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5323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月考试题精品.docx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精品

江西育华学校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创.伤(chuàng)庸碌恪.尽职守(kè)脑羞成怒

B、两栖.(qī)妖娆强聒.不舍(guō)提纲挈领

C、襁.褓(qiǎng)亵渎成吉思汗.(hàn)趋之若鹜

D、祈.祷(qǐ)闪铄气冲斗.牛(dǒu)廓然无累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他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同他愿意打交道。

B、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

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C、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随机应变,不固执成见,也不重.蹈.覆.

辙.。

D、他不读书不看报,知识贫乏却自.以.为.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经过表决、推选、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胜利产生。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

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D、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

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品。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中国结”的全称就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③②⑥①⑤D、④①③②⑤⑥

5、下面几句话,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利剑号”潜水艇正在碧波深处航行。

,也挡住了阳光。

潜水艇远航,一般都是在水下航行,一两个月见不到阳光,晒不到太阳,那是常有的事。

A、大海像一片乌云,阻碍了光线B、大海像水晶宫一样,五彩缤纷

C、大海像一床大棉被,挡住了视线D、大海像一道屏障,阻绝了空气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骄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释】①夭矫:

屈曲环绕,这里形容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

6、下列对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写词人梦魂缥缈,在一条景色瑰丽的山路上漫游。

B、“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写词人沿着山路越走越深,行

到是小溪深处,景色更是奇丽。

C、“飞云当面舞龙蛇,夭骄转空碧”,词人的视线移向天空,侧

重描写白云的静态美。

D、全词景致奇丽,意境静谧幽绝,借优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

的哲理,确乎“如鬼如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的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与宋祁“红

心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有异曲同工之妙。

B.起首两句,作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C.下片由动至静,在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

人积极出世的思想。

D.全词景致奇丽,意境静谧幽绝,借优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确乎“如鬼如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12分)

蔡邕善乐知音

吴人有烧桐以爨①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②听之,曰:

“嘻!

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

”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

“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③所宗,主人遽④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⑤。

弹琴者曰:

“我向.鼓弦,见螳蜋方向

⑥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蜋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

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邕莞然⑦而笑曰:

“此足以当之矣⑧。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爨(cuàn):

烧火做饭。

②潜:

暗中。

③邦乡:

乡里。

④遽(jù):

立刻,马上。

⑤怃然:

怅然失意的样子。

⑥方向:

正向着。

⑦莞然:

微笑的样子。

⑧此足以当之矣:

实在是这样啊。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邕素/为邦乡所宗B、邕/素为邦乡所宗

C、邕素为邦乡/所宗D、邕素为/邦乡所宗

9、解释文中加点字。

(3分)

⑴比()⑵具()⑶向()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⑴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

⑵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11、概括文章讲的有关蔡邕的两件事,并据此分析蔡邕的人物形象。

(3分)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

⑴,一览众山小。

⑵,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

⑷,奉命于危难之间。

⑸鸡声茅店月,。

⑹今夜偏知春气暖,。

⑺了却君王天下事,。

⑻,西北望,射天狼。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20题。

(17分)

父亲的阳光

北雁

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

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

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但父亲自己不笑。

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晴朗的阳光下,父亲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

但父亲却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父亲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

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

但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

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

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

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

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

父亲

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

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

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

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天旱时和天争水,恨不得自己不喝也要浇到田里,除草挑稗,戴上老花眼镜就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然后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织出一幅锦来。

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

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

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

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

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天还在变。

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

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黑里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但年迈的父亲始终单人独手,顾得了田就顾不了家。

门的时候,他还打算把白豆晒到瓦房二楼窄小的阳台上,可那地方先前晒下了黄豆,让父亲种到稻田埂上收了回来,剔光叶子小捆小捆扎好,干透之后打出豆子,冬天里让母亲做成豆酱,带到城市就成为餐桌上缺之不得的美食。

为此父亲还在山坡上栽了红辣椒,此时都已采收回来编成长辫,鞭炮一般红灿灿地挂满楼台,配拢那些削了皮儿的柿子或是切成瓣的木瓜,还有麻香扑鼻的花椒小果,以及田头地角采来的药材,大簸小簸抬到楼上楼下来抢一束阳光,小院就被父亲拼合成了一个斑斓五彩的舞台。

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

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

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

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

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

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13、全文以“阳光”为线索,叙述了关于父亲的几件事情。

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6分)

 

14、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

 

16、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述。

(4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

(13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

高尔基说过:

“文学即是人学。

”文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

鲁迅曾说:

“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

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

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

俗话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

然而,

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深思熟虑后会发现:

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

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越越。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

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

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17、选文第一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2分)

1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4分)

19、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0、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5

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阅读下面材料,发一条文字形式的微信朋友圈,表达自己作为江西人的骄傲之情。

要求:

⑴涵盖材料的内容要点;⑵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⑶100字左右。

材料一:

江西省的地形地貌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北部为鄱阳湖平原。

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上90%的白鹤在此越冬。

江西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

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

润气候。

材料二:

江西省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

还盛产油菜、棉花、油茶、茶叶等。

茶叶多产于北部山地,“庐山云雾”“宁红”“婺绿”“靖安白茶”均为茶中名产。

主要工业为有色冶金、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肥等。

景德镇的瓷器历史悠久,产品驰名中外。

材料三:

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如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

(二)写作(50分)

22、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姓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