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3804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山东师大附中学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师大附中学2012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试题说明:

1、考试范围为必修一、二、三和世界地理部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和II卷(综合题)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图1为广西桂林著名的旅游景点—龙脊梯田夜景图。

据此回答1~2题。

1.梯田夜景主要靠灯光呈现,图中灯光主要沿

A.山脊线延伸B.山谷线延伸C.等高线延伸D.河流延伸

2.该地水稻丰收主要取决于

A.水稻植株密度B.保水设施完备C.水稻收割迟早D.机械程度高低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梯田沿等高线延伸,所以灯光沿等高线延伸。

选择C项。

2.水稻种植需要丰富的水热资源,该地纬度低,热量丰富,地形起伏,所以关键是水资源的完备。

选择B项。

【答案】1.C2.B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D点为地方时6时B.此时C点为地方时8时

C.图中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昏线

4.此时,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

A.120°E  B.100°WC.20°WD.60°E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ADB线为晨线,顺地球自转,下一刻D(赤道昼夜平分、地方时为6点)点将进入昼半球;从图中的经度信息可知180°经线此时地方时为8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即为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应为60°E。

【答案】:

2.A 3.D

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5~6题。

5.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90°E,6:

00B.90°W,6:

00C.90°E,18:

00D.90°W,18:

00

6.此时北京时间为

【解析】由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可知此图为南极俯视图,P点在经线90°E上,地方时应为6∶00。

【答案】A

A.m日22点B.m日16点C.(m+1)日14点D.(m+1)日8点

【解析】根据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可计算北京时间。

【答案】D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回答9~10题。

9.图中②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

13.多上升气流B.多下沉气流C.多气旋控制D.寒流影响

10图中③处的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分析回答11~12题。

11.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2.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13~14题。

13.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D.乙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14.有关L湖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A.L湖最高水位出现在夏季,最低水位出现在冬季B.L湖水位近年来有不断下降趋势

C.L湖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显著D.L湖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发肓好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1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回答17~18题。

17.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18.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来源:

学,

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20.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①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23~24题。

23.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24.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6.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回答27~30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

成的主导因素

海拔高度

27.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8.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9.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

30.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B.地势C.内陆D.昼夜长短

第II卷(主观题,共三大题,共40分)

31.(12分)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A、B气压中心的形成原理。

(4分)

(2)分析D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8分)

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美区域图

材料二两城市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

(1)乙城市附近海域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流。

(2分)[来源:

学#科#网]

(2)材料二中①、②是甲、乙、丙其中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其中①是______城,②是________城。

②夏季降水少是因为受_______________控制。

(6分)

(3)五大湖地区是北美著名的传统重工业区,根据材料分析其工业发展有利区位条件。

(8分)

33.(12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我国城镇水平变化图和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图。

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目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建设缺乏特色。

(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2年的变化特点。

(8分)

(2)结合材料二,列举我国“城市病”有哪些。

(4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D

A

D

D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D

D

C

D

B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D

C

C

B

B

D

D

B

二、综合题

31、共12分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冬季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了极地低气压带(2分),使得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2)有利:

热量;多雨;(4分)不利:

旱涝频繁(4分)

32、共16分

(1)寒(2分)

(2)丙乙副热带高气压(6分)(3)铁矿资源丰富,临近煤炭资源;位于五大湖沿岸,水源充足;水运发达;北美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每点2分,共8分)

33、共12分

(1)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1996年以后城市化水平速度快;城镇数量不断增多,以中小城镇为主。

(4点、8分)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增大……(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