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北京卷)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a衰变的是
A.+;HeT18O+;HB
2382344,
92Ur9°Th'2He
C.1H+3HT:
He+0nD
窃心234Pa+;e
15.周期为2.0s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
则该波
A.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20m/sB.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m/s
C.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20m/sD.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10m/s
16.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己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
离,那么
A.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17.现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B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
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
则
A.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I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18.“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
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
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
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19.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
一小格表示0.02A;R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1;R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
2
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将接线柱
1、2接入电路时,
每
小格表示
0.04A
B.
将接线柱
1、2接入电路时,
每
小格表示
0.02A
C.
将接线柱
1、3接入电路时,
每
小格表示
0.06A
D.
将接线柱
1、3接入电路时,
每
小格表示
0.01A
20.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初步了解常用的公交一卡通(IC卡)的工作原理及相关问题。
IC卡内部有一个由电感线圈L和电容C构成的LC振荡电路。
公交车上的读卡机(刷卡时“嘀”的响一声的机器)向外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刷卡时,IC卡内的线圈L
中产生感应电流,给电容C充电,达到一定的电压后,驱动卡内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C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电池
B.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IC卡才能有效工作
C.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则线圈L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D.
IC卡只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而不能向读卡机传输自身的数据信息
21.(18分)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z和bb,
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1所示。
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
针R和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
在插P3和P4时,应使(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F3只挡住P的像B.P4只挡住P2的像C.P3同时挡住P、P2的像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D.直径为1.8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则重力加速度g=(用L、n、t表示)。
3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4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
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
—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3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
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5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
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4所示。
由于
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0
到A点问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
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
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
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i、丨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
期为Tl、T2。
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用丨1、丨2、Tl、T2表示)。
22.(16分)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宽度L=0.4m,一端连接R=1Q的电
阻。
导轨所在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o导体棒MN放在导轨上,其
在平行于导
长度恰好等于导轨间距,与导轨接触良好。
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
轨的拉力F作用下,导体棒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速度v=5m/s。
求:
(1)感应电动势E和感应电流I;
(2)在0.1s时间内,拉力的冲量If的大小;
(3)若将MN换为电阻r=1Q的导体棒,其它条件不变,求导体棒两端的
电压U。
23.(18分)
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物块,弹簧质量不计。
物块(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在水平桌面上沿x轴运动,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
以弹簧原长时物块的位置为坐标原点O当弹簧的伸长量为x时,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为F=kx,k为常量。
(1)请画出F随x变化的示意图;并根据F-x图像求物块沿x轴从O点运动到位置x的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
(2)物块由X1向右运动到X3,然后由X3返回到X2,在这个过程中,
a.求弹力所做的功,并据此求弹性势能的变化量;
b.求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并与弹力做功比较,说明为什么不存在与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势能”的概念。
24.(20分)
真空中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可以用作光电转换装置,如图所示。
光照前两板都不带电。
以
光照射A板,则板中的电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
假设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A板向B板运动,忽略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保持光照条件不变。
a和b为接线柱。
已知单位时间内从A板逸出的电子数为N,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元电荷为e。
(1)求A板和B板之间的最大电势差Un,以及将a、b短接时回路中的电流I短o
(3)在a和b之间连接一个外电阻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设为P;单位时间内到达B板的电子,在从A板运动到B板的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之和设为△云。
请推导证明:
6。
(注意:
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中做必要的说明)
2015年北京高考物理答案
(2)
a.Wn^kxj—丄kx;,:
EPr-Wn^kx;—丄kx2
2222
b.Wf-」mg(2x3-X1-X2),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位置”,所以弹力
“无摩擦力势能”的概念。
做功对应弹性势能(位能);而摩擦力做功跟路径有关,所以
24.
(1)由动能定理得:
Ekm二eUm,可得
(3)外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则电源两端的电压也是U
由动能定理,一个电子经电源内部电场后损失的动能
AEke二eu
设单位时间内有NT个电子到达B板,则损失的动能之和AE^N'圧ke^N'eU根据电流的定义,此时电源内部的电流I=N'e,即也是外电阻中的电流。
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P二UI二N'eU
所以:
P=AEk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Q>HPQB.非金属性:
CI>Br
C.碱性:
NaQH>Mg(QH)D.热稳定性:
Na2CQ>NaHCQ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观察到CQ与Q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F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Q和Q生成CQ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Q断键形成C和Q
C.CQ和Q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Q
D.状态It状态川表示CQ与C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F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I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
饱和NaCI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I2制备:
Cl2+2OH「===Cl「+CIO一+出0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
CIO「+H2O-HCI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I)混用,产生CI2:
2H++C「+CIO「=CI2f+H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IO,可增强漂白作用:
CHCOOH+CIO=HCIO+CHCOO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鼻
Ic[
||fenj尿
Ft表质产主丸量无色吒
「屯.爲1&上方霍为虹誹包
Fc豪而产土W受虹烷
包%宜石*迅速呼止
Fe.Gj缺竝点”;
ifi均产土虹棒色乞迫|—-.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I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32NO
B.H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I、n中现象,说明稀HNO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D.针对川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25.(17分)"张-烯炔环异构反应”被《NameReactions》收录。
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
化合物:
(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的路线如下:
J—H+YHlLH上*W—C—CHO+HiO
(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
B的结构简式是
(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是。
(5)M和N均为不饱和醇。
M的结构简式是
(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
。
26.(12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I得到的产物用丨2进行分离。
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丨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
低浓度I2的H2SQ层和高浓度的12的HI层。
1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力口12前,H2SQ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bSQ溶液中易溶
2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3经检测,HSQ层中c(H+):
c(SQ42-)=2.06:
1。
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
(3)反应n:
2fSQ(l)=2SQ(g)+O2(g)+2H20(g)△H=+550kJ/mol它由两步反应组成:
i.HzSQ(l)=SQ(g)+H20(g)△H=+177kJ/mol
ii.S0(g)分解。
L(Li、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下图表示L一定时,ii中S0(g)的平衡转化率
随X的变化关系。
1X代表的物理量是。
2判断Li、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
27.(14分)
研究CO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CO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斩95%写出CQ溶于水产生
HCO的方程式:
。
(2)在海洋循环中,通过右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1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2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C2只来自于"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
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_二===(CH2O)x+x18Q+xH2O
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用N2从酸化后的还说中吹出CO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
将吸收液洗后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再用xmol/LHCI溶液滴定,消耗ymIHCI
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I/L
(4)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1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的原理:
。
2
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
处理至合格的方法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
“2Fe3++2「.一2Fe2++l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
实剽
XmL0005moll甘—臥804|潜虐fpH約为I
偉II色寤痕
到。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原因:
。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Fe3+W化的原因:
夕卜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右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ii中Fe2+向Fe3+W化的原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
因,
1转化原因是。
2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2+.,2+
(6)实验I中,还原性:
I>Fe;而实验II中,还原性:
Fe>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26、
(1)SO2+2H2O+I2=H2SO4+2HI
(2)①a、c②取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为含低浓度I2的H2S4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上层为含高浓度I2的HI层。
③碘单质可与水发生反应
I2+H2O?
HI+HIOc(H+)增大,使溶液中c(H+):
c(SO42-)的比值大于2
(3)①压强②L2>L1L代表温度对SO的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
SO转化率增大
27、
(1)CO2+H2OHCO3-+H+(2[①Ca2++2HCO3===CaCO3+CO2+H2O②
xCO2+2xH218O
反应:
4OH--4e-==O2+2H2O
c(OH-)下降,H2O=OH-+H■平衡右移,c(H+)增大,H+从a室进入b室,发生反应:
HCO®+H+==CO2+H2Q
②中和法
28、
(1)化学平衡(反应限度)
(2)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3)i.加入AgNO3Ag+与
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移。
ii.加入FeSO4Fe2+浓度增大,平衡逆移。
(4)①正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浓度增
大,还原性增强②当指针归零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FeSO4溶液。
(6)在其
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影响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导
致平衡移动。
2015年普通髙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北京卷)
一•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
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
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
培养的癌细胞。
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
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
地带设4种处理区。
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x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
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29.(17分)
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
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
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
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
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
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
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
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
【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
为:
与试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b种类不同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e序列完全相同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30.(17分)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
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实验1:
P:
果蝇SX野生型个体
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
(1—)J(2—)
F1:
1/2腹部有长刚毛:
1/2腹部有短刚毛
实验2:
F1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XF1中腹部有长钢毛的个体
后代:
1/4腹部有短刚毛:
3/4腹部有长钢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
(3—)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
是性性状。
图中1、2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2)实验2结果显示:
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
3基因型为,在实验
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3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
因: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
为。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i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
作出这一判断
的理由是:
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说明控制这个性状
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31.(16分)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Q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
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0200400600800
吋问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同化CO。
而
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_2_1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吸收量在卩mol.ms范围内,在300s
时CO达到2.2卩mol.m_2s-1。
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_
molCO2.m_2s-1。
(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释放,并达到
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