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1879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x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

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我们必须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作为覆盖全省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贯彻落实“一省两地”发展思路的重要保证、建设“绿色、开放、文明、和谐”之岛的必要手段。

本规划是海南省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具体落实,是“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引领文件。

一、海南省“信息智能岛”建设现状与形势

(一)建设现状

1、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信息终端普及率不断提高

海南省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方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省形成了“三纵两横”覆盖全省各市县的骨干网络,城市正向小区、商住楼延伸;农村在通达乡镇的基础上,向行政村延伸,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省城乡的信息通信网络,综合通信能力显著增强。

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效支撑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省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

自1997年提出“信息智能岛”战略目标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之一。

全省信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海南省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

随着智能IC卡生产基地、清华液晶显示器厂等一批项目和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整体状况明显改善,产品结构开始从传统电子产品向新产品过渡,电子产品制造业步入了良好的发展阶段。

3、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普及和深化,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

全省各行业的骨干企业基本实现了资源配置、生产调控、营销服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控制;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了海南农垦与云南农垦橡胶销售体制改革;海航集团运用信息技术构筑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海汽集团的虚拟制造重点试验室项目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系统”实现省内骨干旅游企业全部入网;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百强工程项目”推进活动;企业信息化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智能服务一站式平台得到广泛推广。

4、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效。

97%省直厅局和100%市县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提供部分电子政务服务的转变;开通了省党政综合信息网;省财政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地方税务局、省公安厅、省统计局、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测绘局等部门的系统建设和应用取得初步成效;海口市、儋州市、琼海市、五指山市等市县建设了OA办公系统,澄迈县、儋州市、琼海市、昌江县、琼中县、海口市等市县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开通网上审批业务和网上查询等服务。

5、社会事业信息化稳步推进,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涉农信息化服务初具规模,建立了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和省级粮食购销调存数据中心,实现了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和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以公众服务为重点,社会事业领域信息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校校通”实现省内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高度共享;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省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实现了社保系统与社保费征稽局系统等多系统的无缝衔接和资源共享;建立了全省的合作医疗数据管理中心和覆盖全省各乡镇的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网;建立了海南省公共卫生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和公共卫生资源的数据共享;推出了全国第一张可跨行使用的银行IC卡,推行了海南省交通规费管理卡,推广了暂住人口IC卡;建设了一批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在延伸政府服务职能和为居民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扎实推进,效果逐步显现

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进展较快,在“海南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系统”同一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精化大地水准面、数字正射影像库、高程模型、地形、地名和专题数据库等,完成了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城镇地籍、地价基础数据库等建设;积极开展档案基础目录数据库建设,全省综合档案馆共完成了电脑著录300多万条目,并对39万条档案目录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开放鉴定及整合,并形成开放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了涵盖全省800万常住人口信息的人口数据库。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加强科学决策和宏观监管、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智能岛建设面临的形势

1、各地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增强了信息智能岛建设的紧迫感

“十五”期间,全国各省市涌现了一批信息化应用的成功典型。

这些典型省市推进信息化的做法,为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和宝贵经验,增强了海南信息化建设紧迫感,加强了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的后发优势。

2、地理环境优越,特区政策优势凸现

区位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建立中。

在这一体系中,海南位处“泛珠三角”与东盟的中间位置,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

无论是港澳台资本流入东盟,还是东盟产品流入港澳台市场,海南岛都可以承担起中转作用。

环境优势:

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素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是俄罗斯、港澳台及其周边地区最为方便的旅游胜地。

南海海域资源优势:

南海海域资源非常丰富,南海有700多亿吨的油气资源,海南省所辖海域油气资源储量约200亿吨,有利于港澳台获得巨大的石油化工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可能成为“泛珠三角”及其周边地区战略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

交通优势:

随着跨海铁路通道的竣工,海南的海陆空运输已与“泛珠三角”地区全面对接。

特别是海南岛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第3、4、5航权的地区,不仅可以繁荣区内经济,更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国进行商贸交流。

政策优势:

中央政府对海南的政策倾斜,是促进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的政策保障。

海南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方针和大项目支撑“新兴工业省”发展思路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3、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激烈竞争,岛屿经济局限性凸现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呈现逐步分离的趋势。

越南、老挝和泰国等已经成为国际信息产业转移的重点,这些国家已经把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作为快速增强国力的重要途径,都制定了相应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并在接纳产业转移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势必会对海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挑战。

随着国内特税政策的终止、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等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的企业正在谋求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广西、湖南等信息产业次发达地区已做好承接国内信息产业转移的准备,“飞地经济”,“政府补贴”、“土地补贴”等相关政策已经出台,海南要想承接国内的产业转移,也必须面对国内产业次发达地区接纳国内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

同时,海南岛屿经济特点,相对封闭、交流不便,企业做大做强的环境相对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对大陆的依赖性较强,企业做大做强必须突破现有发展模式,在产业政策制定、市场发展定位、产业链超地域合作等方面有所创新。

4、经济规模小、市场需求弱,政府投资能力明显不足

海南经济总量偏小,科技力量薄弱。

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大多数处在信息产业的末端,不掌握关键技术,受外界技术和市场制约程度较大。

岛内的信息服务市场需求不足,虽然信息智能岛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属于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滞后,可利用和共享的数据明显匮乏,信息智能岛建设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体现,政府用以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

5、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岛屿经济限制,对信息智能岛建设提出更高需求

如何持续发挥信息产业的无边界的特点,怎样能够弥补岛屿经济的劣势,克服岛屿的封闭性给海南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吸引国内外企业的参与,同时把海南岛内的企业引向世界等方面成为信息智能岛建设面对的新课题。

中央要求海南经济特区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农业农垦、集体林权、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打造面向东南亚地区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高起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这些方面都对信息智能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海南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智能岛建设保障支撑环境较为薄弱,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为目标,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逐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切实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探索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构筑新型工业化能力,建立新型工业化体系,不断推动海南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服务一省两地:

围绕建设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方针,着力打造信息化服务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和体制创新特色,促进海南协调发展。

互联共享:

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逐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等的整合,消除信息孤岛,促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资源共享。

体制创新:

促进信息智能岛建设与制度创新相结合,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协同推进机制,创新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投融资机制,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公众受益:

推进适应不同人群、各具特色的信息化应用,逐步缩小数字鸿沟,使广大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能够从信息化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融合提升: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广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企业主体:

“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引进大企业,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品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打造完整的信息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产业链。

(三)建设目标

1、到2018年总体建设目标

建成覆盖全岛较为完备和成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成先进的高速通信网,能满足宽带化、个人化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信息资源得到广泛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信息产业成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基本完成信息化改造,使海南初步实现传统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充分应用,并发挥巨大的作用;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较为完备和完善,网络将无处不在,人们随时随地能快捷、方便地使用各类信息终端,海南岛初步迈进信息社会。

2、到2013年阶段性建设目标

到2013年,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中上水平。

信息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新型工业省的支柱产业。

基本建成覆盖面广、先进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取得新突破,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⑴产业目标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300亿元,年平均增长40%;软件产业增加值50亿元,年平均增长48%;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平均增长15%;创意产业增加值20亿元,年平均增长58%。

⑵基础设施目标

全省光缆总长度10万公里,建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实现通信网络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

海口、三亚等发达城市80%的家庭实现三电(电话、电脑、电视)一体、三网融合,光纤进入大楼,部分实现光纤到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0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互联网用户250万户;全岛广播、电视、无线网络地区覆盖率达到100%。

⑶信息技术应用指标

农业信息化应用得到大力普及,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全岛电子商务交易额比2007年翻一番;网上采购与销售额占采购与销售总额比重超过30%;大中型企业30%实现综合监控、企业资源管理、网络营销及综合集成应用,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应用普及率达到70-80%,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30-40%;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信息技术应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逐步体现,环境监测系统在社会和大企业广泛应用。

⑷电子政务指标

政府办公平台实现多媒体并融合通信,其网络延伸到县,利用多种手段实现上下信息贯通,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基本实现数字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三网融合”消灭数字鸿沟,面向企业建成政企往来绿色通道服务平台,实现审批业务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面向公众实现“一号通”政府服务,面向社会实现“6A”服务;企业进入网络经济秩序监管数量达到50%以上,公务员网上办公、办事的参与度达到80%,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70%,初步建设成与国际化接轨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型政府。

⑸“国际观光旅游岛”信息化支撑指标

建成国际观光旅游岛的信息化共性支撑平台,支撑政府、企业、旅游者在一个资源平台上的信息交互;政府与旅游相关的单位、部门实现网络化的办公、办事、接待服务、监管及全天候的应急处理;完成90%的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传统旅游企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实现面向旅游者的“一号通”智能服务,实现入岛全程实名制全过程的数字化联动服务与安全管理;旅游电子商务将实现对旅游信息资源进行深化的开发利用,在全球建立海南的旅游网络营销体系,实现低成本的国际化的全球营销,50%的境外游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入海南;数字旅游业得到大力发展,把海南建成世界最强的盈利的虚拟旅游岛,数字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新型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

⑹“国际自由贸易岛”信息化支撑指标

初步建成国际自由贸易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交通物流信息化得到广泛应用。

实现岛内整件货物的全天候全程跟踪,口岸平均通关时间为6小时以下,和国际重要港口实现EDI等电子数据交换,岛内物流信息实现共享,物流结算实现网络化,货物平均库存时间降低50%,货物岛内集散平均时间为15天。

三、主要任务

(一)狠抓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强对各地的高新科技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和软件园等的规划和引导,开展集群整合,形成特色明显、资源优势互补的信息产业集群格局。

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分工、产业协作的产业链。

实施大公司发展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的跨国信息产业集团和名牌产品。

1、做大做强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承接国内外信息产业转移。

重点是筹划大项目,引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通信、数字视听和汽车电子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集群。

加速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

2、注重园区建设,加速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

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为先导,注重软件产业园区建设,采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

重点发展应用型、外向型、具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龙头企业。

积极承接台湾、印度和欧洲的软件外包。

积极实施信息化带动、人才集聚和知识产权保护三大战略,完善政策、投融资和中介服务三大体系,统筹规划各类软件园区,建成差别竞争、优势互补和各具特色的一流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构筑软件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大力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系统集成及数据库信息服务,推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充分利用海南优势,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利用海南的区位优势,承接日本、韩国、深圳等国内外创意产业转移。

结合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岛建设,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基础上,建设区域创意产业产品评估和版权交易中心,推动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鼓励创意产品原创开发,建立服务于创意产业的公共支撑服务平台。

重点发展动漫产业、数字艺术设计、网络游戏、多媒体软硬件研发和制作、网络内容开发服务、电信内容增值服务,以及产品工业造型设计等创意产业。

构建以海南软件园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游戏引擎开发平台、创意产业孵化平台和工业产品设计创意中心。

(二)支撑“两地”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改造特色产业

1、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运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推动海南传统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支撑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适农信息终端产品,加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

重点开发农业专家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等与农业相关的综合信息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有网络向农民提供多种涉农方面的信息。

加快发展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流程化、规模化。

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流通、物流配送及农产品电子交易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海南橡胶等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2、大力推进旅游业信息化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海南旅游业由地方化向国际化转变,支撑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

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

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接轨的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利用信息技术,为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设“海南省大旅游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旅游办事“一站式”和旅游服务“一号通”。

加快海南旅游要素的信息化改造,推动“投资主体、旅游产品、接待设施、服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

加快涉外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完善旅游信息化的配套接待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旅游产业,重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数字体验旅游、数字影视基地、特色自助旅游,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产品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推动产品创新、工艺流程与设备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工业企业优质、高产、低耗,提升全省工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大中型企业实现综合监控、企业资源管理、网络支付及综合集成应用,管控一体化、产销一体化,逐步推进智能控制、智能管理决策与协同商务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网,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率,加快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建设。

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法规。

大力发展大型骨干企业协同电子商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及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

积极发展地区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工程及服务体系建设,分期分批推进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覆盖率,使全岛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采购、销售总额的比例逐步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带动服务业的全面振兴,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1、推进金融业信息化

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网络银行以及其它以网络为基础的银行业务;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综合信息监管;推进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网上银行、证券、保险等现代金融服务,支持骨干金融企业开展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在线支付应用服务;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完善个人信用资料和资料库,促进个人信用消费的发展。

2、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进一步加快电信、广播电视业、信息内容服务业、中介服务的发展,开拓信息服务市场,加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服务新兴业态。

引导多种信息服务增值业务的发展,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有形中介市场和无形的网上市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信息服务,不断开拓信息网络服务业的新业务和新领域。

积极培育信息咨询服务业,推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服务外包,组建信息化平台运营服务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服务企业。

推动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和运营服务业的发展。

3、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积极扶持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加强行业供应链的整合和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传统物流产业的基础竞争能力;建设覆盖全岛、融合珠三角、连接国际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数字化物流园区建设。

支持琼北港口航运中心和综合物流中心建立,建立全岛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完备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岛鲜活农产品、海产品快速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货物跟踪及车辆调度计划信息支持功能,优化海南的招商引资环境。

4、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

贯彻大交通理念,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设和完善交通数据中心,构建满足公路、水路、地方铁路和交通企业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开发和推广交通综合运行分析、交通应急处理、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全面掌控交通行业的运行态势,推进智能卡收费系统、微机售检票系统、车载定位系统等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及网络化。

(五)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改善公共服务为目标,继续完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整合网络资源,推进资源共享。

大力发展宽带通信,强化信息化的三网融合架构体系,全面提高信息系统的网络技术水平和覆盖能力。

加强政府各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三网融合,降低信息化的应用门槛。

建立服务型政府门户网站,提高公务员信息化工作的参与度,促进网上办公,实施上下联动、分级管理,强化实效性和信息交互的责任制,建设网络化综合办公业务系统。

构建电子政务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系统,大力推进“金字”工程及其它业务部门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机制,推广低成本实用通信信息技术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信息服务网络环境。

统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库,实现纵横政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保证良性发展、消除信息孤岛。

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安全认证和密钥管理中心,加强电子政务发展环境建设。

(六)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1、科技事业信息化

加强科技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企业科技信息化及网络化研发平台建设;建设全省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架起科研成果和投融资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及时引进;加大数字图书馆、数字科技档案馆建设力度,加强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信息共享,与国内、国际的研究机构对接,为国内国际合作提供平台支撑。

2、教育事业信息化

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建设,继续推进“校校通”工程,提高校园网建设和应用水平;加强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特别是多民族数字化教育开发;完善综合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及培训体系。

建立完善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共享。

3、卫生事业信息化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处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处理、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等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信息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