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5442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docx

《九年级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docx

九年级语文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装--------------------------------订----------------------------线-----------------------------------------------

○○○○○○不○○○○○○○要○○○○答○○○○○题○○○○○○

--------------------------------------------------------------------------------------------------------------------------------------------------------------------------

---------------------------------------------------------------------------------------------------------------------------------------------------------------------------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量100分钟)

说明:

1、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19个小题。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

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

一、单项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留滞(zhì)瑟索(sè)牡蛎(mǔ)成吉思汗(hàn)

B、田圃(bǔ)拮据(jū)妖娆(yáo)五行缺土(xǐng)

C、潮汛(xùn)愕然(è)阴晦(huì)免冠徒跣(xiǎn)

D、嗤笑(chī)抽噎(yī)恣睢(suī)歇斯底里(xiē)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3分)

A、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B、上课时,只要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领会知识的精髓。

C、李京京非常喜欢《万卡》,那个穷苦、可怜的万卡总是缠在他的心上,弄的他整天神情恍惚

D、我们不仅欢迎他回来,而且其他人也欢迎他回来。

3、给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

4、下列名篇搭配不正确的是(3分)

A、《我的叔叔于勒》——法国——莫泊桑

B、《故乡》——现代——鲁迅

C、《渔家傲》——唐朝——范仲淹

D、《陈涉世家——西汉——司马迁

5、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崩殂(死亡)俱往矣(都)

B、嶙峋(突兀,重叠的样子)深入不毛(指树下)

C、愕然(吃惊)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D、阴晦(昏暗)惟余莽莽(只)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5分)

Ⅰ.古诗文默写考察(15分)

6、把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塞下秋来风景异,。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3)、,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背灼炎天光。

,左臂悬蔽筐。

(白居易《观刈麦》)

(5)、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6)、,欲语泪先流。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7)、,五十弦翻塞外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8)、,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9)、,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0)《出师表》中,写诸葛亮与先帝共患难的句子是,。

Ⅱ.课内文言文段阅读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完成7~10题。

(15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3分)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3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0分)

Ⅰ.议论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0-13题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

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

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

什么叫做“成自然”?

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

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

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

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

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

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

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

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

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

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

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

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0、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11、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

意在阐明什么?

(2分)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2分)

Ⅱ.文学作品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14-18

默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

“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

他说:

“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

“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

“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

说:

“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

“过来,喝!

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

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

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

“走,看庙去。

”母亲说:

“今天不拉土了?

”父亲说:

“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

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

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

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

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

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

“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

“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

”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

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

“像真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

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

“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

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

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

“快了,你走吧。

”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

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

我说:

“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

”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

“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

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

“扔了!

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

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

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4、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

(3分)

  ①___________②  ③_________

  15、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分)

  “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父亲”对“我”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16、“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分)

  17、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2分)

  18、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邃、绵长。

请你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

(2分)

四、写作能力考查(40分)

19、(40分)

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像关着。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去推一推,哪怕是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而走了许多弯路,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

同学们,要敢于去开启生活中的门,很多看上去关着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

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像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

②文体自定。

③不少于600字。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装--------------------------------订----------------------------线-----------------------------------------------

○○○○○○不○○○○○○○要○○○○答○○○○○题○○○○○○

--------------------------------------------------------------------------------------------------------------------------------------------------------------------------

---------------------------------------------------------------------------------------------------------------------------------------------------------------------------

语文答题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项语言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5分)

1、2、3、4、5、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5分)

Ⅰ.古诗文默写考察(15分)

6、把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塞下秋来风景异,。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3)、,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背灼炎天光。

,左臂悬蔽筐。

(白居易《观刈麦》)

(5)、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6)、,欲语泪先流。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7)、,五十弦翻塞外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8)、,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9)、,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0)《出师表》中,写诸葛亮与先帝共患难的句子是,。

Ⅱ.课内文言文段阅读考查(10分)

7、①②③④(4分)

8、翻译:

(3分)

9、答:

(3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0分)

Ⅰ.议论文阅读(8分)

10、答:

(2分)

11、答:

(2分)

12、答:

(2分)

13、答:

(2分)

Ⅱ.文学作品阅读(12分)

14、答:

(3分)

15、答:

(3分)

16、答:

(2分)

17、答:

(2分)

18、答:

(2分)

19、40分

文题:

600字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单项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3分C

2、3分C

3、3分A

4、3分C

5、3分B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5分)

Ⅰ.古诗文默写考察(15分)

6、15分每空1分。

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Ⅱ.课内文言文段阅读考查(10分)

7、4分①发扬光大②适宜、恰当③给予④询问,征求意见

 8、3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9、3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项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0分)

Ⅰ.议论文阅读(8分)

10、2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1、2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1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12、2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

13、2分要点:

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Ⅱ.文学作品阅读(12分)

14、3分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②要我喝茶;③带我看庙画(意思对即可)

 15、3分害怕、理解、怜惜严厉、期盼、敬畏(意思对即可,答错一处扣0.5分)

16、2分答题要点:

严厉,慈爱,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神往(所举的例子能说明父亲的性格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17、2分用寒冷、寂静的晨境,渲染一种父子离别时凄清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之情。

(意思对即可)

 18、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可从内容或语言评析,言之有理即可。

四、写作能力考查(40分

19、40分作文评分标准

类型

内容

结构

语言

卷面

一类卷

(35—40分)

立意有深度

内容充实

感情真实

切合作文要求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

用语准确

简洁得体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二类卷

(30—34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符合作文要求

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用语较准确

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

三类卷

(25—29分)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较真实

不偏离作文要求

层次清楚

结构较完善

语言较通顺

有个别语病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规范

四类卷

(20—24分)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层次较清楚

结构较完善

语言基本通顺

有少量语病

卷面较凌乱

书写较潦草

五类卷

(19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偏离题意

条理不清

结构混乱

语句不通顺

卷面杂乱

字迹不清

注:

(1)没有标题扣2分。

(2)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不计,扣到3分为止。

(3)每少50字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