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
《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结题报告
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
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
但对于经典名著,学生表现较为陌生。
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
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著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
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著;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著了。
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著,更不会自己买名著。
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著阅读的指导。
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著,可是随意性较大。
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但家长反对,或不知道怎么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名存实无。
实用文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
”而各种文学文化名著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
“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
实用文档
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
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
”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
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
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
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雨。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世界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既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通过阅读研究思考其他民族的经典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走进人类文明殿堂,初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世界情怀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
实用文档
1、学生缺乏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大凡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多出自某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熟的“大家”之手,这些名著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那个作家的思想观念。
由于受时代的间隔、阅历的限制,学生会对名著缺乏认识和了解。
他们不喜欢太沉重、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名著。
许多名著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篇幅太长、内容太难,确实很难读懂,而且阅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多数学生觉得阅读名著是一件苦差事。
笔者曾对本校学生的阅读状况作过调查:
从图书馆学生借书的记录了解到,全校3800多名学生,有借书记录的只有1589人次。
从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46%,作文选类占44%,其它占10%,借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
又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了调查,看完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看过鲁迅等大文学家作品的学生占8%,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学生仅占6%。
中外文学名著倍受冷落,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2、受各种时尚新鲜读物的影响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选择的读物很多:
有的喜欢读“金大侠”的武打小说;有的喜欢读歌星影星秘闻;有的喜欢看轻松幽默漫画;有的喜欢名人自传;有的喜欢读那些大案要案揭秘;有的喜欢读世界各地奇闻异趣…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通俗小说、漫画卡通等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了校园流行的主打。
中学生年龄的特点,使他们喜欢充满青春活力的读物。
他们
实用文档
最喜欢读的杂志是《男生女生》、《黄金时代》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杂志,最喜欢阅读的书是郭敬明、韩寒等所写的书。
这些读物贴近他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学业负担的沉重,使他们喜欢上轻松化的读物。
他们借助阅读这类书籍来缓解、释放、调节和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
文化的多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了网络、电视等轻松的方式作为业余休闲。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电脑、MP3、MP4、游戏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许多学生往往热衷的是那些简单刺激的“文化快餐”,而不是像对单一枯燥的文学名著。
3、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
上级早已提出了“减负”的口号,但是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45.2%的学生认为“考试、功课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这些推荐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学生从进了学校的大门就开始挣扎于考试的泥淖中,教师还是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依旧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学生也难以摆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或少学”的藩篱,所以有18.6%的学生直接选择“对我考试帮助不大”作为自己少读的原因之一。
由此而看,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风声大,雨点小”。
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4、家庭教育,阅读的盲区
实用文档
农村中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教育,但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其影响可以说是社会影响的一个缩影。
根据调查,家长“批评制止”学生阅读这些名著的占26.2%,而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占24.2%,“不提倡,不反对”的占49.6%。
农村中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家长的工作比较辛苦,收入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大多很关心子女的学习问题,让子女考上大学成为他们唯一的愿望。
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经济意义,即学习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经济生活;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社会效应,即给自己的脸面争光。
农民家长把受教育和学习看作读书,因此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视,担忧课外阅读名著会影响孩子的考分和前途。
在调查中,父母不支持不指导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中,76.7%的学生家长认为是因“影响功课和升学”,7.3%的家长认为因为“耽误帮忙做家活”,16%的认为是“家里条件不富裕,没必要浪费钱买书”。
家长们这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期望值,最终也破坏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了阅读的“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世界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和人类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的基础上积极从世界文明宝库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
实用文档
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功尽弃,扬弃人类文化传统,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教会学生认识和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名著和文学名著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在是教与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有效推进的策划者和推动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及时有效的发现、调整、修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有效提高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个性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搞好课外阅读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
实用文档
旅程。
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新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发生转移。
时尚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有很多读者正是从时尚阅读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
没有对琼瑶小说的痴迷,很可能就没有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推崇。
再者说,也的确存在一些所谓“时尚的经典”或者说“流行的经典”,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围城》、《文化苦旅》等都是集经典与流行为一身的好书。
所以,在倡导阅读文学名著的之前,要适当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合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
苏轼曾说: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
如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
”(出自苏轼《东坡文集事略》)这里还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
泛读要博,精读要深。
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文学名著就是要精读的部分。
2、名著教学——指导阅读方法
在课外阅读初期,我们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可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讲一讲名著的精彩之处,讲得越生动,越能把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吊起来,若是能和正在学的课文结合起来就更为有效。
例如:
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了解作者对王熙凤的刻划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并通过对先声夺人的出场,服饰的铺陈,容貌的描画,接见黛玉的一笑一哭的刻划品析讨论,使同学们对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达成公识:
泼辣能干、工于心计、八面玲珑、机变逢迎、圆滑世故。
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去看《红楼梦》对王熙凤的精明、贪婪、强干、笑里藏刀等性格进
实用文档
一步体会。
由此学生们不难悟出整部《红楼梦》一开始就对王熙凤的性格通过特别的肖像、特别的言行进行了界定,对其一生的命运给予了暗示。
而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指点了迷津。
3、探究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对于大家都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让同学们讨论,以提高同学们质疑能力。
如:
《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写道,王熙凤使用了调包计将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这样的设计有背于曹雪芹先生的原创意图,王熙凤的最大目标就是掌贾家在权,而贾宝玉是贾府下一代掌门人,贾宝玉的夫人势必会影响到她的地位和权力,薛宝钗无论从哪方面都不输给王熙凤,相比之下,她应该更乐意林黛玉才是,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合理吗,学生可以面对这样的问题,并讨论,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时间长了,阅读名著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4、阅读感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需要快速从外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提取和整合,最后为己所用。
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对学生提供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向的具体指导的同时,还应把泛读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这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对阅读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导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也必将发生变化。
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泛读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实用文档
第一,课前5分钟演讲,每节课伊始都拿出5分钟,让学生演讲,内容不局限,可以是他们喜欢的美文、诗歌、寓言等等,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第二,组织集中阅读,各个班级每周有一次阅读课,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图书馆、阅览室进行集中阅读,每次读前确定一两个阅读专题,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并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
第三,倡导假期阅读,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中外文学名著选读活动,借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典名著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弘扬古典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
实用文档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四、课题的实施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2、启动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
3、实践阶段(2014.3—2015.3)
4、交流、反思、推广、总结阶段(2015.3—2015.6)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研究,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有了一些认识。
具体认识如下:
(一)高中名著教学的价值
名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的民族艺术瑰宝。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思、给人启迪,使我们终身受益。
阅读名著,可以扩大知识范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因此,名著阅读教学,便有了重大的意义。
1、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
优秀的阅读材料是进行阅读训练必须的物质前提,名著大都是文学性和思想性完美统一的,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多方面的切入点,语文的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单靠教材内有限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树立“大语文观”。
叶圣陶先生在强调阅读的重要作
实用文档
用时说:
“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
”而训练语感的最好阅读材料就是名著。
”
2、涵养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追求
人的审美品位与人的思想境界直接相关,这是文学名著的一大特点。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代,具有强大的人文教育功能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名著丰富的思想精神魅力,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阅读文学名著是传承优秀民族精神,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在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
从内容上来讲,名著阅读一般比课内文章更丰富多彩,内容也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而有了兴趣,才可能日积月累,养成一有闲暇就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名著阅读的教学,提倡“学生自读,教师引导”的原则,而作为整本书,必须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才可能完成以上要求。
阅读名著,可以扩大知识范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因此,名著阅读教学,便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名著阅读教学的特征
名著阅读板块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名著,顾名思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公认的优秀著作。
即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
堪称名著
实用文档
的作品,往往花费了作者无数的心血和精力,作品是作者用最优化的艺术手段创造出来,而且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受到了世界公认。
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它们都是出类拔萃的,这样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更深刻,更广阔,更具有典型性,为读者提供的价值更巨大。
大量阅读名著可使学生终生受益,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对塑造学生人格、健全学生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名著阅读被纳入教材编排体系。
“名著导读”作为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的风向标,它的内容和结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服务的。
因此,编者在编排“名著导读”时都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这一核心理念。
新教材选编的名著体现了以下特征:
1、侧重经典
2、灵活多样
3、适应性强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内容不是每册书后的摆设,它的设置及其结构特征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探讨农村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深知名著导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名著教学不仅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更是一个盲点。
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成员从以下几个方面
实用文档
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探讨,对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寻求提高武胜县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升学考试的压力让师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涵养性情”
有调查显示,62%的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对提高学业成绩作用不大,甚至有阻碍作用。
在面对记者提问为什么不读名著时,一位中学生抱怨道:
“哪有时间啊,读名著既耗时又耗力,本来压力很大了,要放松还不如读些娱乐八卦新闻来的快。
”由此推知,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仍然很大,学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自我修养。
国家的考试内容如果不做一些调整,名著阅读的前景将不容乐观,一味地指责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是不现实的。
也有部分语文老师认为:
不读名著,常常并不影响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读了名著反而可能因为分去了一些学时而影响了应试训练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降低了班级的语文考试成绩。
另一个调查显示:
有81%的理科老师则不认同课外阅读,认为浪费时间,不如做理科练习,这样提高平均分更快。
这些调查和观点,充分反映出名著阅读的软指标,在遭遇到升学考试分数的硬指标时的被动和尴尬。
2、教师指导缺失
有调查认为,学生普遍渴望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指导。
在“你在名著阅读理解上有没有困难”一项时,有73.2%的学生回答“有困难”。
实用文档
在“你认为你的语文老师现在有没有必要对你现在的名著阅读进行必要的系统性指导”一项中,有8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在“你认为学校有没有必要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放一些有关名著的影视等,来帮助你来进行阅读”一项中,有82.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3、受各种新奇读物冲击,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
由于农村相对落后的教育现状,导致农村中学生从阅读的质量还是阅读的数量都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题组成员我校300名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高一学生读完“名著必读”书目的仅为65%左右。
另据本校高三一位教师调查发现,新课标实施以来,在高中三年规定必读的10本推荐名著中,只有48%的学生完整地读过其中的3本左右,有11%的同学每学期读言情或武侠小说的数量达到20本以上,28%的看4—10本。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数字。
而在这些小说中,孩子们所看到的都是爱情、暴力、复仇、格斗、凶杀。
很少有学生孜孜以求地去读一本课外名著,读书就是看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热衷于那些猎奇的、恐怖刺激、情节曲折的书籍。
我们并非让每一个中学生都成为名作的欣赏家,然而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更多的是因为其深藏的内蕴。
此外,名著与学生存在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
虽然经典是经过历史淘洗和时间筛选的作品,是超越了时空和文化局限的作品。
可经典
实用文档
往往带有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人物的痕迹,这和生长在现代的学生肯定有一些距离。
4、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阅读名著的质与量。
家长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少,家长读书看报者甚少,未能较好地为子女提供学习的榜样。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
我觉得对于农村家长来说,在家长层面上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家藏名著匮乏
(2)功利思想严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对名著冷漠,没有兴趣,导致推广名著阅读活动无法深入。
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和督促离不开家长的特别关注和长期支持。
农村家长对阅读名著更存在功利性,如果拿不到高分,读再多的名著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由于受到自然、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条件限制,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尽人意。
(四)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按照《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本课题组成员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的途径及方法。
1、转变观念
应转变的观念一:
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没有关系。
实用文档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
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上,引导学生激发起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读物,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对读书成效显著的学生进行鼓励,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良书刊的侵入等等。
我们教师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课外阅读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才能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否则,学生可能没有读书的兴趣,读书活动可能就根本开展不起来,学生的精神生活可能会极度贫乏,精神世界可能会极度单调无味。
应转变的观念之二: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事,我不是语文教师,与我没有关系。
应该肯定,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是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但是,语文教师的作用不是无限的,就课外阅读而言,语文教师可能在文学阅读上有一定优势,但在文化阅读方面、科技阅读方面、理科阅读方面就可能没有优势,这就需要班主任、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应转变的观念之三:
课外阅读影响学习。
客观地说,课外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是个常量,用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时间多了,用在学科学习上的时间就可能减少,这是一对矛盾。
但我们同时应看到,如果我们有正确的指导,学生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这一对矛盾会得到妥善的处理。
更何况,学生读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书中高大人物的思想肯定会启发教育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这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可能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