事先把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放在一只袋子里。

上课时,可让学生通过猜或用手摸等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说出里面放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以便引起学生们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一)以儿歌拍节拍的形式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小口袋真神奇,装着纸剪和画笔,

大家一起来动手,展现多彩新天地。

(二)出示:

神奇的口袋(让同学来猜猜里面装着什么?

1、剪刀2、蜡笔3、水彩颜料4、水笔5、钢笔6、铅笔7、毛笔8、油画笔9、橡皮泥10、剪刀11、毛笔12、印13、各种彩卡等

(三)欣赏用各种工具画出来的画

(四)作业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及它们不同性能和特点。

B、尽量大胆、自由地表现,

C、用简单的点、线、面来组合画面欣赏各种图片和课本

3、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工具的使用和表现。

4、

四、讲评:

欣赏同学用各种工具表现出来的作品

五、收拾整理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

第二课大家都来做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

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

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

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

第三课彩线连彩点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重点

难点

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

彩线连彩点

师:

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

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

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习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理

五、收拾整理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

第四课淅沥的小雨

 

课时

4

教学

目标

1、用一组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重点

难点

1、用有方向性的线条表现雨滴。

2、遮挡关系的处理。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引导阶段: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雨点儿落下来了,街上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你是怎样避雨的?

2、请学生表演雨中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遮挡关系

3、下雨时,我们的城市是怎样的情景?

4、下雨时,你最喜欢的或最讨厌的事是什么?

(二)欣赏图片

看看书上的图片,选你喜欢的一幅说几句话?

二、发展阶段:

(一)启发想象,激发情感

1、听故事并补充完整(挂图拼贴)

热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白云没精打采地飘来飘去。

明明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

哎呀!

天空怎么突然暗下来了?

呀!

下雨了!

……

谁来添画落下的雨点儿?

想一想,明明怎么办?

或者你怎样帮助明明呢?

2、请学生为明明添画雨具。

(二)观察分析:

明明穿上了雨衣,看起来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了?

(三)鼓励创作:

你想画雨中的什么呢?

(四)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幅下雨时的情景,画名叫淅沥的小雨。

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涂色。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互评。

你喜欢谁的画?

五、课后拓展:

谁知道,天上落下的雨点儿到哪去了?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

第五课闪烁的烟花

课时

5

教学

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

难点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

二、导入新课

1、春节过得愉快吗?

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哪些同学放烟花了?

哪些同学看见别人放烟花了?

哪些同学看见电视里放烟花了?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

它是什么形状的?

2、欣赏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

(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

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

评析标准:

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六、课后拓展:

用多种形式、材料表现烟花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

第六课美丽的印纹

课时

6

教学

目标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用自然界中有文理的物品,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2、发展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4、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五、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

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

第七课纸风铃

课时

7

教学

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像,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制作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重点

难点

1、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2、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纸杯、纸盒、小挂饰、剪刀、胶水、彩纸、彩笔、彩线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风铃,问学生:

你喜欢风铃吗?

风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2、发展阶段:

师问:

老师这儿还有自己制作的风铃,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给学生看老师制作的纸风铃范作)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试问:

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

用画画、剪贴等方式。

(2)再用彩线把纸杯穿起来。

(3)给纸杯下面添上铃舌。

师问: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纸风铃?

三、学生分组制作。

四、欣赏、讲评作业。

五、课后拓展:

怎样能做出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真正的风铃?

课题

第八课鱼儿游游

课时

8

教学

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或剪刻、捏制鱼。

重点

难点

1、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用线、用色表现或剪刻、捏制鱼。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彩色纸、剪刀、胶水、笔、彩泥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组织教学:

根据兴趣爱好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

在大海里住着鱼爸爸和他的儿子,爸爸很胆小,怕儿子出事,不想让他上学;而儿子很喜欢上学,也很顽皮。

有一天……当鱼爸爸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后啊,他会怎么做呢?

2、发展阶段:

师说:

虽然鱼爸爸比较懦弱,但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尼莫,由于他的爱心,会有许多朋友帮他找寻失去的儿子。

假如你是鱼爸爸的朋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师总结:

对,帮助有困难的朋友是我们的美德。

师说:

鱼爸爸的朋友大都是鱼,我们来认识一下,海洋里有哪些鱼爸爸的朋友呢?

请看大屏(展示各种不同的鱼的图片)

你最喜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鱼朋友?

你能模仿鱼儿游一下吗?

让我们都来模仿鱼儿游一游,想怎么游就怎么游。

我们来看一下鱼究竟是怎么游的。

(动画:

鱼游时的样子。

)和我们游的一样吗?

哦,尾巴左右摆动呢,嘴里还在吐着泡泡。

鱼爸爸的朋友啊到处帮着找他的儿子。

你看,黑板上也有一条鱼朋友呢,正在帮着找与儿子呢。

(师示范表现鱼)

老师是画的鱼朋友,我们看看别的小朋友怎么表现鱼的。

(出示学生的作品)

我们美术课还学过彩泥捏,彩纸剪,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表现我们的想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接下来老师请每一位小朋友来表现一条游动的鱼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鱼爸爸找回他失去的儿子,好不好?

按小组制作或画鱼,老师及时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适当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大屏展示各种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法,音乐伴奏)

4、作业展示

五、拓展:

观察自然界中的鱼儿,看看它们是顺水游动的还是逆水游动的。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九课我在空中飞

课时

9

教学

目标

启迪想象思维,开发创造能力,检阅学生对绘画技法(蜡笔水彩画)的掌握情况。

重点

难点

1、启发想象思维,激发创作热情。

2、构图的完整性和画面的个性特色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入阶段:

引趣,挂出宇宙飞船,宇航员,飞碟等图案

师问:

图上的物体是些什么?

是用来干什么的?

挂出两幅完整的太空,科幻作品。

介绍简单的太空知识和人类深索太空奥秘的活动。

2、发展阶段:

问:

如果你能飞上天空,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问:

你怎样才能让自己飞上天空?

师说: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你想让自己飞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飞得高一点还是低一点?

师说:

你想和谁一起飞?

飞的时候你们会看到什么?

提示:

外星的小朋友来地球了,你和同学一起迎接他们。

“你们乘上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纸上大胆地画出你想象中的太空世界

2、修正画面,使画面构图合理,主次分明,有一定的主题思想

3、世界上的色彩丰富的,涂色时应大胆,你觉得什么样的色彩好就有什么色去涂。

涂色前,特别强调涂蜡笔的方法。

4、重点指出,太空世界的背景不仅仅是蔚蓝,深蓝,灰蓝,紫蓝,桔红,深红等色同样可以作为太空背景色。

四、课后拓展:

1、收集宇宙的资料,探讨人在空中飞行的可行性。

2、如果人类能够克隆一对鸟类的翅膀在肩上,一定能够飞起来吗?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十课我的新朋友

课时

10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重点

难点

1、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2、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教学

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

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

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师:

像吗?

为什么?

说出教师的特征。

(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

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

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1、发展阶段:

师:

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

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

我们一起来欣赏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

用名字、画像。

师:

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生:

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

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

出示画片资料:

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

师:

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

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

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1、欣赏名家肖像画。

2、用更多的方法、风格来绘制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