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6577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ppt

第四章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

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第一节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文书档案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文书档案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和社会大变革,一方面使代表就贵族利益的档案遭到散失和破坏,另一方面顺应新制度需要的文书、档案、应运而生。

1、档案的散失和破坏、档案的散失和破坏为什么这一时期的档案会遭到散失和破坏呢?

为什么这一时期的档案会遭到散失和破坏呢?

兼并战争对档案的破坏政治斗争中档案的毁弃奴隶制度中丹书的销毁兼并战争对档案的破坏: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就是主要方面来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档案自然也遭到毁坏。

“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宗庙正是集中保存档案的地方,“重器”本身就是流传世永志纪念的档案。

长期的战乱对档案的破坏是严重的。

政治斗争中档案的毁弃:

春秋时期兼并战争的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向没落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新旧势力对于毁坏和维护作为权利凭证档案的斗争十分激烈,而随着新兴势力统治的确立,作为旧势力权利凭证的档案在政治斗争中不断被毁弃。

新兴地主阶级“食有劳,禄有功”。

奴隶制度中丹书的销毁:

丹书是当时记载奴隶名册的册籍。

奴隶起义中,奴隶为获得自由销毁了很多奴籍。

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公元前550年晋国世卿范氏和栾氏斗争,栾氏有家臣督戎,武勇有力,为范氏所畏惧,范氏利用奴隶裴豹去杀督戎,裴豹要求范氏在杀掉督戎后烧到他的丹书,范氏用太阳神为明证,在裴豹杀掉督戎后,获得了人身自由。

2、新文书档案的产生、新文书档案的产生随着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壮大,代表和反映新势力的文书档案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发展,包括专门档案、日常政务文书和民用契券,主要有刑书、计书、盟书、玺书、符节、移书、上书、檄文和券等种类。

刑书(律法档案)什么是刑书?

它有什么作用?

刑书是春秋中叶后出现的限制旧贵族特权,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的成文法,它具有成文、公开和相对同等适用的特点。

其作用是破坏和限制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旧贵族的斗争。

公元前536年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作刑书,最先公布了成文法。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计书计书的性质与作用:

战国时的赋税档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

计书与西周版图的作用相似,但版图是奴隶社会分封制下“授民授疆土”,国王按不同等级的奴隶主收取贡赋的凭据,而计书则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这就出现了郡县根据人丁征收地方赋税的档案计书。

上计制度就是郡县长官于每年年终将下一年度的民户和财赋数目写在木卷上送呈国君,国君把木卷剖而为二,王执右卷,臣执左卷,当下年度终了时,郡县将赋税上缴国君,称上计制度。

上计制度实行后,每年造册形成的计书档案,郡县保留副本,正本交由中央存档。

盟书的性质和作用:

强国兼并弱国,或是弱国运用外交策略图存,或是各大国势均力敌暂时喘息,均运用了立盟这一手段,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会盟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档案多书于简策,是简策文字最盛时期。

(1965年,侯马盟书。

)玺书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

玺是一种权利凭证,国君在任用官吏时发给,免职或辞职时收回。

各国君印称御玺,但玺不是国君专用文书,各官府长官行文都可称玺书。

自秦以后,只有皇帝之印称玺,所以玺书有为皇帝专用文书。

符、节用于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所用之凭证文书。

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

有的分为两半,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门关用符节”,即出入城门、关口所用的凭证。

战国时多用于发兵征调。

节是下臣居官守职的凭证。

移书(遗书)春秋战国时,各国官吏或国与国之间公务往来文书。

汉以后称为官吏或机关之间的一种平行文。

上书上书是臣下向君王陈述政治见解或主张的文书。

秦代改上书为奏书,由汉到清与奏并行。

檄文檄文是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到汉代,军事紧急公文插上鸟羽,称羽檄。

券(债券)券是反映借贷关系的凭证。

以竹木职称,剖为两半,债权人持右券,债务人持左券。

第二节第二节档案官员的变化档案官员的变化春秋初期各国史官地位仍然显贵,保管大量重要的档案典籍。

同时史官也记载重大国政事件。

1、春秋时著名良史的姓名与事迹董狐赵盾弑其君齐国大史崔杼弑其君2、档案官员职任、地位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1)宗法制度的瓦解、世卿制度的破坏

(2)天道观念的变化(3)史官职掌的变化(4)档案专职的出现

(1)宗法制度的瓦解、世卿制度的破坏是史官职任变化的重要社会原因。

此后出现了国君任免官员的官僚制度的萌芽,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发展。

从此,在原有世卿制度下,史官位尊爵显的地位完全消失。

(2)天道观念的变化是吏官职任、地位变化的又一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兼并战争的发展,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对“天”的信仰也进一步动摇。

(3)史官地位的变化:

当时统治者在频繁的战争中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与其求助与神鬼,不如设法增强自己的军事、财政势力。

因此,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等事务的政务官、军事官、事务官上升到首要地位。

而管理祭祀鬼神和占卜的宗教官退居到次要地位,因而史官失势,地位下降,他们开始脱离对国家事物参谋顾问的高级管理工作,退居为次要官职,逐渐成为记注政事、点收档案的专职官员。

(4)档案专职的出现:

战国时期新的官僚制度确立后,形成了一批新的掌管记注、管理文书档案的职官。

有赵国的御史,齐国的掌书,秦国的尚书,魏国的主书等称谓,他们伺从国君左右,协助处理文书事务,并负责档案典籍的保管。

第三节第三节档案的广泛利用和文化学术发展档案的广泛利用和文化学术发展1、百家争鸣文化局面的出现的原因、百家争鸣文化局面的出现的原因

(1)一方面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动引起的各国养士风气的盛行。

(2)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档案的流散为士的需要提供了利用的可能。

第三节第三节档案的广泛利用和文化学术发展档案的广泛利用和文化学术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档案从官府流向社会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档案从官府流向社会的原因

(1)王室衰落,不能养活众官,有专门知识的王官百工,陆续解散到诸侯国,他们同时也带去了王室的典册档案,扩大了文化的传播。

(2)兼并战争。

许多国家国亡之后,宗庙被毁,重器被迁,档案势必外传。

(3)世卿制度的破获,贵族失去原有的官职,他们世守的档案也就流散到社会上,这种情况为士的搜求、学习和利用档案提供了可能。

3、孔子搜集整理古代典籍的贡献。

、孔子搜集整理古代典籍的贡献。

在收集、保存、传播、利用档案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孔子。

他收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流传下来的史官记注和官府文书,他删定六经,实际上就是对档案的整理和编纂,因六经皆“先王之政典”,说明孔子保持了原来的文辞,基本上是档案原件的编纂。

4、“学在官府学在官府”与与“学下私人学下私人”的理解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与档案的流散、收集和利用有直接的关系。

实际上也是一个从“学在官府”到“学下私人”以后必然产生的社会现象。

“学在官府”:

三代时,由于史官是知识的中枢,档案是知识总汇,档案就成为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本,太史寮则是最高学府,可知,早期社会知识、学术、文化都被官府垄断。

“学下私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档案典籍外流,通过士的搜求和学习,原来只被上层所垄断的文化知识通过士这一媒介传到了民间。

从此,“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师官合一”状况也小时,私人讲学、私人著述从此兴起。

实际上是一个对档案搜集、保存、传播、利用的过程。

5、尚书尚书春秋春秋的编纂与档案流散和利用的关系的编纂与档案流散和利用的关系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的汇编,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与档案流散的关系:

孔子正是利用了流散于社会的档案编纂了尚书和春秋。

(2)与档案利用的关系:

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汇编,可从两方面说明:

尚书从成书来看,其前身是按朝代分编的历史档案汇编;从尚书的文体看,包括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书种类。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

春秋的编纂从内容到问题明显带有脱胎档案的痕迹,从内容看,记载政治活动居多,都是统治活动的国政大事记录,是公文书的汇纂。

春秋文体类似大事记,一条记一事,不相联属。

文句极其简短,每条最长不超过四十余字。

看来基本上是史官记载的汇纂,明显是原始档案排比年月的汇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