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430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docx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一DOC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唐诗宋词专项模拟训练题

(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

诗歌首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答:

 

(2)诗歌第二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 溪 沙

苏 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 溪 沙

瓜陂铺题壁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①香罗,即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做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安夜雨

薛 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

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

喻昂贵的柴米。

(1)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

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忧”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 谷 园

杜 牧①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②。

【注】①诗人生活于晚唐时期。

金谷园:

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唐时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②坠楼人:

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大将军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

“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

“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1)请结合本诗的前两句分析景情关系。

答:

 

(2)请从后两句中指出诗眼是哪一个字,并结合三、四句进行赏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隐居之时所作。

(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

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请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 君 怨

金山送柳子玉①

苏 轼

谁作桓伊②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与友人柳子玉一同南下,次年二月于金山送别柳子玉。

②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词中“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2)本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 远 行

李 璟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窗下忽然惊:

征人归日二毛[注]生!

【注】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

 

(2)“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韦 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

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

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句有何作用?

答: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做具体分析。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寒  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团练副使。

②撰碑钱:

替别人写墓志铭的稿费。

(1)结合全诗内容,赏析诗歌首联中的“亦”字。

答:

 

(2)诗歌颔联、颈联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什么手法写山里风光的?

答:

 

(3)全诗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试做分析。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

青山外,远烟碧。

【注】《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

这就是作此词的时事背景。

(1)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2)“试问谪仙何处”这一句蕴含了词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荔枝香近

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

黄昏客枕无憀①,细响当窗雨。

看两两相依燕新乳②。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

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

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③。

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

无聊的意思。

②燕新乳。

③报鹦鹉:

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蕴含了什么感情?

答: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山农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嗔:

嫌怨。

(1)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

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第三、四句是绘景还是写人?

请做简要分析。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2)请结合全诗,赏析“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 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金陵:

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

府相:

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中堂:

大厅。

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1)从炼字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

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答:

 

16.阅读下面宋词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

南 乡 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 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蟾 宫 曲

九  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张曲中“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描写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请简析。

答:

 

(2)苏词和张曲都用了“明日黄花”的典故,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请结合词曲简要分析说明。

答: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陇 头 吟

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①。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②,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太白”即金星。

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②“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1)简要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

(1)诗的前两联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2)请赏析“更待菊黄家酿熟”中“更”字的表达效果。

答: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 乡 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

答:

 

2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从 军 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节选)

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1)李诗的“独”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2)两首诗所写的战争都是败仗,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枯  树①

韩 愈

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

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

犹堪持改火②,未肯但空心。

【注】①此诗应为作者晚年作品。

②改火:

更换着用木取火,是一种古礼。

(1)诗歌的颔、颈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枯树形象,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答:

 

(2)“枯”本无用,但有人说本诗首尾两联中,枯树之“枯”又似有用,请对此加以分析并说明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答案解析

1.

(1)【解析】“赏玩夜忘归”的原因可由“春山多胜事”得出。

首联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做铺垫等。

答案:

“赏玩夜忘归”是因为春天的山里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春山多胜事)。

首联总领全诗,奠定了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铺垫后面对所有春山胜事的描写。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二联借景抒情,“泉水”“山花”是主要的意象,“掬”和“弄”字表现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与陶醉。

答案:

第二联情景交融,诗中描写到诗人捧起澄澈的泉水,月影映照在手中的泉水里;摆弄山花,浓郁的花香溢满衣衫。

景中含情,物我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与陶醉。

2.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的情感的能力。

前两句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置身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结句“使君元是此中人”,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

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

答案:

①雨后置身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

一场雨过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②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

“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他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先点出手法,再结合词句内容分析。

答案:

①比喻。

“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过天晴后田野里的蓬勃景象;②对偶。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工整的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③情景交融。

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只要分析合理也可以)

3.

(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答案:

将定情信物剪碎反映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之极。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阕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答案:

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

下阕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

4.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景物描写的角度主要有:

远近高低,上下左右,动静明暗,声光色态,视听触嗅等。

从“压树”“飞不散”“寒鼓”“湿无声”等词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案:

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

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

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颔联“心关桂玉天难晓”表现出生活的艰辛,“运落风波梦亦惊”“当年志气俱消尽”表现出命途的不顺,“白发新添四五茎”表现出生命的衰老。

答案:

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

5.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分析景情关系的思路是前两句写了哪些景,抒发了哪些情,要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前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

面对现已荒芜的金谷园,作者触景生情,想起此处曾经的繁华,随着香尘消散无踪;尽管眼前的流水依旧,春草依旧,但人世间已是沧海桑田。

作者感慨今昔之变化。

(2)答案:

“怨”是诗眼。

春日鸟鸣,本是赏心乐事,但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显得哀怨悲切;此时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让人联想到绿珠坠楼而死的旧事,寄寓了诗人的怜惜之情。

(此处指出“感慨世事变迁”亦可。

如果答“怨——拟人”和“似——比喻”“坠楼人——用典”也可以,但不作为采分点)

6.

(1)答案: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三句选取“石榴”“树阴”“日”,并着以“明”“满地”“当午”等词语扣住诗题,第四句更用梦醒时流莺的鸣声做反衬写出了夏日清幽静谧的氛围。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通过关键词“清”“明”“流莺时一声”体会所描绘的清幽静谧的氛围,结合背景,可知此景反衬出其内心的孤寂落寞。

答案: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

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悠闲旷达、宠辱偕忘,忘怀得失的心境。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树阴茂密深邃,阒静之中时歇时现流莺鸣啼的清韵,明媚宁静清幽的景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落寞。

7.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由注释②可知,这两句用了典故。

从“新月与愁烟,满江天”一句看,表达了作者的愁怨之情。

答案:

用典。

表达了作者的愁怨之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题目“金山送柳子玉”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词。

从“欲去又还不去”“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等词句来看,刻画了一位不忍送别,依依惜别的主人公形象。

答案:

主人公深夜被笛声惊醒,看到一轮新月,江天茫茫,想到友人也不忍离别,而明天则是花落絮飞的季节,朋友终究要离去,主人公内心充满了离愁。

刻画了一位不忍送别,依依惜别的主人公形象。

(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结句是作者想象的,设想朋友远去,只有飞絮相送,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答案:

想象、以景结情。

设想朋友远去,只有飞絮相送,借飞絮表达作者的不舍之情;而流水无情,滔滔东流,借流水无情衬托人的有情。

8.

(1)答案:

点明季节,用阳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从“征人归日二毛生”一句来看,“惊”不仅蕴含惊喜,也有对丈夫年华老去的惊讶。

答案:

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

9.

(1)【解析】“独上小楼”点明了思妇的形象,“春欲暮”点明了季节,“愁”奠定了感情基调。

答案:

①点明人物、季节;②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词的主人公是一位思妇的形象,结合“独上小楼”“愁望”“空叹息”“红泪滴”“魂梦欲教何处觅”等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

答案:

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

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

(3)答案:

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

10.

(1)答案:

“亦”就是“也”,蕴含了一种无奈:

承认山里风光确实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环境比有落差。

“亦”字用来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从“稚子”“人家”来看,写的是人的活动,是动景;颈联从“晓绿”“春阴”来看,写的是自然风光,是静景。

答案:

角度:

人的活动,自然风景;手法:

动静结合、对比。

(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情感的能力。

通过关键词“可怜”“莫惆怅”,分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

对商山风光的喜爱,劝勉自己不必惆怅、落寞无奈。

11.

(1)答案:

①夸张,“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②拟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③比喻,“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的蛾眉,突出了远山的秀美。

(2)答案:

“谪仙”李白一生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却壮志未酬。

词人借用典故和设问,抒发了自己虽心系边关,渴望收复失地,却在当时投降派掌权得势的情况下无法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愁恨苦闷以及想要摆脱愁恨苦闷而又不得的无可奈何。

12.

(1)答案:

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

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

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地观看燕子成双。

词中蕴含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寂寞闲愁的感情。

(2)答案:

①衬托:

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

②虚实结合:

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希冀。

③化用典故:

并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

(答对两点即可)

13.

(1)答案:

首句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

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写活了泉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山间的幽静。

次句是写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

运用了渲染手法,午间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山农家的鸡咯咯地叫,像是在欢迎来客,使深山中的农舍洋溢着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答案:

三、四两句是写人,共同表现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

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地表现了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

也表现出作者行步幽境时的心旷神怡之情,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14.

(1)答案:

①本诗写闺中女子之愁,“愁”是诗眼。

②在结构上,“愁”起到贯串全诗的作用。

诗中女主人面带喜色下楼赏春,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

(2)答案:

结尾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无知的蜻蜓。

巧妙地描绘了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

15.

(1)答案:

“攒”,聚集、攒聚。

形象地写出雕饰精美的门庭重叠灯火辉煌。

“曳”,牵拉。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起舞的彩衣如同牵曳着碧空云霞,绚烂多姿。

(赏析“夜”和“晴”酌情给分)

(2)答案:

衬托(对比也给分),前三联极写官宦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意在衬托出尾联之深“愁”。

一个“愁”字,蕴含了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复杂感情。

16.

(1)答案: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描写了觥筹交错、宴饮的欢乐景象。

用觥筹交错、宴饮的欢乐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表现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

(2)答案:

苏词的“明日黄花蝶也愁”因“万事到头都是梦”引出,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

表现了苏轼的旷达情怀。

张曲的“蝶愁来明日黄花”因“人老去西风白发”而引起。

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有“倦客思家”的感怀。

17.

(1)答案:

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

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2)答案:

①用对比手法(反衬)。

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怀,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写更鲜明地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发人深省。

(分析对比,也可以是“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副将封侯,身经百战的老将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

②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

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穗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

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

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

18.

(1)【解析】“谁能惜酒钱”“十千沽一斗”表现出沽酒时的豪爽与朋友聚会时的兴奋之情,“七十欠三年”感慨人生易逝。

答案:

沽酒时的豪爽与朋友聚会时的兴奋之情;感慨人生易逝、饱经沧桑的凄凉沉痛之情。

(2)答案:

一个“更”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约后期”,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突出对下一次相聚的期盼,使诗歌主题得到深化。

19.

(1)【解析】“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愁情。

答案:

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做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

(2)答案:

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20.

(1)答案:

“独”字,刻画出一位勇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