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1626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docx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

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车检查各部限度及标准

一.机车总体

1.功率在标准状况下柴油机的持续功率—3600PS(马力);

2.装车功率—3420-10PS;电阻制动轮周功率—3000PS(2316KW);

3.轮径—1050mm(原型轮);轴重—23±3﹪T;通过最小曲线半径—145m;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4.整备重量—138T;燃油储备量—9000L(约7.5T);机油储备量—1.2T;

冷却水储备量—1.2T;沙箱储量—0.8T;

5.传动比:

客运机车60/16=3.75(71/21=3.38);货运机车63/14=4.5;

6.最大速度—客120km/h;货100km/h;持续速度—客28.5km/h;货21.6km/h;

7.起动牵引力—客327.5kN;货435kN;持续牵引力—客243kN;货运324kN;

8.车钩衔接线间距离—21100mm;机车最大高度—4755m机车最大宽度—3309mm;

9.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880±10mm;转向架中心距—12000mm

固定轴距—3600mm;全轴距—15600mm;前后旁承间距—1800mm;

10.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17g/(kW·h)(标定功率和标定转速时);

机油消耗率—不大于3.5g/(kW·h);

二.柴油机

1.型号—16V240ZJB;循环特性—四冲程;气缸数—16;气缸直径—240mm

活塞行程—275mm;气缸排列—V型50°;喷射方式—直接喷射开式燃烧室;

2.增压方式—两个45GP802-1A型废气涡轮增压器,两个水冷式空气冷却器,定压增压;压缩比12.5;

3.柴油机标定功率—2650kW;最大运用功率—2427kW;

4.最高工作转速(标定转速)—1000r/min;最低空转转速—430r/min;

超速停车转速—1120~1150r/min,A型机为1210~1230r/min;柴油机冷却水在+5℃时的最低发火转速—80~120r/min;

5.进排气阀冷态间隙分别为0.4﹢0.05mm和0.4﹢0.05mm;

6.同名气门与横臂接触面≤0.03mm,应无间隙;横轴轴向间隙为0.05~0.40mm;

整个供油杠杆系统的总间隙不大于0.60mm;在弹性连接杆处测量整个控制

构的阻力应不大于50N;各喷油泵接入后应不大于120N;

7.当横轴上最大供油止挡中心线与铅垂线成17°角时,横轴左右臂中心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应为13.5°±1°,此时各喷油泵齿杆应在0刻线;

8.当喷油泵齿杆在0刻线时,横轴上的触头与紧急停车摇臂触头间的夹角应为27°,喷油泵处于最大供油位时两触头不应接触;

9.各喷油泵齿杆刻线差应不大于0.5刻线;

10.按下紧急停车按钮时,停车器拉杆须立即落下,其行程应不小于13mm;

11.冷却水泵水封允许渗漏量每分钟不超过10滴;

12.柴油机供油提前角应为—A型机为25°,B型机21°;

13.弹性支承支承螺栓的螺母与垫圈应有5±0.5mm间隙;

14.最大供油止挡封定功率—2510±4kW(3420-10PS);

15.柴油机曲轴箱防爆门弹簧组装高度—83-0.5﹢1.5mm;防爆门不许有渗漏;

16.各油水管路每处法兰橡胶石棉垫片的厚度≤6mm,总数不超过4片;

17.压缩室间隙应为3.8~4.0mm;压缩压力430r/min时为2.65~2.84MPa;爆发压力不大于11.96MPa;

18.增压压力不小于130kPa;中冷后的空气温度不大于65℃;排气温度支管小于510℃,总管小于600℃;

19.主轴承间隙为0.2~0.25mm;连杆轴承间隙为0.15~0.24mm;

20.曲轴箱压力不大于200Pa;

21.主轴颈的直径为Φ220﹣0.03mm;连杆轴颈的直径为Φ195﹣0.03mm;芯部空腔孔径为Φ80mm;曲柄臂上钻有Φ20mm的油孔;

三.蓄电池

1.中修时,蓄电池对地绝缘电阻Rx应不低于17000Ω;小修互换时应不低于8000Ω;不互换时不低于3000Ω;

2.中修时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小修时不低于额定容量的70﹪;

3.蓄电池各接线板、极柱有效导电面积减少不得大于10%;

4.蓄电池的液面高度:

DG—420:

5~10mm;NG—462:

10~20mm;

5.蓄电池的漏电量不超40mA;

6.夏季比重为1.24~1.25;冬季比重为1.26~1.27;单节电压不低于1.85V;应在2V以上;运用机车比重应大于1.20;

7.起机时蓄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可达2000A,电压由96V降至40V,刚起动后的充电电流约为40~60A,经过20分钟左右,充电电流下降至20~30A;

8.蓄电池各接线、极柱有效导电面积减少不得大于10%;

四.电机

1.主发电机

(1)炭刷压力值应在20~25N范围内;刷盒与滑环之间的距离应在2~5mm范围

内;

(2)炭刷与滑环的接触应不小于炭刷截面积的80%;

(3)轴承润滑油用量约800克;环境温度为40℃时,轴承温升应不超过55℃;

2.牵引电动机

(1)炭刷高度不小于原高度的1/2,牵引电机为2/5,炭刷表面有掉角不超过10%,接触面积不小于80%;

(2)刷盒底面与换向器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4mm;电刷外端面与换向器升高片端面的距离为2.5~6mm;弹簧压力为45±5N;

(3)云母槽厚度为1.2mm,深度为1~1.5mm,换向器两侧倒角0.5×45°;

(4)炭刷报废限度为30mm;有标记的按标记;电刷刷辫截面损失≤10%;

(5)电机两端轴承清洗后的一次加油量为:

换向器端200g,传动端400g;建议机车从2万公里开始,每走行2万公里,换向器端添油10~15g,传动端轴承添油20~25g;

(6)牵引电动机轴承温升不超过55℃;

3.启动发电机

(1)云母槽深度为1~1.5mm,刷盒底面与换向器表面的距离为2~5mm,电刷内端面与换向器升高片端面的距离为7~10mm;

(2)电刷报废高度为25mm;

(3)正常工作的轴承有均匀的嗡嗡声,允许温升为55℃,轴承腔内的润滑油不得超过腔内空间的1/2,不得少于腔内空间的1/3,若少于1/3要注入要求牌号的润滑脂;

4.感应子励磁机

(1)环境温度为40℃,其温升不应超过55℃,油脂装填量:

传动端140g,非传动端为170g,电机大修时轴承必须更换;

五.电器

1.刀闸开关的动刀片与刀夹接触导面或接触线应在80%以上,且夹紧力适当;

2.刀闸刀片的缺损沿宽度不超过原形尺寸的10%;

3.各导线(电机、电器内部联线及电路布线)线芯或编织线的断股比例不大于10%;

4.电空阀与风动电器在637kPa风压下不得泄漏,在368kPa风压下应能正常动作;

5.各种直流电磁操动电器的操作线圈在0.7倍额定电压时能可靠动作,其释放电压不小于额定电压的5%;

6.电器触头的厚度中修时不小于原形尺寸的2/3,小修时不小于原形尺寸的1/2,主触头接触面积不小于75%;

六.车钩及缓冲装置

1.车钩开、闭状态良好,作用灵活;

2.测量车钩的开度(钩舌与钩腕内侧面的距离从最小处测量)满开位为220~245mm(原形为220~235mm);锁闭位为110~127mm(原形为112~122mm);

3.车钩锁闭位时,钩舌在推拉状态下,钩舌销应能取出和安装;

4.车钩高度:

段修时为845~880mm;小修机车为820~890mm;

5.钩舌与钩锁铁的侧面间隙为1~3mm(允许堆焊);

6.钩锁铁与钩舌接触面须平直,接触面积不小于40%;高度不少于40mm;

7.钩体防跳台和连接杆或钩锁铁的作用须良好;防跳凸台高度为18~19mm;

8.钩舌与钩体的下承力面应接触良好;

9.车钩在锁闭位,钩锁铁向上的活动量为5~15mm;

10.钩舌销与钩耳间隙不得大于1mm;

11.钩舌内侧与钩锁铁接触面磨耗不得大于7mm;

12.钩尾销与销孔的间隙不得大于1.5mm;套与销子的椭圆度不得大于1mm;

13.钩体下磨耗板磨耗量不得大于1mm;检查钩尾框的磨耗状态。

14.车钩左右移动量为74~200mm;

15.钩舌与钩耳上下面的间隙为3~10mm;

16.钩头肩部和缓冲座的距离为80mm,架修时不得小于60mm;

17.钩体上部与均衡梁吊杆距离47mm;钩头后部与均衡梁吊杆座距离76mm;车钩锁闭后钩舌内侧与车钩喉部距离90±3mm;

18.车钩尾部与前从板的间隙为2~9mm,使车钩能左右摆动满足在弯道上挂钩;

19.缓冲器在座内松动量不大于1mm;

20.钩舌高度为300mm;2号缓冲器长度不大于510mm;

21.钩锁尾部与钩体间隙不大于4mm;

七.转向架及旁承

1.转向架球形侧挡磨耗量不大于2mm;构架及各焊缝不许有裂纹;

2.组装转向架时,装于车底架上的每组四个旁承球头须处于同一平面内,其平面度允差为1mm;前后转向架两组旁承球头须处于同一平面内,其平面度允差为2mm;每个旁承处应有不少于2mm的基准垫,最大加垫量不得超过15mm;

3.转向架侧梁为箱形截面,上下盖板厚14mm,主板厚10mm,中部截面高360mm;

4.箱形梁宽度为200mm;转向架的侧挡与车体之间的间隙和为28~32mm(大修和段修);小修和辅修为30~34mm;转向架对于车体的自由横动量为15mm,侧挡橡胶垫有5mm的弹性压缩量,车体和转向架每侧总横动间隙为20mm;

5.旁承油位深度(轴油)是下摩擦板向上25±2mm,旁承体不许有裂纹和泄漏;

八.制动软管

1.长度为560mm,内径为35mm;

2.下垂角度为45°;

3.前制动管伸出盖板长度为80~100mm;

4.水压试验日期不超过3个月;

九.牵引装置

1.拐臂与连杆的连接销直径减少量不大于1mm,拐臂销、连杆销套的间隙不大于1.5mm;牵引销、牵引杆销的球承与球套间隙不大于0.5mm;

2.牵引销与销座结合处斜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塞尺检查,塞入深度不大于10mm;销顶面和销座槽底部间隙应不小于0.5mm(大修为1.5~6mm);

3.拐臂座与拐臂间隙为1~2.5mm,拐臂与连接叉头间隙为1~2mm;牵引杆叉部与拐臂间隙为1~2mm;

4.牵引点(牵引杆中心线)距轨面高度为725mm;

十.轴箱

1.轴箱体、前后盖不许有裂纹,轴箱后盖及防尘圈不许有偏磨,轴箱橡胶圈和轴端橡胶支承应无老化和破损;轴箱拉杆的橡胶圈和橡胶垫不许裂损;

2.轴箱上的横向止挡磨耗超过1mm时须焊修恢复原形;

3.拉杆芯轴与拉杆座结合处斜面(1﹕10斜度)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8mm塞尺塞入深度不大于10mm;芯轴顶面与槽底部间隙不得小于0.5mm(大修为1.5~6mm);拉杆端盖与拉杆座槽口内侧面的局部间隙不大于0.2mm;芯轴端面与切口端面不平度不大于5mm;

4.轴箱止挡与构架止挡单侧间隙为8mm(6~11mm);此间隙为每侧轴箱拉杆的橡胶关节允许轴箱相对于构架有8mm的横动量;

5.轮对的横动量是指车轴与构架之间的轴向间隙。

横动量包括轴端与轴挡的间隙(或橡胶支承的压缩量),以及轴箱与构架的间隙,每台转向架3根轴的单侧自由横动量为0–12–0;考虑到轴端缓冲支承的压缩量5mm;则横动量为5–12–5,加之轴箱拉杆的橡胶关节允许轴箱相对构架有8mm的横动量,则3个轮对总横动量应为13–20–13mm;

6.机车运转中轴箱温升不许超过38℃,轴箱温度不应超过70℃,且无明显漏油现象;

7.轴箱通气孔直径为5mm;

十一.悬挂和减振装置

1.为使各轴受力均匀所以用垫片进行调整,使每组弹簧在工作载荷下的高度为268±2mm;弹簧工作高度差同一转向架不大于4mm,同一机车不大于6mm;

2.弹簧装置的总挠度为139mm,一系弹簧静挠度为123mm(包括橡胶垫3mm),二系弹簧的静挠度为16mm(每组橡胶弹簧受力约11.5吨的情况下);

3.旁承橡胶弹簧更换时,同一转向架4组旁承橡胶弹簧自由高度差不许大于4mm;

4.油压减震器性能试验期限:

6个月;

5.油压减震器压缩行程:

140mm;自由长度:

450mm;压缩后的最短长度:

310mm;

6.轴箱与下弹簧座间串联一个橡胶垫,以衰减和吸收簧下轮对的高频振动,橡胶垫上下表面各有一块2mm厚的钢板,与橡胶硫化成一体;

十二.轮对

1.两轮箍内侧距离为1353±3mm;轮箍宽度:

139~142mm,中修≥135mm;

轮箍厚度:

原形为74.5~76.1mm,中修为45mm,使用报废限度为38mm;

2.轮箍加热至200~300℃保温20~30min后套装在轮辋上,配合过盈量为

1.25~1.35mm;

3.距内侧面73mm处踏面滚动圆直径(踏面基线)为车轮的名义直径,干线内

机车车轮直径定义为1050mm,同轴左右轮箍直径之差不得大于0.5mm,同一转向架轮箍直径之差不得大于5mm,同一台机车轮箍直径之差不得大于10mm;

4.踏面上有1﹕20及1﹕10两段斜面,并在外侧用R6的圆弧倒角;1﹕20的

段斜面经常和钢轨接触,1﹕10斜面仅在小半径弯道上才与轨面接触,这样能顺利通过曲线和道岔;

5.轮缘厚33mm,高28mm,内侧有R16圆弧,能顺利通过护轨,外侧锥面与水平夹角是轮缘角为65°;锥形踏面轮缘厚度在距踏面基线11.25mm处测量为23~33mm;

6.轮缘的垂直磨耗高度不超过18mm;轮箍踏面磨耗深度不超过7mm,轮箍踏面擦伤深度不超过0.7mm;踏面上有缺陷或剥离长度不超过40mm,深度不超过1mm;

7.轮辋与轮箍之间沿圆周等分120°分涂3道长40mm,宽25mm的黄色迟缓标记;

8.轮对相对构架的自由横动量1、3、4、6位12~22mm,2、5位36~46mm;

十三.基础制动装置

1.各销与套的间隙应不大于2mm;

2.闸瓦间隙调整器的螺杆、螺套的横动量不大于1.5mm,调节功能良好,闸瓦间隙应能自动调节到6~8mm,防尘胶套不得破损;加油时将调节器手轮的把紧螺钉取下,用小油壶向螺钉孔内加油20g;

3.活塞行程为120±20mm;

4.制动倍率:

12.3;常用制动率:

61%,紧急制动率:

78.5%,

手制动制动倍率:

1227;

5.闸瓦到限厚度25mm;

十四.排障器及扫石器

1.排障器距轨面高度厂修为85~130mm,段修为80~160mm;

2.扫障板距轨面高度80~100mm;

3.新型扫石器的3个圆形支架距轨面高度为60~90mm;

4.扫石器的3个圆桶形胶皮距轨面高度为20~30mm;

十五.撒沙装置

1.撒沙管与车轮中心水平线成45°角;

2.撒沙管距轨面高度为35~60mm,胶皮软管距轨面高度不小于25mm;

3.撒沙管口距轮箍与轨面接触点距离为330~370mm(350±20mm);

4.撒沙阀搅沙喷嘴Φ2mm装在上部,排沙嘴Φ1.2mm装在下部;

5.Ⅰ端操纵1、4轮撒沙,Ⅱ端操纵3、6轮撒沙;1、6轮撒沙量为2.4~5kg/min,3、4轮撒沙量为1~2kg/min;

6.间断撒沙脚踏撒沙按钮时,每踩5~10s,断开2~3s;

十六.电机悬挂装置及抱轴

1.安全托与电机托座间的间隙为50mm;

2.牵引电机上、下胶座组装时要压缩28mm,段修时,上部橡胶座自由高度不小于90mm,在3吨的压力下,高度不小于74mm并非呈均匀鼓形;

3.电机悬挂的关节轴承的芯轴与芯轴座结合处斜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mm塞尺检查,塞入深度不大于10mm,芯轴与槽底部间隙不小于0.5mm;

4.橡胶关节结构的橡胶圈突出吊杆外不大于1mm;

5.抱轴瓦与轴径的径向间隙为0.2~0.4mm,运用中此游隙最大不应大于0.75mm,左右抱轴瓦间隙差不超过0.2mm;抱轴瓦轴向间隙为1~2.6mm,运用中最大间隙不应大于4mm;

6.抱轴油盒油位应保持在75~120mm之间,机车运行15万公里后,应更换毛线垫;

7.抱轴瓦白合金剥离限度不超过总面积的15%;

8.抱轴瓦盖与瓦背、瓦座局部间隙用0.25mm塞尺塞入深度≤15mm;

9.运用中,抱轴瓦温度在瓦端面及轴径处不超过80℃,并检查瓦端面是否有黑油及碾片挤出;

10.齿轮箱内侧面与从动齿轮端面间隙为13mm,齿轮脂应与2~3齿接触;

十七.空气压缩机

1.空压机曲轴箱温度不超80℃,高压阀室温度不超110℃;

2.散热器上的低压安全阀开启压力为450-20kPa,高压安全阀开启压力为950±20kPa;

3.空压机油压表检验日期不超过6个月,空压机工作时油压表压力为440±10%kPa(300~500kPa);

4.当总风缸压力达到900-20kPa时,空压机应停止泵风;当总风缸压力降至750±20kPa时,空压机应开始泵风;

5.1组空压机泵风,总风缸压力由0升至900kPa所需时间不许超过360s,2组空压机泵风时间不许超过210s;

6.总风缸压力由750kPa升至900kPa的时间:

1组空压机泵风不超过27s,2组空压机泵风时间不超过54s;

十八.辅助装置和万向轴及传动轴

1.前后变速箱箱体温度不应高于80℃,轴承温度不应高于90℃;油封处在起停机时允许有微量渗油;前后变速箱在机车每走行50000km更换新油;

2.通风机轴承温度不大于80℃,叶轮与吸风口间隙为3~5mm;

3.静液压泵体温度不大于70℃;

4.冷却风扇叶片与车体风道单侧间隙不小于3.0mm(3~10mm);

5.起动变速箱输入轴线比柴油机曲轴轴线低10mm,静液压变速箱输入轴轴线比柴油机曲轴轴线高23mm;

6.牵引发电机装到柴油机上后,其轴承外圈端面至轴承盖端面的距离为5±2mm;

7.起动变速箱和静液压变速箱轴线对柴油机-发电机组轴线在水平面方向的偏移量不大于10mm;.

8.前通风机法兰对起动变速箱轴线的径向跳动公差为1mm;后通风机法兰对静液压变速箱轴线的径向跳动量不大于4mm;

9.传动轴花键轴与柴油机花键套嵌入长度应保持120~140mm;

10.万向轴及传动轴在机车每走行15000km应加油一次,待每个十字轴四个端部均冒出油即可;

11.万向轴、传动轴的花键轴、套、法兰、十字头、叉头不允许有裂纹,花键不得有严重拉伤,十字头直径减少量不大于1.5mm;

12.锥度配合的法兰孔与轴的接触面积不少于70%,转动轴法兰结合面间用0.05mm塞尺检查应塞不进去;

13.静液压系统安全阀的最高开启压力调定为17MPa;静液压油热交换器使静液压油在15~65℃范围之内工作;机车每运行40000~50000km时应更换新油;

14.控制机油温度的感温元件的作用温度为55±2~65±2℃,控制冷却水温度的感温元件的作用温度:

海拔3000m以上的机车为66±2~74±2℃,海拔3000m以下的机车为74±2~82±2℃;其行程大于7mm,这时始推动力为160kN;

15.百叶窗油缸的行程为90~115mm;

16.辅助机电设备转速功率表

序号

名称

转速(r/min)

功率(kW)

1

启动电机

2695

80/30

2

励磁机

2600

45/35

3

前后通风机

2600

44.13×2

4

燃油泵

1350

0.6

5

起动机油泵

2200

4.2

6

测速发电机

1500

0.6

7

空压机电动机

1100

22×2

8

通风机电动机

3000

1.1×2

9

热风机电动机

1350

33W×2

10

风扇电动机

1350

33W×4

11

静液压泵

1225

66.195×2

12

静液压马达

1150

58.84×2

13

冷却风扇

1150

58.84×2

十九.各仪表检验日期

1.各风压表检验期限不超过3个月;

2.电气仪表与其它机械仪表不超过6个月;

二十.各仪表指示要求及运用指标

1.机油系统

(1)司机操纵台机油压力表显示机油总管压力为:

430r/min时不小于120kPa;1000r/min时不小于250kPa;

(2)在1000r/min主机油泵出口压力为550~650kPa,进入柴油机的油压(热交换器后)应为450~520kPa,主机油道末端(司机室内油压表)应为350~400kPa;在最低工作转速下,主机油泵出口压力为300kPa,主机油道末端油压应在120kPa以上;

(3)机油粗滤器前后压差不大于150kPa,正常为40~100kPa;

(4)增压器机油压力为250~300kPa;

(5)机油粗滤器安全阀开启压力为250kPa;1、2YJ释放值80kPa,吸合值100kPa;3、4YJ释放值160kPa,吸合值180kPa;

(6)热交换器后的机油温度50~70℃;主机油泵出口油温70~80℃;

(7)主机油泵出口压力不大于676kPa,调压阀开启压力为550kPa;

2.燃油系统

(1)燃油精滤器前的压力为200~300kPa;

(2)操纵台燃油压力表为150~250kPa;

(3)燃油限压阀开启压力为120kPa;

(4)燃油安全阀开启压力为250kPa;

3.冷却水系统

(1)油、水温度低于20℃时,不得启动柴油机;

(2)柴油机油、水温度低于40℃时,禁止单机走车;

(3)油、水温度低于60℃时,不得加载;

(4)机车运行中,柴油机油、水温度应保持在65~80℃;不超88℃;

(5)柴油机停机温度应在50~60℃,停机后温度保持在30~60℃;

(6)柴油机因检修或其他原因需放水时,在水温降至50℃以下进行;

4.辅助系统

(1)蓄电池充电电流:

正常不大于48A,一般为20~30A;

(2)启动发电机电压:

110±2.5V;

(3)机车速度表允许误差为2.7km/h;

(4)静液压泵(水)的温度为15~65℃,不超过70℃;

(5)静液压泵(油)的温度为15~65℃,不超过70℃;

(6)差示压力计液面高度应低于40mm;

(7)主发电流为3000A时,油马达指针应处在最大增载极限位前3小格左右;当主发电流为4000A时,油马达指针应在10小格左右;

(8)前后变速箱体温度不应高于80℃,轴承温升不应高于90℃;

(9)牵引电动机轴承温升不超过55℃;

(10)静液压泵及马达体温度不超过70℃,轴承温度不超过80℃;

(11)通风机轴承温度不超80℃;

(12)硅整流元件温度不超100%;

二十一.电器整定值

名称

线路图符号

整定值

主发过流继电器

LJ

6.5(±7.5﹪)A

主发经整流后6500A

接地继电器

DJ

0.5(±7.5﹪)A

空转继电器

1~3KJ

0.5(±7.5﹪)A

时间继电器

1SJ

45~60s

时间继电器

2SJ

2~3s

时间继电器

3SJ

8~10s

水温继电器

WJ

88℃

预热水温继电器

YWJ

80℃

辅发过流继电器

FLJ

0.5(±7.5﹪)A

电制过流继电器

ZLJ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