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8692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ppt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儒家思想演变n春秋以前原儒n孔孟荀真儒n秦汉至明清后儒n民国以来今儒春秋以前春秋以前原儒原儒n尧舜禹汤周公n孔孟的理想之道(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孝养父母、以德辅天,礼乐)孔孟荀孔孟荀真儒真儒n两个角度n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

仁n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

仁政、民本;一统天下、礼义王道。

承接三代文明主流价值文化,不从属于政治权力。

具体的规范和原则,自觉修养秦汉至明清秦汉至明清后儒后儒n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儒学的宗教(神学)化与儒学的政治制度化):

n不但在理论上解决了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更替的合法性,加强了君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孔孟孔孟的民本民本思想。

秦汉至明清秦汉至明清后儒后儒n宋明理学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

n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儒学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面的社会功能,从而与作为政治制度层面的儒学相呼应配合,进一步强化了儒学在社会政教两方面的功能。

秦汉至明清秦汉至明清后儒后儒n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离经叛道、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唯物思想n批判地继承发展传统儒学:

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民国以来民国以来今儒今儒n新儒家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

其特殊就在于皇权政治体制被废弃后儒学脱离了政治权力的历史性“绑架”,回归了相对自由的学术本位。

全球伦理宣言的起草者孔汉斯先生,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全球伦理的黄金规则。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n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古希腊n文艺复兴人性n宗教改革自由n启蒙运动理性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古希腊n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道德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n美德即知识(建立道德价值观,教育促进美德,理性)n理想国与理念论(道德、理性)n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文艺复兴人性n注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

追求名利,享受人生,发展个性发展了现代思维方式三个基本原则:

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和科学主义宗教改革自由(独立思考的自由)n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n加尔文及其继承者: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预定论等;圣约和国度下的自由;政府需要被统治者的同意,以及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启蒙运动理性n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对象的理性主义时代到来世俗生活宗教生活政治生活英美宪政实践n革命反抗暴政、代议制、两党制;n英国有限君主制;n美国三权分立共和制、联邦制、政教分离。

托克维尔的反思n还有一种暴政叫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