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1528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docx

不去这里玩大班安全教案

大班安全教案:

不去这里玩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

2、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3、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2、一张对开大白纸(固定在黑板上)和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谈话活动。

(1)教师:

假期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到很多地方玩。

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十分危险,是小朋友不能去玩耍的。

你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吗?

(2)幼儿自由发言并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的大白纸上用图夹文方式记录大家都同意的几点。

(3)教师小结幼儿所讲的内容。

教师:

刚才小朋友们说出了很多不适合玩耍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不能去玩耍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活动展开:

观看教学挂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理解第一幅图的内容,即建筑工地危险,不能去玩耍。

①教师:

小倒霉去哪里了?

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不能到建筑工地玩儿呢?

②幼儿观察描述并回答问题。

③教师小结:

建筑工地上都是沙子、水泥、钢筋、石子等建筑材料,不小心会被撞伤、砸伤。

各种运输车辆出入工地,不小心也会被撞伤。

建筑工地经常有高空吊物,滚落的材料会砸伤人。

新建的建筑物未安装楼梯、门、窗等,如果进入其中可能会发生从高处跌落的危险。

因此,建筑工地非常危险,不能去玩耍。

(2)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第二幅图的内容,即停车场危险,不能去玩耍。

①教师:

小倒霉又到哪里玩了?

发生了什么事?

停车场有什么危险?

为什么不能去那里玩儿?

②幼儿观察描述,讨论后回答。

③教师小结:

停车场里随时都有汽车驶进驶出,小朋友去那里玩儿很容易被车撞伤,而且停车场里汽车很多,驶进驶出时都会排放废气,里面含有铅,会引起小朋友铅中毒,影响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因此不可以去玩耍。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第三幅图的内容,即仓库危险,不能去玩耍。

①教师:

小倒霉到哪里玩儿了,发生了什么危险?

仓库里有什么危险?

为什么不能去那里玩儿?

②幼儿观察描述,讨论后回答。

③教师小结:

仓库里会堆放很多的货物、箱子。

如果堆放得不牢固,或者堆放得比较高,容易滑落,小朋友可能会被砸伤。

还有些仓库可能堆放了危险物品,比如有毒的化工材料,会释放出毒气,导致人过敏或生病。

因此,不能去仓库玩耍。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第四幅图的内容,即废弃的场所危险,不能去玩耍。

①教师:

小倒霉最后到哪里玩儿了?

发生了什么?

这里有什么危险?

为什么不能去玩儿?

②幼儿观察描述并回答问题。

③教师小结:

废弃的矿洞里,有很多滑落堆积的小石块,会掉落砸伤人,还有可能会有很深的积水,很危险。

被废弃不用的厂房、煤窑也有很多危险,比如建筑物不牢固会发生坍塌,人会被掩埋在里面,非常危险。

所以,被废弃的场所千万不可以去玩耍。

(5)请幼儿整体阅读幼儿用书第22~23页内容,引导幼儿克制好奇心,不去危险地方玩耍。

教师小结补充:

除了以上的地方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以外,还有很多地点很危险,不能去玩儿,比如山洞、地洞、神秘地道等。

去那里可能会被卡住,还可能遇到蛇等危险动物,或者有很深的积水。

小朋友不能因为好奇盲目进入,不然会发生危险。

3、活动总结:

综合前面幼儿讨论的注意事项和幼儿用书的注意事项。

(1)教师:

刚才我们了解了书上所讲的一些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的地方,他们是建筑工地、停车场、仓库和废弃的场所。

我们再来看看一开始大家讨论的,把没有的内容补充上去吧。

2)引导幼儿对照一开始讨论的内容,将缺少的内容补充到黑板上的白纸上,形成的安全规则图可用于区角张贴。

4、活动延伸:

表演小倒霉的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幼儿用书内容进行创编,并分组讲述和表演。

 

不可失落的创造

——例谈导学案的二次备课

【内容摘要】

我认为对导学案的二次备课,是教师不可失落的创造。

在展开这个论题的过程中,我对以下问题进行逐一梳理:

什么是导学案?

何为导学案的二次备课?

为何必须进行导学案的二次备课?

导学案与备课的关系?

二次备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怎样进行二次备课?

我结合自己的二次备课经历,将《钓鱼的启示》一课的二次备课进行一个原生态的呈现。

主要通过以下环节:

钻研课标;分析教材、调查学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研究学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用“标”、“增”、“改”、“删”、“调”、“串”等方法在学案上备课。

【关键词】导学案二次备课

引子:

导学案不是拿来主义,更不是烫手的山芋

开学初,教育局下发了统一的导学案。

我们知道这些导学案是局里请一些骨干教师利用假期时间精心编写的,真的是汇聚了大家的辛劳与智慧。

而且局领导

在全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是非常大的,导学案的人手一册,财力的投入是相当大的。

手捧这一册导学案,我想全县上下的老师也许会有不同的类别诞生。

有的站到“拿来主义”的阵营,导学案提供了这么好的备课蓝本,拟定了这么细致的操作流程,不防囫囵吞枣,拿来为我所用,乐得轻松,懒得思考。

就拿语文课来说吧,课前导学案发下去,学生做做,课堂上学生展示,教师组织点评,重点的讲

一讲,一课就结束了。

有的站到“一筹莫展”的阵营,犹如手捧一个烫手的山芋,吃也不是,扔也不是,疑虑重重:

导学案在什么时候用?

用导学案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上课会不会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为之羁绊?

总之,就是不敢用。

有的一马当先,跑进“摸着石头过河”的阵营,先用导学案试试看,尝试教学嘛,犹如小马过河,不试怎么知道水的深浅?

况且,全国上下,走在我们前面,使用导学案的实验学校多的去了,搜集一些他们的经验之谈,结合自己的尝试实践,慢慢地经历和导学案的磨合期,走进导学案的收获期。

我比较欣赏第三类老师,那么这类老师最先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导学案的二次备课。

这统一的导学案是否适合他所在的学校,是否适合他所任教的班级,又是否能够照顾到他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不加思考囫囵吞枣地拿来就用,势必不会高效,甚至还会低效、无效。

一、何为导学案的二次备课?

1.我们要对导学案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写的学习方案。

它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它是高效课堂的抓手,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线路图”、“指南针”、“方向盘”。

2.何为导学案的二次备课?

就是在教育局统一下发的导学案的基础上,依照本人(执教教师的具体情况),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学情),在课前对已经成型的导学案适度调整修改,是对导学案内容的丰富,是教学风格的体现,是精彩设计的创新,落脚点在于创造、新颖、可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导学案,真正实践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3.为何必须进行导学案的二次备课?

学情调查是起点:

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有不同的学情,也就必然有不同的起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为教师而言,也是如是,教师个人的知识水平、教学风格、兴趣、个性的差异,对教材的理解、取舍不同,每个人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都不同,因为他们站的角度不一样。

4.导学案与备课的关系。

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

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

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

如导学案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自己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在后面。

所以,我称导学案的二次备课是——不可失落的创造。

二、二次备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二次备课要达到2个目的:

一是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

二是将自己的具体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

三、怎样进行二次备课?

我想对我自己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的二次备课进行一个原生态的呈现。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

1.钻研课标

课标就是对正确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的活水源头。

经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再次明确五年级上册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2.分析教材、调查学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

有人说,教研室发下来的导学案上教学目标不是清清楚楚吗?

你何必多此一举?

我要说的是要想高效,此举不但不多,只嫌不够。

拿到导学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联系以往的教学实际,分析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来审核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适。

按照“三维目标”进行增删,从而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

(1)分析教材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的启示”,单元导语中告诉我们“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单元导语中也明确提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重点教会学生领会的阅读方法之一。

这项内容的训练重点安排在本单元。

教师要重点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类似文章的阅读体会,等等。

课文中含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训练和掌握。

我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作为本课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一个学习方法。

(2)分析学情

经历了小学四年的语文学习,我的孩子们语文素养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他们学会默读,并有一定的速度;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

尤其是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尝试教学改革,孩子们组建了八个学习生活小团队,渐渐适应自主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对于导学案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3)审核并确立学习目标

导学案上的目标有3条,我摘录如下:

1、我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并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沮丧、告诫、实践”等词语。

2、我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鲈鱼肥大鲜美的句子。

3、我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概括课文大意。

审核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及提示,我觉得以单元导语提出的教学重点为依据,这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不够完整的。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一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我重新确立学习的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并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沮丧、告诫、实践”等词语。

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能找出并学习用一定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

3、从课文对人物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领悟其表达效果及作者细腻描写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概括课文大意。

3.研究学案

这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

(1)对导学案的解读

这个导学案分成“基础知识”“要点部分”“拓展运用”三大版块。

第一版块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如读准字音,区分字形,书写难写的字,概括主要内容。

第二版块重在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探究,设置了三个探究点:

鲈鱼的美,我的心情变化以及对父亲的心理的揣摩,重点句的理解。

第三版块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有关于字词运用的,内容回顾的,写话延伸的。

导学案基本符合语文学习的一个建构过程:

掌握基础、探究重点、运用拓展。

(2)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

我重点对第二版块的编者设计意图做一次揣测:

编者可能是通过第一环节对“鲈鱼之美”的探究,作为第二环节“我”心情变化的一种依托,从而和父亲的心理形成一种对比,凸显父亲面对道德考验时,实践的勇气。

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的研读,还停留在事的层面,为第三环节理的理解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直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

(3)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

我觉得第一版块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挺好的,内容的选择比较精准,环节的安排也比较合理。

第二版块我认为编者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缺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

我对对文章内容的取舍,重点语句的去留,会与编者有较大的出入。

这将是我二次备课的重点所在。

尤其是第三个环节,安排比较生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一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编者对重难点的突破没有建设性的设计,既没有水到渠成的设计,有没有学习方法的指引。

如此无为,必然会造就学生在理解上的“一头雾水”。

这将是我二次备课的难点所在。

4.参与集体备课研讨

我所在的教研组是五年级教研组,我是《钓鱼的启示》一课的中心发言人,我提前一周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

其他5位教师也对这一学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做好发言准备。

在讨论环节,首先由我主讲学案。

我的发言主要围绕以下三点:

(1)学案的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在上面研究学案的部分已经加以阐述。

(2)学案的使用方法

回家预习可以学生独自完成基础部分,课前安排组内交流反馈预习成果,课堂上先展示检测预习成果,后安排小组合作探究第二版块,要点部分,然后进行展示交流,引导提升。

第三版块可以机动当家庭作业或者删去不做。

(3)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是:

①学生预习作业检查力度不够,在课前不能明确多数学生的预习效果,因为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导致课堂预习检查环节超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②备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备学生,过高估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能恰如其分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备课。

尤其要点部分里面第三点,关于难理解的句子,学生缺少一把扶持他们理解的思维的梯子,估计挺难的。

(4)如何根据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

我将用“标”、“增”、“改”、“删”、“调”、“串”等方法,根据本班的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

具体呈现在“个人在学案上备课”这一个环节。

5.个人在学案上备课

(1)标:

标记原导学案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中引起注意。

我觉得基础部分的第3题对书写的指导很好,标上*号,因为书写的指导我平时容易忽视。

我觉得基础部分第4题很好,落实了单元导语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目标,还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提炼“用题目扩展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标上*号。

(2)增:

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知识内容、指导学习方法,对原导学案中有关的环节补充说明。

①我认为我班里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课文中“鲈鱼捕捞开放日”不能更好地理解,应该在拓展运用环节里增加这一份补充资料:

“鲈鱼常在早春时节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地段产卵。

大鱼产卵以后,随即死去,幼鱼孵出,秋天长成。

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止捕捞。

在美国,有个苛刻的规定,每年只有捕鱼节才可以钓鲈鱼。

②在聚焦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增加一个练习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3)改:

改变或改正原导学案中一些不合本班学情的内容、环节、要求和学法。

①在原导学案中,编者采用的是顺向思维,按照事情发展的脉络提炼探究点。

我决定采用逆向思维,先直击最难理解的启示一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让学生理解“是”与“非”指什么?

然后对主问题进行探究——“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实践起来却那么困难?

到底难在哪里?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和研究的氛围。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根据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从文本中进行探究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能有效整合课文中的信息资源,并为学习难点的突破提供了阶梯。

编者关注到了鲈鱼的美、我的心情变化、父亲的态度等相关信息,而缺少一个有机的整合,主问题的设计恰巧将这一个缺憾弥补了。

②在具体探究点的提示中,编者忽视了文本中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慎独。

只有你和自己呆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行为是否遵守道德的准则,或者说你是否拥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并践行。

我认为,鲈鱼的诱人,四周空无一人,我的心情变化,这种种因素的叠加下,父亲还能坚持将鲈鱼放回湖中,就不难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的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③在这个研究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如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关于学法的提炼,也是编者所忽视的一个环节。

④另外,以读促悟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编者在导学案中只出现一次对读的引领,是在探究鲈鱼的美好的句子时,提出“我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

”我认为,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值得学生反复去朗读体味的,就是父亲说的“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我会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父亲坚决的、不容争辩的、没有商量的语气。

可以设计一次师生分角色朗读:

A.爸爸,我太喜欢这条大鲈鱼了,您就让我把它带回家吧。

爸爸不容争辩地说: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B.爸爸,我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的鲈鱼,您就让我把它带回家吧。

爸爸不容争辩地说: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C.爸爸,没有人看到,就这一次,求求你让我把它带回家吧。

爸爸不容争辩地说: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删:

删除导学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我会删去拓展运用里面的所有题目,因为课堂作业本的完成需要时间,做了这些题目就相当于挤占了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并且经过比较,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5)调:

根据学情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方式,调整、分解学习目标,调整导学案中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

①我会将要点部分第三环节的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如果直接让孩子写这句话的含义,我认为是个很难完成的学习任务。

可以先聚焦重点句,探究主问题,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感悟启示。

这样,学习目标中的第2条“2、能找出并学习用一定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

”这个目标的达成就被分解到三个层次:

质疑——探究——领悟。

②要点部分第三环节中的第3小题,导学案中是这样设计的: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的“鱼”指的是——。

如果直接让孩子写“鱼”的含义,我认为这又是个很难完成的学习任务。

不防再次分解一下学习目标,让孩子有层次、有梯度地完成。

我会这样设计:

第一层次,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加引号的“鱼”是真正的鱼吗?

“鱼”指什么?

第二层次,想象作者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三层次,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鱼”的理解。

当我要过马路时,但是此时是红灯,而又没有车辆穿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就会————————;

当我随着人流走上公交车,忘记刷卡又没有引起旁人注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就会————————;

当我——————————————————,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就会————————————————。

(6)串:

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学案,将学案变成自己的教案。

如在总结学法的环节,我会在导学案上注明,“回想一下,我们怎样理解重点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是’和‘非’,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这就是我们理解关键句的好方法。

”如结课环节,我将自己的结课语写在导学案上:

“这永久的启示也将激励我们每个人前行。

希望我们也像文中的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用心地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学到自己终生受益的东西。

总之,“学案导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根植于新课标的土壤中,一改过去老师满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它使得教师在学案导学中成长,学生在学案导学中快乐进步,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

但是,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是教案的简单变形,更不是作业的变形,而是遵循学生实际的教案、作业、方法、思维的综合。

而,追求导学案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途径就是教师对导学案的二次备课,我称之为——不可失落的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