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972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docx

最新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精选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小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长

职称

学科

年级

课题组成员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小学教育,特别低段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更应如是。

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

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古语所言:

“习惯成自然。

”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到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

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学生,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更为关键。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21世纪的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的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意念的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行为习惯的教育。

”对此,我们在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目睹了一届届学生的成长历程,有的成才了,有的却走了歪路。

这里面问题多多,原因种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养成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

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的事。

因此,本组成员选定了这个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进行了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并作了具体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课题组在第一阶段进行了问卷、座谈、走访等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

先通过语文、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接着随机抽了4个班的学生,按照事先拟定的问卷(附表1)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来每个班又组织五名学生个别座谈,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如下:

1.学习习惯的基本状况

(1)学生的认知状况。

所有的学生都想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但限于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只有10%的学生能较好地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

这说明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

学生都能说出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说明他们具有了辨别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67%的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反映了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还没养成,也告诉我们,要在教学中对儿童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然是长期的和反复训练的过程。

(2)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①作业习惯比较差

能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的学生不多,很随意,特别是握笔出现了一些怪姿势,如:

三指头掐笔,笔杆向前倾或竖得笔直笔直,大拇指压住食指,中指用力顶住笔杆的地方竟到了第二个骨关键处,发倒笔的现象严重,写出的字迹不能达到匀称、端正、美观的效果。

做作业时,特别是家庭作业拖拉,耗时长,做一会儿,“玩”一会儿,不能一次做完,效率不高,做完后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包括考试也一样。

②认真倾听、做笔记的习惯欠缺

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习惯是很好的,但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至于评价或补充意见就更谈不上,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只顾自己想发言,而不听他人在说什么,以至于自己站起来回答的与前面某人回答的一模一样,他都浑然不知,说明没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做笔记的自觉性很差,几乎一半的学生没有预习笔记、听课笔记,老师不说“请做笔记”就不知道动笔。

③积累的习惯还没普遍养成

“新课标”对积累提出了要求,可是,不仅只有部分教师重视这一习惯的培养,而且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只重视课内积累,不重视课外积累;只重视课后积累,不重视课前积累;只重视书面积累,不重视读、诵积累;只重视积累的形式,不重视积累的作用。

④阅读的习惯存在问题

有些学生阅读面狭窄,除了读课本外,几乎没有读其它的书。

学生普遍默读速度太慢。

80%的学生朗读不自信,错误现象严重,更谈不上有感情地读。

学生对精读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不明确。

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总是等待老师提要求或一起上新课。

即使少数学生有课前预习,也只是读读课文而已,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⑤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

许多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参加学习活动,一旦老师把注意的视线转向别的学生,他就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回家后,由于农村父母文化层面低,农活多而杂,又由于很多学生是留守生,父母根本无法面对孩子的学习,所以回家后的学习更是不自觉,甚至滋生了很多毛病,比如:

撒谎、搪塞等。

2.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很大。

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对孩子学习的投资少。

家长的认识水平低,例如:

给孩子买课外书觉得浪费。

家长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示范,例如:

很少有家长读书、看报,回答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孩子在思想上走入误区,不能正确引导,导致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另外,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更大,我校一(7)班62人中,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有14人,占22.6%;父母中只有一人在身边的有18人,占29%。

这些缺少父母关心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等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跟老师的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存在如下问题:

①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②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③有的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出的要求不明确,学生不明白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内涵,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做;④有的教师不注意以身示范。

⑤教师的培养措施不多,效果不是很好。

(3)社会和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好的作用。

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吃苦的精神,他们不懂得该如何听课、写作业,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二、制定了《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及培养目标》,师生明确了其目标和内容

选定了研究的课题后,学校认识到要让课题研究有实效,教师和学生在懂得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基础上,还必须明确学习习惯培养包含的内容要求和应达成的目标。

为此,通过教师专题会进行学习讨论,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课题组综合各方面情况,研究制定了《低段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及培养目标》,并把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要求打印成学习材料,发给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求能铭记于心,随口能讲;还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对学生进行宣讲,要求学生熟记习惯内容,明确习惯要求。

(《低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具体内容见附录2)

三、探索归纳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1.学校对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策略。

许多专家常说:

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是一把手工作。

其实是说课题研究要学校校长重视,只要校长重视研究,积极组织安排好研究活动,课题研究一定是有效的。

我们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积极从学校管理上采取措施,真抓实干,形成了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管理策略,确保课题有序有效的进行。

(1)健全制度重培养。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学校制定并健全了课题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我校课题组还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研究制度》、《课题组课题研究例会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另外,各班主任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例如开辟各种评比专栏,给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每次送一颗星,每积十颗星可以换一个苹果粘贴在小黑板的苹果树上,每三个苹果可以换一朵雏鹰争章小红花,每一学月评出积星前八名担任小组长,一学期下来,比一比谁的苹果多。

以此作为评价优秀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样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评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教学常规重培养

备课要求:

所有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教案中要有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不同的学科培养习惯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且将教案中是否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作为评定教案优、良、中、差的指标之一。

上课要求:

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时时注意规范学生读书、写字、听课、做笔记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下课铃响,老师应提醒学生准备下一节课所需的书本。

评课要求:

对教师上的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在评价时,要将在课中是否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否有习惯培养的指导,作为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作业批改要求:

所有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应从学生答题的正误、书写、格式三个方面进行批改评价,并时常配有简单的文字、图案进行鼓励,改变过去只用“√”“×”作为评价的简单做法。

我们知道过程决定结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了全面渗透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了全体教师的重要任务。

(3)班级管理重培养

班级是习惯培养的主要阵地,对实验班级提出要求:

班会活动课管理:

要求每班每学期开展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不得少于8次,并与每月评选“优秀班级体”挂钩。

班级日常教育管理: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做到了“三结合”:

背诵歌谣与行为教育相结合,教师监控与学生干部管理相结合,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与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不断强化训练,使学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优化环境重培养。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校园环境是丰富的育人资源。

构建优美、高雅的教室环境,做到整体布局、精心设计,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师生在享受美丽的环境的同时,陶冶情操,“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和思想。

打造教室氛围,营造培养环境。

各班教室的布置各具特色,营造学习习惯的培养氛围。

文化专栏丰富多彩,墙面标语激情洋溢,卡通图案妙趣横生,有关于书写展示的,有关于作业评比的,有关于背诵课文的,有关于上课倾听的,有关于阅读积累的,每个内容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无疑像一针针催化剂,鼓舞着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一般学习习惯的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抓起,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注意运用有效的方法策略,因此,课题组成员在明确了学生的基本习惯培养要求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并不断总结归纳有效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

(1)歌谣引导

歌谣导学法是指将本校学生在“倾听、书写、作业、积累、预习、阅读、复习”几个方面应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要求,编写提炼成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歌谣(详见附录3),并重点诵读培养。

为了让学生入脑入心,课题组将歌谣每班印发一份,由学生抄写,诵记,学生不仅人人会背诵歌谣,而且不断用歌谣内容规范着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欣赏激励

威廉姆•杰尔士说:

“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眼勤、嘴勤,对做得好的学生采用欣赏性的语言,如“你真行!

”、“你太棒了,同学们都为你骄傲”、“你真聪明,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等等;同时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寻找优点及时鼓励,例如:

“××同学发言,站姿端正,态度大方,语句完整,特别是声音宏亮大家应该学习”。

再如:

“你瞧,这个男孩听得多认真!

”“爱动脑!

”“你真善于学别人的长处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你还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真棒!

”……通过教师欣赏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赞许中,增强自信,快乐成长,逐渐形成好习惯。

(3)榜样引领

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需要榜样的引领,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运用优秀人物的成功事例作引领,收到了实效。

第一、利用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启迪教育学生。

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优良习惯的事例,就会让他们感悟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调动起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克服困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意志品质。

第二、教师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

对老师的要求更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事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教育学生。

如:

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教案,上课按时到班,专心授课,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样,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又如:

学生写字时,要求端端正正写字,不乱涂乱抹,按要求书写,那么教师板书、批改作业就要做到规范书写。

第三、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

在实验班开展评选“倾听之星”、“书写之星”、文学之星等活动,树立学生身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榜样,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感化教育学生,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些学一学、仿一仿、比一比、评一评的教育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了,积极上进的心更切了,自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更明了。

(4)活动巩固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验班级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

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

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范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的能力。

(5)提醒修正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适度进行反复的提醒纠正,使学生在不断巩固中提高。

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随时细心观察、随时注意提醒,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比如,发现字写得不工整了,发现上课时思想不集中了,发现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等等。

教师要立即帮学生作出调整,予以修正。

培养习惯,也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了,及时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这个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如:

我们一名教师纠正一位学生喜欢上课爬在桌子上的习惯,发现这一现象后,老师多次与他交谈,他也认识到这个习惯不好,影响学习,也很想改掉这个坏习惯,父母亲也知道他的这个习惯,也多次教育过他,就是改不过来。

老师给他出了一些主意,不论上课下课,发现一次,提醒一次,并且发动同学一起帮忙,后来他就再也没带动画书到学校来了。

还有个学生做语文阅读题,遇到主观性题目就随意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老师经过一学期的纠正和指导,这个学生知道坐端正了。

(6)个案跟踪

个案跟踪策略是对班级少数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采取的跟踪辅导方式,主要过程是:

①通过多方面观察、考查确定跟踪对象——②教师根据学生习惯状况拟定跟踪计划(包括:

跟踪时段—跟踪对象情况分析—跟踪辅导的步骤与具体内容)——③做好过程记录,调整辅导内容与方法——④总结辅导成果,写出跟踪总结。

案例:

课题组王文俊老师的一(7)班有个名叫张钦的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马马虎虎。

针对这种情况,王老师采取个案跟踪的方法,每天关注该生听课、作业的情况,定期检查指导,单独与该生布置适宜的作业,并帮助他把作业做工整,及时进行鼓励。

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辅导,该生听课、作业的情况不断进步。

王老师通过家访、个别谈话和课堂关注等方法,让该生认为自己被老师重视了,学习有信心了,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积极努力地按老师要求的习惯去做了。

半年过去了,该生进步明显,上课听讲和完成作业的习惯变好了。

由此可见,个案跟踪策略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生学科学习习惯的策略。

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和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活动总结,也对语文、数学等学科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讲导结合

讲导结合是指学科教师讲清本学科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着重正面引导,根据学生的学情,因势利导,采取合适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传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带练结合

教师注意自身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楷模;并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严格要求、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这就是“带练结合”。

(3)评趣结合

评趣结合是指学科教师随时注意监督、教育、提醒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结合不同学做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激发培养学科学习兴趣,寓习惯的培养于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自己成长的帮助,继而养成自觉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4)培补结合

“培补结合”具体的做法是:

对学科学习习惯表现优秀的学生要高要求,争取不断进步;对学科学习习惯表现差的学生要根据他的实际状况,首先提出他可能实现的习惯目标,只要他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要多角度地寻找值得肯定的一面,及时表扬和鼓励,不断跟踪,慢慢的提升习惯培养要求,使学习习惯不断向良性发展。

这种方法需要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分层渐进,因材施教,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四、探索出了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方法

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离不开对培养过程及结果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及时公正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调动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的心理上,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肯定时,能激励他们的内心追求,让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保持巩固。

为此,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课题组积极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努力做到:

1.评价活动的过程化,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标准的多维化。

1.评价内容:

根据《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中各年级的培养目标而制定。

一年级着重于“学会倾听、认真书写、善于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按年级评价内容和要求,按每一周给自己进行评价一次,然后同学之间互评,家长在家监督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并将反馈的评价意见填在表内;学科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与观察,按周进行评价统计,以便于下阶段工作目标的实施。

成效

(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产生的改进和变化。

 五、研究的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怀揣期望,做了一些扎实的工作,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在半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整体风貌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家长、社会反映良好。

(一)学生的变化达到了预期效果

“态度决定成败”。

在学习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被逼无奈甚至是逆反抵触的学习态度,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在明确了习惯培养总目标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的一系列实验活动后,在态度上发生了明显转变。

以前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无所谓态度变成了现在的应该怎样做才怎样做的严肃态度,明显地对自己已有的习惯和即将养成的习惯进行了甄别,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为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迈好了第一步。

学生良好学习惯逐渐养成,学习能力普遍增强。

通过半年的反复研训,从多维度的测试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中写字姿势不正确的人数减少了,学生课堂上听讲、思考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变得乐于倾听、善于思考,作业能自觉规范格式、注意字迹工整、讲究答题的在正确率。

积累方面,学生不仅学会了多种积累的方法,而且还尝到了运用的甜头。

预习方面,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回家预习的习惯。

为了检测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我们制定了《南平小学低段学生学习习惯对比综合测评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化评分,结果如下表。

南平小学低段学生学习习惯对比综合测评表

(2)班

一(7)班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合格(人)

%

合格(人)

%

合格(人)

%

合格(人)

%

问卷

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知

7

11%

58

96%

5

8%

55

88%

观察

听课

12

20%

56

93%

13

21%

52

83%

做笔记

5

8%

52

86%

9

14%

53

85%

写字姿势

8

13%

60

100%

12

19%

61

98%

读书姿势

10

16%

60

100%

10

16%

62

100%

检查

作业本

43

71%

52

86%

37

61%

54

87%

预习

3

5%

45

75%

5

8%

42

67%

从以上统计不难看出,几个实验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都在不同程度上向好的方面转变。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英弗朗西斯•培根语)。

由于学生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强化了队伍建设,教师逐渐走上专业成长的发展道路

在半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一直注意借助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高了老师对培养习惯的认识,更新了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组组织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深入学习新课改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和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并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的体会,撰写心得。

使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足够的认识,懂得了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题研究充满了信心并积极投入研究。

2.提高了教师研究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逐渐认识到新型的教师应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说:

“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

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制订了专门的制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联系学生实际,适时地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在备课中要列出习惯培养目标,而且要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等习惯的培养。

反思及后续研究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设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的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认识差异较大,有的家长认为两代人只养了一个独生子,学习习惯并不十分重要,成绩才是硬道理,还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根本没有空照顾孩子,因此,给课题研究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

课题结题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巩固推广并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让课题研究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服务,为提高农村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