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金张掖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209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美金张掖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家乡美金张掖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家乡美金张掖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家乡美金张掖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家乡美金张掖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乡美金张掖c.docx

《家乡美金张掖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美金张掖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乡美金张掖c.docx

家乡美金张掖c

经济管理学院

“家乡美”主题报导

 

题目:

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

专  业:

会计学

学号:

姓名:

 

二○一六年八月一日

报导简介

基本信息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

学号

辅导员

家乡地址

内容简介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

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隋恢复郡制,唐初设州,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面积40874平方公里,人口131万(截至2011年)。

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26个少数民族。

主要调查方法

1.网络搜寻:

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实地考察:

到博物馆、政府部门、景点参观考察

3.阅读资料:

阅读《张掖地区志》

4.访问人群:

对景区游客、身边长辈等进行访问

成绩

年月日

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

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隋恢复郡制,唐初设州,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面积40874平方公里,人口131万(截至2011年)。

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等26个少数民族。

一、发展变化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1.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

张掖市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管护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林网更新改造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国土绿化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2.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

张掖市扎实开展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全市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非天保区生态公益林面积达328.32万亩。

大力实施道路绿化精品工程和万盆鲜花进城区立体美化工程,广泛开展市级“园林化、花园式单位”达标创建活动,基本形成了植物多样、景色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

至目前,全市建成特色林果基地83.06万亩,设施葡萄基地面积达1.05万亩,产量达380万公斤,成为我国目前日光温室延后葡萄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金张掖红提”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荣获“中华名果”称号;临泽小枣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林业基地等,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3.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市内有祁连山、黑河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建成省级森林公园5个,县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个,以湖泊、水库为依托的水上公园8个,国家丹霞地质公园1个,国家沙漠地质公园1个,其中马蹄寺、岩石山森林景区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4.发展现代畜牧业

张掖市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现代畜牧业增量扩容、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抓好全产业链、草牧业、粮改饲、区域循环农业四项试点示范,扎实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肉奶食品加工、牛羊良种繁育、秸秆饲料化、粪污循环利用、精准扶贫产业培育、畜产品安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八项工程。

(二)文化产业发展新气象

1.文化产业实现转型跨越

我市把文化产业作为率先实现转型跨越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找准定位,彰显特色,提出了“一中心两园区七基地十企业”的发展思路。

积极顺应和承接国家、省上的文化产业政策,通过召开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骨干企业等建设座谈会,面向全国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组织文化骨干参加各类培训班,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广交会、文博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2.文化建设的措施

以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契机,依托丝绸之路文化、黑河湿地、祁连山自然风光、丹霞地貌等优势资源,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布局,认真梳理文化产业项目,编制了《全市文化产业项目汇编》,有28个项目列入省级项目册。

依托特色文化项目,着力打造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石窝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产业带,以西夏国寺、明粮仓、总兵府和汉明长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带,以祁连山腹地裕固族风情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采取政策支持、技术培训、典型示范、能人带动等方式,引导鼓励各类文化企业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传承文化为目的,从佛教文化产品、民俗民间文化产品、祁连玉石文化产品、裕固族传统手工艺品四个方面,开发丰富多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产品,将文化产品打入旅游景区,推向市场,形成规模。

以宣传推介“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主题文化形象为重点,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以及“金色田园·魅力民乐旅游文化艺术节”、焉支山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旅游文化节会活动,促进了全市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社会变革

1.科技事业

2013年末,张掖市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26万人,拥有科研机构5个。

2013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5929万元。

全年共取得市、省级以上科技成果40项,获得奖励项目98项。

2013年受理专利申请540件,比2012年增加240项;授权专利205件;授予发明专利权23件。

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3亿元,比2012年增长24%。

2.教育事业

2013年末,张掖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557人,比上年下降9.01%,在校学生20390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369人;普通高中招生9985人;初中学校招生15153人;普通小学招生13492人;特殊教育招生14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3805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为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9.6%。

2013年,向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17456人。

高考录取率达到94.04%,比2012年下降1.13个百分点。

二.资源优势

(一)地质地貌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

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二)资源状况

1.矿产资源

张掖市还具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有30多种矿藏,其中煤、铁、石灰石、芒销等储量过亿吨。

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资源有煤、石膏、粘土、砖石、铜、铁、锌、钨等,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

2.土地资源

张掖市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位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为新亚欧大陆桥沟通国内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全区有耕地400万亩(含山丹军马场),有可垦荒地300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2600多万亩;有森林5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3000小时。

3.生物资源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有名,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土特产品有圆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瓜果,蔬菜种类多、品质好,年产60多万吨,洋葱、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进的精细瓜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

红枣、苹果、苹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优质杂果颇负盛名。

同时还出产姜活、麻黄等80余种中药材。

4.旅游资源

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

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还有国家湿地保护区、润泉湖公园、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景区等融南国秀色与塞外风光为一体的绚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古迹享誉中外。

市中心镇远楼造型雄伟、比例协调,可与西安钟楼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层木塔,结构精巧、蔚伟壮观,历来被视为古城之象征。

三、未来发展商机

(一)旅游业

1.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丹霞地处祁连山北麓,临泽、肃南县境内,分布面积约510平方公里,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东距张掖市区3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

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2005年11月在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大型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2009年被极具权威和导向性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说天下》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6处奇异地貌”之一,2011年又

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2011年1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彩色丘陵以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著名地理学家黄进教授题词:

“彩色丘陵中国第一”。

丹霞奇观主要分布在康乐乡、白银乡地段,被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著名地貌学家黄进教授誉为“祁连山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祁连山丹霞地貌中国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同时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2.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61622亩,其中有湿地25995亩,地处张掖城区北郊,是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复合体,分布的植物有45科124属195种,有常见动物116种,是一片天然的生态园区,也是张掖城市的“加湿器”和“加氧器”。

2009年12月被国家批复命名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3.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

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大佛寺现存古建筑包括山门、牌坊、钟楼、鼓楼、大佛殿、大成殿、藏经殿、土塔及金塔殿。

大佛殿、佛教艺术陈列厅、佛教经籍陈列厅、土塔、山西会馆、金塔殿等可供游客参观游览。

4.马蹄寺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传藏传佛教胜地。

马蹄寺因山顶一石窟内有深深的马蹄印迹,史载系天马神迹而得名。

马蹄寺距张掖市62公里,坐落在临山薤谷马蹄河的西北岸。

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景色宜人的自然美景,及独特浓郁的裕固族、藏族、蒙古族民族风情。

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年的历史。

“三十三天”以7层21窟呈宝塔型开凿于悬崖峭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景区内山峦起伏,流水潺潺,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云衣迷径、岚气袭人的天然幽境和各有千秋的四季美景。

白唇鹿、雪豹、岩羊、蓝马鸡等珍稀名贵动物活跃在马蹄寺这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云杉林和乔木、灌林丛中。

金塔寺位于马蹄北寺东南10公里处的大都麻河西岸,高悬刺沟的红砂岩崖壁上,距离地表约60米,高肉雕佛、菩萨、飞天雕饰多变,题材丰富,大小错落有致,保存完好,是马蹄寺石窟群中最有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石窟,为国内绝无仅有之作。

5.焉支山森林公园

焉支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丹县境内城南40公里处,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景区占地面积10215亩。

焉支山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平均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距县城最近的原始森林。

焉支山森林公园人文景观众多,是一座历史名山。

焉支山自然风光秀美,园内植物有1000多种,有大黄、黄芪、沙参中药材等100多种;野生动物有鹿、麝、獐、岩羊等几十种。

园内有唐玄宗天宝年间建的钟山寺旧址,复建的宗教胜地玉皇殿、大佛殿,更有山丹十景之一的“删丹朝晖”。

春季各种花卉盛开,姹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郁,凉爽宜人;晚秋,各种野花竞相怒放,争奇斗艳,树叶殷红,果挂枝头,晓日初升,云兴霞蔚,重雾缥缈,气象万千;严冬,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焉支山年平均气温3℃,年降水量500毫米,日均气温20.3℃,是消夏避暑、度假旅游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游览胜地。

6.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54万亩。

在原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占据了世界第-的位置。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

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距今2130多年,也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单一组织。

山丹军马场自1949年9月建场以来,近50年一直归属军队管理,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为我国的良马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我军最大的粮油肉生产基地。

2001年9月10日,山丹军马场整体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实现了由军队保障性企业向社会化企业的转变,现为张掖市规模最大的中央驻地方企业。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

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

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马种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哀。

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

7.文殊寺

文殊寺坐落于祁连山主峰素珠链脚下的文殊山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文殊寺石窟始建于北凉时期,石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

寺庙建于唐贞观盛世之际,距今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

共计有大小寺院庙观360多处,石窟70余座,百子楼、观音楼、玉皇阁、卧佛殿、文殊菩萨殿、五百罗汉堂等古建筑宏伟壮观;千佛洞、文殊洞、三清洞、洪钧洞、白衣洞、闪佛洞等石窟独具特色,其楼阁、殿宇、云梯、石窟蔚为壮观,建筑内佛像、罗汉、金刚、护法各有千秋,自古即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素有“小西天”之称。

文殊山遍山石窟,有三百多间僧舍,号称‘小西天’。

每逢四月初八日,藏传佛教各寺僧人及裕固,蒙,藏,汉各民族群众前来文殊寺观赏跳神法会,整个山谷人山人海,到处香烟缭绕,发号齐鸣,景象壮观。

(二)畜牧业

全市畜禽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161.83万头只和472.92万头只,其中:

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75.63万头和12.73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和7.5%;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430.09万只和78.6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4%和8.6%;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80.84万头和53.6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9.4%和9.6%;禽类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575.27万只和327.9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2%和8.1%;肉蛋奶总产量达到8.7万吨,同比增长8.12%,畜牧业产值达到12.56亿元,同比增长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