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3038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docx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节动物及植物的组成成分

考纲:

1、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考点:

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

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硫等。

微量元素:

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碘、硒。

2、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

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1)、三大有机物质:

蛋白质、脂肪、糖类。

(2)、饲料常规养分分析:

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水。

粗蛋白质:

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

粗脂肪:

动植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粗灰分:

动植物体内的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

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水:

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

游离水:

指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及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

结合水:

及细胞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

3、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1)、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较稳定,为45%-60%;植物体内水分差异大,为5%-95%。

(2)、动物体内粗蛋白含量稳定,为13%-19%;植物体内粗蛋白含量差异大,为1%-36%。

植物体内NPN多,动物体内真蛋白质多。

(3)、动植物体内脂肪种类各不相同,差别较大。

植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还有蜡质、色素;动物体内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4)、植物体内糖类多,以淀粉和粗纤维为主,动物体内糖类少,小于1%,不含粗纤维。

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考纲:

1、掌握畜禽消化、吸收、消化力及饲料可消化性的概念。

2、理解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

3、了解动物的消化方式。

考点:

1、概念

消化: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畜禽的消化管,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这一生理过程。

吸收:

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理过程。

畜禽消化力:

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饲料可消化性:

饲料可被畜禽消化的程度和性质。

消化率:

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畜禽消化力的统一指标。

消化率=(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х100%。

物理消化:

畜禽采食饲料后,经咀嚼、吞咽、胃肠运动等,将饲料切断、磨碎、压扁,使食物的表面积增加,易于及消化液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管的一个部位送到另一个部位。

化学消化:

动物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能分解饲料及其养分的多种消化酶,在酶的作用下,各种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易吸收的物质。

这一消化过程称为化学消化。

2、影响因素

影响畜禽消化力的因素:

畜禽种类、品种、年龄、个体差异。

影响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

饲料组成、营养配比、收获时期、加工贮藏方法及工艺水平、适口性、环境温度。

3、消化方式:

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

第三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考纲:

1、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2、了解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的合理利用。

3、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蛋白质缺乏对畜禽的危害。

4、了解各种畜禽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种类。

5、理解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的特点。

考点:

1、N%х6.25=CP%

2、氨基酸:

常见有20多种。

(1)、必需氨基酸:

指畜禽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畜禽营养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例如:

苏氨酸、亮氨酸等。

成年猪有8种,生长猪10种,鸡13种,成年反刍家畜不存在必需氨基酸,高产奶牛需补甲硫氨酸。

必需氨基酸种类:

(2)、非必需氨基酸:

是指畜禽营养上需要,但体内能够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成,不必从饲料中专门供给的氨基酸。

例如:

谷氨酸、丝氨酸等。

(3)限制性氨基酸:

指饲料中含量较少、低于畜禽的需要量、限制着其他氨基酸利用率的必需氨基酸。

如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

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蛋白质是动物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如皮肤、肌肉、内脏。

(2)、蛋白质是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如酶、激素、抗体。

(3)、蛋白质可分解提供能量和转化为糖、脂肪。

(4)、蛋白质是合成畜产品的重要原料。

蛋白质不足:

消化功能紊乱,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阴,动物发生贫血及其它疾病,畜禽繁殖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

蛋白质过量:

浪费,加重肝肾负担。

4、蛋白质的消化代谢:

单胃动物:

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畜体蛋白、分解供能、转化为糖、脂肪。

反刍动物:

饲料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气、氨基酸、肽,进一步合成为菌体蛋白质和虫体蛋白质。

细菌能利用NPN,纤毛虫能合成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质品质。

5、理想蛋白质:

指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及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之间都具有最佳比例的蛋白质。

6、提高非反刍畜蛋白质利用率的措施:

(1)、日粮中饲料组分的搭配要多样化

(2)、补充赖氨酸、甲硫氨酸等添加剂

(3)、日粮中蛋白质及能量要有适当的比例。

(4)、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如加热能破坏生豆类中的抗胰蛋白酶。

(5)、补充及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6)、补饲酶制剂,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7、提高反刍畜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1)、在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必需有一定量易消化的糖类。

如淀粉。

(2)、补加尿素的日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

日粮蛋白质以10%-12%为宜。

(3)、供给微生物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

(4)、控制喂量:

尿素用量占日粮干物质财富的1%或所需蛋白质的20%-30%。

注意喂法:

混入精料、青贮料中或制成舔食盐砖。

8、瘤胃氮素循环:

瘤胃中产生的氨气,在肝脏中合成尿素,大部分尿素由肾脏排出体外,少部分尿素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被重新利用,周而复始。

9、瘤胃降解蛋白:

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

过瘤胃蛋白:

在瘤胃中未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

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措施:

机械法、化学法、氨基酸保护法。

第四节糖类的营养作用

考纲:

1、理解糖类的组成,掌握糖类的营养作用。

2、了解畜禽对糖类消化代谢的特点。

3、理解粗纤维的营养作用以及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

考点:

1、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2、糖类营养作用:

(1)、糖类是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2)、糖类是形成体脂的主要原料。

(3)、糖类是形成体组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4)、糖类为泌乳家畜合成乳糖、乳脂提供原料。

3、糖类消化、代谢:

消化:

单胃家畜:

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反刍家畜:

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

代谢:

葡萄糖代谢、挥发性脂肪酸代谢。

4、粗纤维:

(1)、作用:

营养作用、填充作用、刺激作用

(2)、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

畜禽种类、日粮成分、加工调制技术。

(3)、粗纤维含量:

牛≥15%,兔≥3%,幼猪、鸡≤5%,生长猪≤8%。

第五节脂肪的营养作用

考纲:

1、了解脂肪的组成和营养作用。

2、理解饲料脂肪的性质及畜体脂肪品质及畜产品品质的关系。

考点:

1、脂肪的营养作用:

(1)、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成分。

(2)、脂肪是畜禽热能来源和贮存能量的最好方式。

(3)、脂肪可为畜禽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4)、脂肪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5)、脂肪是畜产品的组成成分。

(6)、脂肪对畜体有保护作用。

2、必需脂肪酸:

在动物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饲料中供给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3、饲料中脂肪的性质:

饱和脂肪酸:

熔点高、硬度大、在常温下呈固态,易保存;

不饱脂肪酸:

熔点低、硬度小、在常温下呈液态,易酸败。

第六节矿物质的营养作用

考纲:

1、理解常量元素钙、磷、钠、氯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及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2、了解常量元素镁、硫、钾及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硒、碘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及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考点:

1、钙的营养作用:

(1)、构成骨骼和牙齿。

(2)、抑制神经和肌肉正常的兴奋性。

(3)、激活多种酶的活性。

(4)、调节内分泌。

2、影响钙磷吸收的主要因素:

(1)、日粮钙磷的比例:

一般动物:

1-2:

1;产蛋禽:

5-6:

1

(2)、维生素D:

能调节钙磷比例,促进钙磷沉积,促进钙磷吸收。

(3)、乳糖:

能促进钙磷吸收。

(4)、蛋白质:

日粮中蛋白质有利于钙磷吸收。

(5)、磷的存在形式:

单胃动物对植物性磷的利用率约为30%。

3、有效磷:

饲料磷中,对动物有生理作用的磷。

有效磷=动物性饲料磷+无机磷+植物总磷х30%

4、钙、磷的缺乏症:

(1)、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生产力下降,特别是繁殖力下降。

(2)、异食癖:

(3)、幼畜佝偻症:

骨骼短小、骨端粗大,骨骼弯曲。

(4)、成年畜:

骨质疏松症(溶骨症):

(5)、产蛋禽:

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产软壳蛋。

5、钠、氯作用:

(1)、维持体液渗透压。

(2)、调节酸碱平衡。

(3)、控制水的代谢。

(4)、增强肌肉、神经的兴奋性。

(5)、刺激唾液分泌,活化消化酶,提高畜禽食欲。

6、铁的营养作用:

形成载体、参及代谢、预防疾病

7、典型缺乏症:

元素

钠、氯

青草

痉挛

营养性

贫血

贫血

被毛品质下降

贫血

滑腱症

皮肤不全角化症

大脖

子病

白肌病

肝坏死

渗出性素质病

异食癖

第七节维生素的营养作用

考纲:

1、了解维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意义。

2、了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主要特点、性质、共同点、营养作用等。

3、掌握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影响。

考点:

1、维生素:

主要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维持畜禽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2、维生素A的营养作用:

维生素A由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动物小肠壁、肝脏和乳腺中合成。

(1)、保护畜禽黏膜上皮组织的健康,抵抗疾病的浸袭。

(2)、维持畜禽在弱光下的视觉,防止夜盲症的发生。

(3)、促进畜禽生长。

(4)、维持畜禽正常的繁殖力。

(5)、维护畜禽正常的神经功能。

3、维生素D的营养作用:

(1)、促进钙磷在肠道内的吸收和在肾小管的重吸收。

(2)、提高血液中钙和磷的水平。

(3)、促进钙磷在在骨骼中的沉积。

(4)、调节钙磷比例。

4、水溶性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不溶于脂肪。

(2)、可由消化管微生物合成。

维生素B2除外。

(3)、形成各种种辅酶,催化物质代谢中各种生化反应。

(4)、在动物体内不能贮存,须经常补给。

(维生素B12除外)

5、维生素C营养作用:

(1)、解毒作用:

缓解铅、砷、苯及细菌毒素中毒。

(2)、在体内参及生物氧化反应。

(3)、促进铁的吸收,辅助造血。

(4)、合成胶原和黏多糖,形成细胞间质。

(5)、增强家禽抗应激能力。

6、应激及抗应激的维生素:

应激:

是指动物在遇到各种刺激,如激烈运动、高温、高湿、疼痛、转群、断喙、去势、惊吓及饲料的突然变更等情况时,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亢进现象。

抗应激的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

7、典型缺乏症:

VA

VD

VE

VB1

VB2

VB3

VB5

VB11

VB12

VC

干眼病

夜盲症

佝偻症

溶骨症

白肌病、肝坏死、雏鸡小脑软化症、渗出性素质病

观星症

卷爪麻痹症

鹅步症

癞皮病

贫血

生长

受阻、

贫血

坏血病

第八节水的营养作用

考纲:

1、了解水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水后果。

2、理解畜禽体内水分的来源、排出及对其需要量的影响因素。

3、掌握畜禽生产中的合理供水。

考点:

1、水的营养作用:

(1)、水是构成动物体的组成成分。

(2)、水是动物体内重要的溶剂。

(3)、水几乎参及机体所有的生化反应。

(4)、水能调节体内渗透压。

(5)、水可以调节体温。

2、畜体内水的来源:

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3、水的排出途径:

随粪尿排出、皮肤蒸发、汗液排出、呼吸排出、畜产品排出。

4、影响需水量的因素:

生产性能、环境温度、日粮成分。

5、饮水不足的危害:

生长停滞、生产下降、干渴、食欲废绝、代谢紊乱、死亡。

饮水过多的危害:

干物质采食减少,物理消化降低,维持能耗增加,污染环境。

第九节能量及畜禽营养

考纲:

1、掌握饲料中能量在畜体内的转化过程及各种能量换算。

2、了解日粮中能量水平在畜禽生产中的意义

考点:

1、饲料能量在畜体内的转化过程:

(1)、总能(GE):

饲料所含能量的总和,即饲料在体外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2)、消化能(DE):

饲料被消化吸收后的能量,从饲料总能中扣除粪的能量。

消化能=总能-粪能

(3)、代谢能(ME)、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道可燃气体能之后的参及物质代谢的能量。

代谢能=消化能-尿能-可烯气体能

(4)、净能(NE)、用于维持生命和生产的能量,是代谢能减去体增热后剩余的能量。

净能=代谢能-体增热

2、体增热:

畜禽采食后伴有产热增加的现象。

小部分是因咀嚼、吞咽及消管蠕动产生,大部分是营养物质代谢产生。

3、能量过高、过低的危害:

第十节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

考纲:

1、了解蛋白质、糖类、脂肪的相互关系;

2、能量及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

3、粗纤维和其他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4、主要有机物及矿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5、矿物质之间的关系;维生素之间的关系;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考点:

1、蛋白质、糖类、脂肪三大有机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能量及蛋白质、氨基酸之间:

适宜比例。

3、粗纤维及其他有机物质之间:

影响消化。

4、蛋白质有利于钙磷的吸收,脂肪不利于钙磷吸收。

5、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维生素B6参及机体蛋白质的合成。

维生素B1参及糖类代谢。

胆碱参及脂肪的代谢。

6、矿物质之间:

协同作用:

铁及铜;颉颃作用:

钙及锌、镁、锰、铜。

7、维生素之间:

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保护维生素A;

8、氨基酸之间:

(1)、协同作用:

甲硫氨酸及胱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2)、颉颃作用:

赖氨酸及精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苏氨酸及色氨酸;苯丙氨酸及缬氨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