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5196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docx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汇范修订5144解析

护理常规和护理规范

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1、密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种进行各系统的监测。

包括(呼吸、循环、中枢神经、泌尿、消化、血液系统)。

2、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体贴关怀患者,稳定患者情绪,注重与患者家属沟通。

3、保持病房空气清新:

每天空气消毒3次,每班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4、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4次/天,胃管护理1次/天,会阴护理2次/天,眼部护理头发护理需要时,翻身拍背2小时/1次,足部护理1次/天。

5、功能锻炼:

对神志清楚者指导和协助肢体功能锻炼,神志不清者被动活动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废用性肌萎缩。

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

2、评估GLS意识障碍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程度,发现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3、观察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为指导补液提供依据。

4、注意患者粪便,观察有无潜血反应。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瞳孔、意识变化。

、营养补充:

留置鼻饲管,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

成人总热量控制在2200-2700热卡。

3、加强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4次,会阴护理每日2次。

防褥护理每2小时一次。

并注意眼部及各管道的护理。

4、高热护理:

体温大于39℃时,一般采用物理降温。

5、加强皮肤护理:

睡气垫床,定时翻身2小时一次保持床铺平整清洁。

6、足部护理:

每1天泡脚一次,避免烫伤。

肢体功能锻炼每日2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废用肌萎缩。

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SPO2,有无呼吸困难、缺氧症状。

2、观察气管导管的插管的深度。

3、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气管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

可用胶布或衬带固定,经口插管固定时要用硬牙垫,以免管子弯折。

每班测量、记录气管插管与门齿的距离,并做好交接。

2、如无禁忌症,以床头抬高30°为宜,以减少返流和误吸。

3、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时间小于15秒。

同时及时吸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

根据痰液性状是否加强湿化。

4、气囊管理:

定时监测压力,在给气囊放气前或拔除导管前,必须清楚气囊上滞留物。

5、保持气管插管局部清洁,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如被污染应立即更换,每天做口腔护理两次。

6、插管期间约束好双上肢,加强监护并做好交接班。

对小儿或烦躁患者,应充分镇静。

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

7、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安慰,通过手势或纸笔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需要。

8、对牙齿松动的护理:

如有牙齿松动,应注意交接班,并及时与医师沟通。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咳嗽咳痰情况,有无呼吸困难、缺氧症状。

2、观察术后气管切口情况、管周围敷料和切口疼痛情况。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

用衬带固定,松紧以能伸进1指为宜,并每班交接,在翻身或搬运患者时注意固定导管,以免脱出。

2、保持气道通畅:

使用气切面罩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使用呼吸机时注意湿化温度,保持在34-36℃。

3、按时吸痰:

吸痰时动作轻柔每次吸痰小于15S,2小时翻身、叩背1次。

4、预防感染:

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定时空气消毒,气管切开处及周围皮肤消毒2次/日,分泌物多时随时消毒并更换敷料。

煮沸消毒内套管3次/日(用金属套管时),使用一次性手套,吸痰管一次一用,减少交叉感染。

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置管的长度、时间。

2、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分泌物等感染征象。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征象。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

每班交接导管外露长度,做好记录。

翻身或搬动病人时妥善固定导管。

2、保持通畅:

输液前回抽有无回血,见回血后肝素液冲管接静脉输液并观察输液通畅;每次输液完毕,不需维持通道者,用肝素液和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3、预防感染:

透明敷贴每周更换1次,纱布敷料每天更换1次,污染时随时更换;三通管和肝素帽3~5天更换一次,做导管护理时严格手卫生或戴无菌手套,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脓点,有异常时报告医师,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4、血管活性药物应单通道泵入,连接专用微泵延长管在深静脉管近端;防止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药物疗效;如需快速输液、输血应直接连接三通,TPN、血液制品、普通液体不能在同一静脉通道输入。

5、拔除导管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防止出现局部血肿,用消毒液消毒局部,并用无菌敷料覆盖24小时以上。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水柱波动范围。

3、观察引流管处伤口的情况。

4、拔管后观察:

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护理措施】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1500px,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150px,如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⑴:

挤压方法为:

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⑵: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

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4、妥善固定运送患者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准确记录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h,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

若第一天的引流量>500ml或每小时引流量在100ml以上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6、呼吸功能的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方法如下:

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呼气,重复10次/分钟左右,3~5次/日,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7、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8、拔管指征: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方法:

嘱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SPO2、尿量、末梢循环的情况。

2、评估患者的面色,肢体活动,自主呼吸的力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同步情况。

3、观察痰量及性状,了解有无肺部感染或肺水肿等。

4、监测各生化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5、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及时处理报警。

【护理措施】

1、管道连接按要求连接好呼吸机各管道并试机确认机器工作正常后推至床旁,遵医嘱调节好机器各常用参数并请医师确认后连接人工气道。

2、心里护理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取得合作,消除恐惧心理。

3、人工气道的管理按人工气道护理常规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前后要予以3min纯氧吸入,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于正常刻度范围内,保持吸入气体温度在32~34℃。

4、管道固定妥善固定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套管,对烦躁不配合者,对肢体适当约束,并与医师联系适当使用镇静剂,防止意外拔管。

5、基础护理无禁忌症时床头抬高30-45°,避免人工气道与患者气管成角,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4次/天,加强翻身排背。

6、机器管理机器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抹布擦拭表面后再用清水抹布擦拭,显示屏用清水纱块擦拭,纱块不可过湿。

将积水杯内冷凝水倒入床边备用的含氯消毒液小桶中。

使用中的管道更换1—2次/周,污染时随时更换。

撤机后按要求处理呼吸机及管道。

呼吸机滤过器清洁表面后送供应室高压消毒。

7、呼吸机旁备简易人工呼吸器,如遇呼吸机功能丧失或停电,先将氧气管与简易人工呼吸器相连,按操作程序先用气囊通气,直至问题解决。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定时灌注的患者鼻饲前常规回抽,检查潴留量和颜色。

如果胃潴留为鲜红色,量多,暂停管饲;如果胃储留为咖啡色,量小于200ml,告知医生。

2、代谢并发症的观察:

注意观察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根据医嘱监测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护理措施】

1、每天交接胃管固定于鼻翼的刻度,肠内营养液连续输注者常规每四小时监测胃潴留。

2、无禁忌症时常规抬高床头30—45°,肠内营养前后半小时内尽量避免做吸痰及翻身等操作。

冬季常规用加温器对肠内营养液加温,采用输液泵持续匀速输注,根据病情选择输注速度,一般30—80ml/h。

3、鼻饲给药时将药物完全碾碎充分溶解,给药前后用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

4、喂养管每8小时冲管1次。

普通胃管每2周更换1次,鼻胃管或鼻肠管42天更换1次。

每次换管时,更换鼻孔。

5、营养液的准备:

5.1、肠内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7~40度左右。

5.2、营养液开启后放置冰箱,24小时内有效。

6、证实有返流的患者应选择其他的营养途径。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监测要点】

1、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呼吸困难的程度;意识及瞳孔变化。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和心律失常情况。

3、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标变化。

4、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予以鼻饲饮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对无力咳嗽者,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痰多粘稠者遵医嘱给与化痰药物。

遵医嘱留取痰培养标本。

3、氧疗的护理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

)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如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咳嗽、排痰能力、紫绀程度、呼吸幅度及呼吸节律的变化。

4、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5、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4、一般护理取半卧位,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加强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持续心电和血压的监测,尽早发现各类型的心律失常。

2、生命体征监测、神志、血压、体温、脉搏与呼吸、动脉血气及各种生化指标的监测。

3、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症状及有可能诱发严重后果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心跳骤停等征兆),以便及时抢救。

4、血流动力学监测,行CVP、有创血压等的监测。

5、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有无副作用的发生。

【护理措施】

1、体位取端坐位或半卧位。

2、氧疗高浓度高流量吸氧3—5L/min,急性肺水肿者给予酒精湿化吸氧(30—40%)。

观察呼吸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

必要时监测动脉血气。

3、休息与活动根据病情合理安排。

4、饮食护理给与低钠、低脂、低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使用利尿剂者给与富含钾的食物。

5、格控制输液量和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20-30滴,以防加重心衰及诱发肺水肿发生。

6、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剂和扩血管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使用利尿剂者,应注意低钠、低钾症状的出现,如全身无力,反应差,神经反射减弱,腹胀,尿潴留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使用血管扩张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前观察心率,如小于60次/min不能给药,低血钾者亦不能给药。

7、遵医嘱准确测量并记录尿量,并注意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8、皮肤护理伴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护理,以防感染及发生褥疮,可用温热水清洁和按摩局部皮肤。

9、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监测血压、尿量变化、水肿情况。

2、监测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变化。

观察患者有无高血钾症(如四肢乏力,神志淡漠和感觉异常;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甚至出现呼吸肌麻痹,心跳骤停)。

3、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紫绀,大汗淋漓等左心衰表现。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患者卧床休息。

给与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易消化食物,避免含钾高的食物(如:

香蕉、柑、橙、山楂、鲜桔汁、海带、蘑菇、榨菜、豆类及其制品等)。

协助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理。

2、少尿期护理应控制水及盐的摄入预防心衰;保持液体平衡,促进排尿;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

遵医嘱使用预防和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药物。

3、多尿期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血液透析后的护理置管处覆盖无菌敷料,每2d更换一次,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渗液。

确保置管通畅,不堵塞,不污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

床边血液净化按常规护理。

5、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各管道通畅。

肝衰竭的护理常规

【监测要点】

1、意识的监测。

2、生命体征的监测。

3、血流动力学监测。

4、内环境监测:

主要为电解质和酸碱指标。

5、肝功能监测:

包括肝酶谱、蛋白、胆红素、糖、脂肪代谢。

8、凝血功能监测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合理休息,充足睡眠可以减少体能消耗,降低肝脏负荷,增加肝脏血流量,防止肝功能进一步受损,促进肝细胞恢复。

2饮食护理给予充足的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禁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刺激性食物,不进食增加肝脏解毒负荷的食物和药物。

3密切观察病情每日记录血压、出入量、意识状态及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及时发现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密切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对突发性格异常及其他神经体征的病人,要谨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慎用各种易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

4皮肤护理有腹水或水肿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水肿部位的皮肤防止受压和皮肤破损,可用海绵垫或棉垫垫起受压部位,并改善血液循环。

皮肤瘙痒者应及时给予止痒处理,不得用手搔抓,以免感染。

5.腹水病人的护理对大量腹水的病人,采取半卧位,定期测量腹围,记录液体出入量和体重;低盐或无盐饮食,严重者限制每日的入水量;使用利尿剂者注意检测血生化指标,避免电解质紊乱;如大量腹水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病人不能耐受时,酌情放腹水,一次放液量以不超过3000~5000ml为宜,同时补充白蛋白。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护理常规

【监测要点】

1、循环系统的监测有创监测:

Swan-Ganz血流导向漂浮导管监测,动脉插管直接测压,中心静脉压监测。

无创监测:

动脉血压、心率、血细胞比容。

2、呼吸系统的监测呼吸运动功能监测:

通气功能、换气功能监测

3、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

一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呼吸动力学监测,呼吸机工作状态的监测。

4、肾功能的监测尿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血肌酐浓度,血尿素氮,血尿素氮/血肌酐比例、肾小管功能监测。

4、神经系统监测:

意识与瞳孔的观察、格拉斯哥评分、颅内压的监测。

5、各种生化指标的监测。

6、体温的监测。

【护理措施】

1、了解MODS的发生病因创伤、休克、感染等常见的发病因素,做到掌握病程发展的规律性并有预见性地护理。

2、了解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典型表现和非典型变化如非少尿性肾衰、非心源性肺水肿、非颅脑疾病的意识障碍、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加强病情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以及心电监护等设备显示的各项指标的变化。

加强对各系统功能的监测,遵医嘱采集各种标本。

4、保证营养与热量的摄入MODS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体内能量消耗很大,病人消瘦、免疫功能受损、内环境紊乱,故设法保证营养至关重要。

尽量通过肠内营养途径补充热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也应予以重视。

5、防止感染MODS时机体免疫功能底下,极易发生院内感染。

落实预防院感各项控制措施,要求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休克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变化,必要时记录每小时尿量。

2、监测面色、神志、肢体温度颜色。

3、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肾功能及各种生化指标和微循环灌注情况。

【护理措施】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抗休克药物,根据病情行深静脉穿刺,或开通多条静脉通路。

2、体位平卧位或中凹卧位,心源性休克者可取半卧位。

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远距离搬运。

3、保暖给与适度保温,但不能使体温过高,末梢循环差者给与保温,禁止使用热水袋及电热毯。

4、镇静止痛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杜冷丁或吗啡止痛。

5、其他休克期间禁食。

病情好转后给与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及生命体征、神志、血压、体温、脉搏与呼吸。

同时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

2、血流动力学监测行CVP、有创血压等的监测。

3、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及各种生化指标的监测。

【护理措施】

1、吸氧高流量吸氧。

2、缓解疼痛遵医嘱注射吗啡或杜冷丁。

3、静脉溶栓护理对有溶栓指症者,遵医嘱在6h内给与溶栓药物,观察溶栓的疗效和并发症。

观察有无大咯血和消化道大出血。

一般溶栓后24h内避免动静脉穿刺。

并观察有无严重心率失常。

4、观察胸痛缓解的情况及胸痛的性质。

5、观察有无再灌注损伤及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

6、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7、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活动量

8、饮食护理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高优质蛋白及少食多餐为原则,最初几日以流质饮食为主。

9、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物。

10、心理支持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

11、介入治疗护理严密心电监护,预防心率紊乱,观察有有频发早博、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严密监测血压,对血压不稳定者每30min测血压一次,预防低血压或高血压的发生;抗凝治疗期间观察瞳孔意识变化,皮肤有无瘀斑,穿刺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牙龈有无出血,观察尿、大便的颜色;观察足背动脉波动或肢体末端循环和皮肤温度,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注意观察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及血压变化;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穿刺处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观察局部渗血情况。

脑疝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有无剧烈头痛:

头痛进行性加重,且伴恶心、呕吐,可考虑为脑疝。

2、瞳孔变化:

观察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的灵敏度。

3、意识情况:

通过谈话、疼痛刺激及肢体活动情况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

4、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变慢有时达40-50次/分,呼吸深慢,是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症状。

【护理措施】

1、发现脑疝先兆的症状,立即告知医生,同时予脱水药物(20%甘露醇)快速滴入,以降低颅内压力。

2、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心跳呼吸停止者应迅速CPR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对颅内压增高病人一般禁忌作腰穿和高压灌肠。

6、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者按常规护理。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

2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3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观察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5观察有无肢体、腹部等其他部位合并症。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卧位:

生命体征平稳后床头抬高15°-30°,脑脊液漏者卧向患侧。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忌用棉花堵塞,不可掏、挖、冲洗。

4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松动牙齿,如有应拔去。

若有假牙应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病人应加保护性约束,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7外伤性癫痫病人按癫痫病人护理常规。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血肿,敷料是否干燥、清洁,穿刺侧趾端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

2观察肢体活动度,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观察症状:

恶心、呕吐、头晕、病人主要症状。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说明造影相关知识,解除不良情绪,取得配合。

更衣,练习床上排尿。

做碘过敏试验,备齐术中用药。

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位,穿刺侧肢体伸直位,制动24小时,膝下垫一小枕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2遵医嘱用药,抗生素应用。

指导病人多饮水,以利造影剂尽快排除,

重症胰腺炎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监测呼吸,血气分析,及早发现呼吸衰竭。

2、密切监测神志、生命体征、腹围、腹内压的变化。

3、密切监测尿量、尿比重。

4、监测各种生化指标。

【护理措施】

1、禁食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做好口腔护理。

2、营养支持给与静脉营养或经空肠置管或造漏给与肠内营养。

3、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按时测量尿量、尿糖、血糖、血生化、血钙、血尿淀粉酶、肝肾功能。

4、预防并发症手术后可并发出血、胰漏、肠漏等并发症。

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

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

5、有人工气道者按常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监测神志、呼吸、血压、脉搏。

2、监测每小时尿量、皮肤温度。

3、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各种生化标。

【护理措施】

1、补充血容量建立两路以上静脉通路或深静脉置管,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立即静脉采血行交叉配血和完善术前准备。

2、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

3、禁食。

4、低血容量休克按常规护理

5、心理护理尽可能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绝望情绪配合治疗护理。

6、一般病情观察与护理:

呕血便血情况、体温,黄疸、腹水及患者意识状况,四肢温度。

7、行介入手术者按常规护理。

多发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循环系统的监测

有创监测:

Swan-Ganz血流导向漂浮导管监测,动脉插管直接测压,中心静脉压监测。

无创监测:

动脉血压、心率、血细胞比容。

2、呼吸系统的监测

呼吸运动功能监测:

通气功能、换气功能监测

3、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

一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呼吸机工作状态的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