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449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Word解析版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1.

是最早发现的Ne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汤姆逊(J.J.Thomson)和阿斯通(F.W.Aston)在1913年发现了

下列有关

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同分异构体B.不同的核素C.性质相同D.同系物

【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分析判断。

详解:

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错误;

B.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B正确;

C.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C错误;

D.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互为同位素,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金属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A.钠B.银C.铁D.汞

【答案】C

【解析】分析:

金属的冶炼根据金属性强弱不同一般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

详解:

A、Na为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在加热条件下难以分解,A错误;

B、Ag为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B错误;

C、Fe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C正确;

D、汞为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H2B.NH3C.MgCl2D.NaOH

【答案】C

【解析】A、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NH3中N原子和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MgCl2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酒精

【答案】D

【解析】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燃料包括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酒精可以人工制造,属于可再生资源。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石燃料、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注意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特点,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关于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体内,油脂的主要反应是在脂肪酶催化下水解为高级指肪酸和甘油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其实是蛋白质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D.糖类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羧酸与甘油,故A正确;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其实是蛋白质,故B正确;C.糖类中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D.糖类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C。

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溴水中B.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C.苯与溴水混合后撒入铁粉D.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乙烯通入溴水中为加成反应,错误;B、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为取代反应,正确;D、苯与溴水混合后撒入铁粉,不反应,与液溴才反应,错误。

D、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为加成反应,错误。

考点:

取代反应的理解

7.下列措施中,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

B.将块状固体药品研细后再反应

C.用MnO2作H2O;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用4 mol/L H2SO4溶液代替I mol/L H2SO4溶液与锌粒反应

【答案】A

【解析】A.将易腐败的食物储存在冰箱里,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A正确;B.固体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加入二氧化锰,起到催化剂作用,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D.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解题关键:

减慢反应速率,可降低温度、减小浓度或减小固体的表面积等。

8.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电解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B.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可以得到钾单质

C.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 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答案】D

【解析】A.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电解海水不能获取淡水,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等,常用的为蒸馏法和淡化膜法,故A错误;B.海水中含有钾离子,要得到K单质需要采用电解熔融盐的方法获取,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C.海水蒸发制海盐时,只是氯化钠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海水制取食盐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故C错误;D.通过物理方法暴晒海水得到NaCl,Na是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获取Na和Cl2,故D正确;故选D。

9.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

HCl>HFB.金属性:

Na>MgC.碱性:

KOH>NaOHD.热稳定性:

HCl>HBr

【答案】A

【解析】A项,由元素周期律可解释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不能解释气态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强弱;B项,核电荷数:

Na

Mg,原子半径:

Na

Mg,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

Na

Mg,金属性:

Na

Mg,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项,金属性:

K

Na,碱性:

KOH

NaOH,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项,非金属性:

Cl

Br,热稳定性:

HCl

H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通过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推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或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推断。

注意: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不能通过含氧酸酸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弱判断,如由非金属性:

S

Cl可推出酸性:

H2SO4

HClO4;但酸性:

H2SO4

HClO等。

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吸收热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燃烧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形成化学键时释放能量,C错误;任何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不同,D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旧键断裂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要放出热量。

11.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②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是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④Cu极和Zn极上都有H2产生;⑤产生的电流迅速减小;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

Zn-Cu原电池中,电池总反应为Zn+2H+=Zn2++H2↑,Zn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氢离子在铜上得电子产生氢气,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据此解答。

详解:

①Zn为负极,Cu为正极,①错误;

②H+向正极移动,②错误;

③电子是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③正确;

④Zn电极上发生Zn-2e-=Zn2+,铜为正极,正极反应为2H++2e-=H2↑,由于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所以锌电极表面也会产生氢气,④正确;

⑤由于随着锌的溶解以及氢离子的不断放电,所以产生的电流会迅速减小,⑤正确;

⑥铜为正极,正极反应为2H++2e-=H2↑,⑥错误;

答案选B。

12.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由于电喷,在气缸中会发生反应:

N2(g)+O2(g)=2NO(g)。

已知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分析:

对于反应N2(g)+O2(g)=2NO(g),反应中N、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A正确;

B.反应中N、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C错误;

D.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可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能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象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3.下表是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则H2跟O2反应生成2molH2O(g)时,放出的能量为

化学键

H-H

O=O

H-O

键能(kJ/mol)

436

496

463

 

A.484kJB.442kJC.242kJD.448kJ

【答案】A

【解析】分析:

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反应2H2(g)+O2(g)=2H2O(g)的焓变即可。

详解:

设反应2H2(g)+O2(g)=2H2O(g)△H=akJ/mol,则该反应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akJ/mol=2×436kJ/mol+496kJ/mol-2×2×463kJ/mol,解得:

a=-484,所以生成2molH2O(g)放出热量为484kJ。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为解答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4.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B.苯C.乙烯D.乙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乙烷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A错误;B.苯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性质较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正确;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错误;D.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15.下列检验方法,利用该气体的氧化性的是()

A.Cl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C.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答案】A

【解析】A.Cl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是因为氯气氧化碘化钾产生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选项A符合;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而使品红褪色,选项B不符合;C.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因为氨气溶于水生成的氨水呈碱性遇石蕊变蓝,选项C不符合;D.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是因为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体现其还原性,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16.已知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呈平面结构,六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对丙烯(CH3-CH=CH2)结构和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丙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过量的丙烯通入浓溴水中,观察到溴水褪色,溶液均一稳定

D.丙烯既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CH2=CHCH3中存在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B.乙烯分子中C-H键与C═C键夹角为120°,丙烯相当于甲基取代乙烯氢原子,所以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直线,故B错误;C.过量的丙烯通入浓溴水中,观察到溴水褪色,加成产物不溶于水,分层,故C错误;D.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另外甲基上的氢也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答案为D。

考点:

考查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17.四种短调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B.原子半径Z

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答案】D

【解析】分析:

因为4种元素中只有M是金属,M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M是Al元素,X是Si元素,Y是N元素,Z是O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是Al,X是Si,Y是N,Z是O,则

A、Z是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族,A正确;

B、M的电子层数大于Z,所以原子半径Z<M,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律,Z的非金属性大于X,所以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C正确;

D、Y的非金属性大于X,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D错误。

答案选D。

18.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不纯物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CH4(C2H4)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B

苯(Br2)

NaOH溶液

过滤

C

C2H5OH(H2O)

生石灰

蒸馏

D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CO2,应该用溴水除去甲烷中的乙烯,A错误;B、氢氧化钠和溴单质反应,苯不溶于水,应该分液,B错误;C、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蒸馏即可得到乙醇,C正确;D、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乙酸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应该分液,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物质提纯的原则:

不增、不减、易复、易分。

所谓不增,不引进新的物质;不减指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复指被提纯物质转化后易复原;易分指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19.已知二氧化碳和然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共制备反应为:

 CO2(g)+3H2(g)

CH3OH(g)+H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控反应条件不能改变反应限度

B.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C.当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时,该反应立即停止

D.投入3molH2能得到1mol的CH3OH

【答案】B

【解析】A、调控反应条件能改变反应限度,如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B、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即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当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时,该反应仍在进行,只是正速率与逆速率相等,故C错误;D、投入3molH2得不到1mol的CH3OH,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达不到100%,故D错误;故选B。

20.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错误的是()

A.NH3遇HCl时,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B.NO2溶于水,溶液呈酸性:

3NO2+H2O=2HNO3+NO

C.Fe2O3溶于稀H2SO4中,溶液变黄:

Fe2O3+6H+=2Fe3++3H2O

D.在NaOH固体上滴入几滴NH4Cl溶液闻到气味:

NH4++OH-=NH3↑+H2O

【答案】D

【解析】分析:

A.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

B.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

C.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D.固体与氯化铵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详解:

A.NH3遇HCl时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而产生白烟:

NH3+HCl=NH4Cl,A正确;

B.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溶液呈酸性:

3NO2+H2O=2HNO3+NO,B正确;

C.Fe2O3溶于稀H2SO4中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变黄:

Fe2O3+6H+=2Fe3++3H2O,C正确;

答案选D。

21.下表是A、B两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B

①分子模型为:

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③其产量是衡量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厨房中的常见调味剂;

②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A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  b.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c.结构简式为CH2-CH2

(2)A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X,与X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它们的通式为CnH2n+2。

当n=_________时,这类们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休。

(3)B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4)以A为原料可直接生产一种高分子化合物P,则P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4(3).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4).酯化(或取代)反应(5).

【解析】分析:

由A的比例模型可知A为CH2=CH2,B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厨房中的常见调味剂,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应为CH3COOH,结合对应的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

(1)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含有碳碳双键,为平面形结构,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答案选c;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X,X为烷烃,碳原子数大于4时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

(3)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发生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4)A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结构简式为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侧重于乙烯、乙酸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性质、结构推断物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2.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

(1) X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

(2) Z、W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其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

(4)由X、Y、Z、W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的化合物B,1molB中含有6mol结晶水。

对化合物B进行如下实验:

a.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b.另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①由实验a、b推知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

(2).H2O(3).H2S(4).3Cu+2NO3-+8H+=3Cu2++2NO↑+4H2O(5).NH4+、Fe2+、SO42-(6).(NH4)2Fe(SO4)2·6H2O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X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即X为H,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令Y的原子序数为x,则Z的原子序数为x+1,W的原子序数为x+9,四种原子序数之和为32,因此有1+x+x+1+x+9=32,解得x=7,因此Y为N、Z为O、W为S,

(1)根据上述分析,X元素是H;

(2)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因此H2O的稳定性大于H2S;(3)该酸能与铜发生反应,因此该酸是硝酸,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4)①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转变为灰绿色,最终转变成红褐色,说明B中有Fe2+,加入NaOH,产生刺激性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说明此沉淀是BaSO4,原溶液中含有SO42-,①因此根据上述分析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为Fe2+、NH4+、SO42-;②根据B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因此B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元素的推断,根据信息X元素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即X为H,子序数依次增大,且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令Y的原子序数为x,则Z的原子序数为x+1,W的原子序数为x+9,四种原子序数之和为32,因此有1+x+x+1+x+9=32,解得x=7,从而推出个元素,特别注意Z和W的原子序数的关系,因为它们位于同一主族,且属于短周期元素,因此有W和Z的原子序数相差8。

23.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有__________。

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__(填写字母),然后再通过蒸馏即可除去。

A.氯化钠溶液B.苯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

【答案】

(1).2Cu+O2

2CuO

(2).CH3CH2OH+CuO

CH3CHO+Cu+H2O 或2CH3CH2OH+O2

2CH3CHO+2H2O(3).提供乙醇蒸汽(4).冷却产生的乙醛等气体(5).乙醛、乙醇、水(6).氮气(或N2)(7).乙酸(8).C

【解析】分析: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说明铜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铜,然后氧化铜氧化乙醇生成铜和乙醛,据此解答。

(2)参与反应的乙醇是气体,生成的乙醛需要冷却,据此判断。

(3)根据常温下乙醇、乙醛和水均是液体以及氮气不溶于水分析。

(4)试纸显红色,显酸性,说明有乙酸生成,据此解答。

详解:

(1)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