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 )
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
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
C.建立皇帝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D.开拓西域
4.《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
“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
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
5.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
A.秦 汉B.西汉 东汉C.汉 三国D.三国 西晋
6.汉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7.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
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D.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
8.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
“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尊孔复古D.“打倒孔家店”
9.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 )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
10.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
汉武帝时,学生可进入当时哪一最高学府接受教育( )
A.私学B.太学C.军机处D.国子监
11.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12.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半两钱B.五铢钱C.铲币D.刀币
13.下列文物按照其产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结果是()
①秦半两钱 ②战国时期的铁范 ③汉五铢钱 ④东晋王羲之书法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二、材料题
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论语》英译本前言(1691年出版)
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郭沫若
材料三史学家顾颉刚说: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提到的“这位哲学家”是哪位历史人物?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
(3)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2、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下图)
材料三 史书记载: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
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后来对中央政权造成什么影响?
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
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答案】D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建立皇帝制度都是秦始皇的措施,故选D项。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3.【答案】D
【解析】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主要是由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这里的“核心价值”指的是儒家思想。
故选A。
本题以《汉武的帝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
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东汉王朝始建于公元25年存在到公元220年。
故选B。
本题以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西汉、东汉的建立。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熟练掌握西汉、东汉的建立的相关知识。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注意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等负担,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
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刑罚,强调“以德化民”;提倡节俭。
这使得西汉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来,社会比较安定,国力逐步增强,史称“文景之治”,所以A符合题意;B项出现在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C项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D项出现在唐玄宗统治的前期,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根据本题题干材料内容可知,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禁止商人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抑制人们经商;统治者注意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故选B。
8.【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统治,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材料中的“大风气”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知识点。
本题以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答案】C
【解析】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属控制思想文化措施。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属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属整理财政措施。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属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使西汉国力强盛,达到鼎盛。
10.【答案】B
【解析】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设“太学”,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地方设“官学”;故汉武帝时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太学,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上的统治措施。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兴办太学,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推行儒学教育。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了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汉高祖是汉朝的建立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创造了“文景之治”;汉武帝是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
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B
【解析】西汉前期,货币很不稳定.除中央铸币外,还准许地方官府和私人仿铸.固货币的大小、轻重、规格、质量都很混乱,严重影响民间的商业交换和国家的赋税征收。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用于全国,并严禁地方官府和私人仿铸,同时宣布废除一切旧币。
故选B。
本题以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汉武帝巩固大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文物的时期。
①秦半两钱是秦朝的统一措施;②战国时期的铁范是战国时期的成就;③汉五铢钱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出现在西汉时期;④东晋王羲之书法出现在东晋时期。
中国朝代顺序是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故②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
(1)孔子;“仁”。
(2)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秦始皇压制儒学.汉武帝推崇儒学。
(4)既要强调依法治国,也要提倡以德治国。
(5)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论语》、《中国历史众生相》、《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本题以《论语》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
(2)本题以焚书坑儒和《中国历史众生相》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
(3)本题以焚书坑儒和《中国历史众生相》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
(4)本题以《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现代化治国的方略的知识。
(5)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2、【答案】
(1)制度:
分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措施:
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③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3)影响:
诸侯王国威胁中央集权。
措施:
政治上:
实施“推恩令”,削弱侯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员。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争的形势日益严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
结合材料一的信息,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根据教材所学得知,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
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结合材料二的信息,根据教材所学得知,西汉时期,诸侯王国的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
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侯国势力。
在地方上,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员。
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家学说,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巩固大一统D.治理黄河
15.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高祖时候B.汉文帝时候C.汉景帝时候D.汉武帝时候
16.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D.反击匈奴
17.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
①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
1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
20.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强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1.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意见( )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
“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自郭沫若语
材料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
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
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
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
材料一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中“汉皇帝”是历史上哪位皇帝?
他下“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中央机构具体包括哪些?
材料中“书同文”当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4)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得西汉达到鼎盛.所以汉武帝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稳固大一统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识记汉武帝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巩固大一统。
2.【答案】D
【解析】汉武帝时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他破格任用的人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逐渐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内容。
3.【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武帝采取的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措施是推恩令。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解决了王国问题。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推恩令。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推恩令。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秦始皇的贡献,②实行“推恩令”、③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⑤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的措施。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加强中央的经济权。
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6.【答案】C
【解析】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故选C。
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汉武帝统治的知识。
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汉武帝统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7.【答案】B
【解析】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奖励工商业不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8.【答案】C
【解析】从“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看,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打击压抑了其他各派学说,不利于促进学术的繁荣,也不利于公平的选拔人才。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时期思想大一统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
(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
(或实行郡县制)
(2)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3)焚书坑儒。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6)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和秦始皇建立郡县制的相关知识。
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
“以有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对周边的统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