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4301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5.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4.ppt

单元单元44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581581907907)阶段特征阶段特征政治:

封建社会繁荣;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政治:

封建社会繁荣;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中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文化文化:

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本单元课标要求:

本单元课标要求:

1.必修必修:

把握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央:

三省六部制;把握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央:

三省六部制;地方:

道、州、县;监察机构:

御地方:

道、州、县;监察机构:

御史史台;选官制:

科举台;选官制:

科举制)。

制)。

2.必修必修:

(1)知道农业工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知道农业工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

(2)知道丝织业、制瓷业发展的情况;)知道丝织业、制瓷业发展的情况;(3)知道城市商业管理严格,坊市界限分明,有时间)知道城市商业管理严格,坊市界限分明,有时间限制。

限制。

3.必修必修:

(1)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2)了解唐诗的发展及与时代的关系;)了解唐诗的发展及与时代的关系;(3)知道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发展的情况。

)知道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发展的情况。

默写题目默写题目:

1.简述科举制的形成过、实质及评价。

简述科举制的形成过、实质及评价。

2.列出唐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陶列出唐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陶瓷业的成就瓷业的成就及及“市市”发展的概况。

发展的概况。

3.列出印刷术、火药在隋唐发展的情况列出印刷术、火药在隋唐发展的情况。

4.列出唐诗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风格、列出唐诗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风格、代表作。

代表作。

【网络特征】【网络特征】【主干知识】【主干知识】一、政治方面一、政治方面1、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继承和发展魏晋、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继承和发展魏晋时期的中央制度,完善了时期的中央制度,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开创和完善;开创和完善了了科举制科举制。

2、地方行政、监察制度。

、地方行政、监察制度。

3、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重点阐释重点阐释1.1.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结结构构职职权权三省三省:

中书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尚书省最高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六部六部:

吏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户部一一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户部一一主管户口、赋税等。

礼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兵部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

工部主管刑法。

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沿革:

魏晋时期形成三省体制,沿革:

魏晋时期形成三省体制,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期完善。

唐太宗时期完善。

执行执行皇皇帝帝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礼仪、科举军政军政刑狱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决策系统政事堂政事堂草拟草拟审议审议尚书省尚书省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户籍、土地、赋税作用:

作用:

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独尊和监督,保证君权独尊,集体决策又减少决策的错误;集体决策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治力量。

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了皇权。

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两者两者从形式上都体现了分权的原则和思想从形式上都体现了分权的原则和思想。

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美国三权分立制下的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相美国三权分立制下的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相互制约。

互制约。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建两者最大的不同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府是立起来的政府是“主权在民主权在民”,而中国三省六部,而中国三省六部制是制是“主权在君主权在君”。

本质区别:

三省六部制本质上本质区别:

三省六部制本质上维护地主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强化君主专制级利益,强化君主专制;三权分立制本质上;三权分立制本质上保护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的异同制的异同:

背景背景原因:

原因:

A.封建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发展B.随着士族势力的衰弱,庶族势力日渐兴起,随着士族势力的衰弱,庶族势力日渐兴起,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

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

庶族地主庶族地主要求取得要求取得与自己经济实力相应的政治地位。

与自己经济实力相应的政治地位。

目的:

隋朝统治阶级目的:

隋朝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为了巩固统治,整顿官僚整顿官僚机构,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上的机构,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上的特权,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

断。

2.2.科举制度科举制度重点阐释重点阐释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创立创立: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隋炀帝始设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认识:

实质:

积极影响:

推动了隋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形成有重要影响。

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必修一必修一P15积积4缺缺2局限性:

科举制科举制根本目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统治演变演变:

开创开创完善完善改革改革僵化僵化改造改造废除废除隋朝隋朝唐朝唐朝王安石王安石明清明清戊戌变法戊戌变法19051905积极积极见上见上消极消极11、束缚思想、束缚思想22、不求实际、不求实际,阻碍阻碍科学进步科学进步33、不利于培养创、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新人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世官制世官制察察举制制科科举制制特点特点官位世官位世袭以官以官举士士考考试选拔拔形成形成发展展先秦先秦西西汉形成、形成、魏晋魏晋发展展为九品中九品中正制正制隋隋创立、唐完善。

以立、唐完善。

以后成后成为主要的主要的选官制官制度,明朝度,明朝发展展为八股八股取士。

取士。

影响影响将官将官职限定在限定在贵族范族范围内,内,由由贵胄子弟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承祖上的权位。

位。

此此选官制度使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官吏来源被贵族族垄断,不利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于有用人才的选拔。

拔。

此制度此制度虽在当在当时看看来比来比较完善,但各完善,但各方面都体方面都体现出封出封闭的特征。

其形式都的特征。

其形式都是以官是以官举士,士,权操操于上于上层,百姓不得,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破除了世家大族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断官官场的情形,的情形,扩大了大了统治治阶级的基的基础,提,提高了行政效率。

但它高了行政效率。

但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专制,到制,到明清明清时发展展为八股取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培养士,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的和科技的进步。

步。

世官制世官制(夏商周)(夏商周)察举制察举制(汉朝)(汉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科举制科举制(隋(隋清)清)贵族子弟贵族子弟继承祖权继承祖权官吏察访官吏察访推举推举品评官评品评官评定授官定授官考试选官考试选官选拔标准:

由家世门第选拔标准:

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

地方评论推荐选拔方式:

地方评论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

趋向制度化,选拔形式:

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

演演变变趋趋势势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到以学识才能为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到以学识才能为标准。

标准。

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特别是科举考试逐渐完善,其要依据。

特别是科举考试逐渐完善,其“公开竞争,公公开竞争,公平考试平考试”的原则,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西方文官制的原则,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有重要影响。

度有重要影响。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名”,官吏矫,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中国史纲要材料二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四善”作为考察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据新唐书新唐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拔所体现的“德德”、“才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分)

(1)变化变化:

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