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3526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9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

《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抽放设计说明书+1.docx

抽放设计说明书+1

平坝县马幺坡煤矿

瓦斯抽采专项设计

说 明 书

 

重庆迪苒矿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九月

平坝县马幺坡煤矿

瓦斯抽采专项设计

说 明 书

 

设计

项目负责

总经理

 

重庆迪苒矿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九月

附件:

1、马幺坡煤矿瓦斯抽采专项设计委托书;

2、瓦斯抽采工程投资估算表。

3、《关于安顺市煤炭管理局〈关于安顺市小煤矿2009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煤生产字[2009]269号);

4、《关于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关于安顺市小煤矿2010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832号);

5、《关于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遵义市(第二批)、铜仁市2011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2]39号);

6、马幺坡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新颁);

附图:

1、马幺坡煤矿采掘现状图(采用);

2、瓦斯抽采系统及井下瓦斯抽采方式平、剖面图(图1)。

3、瓦斯抽放站供电系统图(图2)

4、瓦斯抽放泵房平、立面图(图3)

5、泵房瓦斯抽放系统安装示意图(图4)

6、瓦斯泵供水水池平、立面图(图5)

7、瓦斯泵房配电照明平面布置图(图6)

8、瓦斯抽放专项设计钻孔布置示意图(图7)

 

前言

贵州平坝县马幺坡煤矿位于平坝县乐平乡,矿区距乐平乡7.0km,为四级碎石路面;乐平乡距贵(阳)黄(果树)公路8km,为三级公路;矿区距贵昆铁路天龙站15km,距新平坝站28km,交通方便。

该矿由原马幺坡煤矿、中友煤矿和宏鑫煤矿整合而成,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

矿井共有可采煤层4层,从上往下依次为M8、M9、M12、M14煤层。

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该矿位于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区域;经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该矿M8、M9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测定认为马幺坡煤矿M8、M9煤层均在+1279m--+1480m标高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其它煤层未作鉴定,该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

矿井瓦斯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为搞好马幺坡煤矿的瓦斯治理,马幺坡煤矿特委托重庆迪苒矿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该矿的瓦斯抽采专项设计。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上阶段设计及审批文件

(1)2011年8月委托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平坝县马幺坡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并经贵州省能源局以《关于对平坝县马幺坡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2]40号)进行了批复,变更后矿井生产规模30万t/a。

(2)2012年4月委托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平坝县马幺坡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并经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盘江监察分局以《关于对平坝县马幺坡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黔煤安监盘字[2012]89号)进行了批复。

3、地质报告及其它审批决议

(1)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对安顺市平坝县马幺坡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809号)及专家组评审意见。

(2)《关于对安顺市煤炭局〈关于请求审批平坝县马幺坡煤矿M8、M9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请示〉的批复》(黔能源发[2009]298号)。

(3)《关于安顺市煤炭管理局〈关于安顺市小煤矿2009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煤生产字[2009]269号);《关于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关于安顺市小煤矿2010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832号);《关于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遵义市(第二批)、铜仁市2011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2]39号);

(4)平坝县马幺坡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4、依据的有关法律、条例、规程、规范、细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11);

(5)《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

(6)《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7)《矿井瓦斯抽采规范》(AQ1027-2006);

(8)《矿井瓦斯抽采管理规范》(煤安字〔1997〕第189号);

(9)《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10)《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

(11)《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煤安字〔1995〕第562号);

(1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瓦斯抽采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08]167号);

(1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08]83号);

(14)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84号)。

二、设计的指导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2、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

3、合理安排掘进、抽采、回采三者的超前和接替关系,保证瓦斯抽采所需的时间,提高抽采效果。

4、尽可能利用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抽采瓦斯,并布置专用瓦斯抽采巷道。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瓦斯储量:

341Mm3;

2、矿井瓦斯可抽量:

169.34Mm3;

3、矿井抽采规模:

50m3/min(纯量);

4、瓦斯抽采总投资:

214.9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矿井瓦斯基础资料还很缺乏,因此在今后的抽采过程中,应加强矿井瓦斯抽采资料的收集整理,以进一步优化矿井瓦斯抽采参数。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述

一、矿井交通位置

贵州平坝县马幺坡煤矿位于平坝县乐平乡,矿区距乐平乡7.0km,为四级碎石路面;乐平乡距贵(阳)黄(果树)公路8km,为三级公路;矿区距贵昆铁路天龙站15km,距新平坝站28km,矿井交通位置见图1-1-1。

二、井田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上统龙潭组(P3l)、长兴+大隆组(P3c+d)、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及少量第四系(Q)。

(二)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南部边缘,区域上为平坝向斜西翼、大威岭背斜南东翼中部。

2)矿区构造

区内为缓倾单斜构造,地层走向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4°~10°,局部12°,矿区上部煤层平均倾角5°、中-下部平均倾角9°。

区内未发现大的断层、褶皱。

矿区地质构造为简单类型。

图1-1-1 平坝县马幺坡煤矿交通位置图

(三)煤层特征

1)含煤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变质程度高,出露于矿区北部地段。

龙潭组(P3l)厚315~410m,一般厚度351m。

构造总体为倾向南东的缓倾单斜构造,倾角一般4°~10°。

岩性以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少量炭质粘土岩、灰岩及煤层组成。

2)含煤性

含煤地层全组含煤18层左右,平均总厚度18.5m,含煤系数5.27%。

矿区内可采煤层4层(M8、M9、M12、M14煤层),总厚度3.50~8.97m,平均总厚度5.70m,含煤系数1.63%。

3)煤层

矿区内可采煤层为M8、M9、M12、M14共计4层煤。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1-1。

表1-1-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m)

平均

间距

(m)

倾角

(°)

夹矸

(层)

煤层

结构

煤 层

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顶 板

底 板

M8

12

5~9

1~2

较简单

稳 定

凝灰质粉砂岩

及细砂岩

泥质粉砂岩、炭质粘土岩

M9

5~9

0~1

简 单

稳 定

凝灰质粉砂岩

及细砂岩

泥质粉砂岩、炭质粘土岩

30

M12

5~9

0~1

简 单

较稳定

泥质粉砂岩

及细砂岩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15

M14

5~9

0~2

较简单

较稳定

泥质粉砂岩

及细砂岩

粉砂岩、炭质粘土岩及页岩

(四)煤质特征

1)物理性质

区内煤岩结构主要见线理状、条带状结构,次见鳞片状、土状结构,质地疏松、易成粉末。

煤岩构造主要以块状、条带状为主,层状、似层状构造次之。

块状构造主要由粒状结构的煤岩(粒)组成,煤岩结构紧密,硬度中等,性脆,条带状构造是区内煤层中较常见的一种构造,煤质呈条带状排列。

2)主要煤质指标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见表1-1-2。

表1-1-2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煤层

编号

水 分

(Mad)%

灰 分

(Aad)%

挥发分

(Vdaf)%

全 硫

(St.d)%

发热量

(Qgr.d)MJ/kg

M8

M9

M12

M14

(五)煤炭资源储量

根据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咨询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文件《关于〈平坝县乐平乡马幺坡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黔动咨[2010]223号)及贵州省能源局文件《关于对安顺市平坝县马幺坡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809号):

截至2010年8月底,矿井保有资源储量总计702万t,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106万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266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30万t。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1)瓦斯参数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10年9月提交的《平坝县马幺坡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未采样直接测定矿井内开采煤层的瓦斯含量。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提交的《马幺坡煤矿M8煤层、M9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马幺坡公司M8、M9煤层在+1279m标高瓦斯压力分别为0.34MPa、0.42MPa,在该标高瓦斯放散初速度⊿P分别为24.426mmHg、22.827mmHg。

根据《关于安顺市煤炭管理局〈关于安顺市小煤矿2009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煤生产字[2009]269号),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95m3/t,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关于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关于安顺市小煤矿2010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832号),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4m3/min,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关于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遵义市(第二批)、铜仁市2011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2]39号),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3m3/min,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提交的《马幺坡煤矿M8煤层、M9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关于对安顺市煤炭局〈关于请求审批平坝县马幺坡煤矿M8、M9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请示〉的批复》(黔能源发[2009]298号):

马幺坡公司M8、M9煤层鉴定范围内(标高+1279m~+1480m范围)无突出危险性;鉴定单位测定地点相对集中、范围较小,因此未能全面反映上述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参数,为保证矿井安全建设、生产,在井巷建设及采掘过程中,须继续收集资料以验证所有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当矿井开采新水平、新采区、垂深增加达到50m或出现突出预兆时,须重新鉴定上述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M8、M9煤层+1279m标高以下及矿井另外可采的M12、M14煤层未作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根据贵州省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和突出危险矿区一览表(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本区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因此本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

2、煤尘

根据2004年12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井开采的M8、M9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危险;根据2010年8月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井开采的M12、M14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危险。

3、煤层自燃特性

根据2004年12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提交的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本矿井开采的M8、M9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Ⅲ类);根据2010年8月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提交的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本矿井开采的M12、M14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Ⅲ类)。

4、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构造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5m3/h,最大涌水量为150m3/h。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岩溶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属二类二型矿井。

三、井田开拓与采区巷道布置

1、井田开拓

矿井工业广场布置在矿区北部的M8煤层露头线附近。

在场区内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人行进风斜井(原设计的回风斜井)、回风斜井(新增)。

主斜井:

井口标高+1368.926m、方位角356°06′、平均倾角6°30′(井口段14°34′)。

井筒开口于M8煤层顶板,掘进约28.5m揭穿M8煤层后沿M8煤层掘进230m,之后下扎进入M9煤层,并在M9煤层内与集中运输上山连接。

副斜井:

井口标高+1373.10m、方位角355°、平均倾角5°31′(井口段10°57′),直距主斜井井口约195m。

井筒开口于M8煤层顶板,掘进约25m揭穿M8煤层后沿M8煤层掘进275m,之后下扎进入M9煤层底板,并在M9煤层底板岩层中落平后布置井底车场与一采区上段轨道上山上车场连接。

人行进风斜井(原回风斜井):

井口标高+1363.0m、方位角61°、倾角13°,直距副斜井井口约65m。

井筒开口于M9煤层露头线附近顶板,掘进约23m揭穿M9煤层后沿M9煤层布置平巷47m与集中回风上山连接。

回风斜井(新增):

井口标高+1379m、方位角360°、倾角4°30′,直距副斜井井口约48m。

因一采区上部M8、M9煤层大部已开采,且已有三条井筒布置于M8或M9煤层内,为避免井筒多次变坡及利用原有井筒煤柱,回风斜井布置于M8煤层顶板,掘进765m后通过一采区回风上山与一采区下段轨道上山下车场巷道连通。

全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上山部分划分为一采区、下山部分为二采区。

开采一采区时,利用已布置在M9煤层内的一采区运输上山、下段轨道上山、一采区人行上山与集中运输上山、一采区上段轨道上山、人行上山连接及新掘一采区回风上山连接回风斜井形成一采区采区系统;开采二采区时,在M9煤层顶板岩层中开口分别掘二采区运输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至M14煤层底板岩层中落平形成二采区采区系统。

设计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西翼,编号为10801。

工作面运输顺槽位于+1268.5m标高,通过+1268m轨道石门、中车场与一采区下段轨道上山连接,再通过人行通风斜巷、煤仓与一采区运输上山联系;回风顺槽位于+1286.65m标高,为方便工作面运料,布置+1287m轨道石门与一采区上段轨道上山及人行上山连通;在10801回风顺槽内开口掘+1288m回风石门与一采区回风上山连通以便工作面回风;沿矿井西翼边界附近M8煤层破坏带(底部M9煤层被整合前小井所开采)边缘掘开切眼连通运输、回风顺槽形成回采系统。

一采区底部因矿井划定范围走向长度仅590余米,为保证掘进头位于回采应力集中区域外及顶部含水层疏水,在10801回采工作面下部M8煤层内布置10802准备工作面。

在10802准备工作面下部M8煤层中再布置10803运输顺槽(+1232.5m标高)、10803回风顺槽(+1248m标高)二个掘进头。

主斜井、集中运输上山、一采区运输上山分别安设胶带输送机运输原煤;副斜井、一采区上(下)段轨道上山分别安设一套绞车装置、装备斜巷人车提升或下放矸石、材料、人员、设备等,并在其内敷设管路、缆线。

在一采区下段轨道上山下车场内开口掘一水平水仓,利用配水巷、吸水井与水泵房、管子道进行联系。

采区变电所与水泵房联合布置。

矿井建成投产时,以一个采区、一个走向长壁机采工作面生产,达到设计能力。

2、采区巷道布置

矿井投产初期利用已布置在M9煤层内的一采区运输上山、下段轨道上山、一采区人行上山与集中运输上山、一采区上段轨道上山、人行上山连接及新掘一采区回风上山连接回风斜井形成一采区采区系统,以石门揭穿开采煤层布置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

设计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西翼,编号为10801。

工作面运输顺槽位于+1268.5m标高,通过+1268m轨道石门、中车场与一采区下段轨道上山连接,再通过人行通风斜巷、煤仓与一采区运输上山联系;回风顺槽位于+1286.65m标高,为方便工作面运料,布置+1287m轨道石门与一采区上段轨道上山及人行上山连通;在10801回风顺槽内开口掘+1288m回风石门与一采区回风上山连通以便工作面回风;沿矿井西翼边界附近M8煤层破坏带(底部M9煤层被整合前小井所开采)边缘掘开切眼连通运输、回风顺槽形成回采系统。

一采区底部因矿井划定范围走向长度仅590余米,为保证掘进头位于回采应力集中区域外及顶部含水层疏水,在10801回采工作面下部M8煤层内布置10802准备工作面。

在10802准备工作面下部M8煤层中再布置10803运输顺槽(+1232.5m标高)、10803回风顺槽(+1248m标高)二个掘进头。

本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建立地面集中瓦斯抽采系统,采用底板瓦斯抽采巷预抽和开采煤层顺层抽采相结合的抽采方式。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本着有利于抽采巷施工安全、尽可能多抽煤层、有利于钻孔施工和抽采效果,投产初期设计在M9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底板岩层专用抽采巷。

从专用抽采巷向上打穿层钻孔至M8煤层顶板岩层0.5m,预抽M8、M9煤层瓦斯。

通过底板专用抽采巷打穿层钻孔预抽,再辅以掘进工作面先抽后掘、边抽边掘;采煤工作面布置好后,再利用工作面运输顺槽作抽采巷,在运输巷内沿煤层倾向向上布置平行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投产初期M8、M9煤层上部因已在整合前被小井所采,瓦斯得以释放;M12、M14煤层位于浅部且上部煤层已大部开采,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均较低,采用底板抽采巷穿层钻孔向上打,钻孔不积渣、不积水抽采效果好,且通过布置底板抽采巷可大大增加预抽时间,设计认为采取上述抽采方法后能达到矿井“抽、掘、采”接替平衡。

开采深部时,由于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均较大,或由于岩层抽采巷穿层抽采钻孔为下行孔受积渣、积水影响抽采效果,不能保证“抽、掘、采”接替平衡时,布置预抽准备工作面,增加预抽时间,以保证矿井“抽、掘、采”接替平衡。

矿井投产时以1个采区,1个工作面达产。

首采10801工作面,接替工作面为10802工作面。

四、采煤方法与装备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

设计采用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达到30万t/a的设计生产能力。

掘进工艺为放炮掘进。

五、通风和瓦斯涌出情况

1、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即矿井主、副斜井进风,各采区风井回风。

2、通风系统

设计首采工作面为M8煤层的10801工作面,其通风线路为:

新鲜风流经副斜井(主斜井、进风斜井)→一采区上段轨道上山(集中运输上山、进风行人上山)→一采区下段轨道上山(一采区运输上山)→+1268m轨道石门(一段人行通风斜巷)→10801运输顺槽→10801工作面→10801回风顺槽→+1288m回风石门→回风斜井→引风道(风机)→地面。

进、回风井(巷)之间设置有双向风门,以防止新鲜风流短路;回风斜井井口设有防爆门,以防一旦发生爆炸,冲击波冲毁通风机。

3、通风设备及工作面配风情况

根据矿井设计(变更),矿井回采工作面配风12m3/s,掘进工作面配风12m3/s。

设计配备FBCDZ-8-№21(B)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功率2×110kW。

4、瓦斯涌出情况

矿井自开工建井以来,一直处于基建中,根据《关于安顺市煤炭管理局〈关于安顺市小煤矿2009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煤生产字[2009]269号),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95m3/t,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关于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关于安顺市小煤矿2010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832号),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4m3/min,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关于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遵义市(第二批)、铜仁市2011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2]39号),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3m3/min,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第二节瓦斯赋存基础参数

一、瓦斯含量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煤地层全组含煤18层左右,平均总厚度18.5m,矿区内可采煤层4层(M8、M9、M12、M14煤层),平均总厚度5.70m。

因此,区内应有厚度在0.30~0.80m以内的不可采煤层,可采煤层M8至M14煤层间不可采煤层有M10、M11、M13煤层,根据矿井提供已掌握资料,矿井现阶段所揭露不可采煤层均呈煤线状态,厚度均未达到0.3m。

本矿井位于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采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和《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相关内容来预测矿井未来开采区域的瓦斯涌出量,各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2-1。

二、瓦斯含量梯度

本矿开采深度较深,开采标高由+996m至+750m(后期+200m),采深约250m。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2003年4月提交的《贵州省黔北煤田鸭溪矿区枫香二矿勘探地质报告》的结论,瓦斯梯度:

煤层埋藏深度每增加14.6m时,其瓦斯含量增加1ml/g·r。

瓦斯增长率:

煤层埋藏深度每增加100m时,瓦斯含量增加6.84ml/g·r。

垂直向上,同一钻孔瓦斯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长。

表1-2-1煤层瓦斯含量及换算结果表

第三节矿井瓦斯储量及可抽量

一、矿井瓦斯储量

1)矿井瓦斯储量计算

1瓦斯储量计算范围

瓦斯储量计算范围包括井田范围内各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开采影响范围内的不可采煤层及围岩所赋存的瓦斯总量。

2瓦斯储量

瓦斯储量系指煤田开发过程中,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瓦斯的煤岩层赋存的瓦斯总量。

其计算公式为:

M=M0+M1+M2

式中 M0=ΣA0iW0i-可采煤层瓦斯储量的总和,Mm3;

A0i-矿井每一个可采煤层的煤炭储量,万t;

W0i-每一个可采煤层相应的原始瓦斯含量,m3/t;

M1=ΣA1iW1i-可采煤层采动影响范围内的不可采邻近煤层的瓦斯储量总和,Mm3;

A1i-可采煤层采动影响范围内每一个不可采邻近煤层的煤炭储量,万t;

W1i-可采煤层采动影响范围内每一个不可采邻近煤层相应的原始瓦斯含量,m3/t;

M2-围岩瓦斯储量,Mm3。

根据测定资料取,或按煤层瓦斯储量的10%~15%概算。

根据矿井地质资料,本矿井含煤地层全组含煤18层左右,平均总厚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