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06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

《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必修.ppt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说,受到暴风雨般的欢呼。

俄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导入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夺取政权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这个问题上,苏俄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战争的宣传画:

战胜反动的白卫军和帝国主义干涉部队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苏俄红军开赴抗击白匪的前线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苏俄红军在乌克兰前线抗击外来武装干涉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19年春,日本干涉军在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列宁1918年在莫斯科视察红军列宁1918年10月1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散步疗伤列宁1918年10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售国家;工业政策: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贸易政策: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有国家集中分配;分配制度: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返返回回返返回回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经济政策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21年时的列宁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10次代表大会。

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32卷,221222页)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经济政策要点:

新经济政策要点:

农业方面: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少于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贸易方面:

由商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论述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论述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

这次失败表现在: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本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这种解决城市建设任务的直接的共产主义办法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它是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

所以必须采取某种从我们的路线和政策来看只能叫作最严重的失败和退却的步骤。

列宁论新经济政策,中央编译局1962年版)粮食税,是从极端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列宁论粮食税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既然大工业的恢复要推迟,既然工业和农业之间流转“被堵塞”的情况已经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那就是说,我们应该致力于较容易做到的事情,即恢复小工业。

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去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其中也包括向商人,向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向资本家“学习”。

向他们学习,虽与我们过去向军事专家学习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实质上是一样的。

“学习”成绩,只有靠实践经验来检查:

要比自己身旁的资产阶级专家做得好,要会用各种办法振兴农业,振兴工业,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

多花点“学费”并不可惜:

为了学习要不惜破费,只要能学到东西就行。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论述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论述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列宁与斯大林列宁与斯大林图为列宁和斯大林正在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畅说。

从他们的神态上,可以看出,这两位领导人对苏联的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

列宁于1924年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艰苦奋斗。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返返回回返返回回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斯大林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始建于1932年,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明斯克拖拉机厂(成立于1946年)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宣传画)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宣传画)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30年1月5日斯大林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集体农庄的一组宣传画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海报:

完成五年计划(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原东欧的华沙条约国家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阅读与思考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邓小平说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

指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与探究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

20年代末,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

关于农业问题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

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关于工业化问题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的发展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在这场论争中,布哈林失败,其观点被定性为“右倾投降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他被开除出政治局。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布哈林的罪名是否成立,为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布哈林的罪名是否成立,为什么?

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斯大林布哈林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自我测评1.新经济政策在哪些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调整?

2.简析“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返返回回返返回回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