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4339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docx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

2021上海各区一模汇编:

压强计算

1、(2021嘉定一模)如图10所示,棱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立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B的质量均为8千克。

求:

①物体A的密度ρA。

②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B。

③小明设想在A、B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截取一定质量Δm,并将截取部分Δm置于对方的上表面,使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

上述做法是否都可行?

请说明理由。

请写出满足pA´=pB´时的截取和放置方式,并计算出Δm。

 

2、(2021宝山一模)如图9,质量均为m的实心均匀圆柱体A、B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4ρ和5h,B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5ρ和8h。

①试求A、B对地面压强之比pA:

pB?

②为了使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___________(选填“质量”、“高度”、“体积”或“无法实现”),并通过计算简述你的理由。

 

3、(2021普陀一模)将实心均匀圆柱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1960帕和1176帕,已知圆柱体A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

①求圆柱体A的高度hA。

②若圆柱体A、B的底面积、高度关系如右表所示。

(a)求圆柱体B的密度ρB。

(b)现将圆柱体A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定高度叠放在圆柱体B的中央,则A、B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A和∆pB,求∆pA与∆pB的比值。

圆柱体

底面积

高度

A

S

5h

B

3S

3h

 

4、(2021崇明一模)某实心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20千克、体积为

、底面积为

求圆柱体的密度ρ;

求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水平面上还有A、B两个圆柱体(相关数据如图7所示),请将其中(选填“A”或“B”)圆柱体竖直叠放在另一个圆柱体的上部中央,使上圆柱体对下圆柱体的压强最大.求出此最大压强

 

5、(2021浦东一模)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均匀实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①若甲的质量为8千克、体积为2×10-3米3,求甲的密度ρ甲。

②若乙的重力为50牛、底面积为2.5×10-2米2,求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③若甲竖放、乙平放,将它们均顺时针旋转90°,如图8所示,旋转前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如下表所示,求旋转后乙对地面的压强。

对地面压强

旋转前

旋转后

p甲(帕)

2940

1176

P乙(帕)

2940

 

6、(2021闵行一模)如图11所示的圆锥体和圆柱体是常见的两种几何体,为了研究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小张同学利用小机床制作了底面积、高度相同的同种木质圆锥体和圆柱体若干组(组与组之间底面积、高度不完全相同),测出它们的重力以获得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底面积S1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底面积

S1

S2

S1

S2

高度

h1

h1

h2

h2

圆柱体重力(牛)

30

45

36

54

圆锥体重力(牛)

10

15

12

18

 

①分析每组相关数据及条件可得出结论:

当(9)时,圆柱体与圆锥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之比为(10)。

②小张在整理器材时发现一个塑料圆台,如图12所示。

圆台高为0.1米、密度为1200千克/米3,圆台上表面半径r为0.1米、下表面半径R为0.2米,求该圆台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7、(2021奉贤一模)如图8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足够高且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底面积为2×10-2米2,内盛有质量为6千克的水。

求:

①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②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水。

③将一实心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水位升高了0.1米,并且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Δp为4900帕,求小球所受重力与浮力之比。

 

8、(2021闵行一模)如图8所示,容积为5×10-3米3的平底鱼缸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内装有质量为2.5千克的水,水深为0.1米。

求:

①水的体积V水;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小王同学继续往鱼缸中倒入5牛的水后,他认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F水为5牛。

请你判断他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9、(2021青浦一模)如图9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置于水平桌面上。

甲容器的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2×10﹣2米2,乙容器内装有0.2米深的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

①求乙容器底部受到酒精的压强p乙。

②继续在容器甲中注水,使甲中水面与乙中酒精的液面相平,求甲容器对水平面压强的增加量∆p。

 

10、(2021松江一模)如图10所示,边长为0.1米、密度为5×103千克/米3的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米2、高为0.3米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桌面上,乙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

求:

①甲的质量m甲。

②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将一个体积为3⨯10-3米3的物体丙分别置于正方体甲上方和浸没在乙容器内的水中,甲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Δp甲恰好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的4.5倍,求物体丙的密度ρ丙。

 

11、(2021金山一模)如图16所示,密度为1×103千克/米3的长方体甲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其边长如图所示;容器乙中有0.1米深的液体。

求:

①长方体甲的质量m;

②长方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将长方体甲由竖放变为平放,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与液体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相等,求液体密度ρ。

 

12、(2021杨浦一模)如图16所示,盛满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与实心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底面积分别为S、2S,水的质量为m。

①若容器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水。

②若柱体乙的质量为2m,求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③现有物块A、B、C,其密度、体积如下表所示。

小华选择其中一个先后放入容器甲的水中(物块浸没在水中)、柱体乙的上部,使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小于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且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请写出选择的物块并说明理由,计算出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值p甲大。

 

13、(2021黄浦一模)如图8所示,薄壁柱形容器甲和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甲容器高为4H,底面积为3S,内盛有深度为2H的水;正方体乙的底面积为2S。

①若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体积为4×10-3米3。

(a)求水的质量m水。

(b)求水对甲底部的压强p水。

②现有A、B和C三个均匀圆柱体,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请选择其中两个,分别竖直置于容器甲的水中(水不溢出)和正方体乙的上方,使水对甲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和乙对地面压强增加量Δp乙的比值最大。

写出选择的圆柱体并说明理由,求出Δp水与Δp乙的最大比值。

14、(2021长宁一模)如图11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A、B分别置于高度差为h的两个水平面上,容器均足够高,A中盛有深度为16h的液体甲,B中盛有深度为19h的液体乙。

(ρ乙=0.8×103千克/米3)求:

①若液体乙的体积为5×10-3米3,求液体乙的质量m乙。

②若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

现有三个物体C、D、E,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选择其中一个,将其放入容器A或B中后(物体均能浸没在液体中),可使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液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增加量Δp地的比值最大。

写出选择的物体和容器并说明理由,求出Δp液与Δp地的最大比值。

 

15、(2021静安一模)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1所示,底面积S甲为S乙的2倍。

甲中盛有水,水的质量为5千克;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液体密度ρ液为0.5×103千克/米3。

①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分别从甲、乙两容器中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右表为抽出液体前后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a)求抽出液体后甲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

(b)问抽出液体前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m液。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抽出

液体前

抽出

液体后

P甲水(帕)

1960

980

P乙液(帕)

1078

 

16、(2021虹口一模)如图11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容器底面积为2.5×10-2米2。

其内部中央放置一个圆柱形物体乙,容器中有体积为V0的水,水深为0.1米。

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③现继续向容器内加水,每次注入水的体积均为V0,乙物体始终沉在容器底部,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如下表所示。

(a)问第几次加水后物体浸没?

说明理由。

(b)求乙的高度h乙。

加水次数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帕)

第一次

1568

第二次

1764

第三次

1960

 

 

17、(2021徐汇一模)相同的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酒精。

现将A、B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的液体中,静止后如图13所示,B小球一半体积浸在酒精中。

(小球密度分别为ρA、ρB,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若甲容器内原装有深度为0.2米的水,求:

原来水对甲容器底的压强p水。

若小球B的体积为1×10-3米3,求:

小球B受到的浮力F浮。

若把两个小球对调放入对方容器内(无液体溢出),对调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甲和Δp乙。

求:

对调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的比值Δp甲:

Δp乙。

 

参考答案

1、①ρA=mA/VA=8千克/(0.2米)3=1×103千克/米3

②FB=GB=mBg=8千克×9.8牛/千克=78.4牛

pB=FB/SB=78.4牛/(0.1米)2=7840帕

③不是都可行。

∵mA=mB,SA>SB,∴pA<pB

∴无论竖直切还是水平切,只能为切B放置在A上表面

若竖直切,pA′=pB′=pB

(mA+Δm)g/SA=mBg/SB

(8千克+Δm)/(0.2米)2=8千克/(0.1米)2

Δm=24千克>mB,∴竖直切不可行

若水平切,pA′=pB′

(mA+Δm)g/SA=(mB-Δm)g/SB

(8千克+Δm)/(0.2米)2=(8千克-Δm)/(0.1米)2

Δm=4.8千克

∴水平切B放置在A上表面可行,Δm=4.8千克

2、①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或者

因为

所以

②体积。

因为A、B质量相同,

所以

截去相同的体积,若要压强相等,则

或者计算出

3、①hA=pA/ρAg=1960帕/2×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②(a)pA︰pB=(ρAghA)︰(ρBghB)

1960帕︰1176帕=(ρA5h)︰(ρB3h)

ρB=ρA=2×103千克/米3

(b)∆pA︰∆pB=(∆FA/SA)︰(∆FA/SB)=(ρAg∆h)︰(ρAg∆hS/3S)=3S︰S=3

4、①ρ=m/V=20千克/8×10-3米3=2.5×103千克/米3

②F=G=mg=20千克×9.8牛/千克=196牛

P=F/S=196牛/4×10-2米2=4900帕

③选A

因为SA﹤SB,mA>mB,所以P最大=5mg/S

5、①ρ甲=

=

=4×103千克/米3

②F乙=G乙=50牛

p乙=

=

=2×103帕

③甲、乙均是自由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柱形物体p柱=ρ柱gh柱

=

=

=

=

p'乙=

=

=7350帕

6、①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密度、高度、底面积相同;3:

1。

②圆台是由一个大圆锥水平截去一个小圆锥所形成的,两圆锥的半径之比r:

R=0.1米:

0.2米=1:

2。

根据相似比可得,两圆锥的高度之比h:

H=1:

2。

∵h圆台=H-h=0.1米∴H=0.2米

分别将大小圆锥补成圆柱形,两圆柱的半径之比r:

R=1:

2,高度之比h:

H=1:

2,两圆柱的重力之比

G小:

G大=m小g:

m大g=ρV小g:

ρV大g=S小h:

S大H=πr2h:

πR2H=1:

8

∴两圆锥的重力之比G1:

G2=1/3G小:

1/3G大=1:

8

圆台、大圆锥对桌面的压力之比

F圆台:

F2=G圆台:

G2=(G2-G1):

G2=7:

8

圆台、大圆锥对桌面的压强之比

p圆台:

p2=F圆台/S:

F2/S=7:

8

又∵p2=F2/S=G2/S=G大/3S=m大g/3S=ρV大g/3S=ρgH/3

=1200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3=784帕

∴p圆台=7/8p2=7/8×784帕=686帕

7、①V=m/ρ=6千克/1.0×103千克/米3=6.0×10-3米3

h水=V水/S底=6×10-3米3/2×10-2米2=0.3米

②方法1:

P=ρ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940帕

方法2:

P=F/S=G/S=mg/S底=6kg×9.8牛/千克/2×10-2米2=2940帕

V球=0.1米×2×10-2米2=2×10-3米3

③F浮=ρ液V排g=1.0×103千克/米3×2×10-3米3×9.8牛/千克=19.6牛

G球=△PS=4900帕×2×10-2米3=98牛

G球:

F浮=98牛:

19.6牛=5:

1

8、①V水=m水/ρ水=2.5千克/1.0×103千克/米3=2.5×10-3米3

②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③错误。

△F水=△p水S=ρ水g△h水S,△G水=△m水g=ρ水△V水g

∵不是柱形容器,△h水S≠△V水,∴△F水≠△G水。

9、①p水=p酒=ρ酒gh酒=0.8×103千克/米3×0.2米×9.8牛/千克=1568帕

②h水=p水/ρ水g=1568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6米

Δh水=h酒-h水=0.2米-0.16米=0.04米

ΔF=ΔG水=Δm水g=SΔh水ρ水g=2×10﹣2米2×0.04米×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7.84牛

Δp=ΔF/S=7.84牛/2×10﹣2米2=392帕

10、

m甲=ρ甲V甲=5×103千克/米3×(0.1米)3=5千克

②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若无水溢出

△h水=V丙/S乙=3⨯10-3米3/2⨯10-2米2=0.15米>0.1米

所以物块放入乙容器后,有水溢出,∆h水=0.1米

∆p甲=4.5∆p水

∆F甲/s甲=4.5ρ水g∆h水

(G丙/s甲=4.5ρ水g∆h水)

ρ丙gV丙/s甲=4.5ρ水g∆h水

ρ丙⨯3⨯10-3米3/1⨯10-2米2=4.5⨯1.0×103千克/米3×0.1米

ρ丙=1.5×103千克/米3

11、

m=ρV=1×103千克/米3×0.1米×0.1米×0.3米=3千克

p=ρ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940帕

③p乙=△p甲

ρ液gh液=ρ甲g△h甲

ρ×9.8牛/千克×0.1米=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0.1米)

ρ=2×103千克/米3

12、①p水=ρ水gh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②p乙=

③因为甲容器盛满水,当物块放入容器浸没时,水有溢出。

Δp甲<Δp乙,

所以ρ物<2ρ水,选择物块A或B。

又因为p甲大=

当G溢越小、G物越大,p甲越大,所以选择物块A。

p甲大=

13、①m水=ρ水V水=1×103千克/米3×4×10-3米3=4千克

p水=ρ水gh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②Δp水大=ρ水gΔh水大=ρ水gΔV水大/S甲=ρ水gV排大/S甲

V排A=h'水S=[2H3S/(3S—S)]S=3HS

V排B=2HS

V排C=4HS

∴应选C放入甲的水中

Δp乙小=ΔF乙小/S乙=G乙小/S乙

=(ρ物V物)小g/S乙=(ρ物S物h物)小g/S乙

∴应选B放在乙的上方

Δp水大/Δp乙小=(ρ水g4HS/3S)/(3ρ水S2Hg/2S)=4/9

14、①m乙=ρ乙V乙=0.8×103千克/米3×5×10-3米3=4千克

②Δp液/Δp地=(ρ液gΔh液)/(ΔF地/S容)=(ρ液gΔV/S容)/(ρ物V物g/S容)=ρ液/ρ物

∵要使Δp液/Δp地最大,

∴ρ液选最大,ρ物选最小的物体E

∵p甲MN=p乙MN

ρ甲gh甲=ρ乙gh乙

ρ甲g(16h-8h)=ρ乙g(19h-8h-h)

∴ρ甲=1×103千克/米3>ρ乙

∴选择甲液体

Δp液/Δp地=ρ液/ρ物=(1×103千克/米3)/(2×103千克/米3)=1/2

15、

F=G=mg=5千克×9.8牛/千克=49牛

(a)甲的压强p甲=ρ甲gh水

h水=p甲/ρ甲g=98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b)∆h水=∆p甲/(ρ甲g)=(1960帕-98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h液=∆h水

乙的压强p液=ρ液gh

h液后=p液/(ρ液g)=1078帕/(0.5×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2米

h液前=0.22米+0.1米=0.32米

p液前=ρ液gh液前=0.5×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2米=1568帕

F甲=G甲=m甲g=p甲前×S甲

F乙=G乙=m乙g=p乙前×S乙

5千克/m乙=1960帕×2S乙/(1568帕×S乙)

m乙=2千克

16、①p水=ρ水gh水=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②F水=p水S甲=980帕×2.5×10-2米2=24.5牛

③(a)若第一次加水后没有浸没,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1'=2p水=1960帕

由已知条件p1=1568帕<1960帕

可判断在第一次加水后物体浸没

(b)第一次加水,Δp1=p1-p0=ρ水gΔh1

得Δh1=0.06米

同理可得:

第二次、第三次加水,Δh2=Δh3=0.02米

由于每次加水的体积均为V0,则

V0=(S甲-S乙)h水=S甲Δh2

(2.5×10-2米2-S乙)米2×0.1米=2.5×10-2×0.02米

计算得S乙=2.0×10-2米2

加水三次后,水深H=0.2米,则

计算得h乙=0.15米

17、①p水=ρ水gh水

=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5米=1960帕

②F浮=ρ酒gV排=ρ酒g.

.VB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

1×10-4米3

=3.92牛

B球在水中漂浮,A球在酒精中沉底

3: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