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3637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docx

地理必修二三维目标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学过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在关系

2.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后容量如何估计

3.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优势,进一步人士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三、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四、教学过程: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部空间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不同等级的城市的划分依据,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理解不同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

过程与方法:

分析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对我们的启示,进一步理解中心地理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不同的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建设。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

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并利用理论解释一些城市中出现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

第三节城市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二、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分析,培养读图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越来越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

联系本地实际,以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

二、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三、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四、教学过程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

联系本地实际,以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

二、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四、教学过程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工业区的特点、条件

4.掌握美国的“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

联系本地实际,以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

2.联系家乡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四、教学过程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3.结合案例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额观点

二、教学重点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2.可持续发展的涵和三个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2.鼓励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人的威胁,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3.以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大问题:

(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

懂得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

列表比较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印证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以课本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

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教学难点

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