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075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 岳麓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学案岳麓版选修1

1.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分析

(1)经济措施: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竖立的记债碑被统统拔掉,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

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

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

②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这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2)财产等级制度:

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

此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

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虽然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是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机构改革:

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

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对梭伦改革的评价

(1)积极性

①经济方面: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平民负担,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鼓励发展工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②政治方面: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性

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3.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实质

(1)内容

①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和集中表达的最高形式。

②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

任期比较短。

③监督官吏制度。

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2)实质:

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制,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

4.世界古代史上成功的改革

(1)梭伦改革改变了雅典贵族专权的局面,把雅典引上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迈出了雅典起飞的第一步。

(2)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最后一个休止符。

(3)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4)大化改新完备了日本的国家体制,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5.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是怎样学习中国文化的,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仿效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推进改革,日本掀起了第一次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高潮,唐文化全面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民族。

(2)具体表现:

仿效唐朝的租庸调制而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大化改新建立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实际上是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移植,另外,仿效唐律颁布律令,中国的建筑、服饰、货币、文字等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影响:

打破了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使日本的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雅典民主制的发展脉络

(1)开创——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

内容: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改革国家政权机构,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替代四百人议事会;500名议员比例按照代表制和抽签方式选举产生;创立“陶片放逐法”,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牢固确立了民主制体制。

意义:

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3)完善——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443年)。

内容:

取消高级职官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定,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改革国家政权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最高权力机构的执行机构。

意义:

文化成就辉煌,国力鼎盛,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例题 (xx·江苏高考)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审题意] 第

(1)问,实际上要求学生答出有关保护平民权利的改革措施;第

(2)问,第一小问称得上既是平民又是新贵的,只能是工商业奴隶主阶级。

第二小问,就是要回答改革是如何削弱贵族权利和保障工商业奴隶主的权利的措施;第(3)问可根据材料,来分析梭伦改革的折中色彩。

[抓关键] 第

(1)问,根据材料“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这一信息指向,回顾梭伦改革的措施即可得出答案;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改革措施——财产等级制度,可知是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第二小问应从梭伦改革给予公民参政权的具体措施上归纳;第(3)问实质是对梭伦改革的积极性、局限性的考查。

民主制度的拥护者拥护的理由应从改革为民主政治做出的贡献上分析;反对者拥戴的理由应从梭伦改革的局限性或改革的不彻底,即保留贵族部分特权方面分析。

[扣知识] 第

(1)问梭伦改革措施中的颁布“解负令”;第

(2)问梭伦改革措施中的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第(3)问注意梭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规范答] 

(1)措施:

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

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

拥护者:

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

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1.该类题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类:

(1)在题干引文中直接给出本题意在考查的核心主题,相比较而言,这种方式更普遍。

(2)在题干引文中不明显或没有直接显示题目主题,而是将主题隐含在设问中。

2.此类题型就某一主题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主题洞察能力和对材料合理而充分的整合能力,一般属于难度偏上题目。

3.应考措施:

题干、正文材料(特别是省略号前后)及材料出处中包含丰富的信息,应全面关注。

4.答题技巧:

此类题型要求作答某一问前先全局浏览设问,尤其是题干主题不明显的呈现方式,可通过这一步骤来把握主题所在。

(1)首先找出主题所在。

读题干引文和总体设问,在答

题之初就找出本题要考查的主旨。

(2)充分提取材料信息。

除了正文材料的全面研读之外,还要特别留意注释、出处等非正文信息,以获取时空限定或作者阶级、立场等关键信息。

(3)认真审清作答依据。

特别关注“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三种设问作答依据的不同,按要求去组织答案。

(4)相关知识联系对比。

围绕同一主题组合而成的材料或是类似情形、类似举措、类似评价,或是截然相反的情形、举措和评价,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间的关系。

(5)关注时政洞察主题。

主题类型的解析题目往往和时政联系密切,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逐步增强自己的时代感,提高自己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1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1)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关键点拨]

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到被废除。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深化探究]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思考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其理由是什么?

起了什么作用?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答案 

(1)措施:

废丞相。

理由:

丞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

作用:

加强了君主专制。

(2)宰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

(1)奠基: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发展:

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4)全盛: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

(1)性质: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原因: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易混易错]

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解读与点拨]

票拟、批红:

票拟,也称票旨、条旨,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

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

在明成祖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任之他人”。

而明中期以后,内阁大臣便拥有了票拟的权力,说明内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

但票拟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

[概念辨析]

明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

清朝军机处则纯粹是一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手中。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他深感:

“人主以一身而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思考 

(1)材料一所述现象与朱元璋对中央行政机构的哪一重大调整有关?

基于“不可无辅臣”的认识,明成祖创设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明朝时称行使相权的机构为什么?

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这种看法正确吗?

为什么?

答案 

(1)废除丞相。

明成祖创立了内阁制。

(2)机构:

内阁。

原因:

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合圣意。

(3)不正确。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设内阁、置六部:

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

(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3)设南书房:

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2.设立

(1)目的:

办理西北军务。

(2)组成: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3.职能

(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4.影响

(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深化探究]

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思考 

(1)据材料概括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它反映了清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答案 

(1)职能:

传达皇帝旨意。

特点: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是钦定;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归纳总结]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2)专制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

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课堂小结

1.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

C.明太祖D.康熙帝

答案 C

解析 明太祖为了消除丞相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而废除了丞相制度,故答案为C项。

2.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

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是行政权。

A项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两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

3.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

“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这位大臣是(  )

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殿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可知当时已经废除了宰相,同时这位大臣拥有票拟权。

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故选C项。

4.“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情况的影响是(  )

A.强化了皇权B.限制了皇权

C.被历代沿用D.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B

解析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5.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

A.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B.皇太极在位期间

C.康熙帝亲政时期

D.雍正帝在位时期

答案 D

解析 注意“军机大臣”这一信息,联系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这一机构可知D项正确。

学思之窗

思考:

(1)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2)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答案 

(1)不同意。

他的观点有些片面。

(2)利:

中国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弊:

中央政治制度是全国政治的枢纽,宰相是君主最有力的助手,所以历代的治乱与宰相贤劣有密切关系。

明代自废除宰相后,贤能之士再难发挥辅弼作用;加上宦官乱政,阁臣争权,使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答案 

(1)内阁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牵制作用。

(2)军机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学习延伸

分析上表,体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进而探究这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的关系。

答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纵观中国古代的发展史,很明显地看到时有分裂,时有统一,但统一的朝代在时间上,远远多于分裂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下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

[基础达标]

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明太祖废丞相一事。

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

A.丞相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D.军机大臣

答案 B

解析 朱元璋为解决“废丞相,权分六部”给皇帝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

3.“(封函传递迟速)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

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

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未有者。

”按这样的方式和速度传达皇帝“谕旨”的是(  )

A.唐朝的尚书省B.明朝的内阁

C.清朝的军机处D.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皇帝旨意直达地方没有中间程序,说明了军国大事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体现了清代军机处的行政特点。

4.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要找到关键词句:

内阁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内阁学士也不是行政官员,不同于丞相,实权在皇帝手中。

这些关键词句说明了没有丞相后的政府的行政特点,应在明代。

5.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

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直接对皇帝负责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答案 A

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清代军机大臣没有自主权,B、C两项与材料史实不符;D项是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材料并不能“直接说明”。

故选A项。

7.“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  )

A.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

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C.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D.军机处是传达皇权决策的机构

答案 D

解析 在皇帝面前,军机处只是传达皇帝意旨的机构,没有决策权,也不掌握实际的国家

权力。

8.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答案 D

解析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

A、B、C三项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项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

根据材料理解,正确答案为D。

[能力提升]

9.某电视剧呈现如下情节:

关中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

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题干材料内容涉及内阁及六部制度,从备选项来看只有明朝符合题意。

10.据清《养吉斋丛录》载:

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处理)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

这是说军机处(  )

A.效率高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D.决策权有限

答案 C

解析 军机处自嘉庆皇帝开始,建立了严厉的保密制度,规定:

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处理当日所奉谕旨,其他部委机关的文件不准在军机处处理,一般的官员不准到军机处报告事情。

11.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 D

解析 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及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政务中心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控制的能力。

12.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D.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