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9620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项目计划书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设计计划书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处理能力:

20万吨/年

设备型式:

列管式

2、操作条件

(1)煤油:

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

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40℃

(3)允许压降:

不大于0.1MPa

(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c825kg/m3

c7.05104Pascpc2.22kJ/kgoC

c0.14W/moC

(5)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设计书

1、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

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的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

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

通常在管外装置

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

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

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但补偿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70℃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

一般壳程压强超过600k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

2.浮头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

其优点是:

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变壳体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

生温差应力。

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

3.U型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仅有一个管板,管子两端均固定于同一管板上。

且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其特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热补偿性能好;双管程,流程长,流速高,传热性能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且结构简单,造价低。

但其管数少且易短流。

故仅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不易结垢,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情形。

4.填料函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2.设计方案的选择

2.1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根据操作条件,热流体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却介质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40℃,允许压降不大于0.1MPa。

由于煤油是易燃物质,故不宜选用填料函式换热器;由于不存在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情形,故无需选用U形管换热器;又根据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有较大温差(50℃以上),最大允许压降也不高,故可选用浮头式换热器或带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又由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相对于浮头式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故为首选。

2.2管子的排列方式的选择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

和正方形相比,等

边三角形排列比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表面传热系数大。

方形排列比较松散,传热效果较差,但管外清洁较方便,对易结垢的流体较适用,此处管内流体为水,故可不考虑结垢的问题,因此管子排列可选用等边三角形排列的方式。

2.3流体的选择

操作条件中冷却介质为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挥发水量的消耗,水中各种杂质的浓度也会相应增大,结垢的概率也会同时增加,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要求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故应采用冷却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2.4水和煤油的流向选择

对于流向问题,比较逆流和并流时的平均温差

并流时,有:

△T1=(40-40)℃=0℃,△T2=(140-20)℃=120℃

Tm,并

120℃

120ln0

逆流时,有:

△T1=(40-20)℃=20℃,△T2=(140-40)℃=100℃

Tm,逆

T2T1

ln

T2

10020℃

100℃ln

49.7℃

T1

20

由计算结果得出,逆流时的平均温差较并流的大。

故在换热器的传热量Q及总传热系数K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逆流操作可以节省传热面积,减少设备费;或可以减少换热介质的流量,降低运行费。

因此优先考虑逆流操作。

另外为了强化传热,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或壳程常常为多程,流体经过多次折流后流出换热器,使得换热器内流体流动形式偏离纯粹的逆流和并流。

3.确定物理性质数据

定性温度:

一般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流体煤油的定性温度为T11404090℃

2管程流体循环水的定性温度为T2204030℃

2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壳程流体——煤油在90℃的部分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ρc(kg/m)

825

比热容Cpc(kJ/(kg·0C))

2.22

粘度μc(Pa·s)

0.000705

导热系数λc(W/(m2·0C))

0.14

 

管程流体——水在30℃的部分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ρi(kg/m3)

995.7

粘度μi(Pa·s)

0.0008007

导热系数λi(W/(m2·0C))

0.6176

比热容Cpi(kJ/(kg·0C))

4.174

4.设计计算(逆流操作)

4.1计算总传热系数

20107

热流量:

q123030102425252.5(3kg/h)7.01(kg/s)

传热量:

6

Qo=q1Cpc△t1=25252.53×2.22×(140-40)=5.61×106kJ/h=1557.24kW

平均传热温差:

tm'

t1t2

Int1

t2

(14040)(4020)

14040In

4020

49.71(℃)

T1-T2

t2-t1

14040

4020

t2t1

T1t1

4020

14020

0.167

由《换热器设计手册》图

1-3-6查得校正系数为0.883,所以修

正后的传热温度差为

tmtt'm0.88349.7143.89oC

冷却水用量:

6

qicpQioti4.1754.61(410020)67201.72(kg/h)18.67(kg/s)

由《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表1-6,查得水与煤油之间的传热

系数在290-698w/(m2.oC),初步设定K=500w/(m2.oC)。

4.2计算传热面积估算的传热面积为

2

70.96m2

AQ1557240

Ktm50043.89

5.核算总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

5.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壳程流通截面积A0,

 

A0hD1d00.150.61

0.0250.01969m2

0.032

式中h-折流板挡间距,取150mm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系数分别为

u0

7.01

V08250.432m/s

A00.01969

Reo

deu00.0200.432825

0.000705

10110.6

普兰特准数

PCp2.220.00070510311.179

0.14

粘度校正

由于是正三角形排列,当量直径de,

 

de

322

423t24d02

430.0322

40.0252

d0

0.0202m

3.140.025

 

 

因为Re在2103~1106范围内,故可采用凯恩(Kern)法求算

 

0.14

 

0.360Reo0.55Pr1/3

eorde

0.14

其中,取1

w

00.360.00.2104210110.60.5511.1791/31898.4

5.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

Ai

di2N

44

3.140.022200

44

0.0157m2

 

uiVcAi

Rei

diui

0.021.2995.7

0.0008007

29844.89

管程流体流速以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18.67

1.2m/s

995.7

0.0157

 

普朗特准数

3

Pr

CP

4.1740.0008007103

5.41

0.6176

水在管程中是被加热

0.023diiRe0.8Pr0.4

故管程对流换热系数

0.0230.06.0127629844.890.85.410.45303.7

5.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查阅《化工原理(上)》P354,附录20,得

煤油侧的污垢热阻Rs01.7179104m2oC/w循环水侧的污垢热阻Rsi3.44104m2oC/w钢的导热系数为λ=45

5.4传热系数K

11Rbd0Rd0d0

RsoRsi

K0sodmsidiidi

1

898.4

0.000172

0.00250.025

450.0225

0.000344

0.025

0.02

0.025

5303.70.02

 

解得K=496.89W/(m2.OC)

传热面积A

1557240

496.8943.89

2

71.40m2

 

86.66m2

实际传热面积APdlN3.140.0256(20016)

5.5传热面积裕度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ApA100%

86.66-71.40

100%

17.6%

 

AP

86.66

结果处于要求的15%~20%的范围内,该换热器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6.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计算

6.1管径尺寸和管内流速的确定

考虑到流体的流速,选用Φ25×2.5的传热管(碳钢管),即管内

径di=0.025-0.0025×2=0.02,取管内流速ui=1.2m/s。

6.2传热面积、管程数、管数和壳程数的确定根据传热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18.67

V

ns

diui

4

995.7

3.140.022

49.7650根

1.2

 

按单管程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Ad0ns

70.96

3.140.02550

18.08m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现取传热管长l=6,则该换热器管

程数为NpL18.083.01(4管程)l6

热管总根数N=50×4=200(根)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为0.883大于0.8,且壳程流体流量

较大,故采取单壳程较合适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为

nc1.1N1.12001(6根)

c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η=0.7,壳体内径为

D1.05tN/1.0532200567.9mm

故取D600mm

6.3接管尺寸及折流板数的确定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煤油流速为u=1.0m/s,则接

47.01

管内径为d=4V=825=0.1040m

u3.141

经调整采用Φ114mm×5mm热轧无缝钢管(GB8163-87),取标准管

径为114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u=1.5m/s,则接管

418.67

内径为d=4V=995.7=0.126m

u3.141.5

经调整采用Φ140mm×7mm热轧无缝钢管(GB8163-87),取标准管

径为140mm.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

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0.25600150mm

取折流板间距B0.4D

0.4600240mm,取板间距为300mm

传热管长

折流板间距

16000119块

300

7.设计结果汇总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

换热器型式:

固定管板式

换热器面积(㎡):

86.66

工艺参数

项目

管程

壳程

物料名称

循环水

煤油

操作温度(℃)

20/40

40/140

流量(kg/s)

18.67

7.01

流体密度(kg/m3)

995.7

825

流速(m/s)

1.2

0.432

对流传热系数(w/㎡·)k

5303.7

898.4

污垢系数(㎡·k/w)

程数

4

1

使用材料

碳钢

碳钢

传热量(kw)

1557.24

总传热系数(w/㎡·k)

496.89

管子规格

Φ252.5

管数/根

200

管长/mm

6000

壳体内径,mm

600

折流板数

19

管程流体进出

口接管规格

1407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

管接管规格

1145

三、附图

结构简图见附图

四、设计评述

首先,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所接触的实践任务中最繁琐的、专业性最强的,所要用到的知识很多,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制冷原理和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需要全面的考虑和整体布局,不止一次因为考虑不全而要重新来过。

最后,整体计算了三次才选定初步的换热器型号。

另外,有时为了一个数据需要查找好几本书,还是找不到结果的时候,是挺烦躁的,很容易让人想放弃。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终会结果,特别是在其他同学都还没找到而你找到时,拿来跟同组其他同学共享,那更是一件乐事。

在辛苦的同时,享受着辛苦带来收获的喜悦。

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还考验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平和的心态。

这次设计工作量大,用到的知识多,而且我们又是第一次设计,所以单独靠自己是无法完满的完成本次课程设计。

我们同组同学之间经常要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进而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并产生较合理的结果和方法。

同时争论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我要更加耐心的表达我的想法,把问题解析清楚,也要耐心的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如果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向老师咨询,老师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完全弄明白了为止。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绘图了。

尽管CAD工程制图是我们的专业,但我们还未熟练掌握。

于是我们不免需要捧着厚厚的课本将其仔细的复习一遍,然后再进行正式的绘图工作。

绘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刚开始整体的布局规划就很繁琐,必须布局得当才能使图既能够画完,又表现得十分清晰。

另外由于换热器中有很多的零部件,它们的尺寸或者厚度很小,画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按照比例将其绘画出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将换热器图圆满顺利地完成了。

总的来说尽管在此次的煤油冷却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但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同学的帮助,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次的设计任务,我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还让我对环工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并增强了我的查阅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总之,收获还是颇丰的。

五、参考文献

[1]《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张旭、黄霞、王伟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化工原理》(第二版)陈敏恒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是由史美中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4]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换热器设计手册》钱颂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杨树才.化工制图【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7]《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网上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