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1997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docx

初二下学期物理汇总

第一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一节.物质的质量

一.质量(m)

1.定义: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基本单位:

千克kg(吨t;克g;毫克mg)

二.测量

生活中测量质量的用具:

磅秤,案秤,电子秤

物理实验中测量质量的用具:

天平

三.托盘天平

1.构造

2.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到水平的工作台上

2.把游码移到标尺最左边的零刻度线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哪盘高,向哪边调)

4.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5.增减砝码,移动游码

注意:

读数时,读游码左端的数。

四.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第二节.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测大头针的质量:

测多算少(累积法)

二.用液体测量液体的质量的方法

1用天平测量一个干燥烧杯的质量记为m1

2把液体倒入烧杯,测出质量为m2

3表达式为m=m2-m1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一.1.通常情况,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通常情况,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二.密度(ρ)

1.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体的质量

2.公式:

p=m(质量)/v(体积)

(密度相同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体积相同时,质量与成密度正比)

(质量相同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3.单位:

kg/m³g/cm³

(后者是前者的一千倍)

4.P水=1000kg/m³=1g/cm³

5.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密度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6.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运用

一.量筒和量杯

1.单位:

毫升升吨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特点:

量筒:

刻度线分布平均

量杯:

刻度线上密下疏

3.测量固体体积的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

2用细线系住该固体,缓缓浸入水中,记下此时的体积为v2

3此物体的体积为v=v1-v2

二.测量一固体的密度

1.原理:

p=m/v

2.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固体的质量为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用细线系住该物体,缓慢浸入水中,记下体积为v2

4表达式为p=m/v2-v1

三.测量一种液体的密度

方案一:

1调节天平平衡,测出一个干燥烧杯的质量为m1

2把液体倒入烧杯后,测出其质量为为m2

3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读出其体积为v

4表达式p=m2-m1/v

坏处:

测出的密度值偏大(测出的体积偏小)

方案二:

先测出体积在测出质量

坏处:

(密度值会偏小)(测出的质量偏小)

方案三:

(准确)

①:

把液体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m1

②:

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体积为v

③:

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与烧杯的体积为m2

④:

表达式:

m1-m2/v

第二章.从粒子到宇宙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一.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

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直径:

10的-10次方

3.肉眼看不见分子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律运动

1.扩散现象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2.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的其他特性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存在空隙

(胶水的作用是增大分子间的引力)

第二节.静电现象

一.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式使得物体带点叫作摩擦起电

2.带电体可以吸附轻小的物体

二.电荷

1.正电荷:

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点)

2,负电荷;用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负电荷

(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点)

3.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验电器

1.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四.分子由原子组成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2.摩擦起电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五.例题:

验电器(带正电)铝箔张开角度的变化,被测物体带什么电荷

A张开角度变大:

带正电

B张开角度变小:

不带电或带负电

C先闭合后张开:

带负点且强于验电器上的正电

第三节.探索更小的微粒

1.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试结构模型

2.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组成,中子和质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

 

第三章.力

第一节.力弹力

一.力: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加力的物体叫作施力物体,受力的物体叫作受力物体)

注意:

带电体,磁性物体等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2.力的作用是相对的,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

①可以使物体产生弹性形变

②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方向)

二.力的单位:

牛顿(N)

(一个人的力约是500N)(手托一只鸡蛋的力约是1N)

三.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原理:

在一定的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

四.形变

1.弹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可恢复原装的形变。

2.范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不可恢复原装的形变。

五.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推拉提压都是弹性)

六.弹性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第二章.重力,力的示意图

一.重力

1.定义:

由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

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3.物体受到的力与质量成正比

重力G/质量m=9.8

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里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描绘力的三要素。

3.力的作用点:

重心

规则物体:

对角线的交点(圆是圆心)

不规则物体:

悬挂法测量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运动的力

2.影响的因素:

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②与接触面压力的大小

3.在相同的压力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强。

二.滚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受到的阻碍它运动的力

三.静摩擦

1.相对静止的物体间所产生的摩擦力

2.产生条件:

有运动的趋势但是没有运动。

3.人走路靠的是静摩擦

四.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变滑动为滚动

3.在接触面增加润滑剂

4.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第九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不受力

1.伽利略:

小车实验

2.小车实验:

①为什么把小车放在同样斜面的相同位置?

答:

为了使小车到水平位置的速度相同。

②结论:

如果不受阻力,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③研究方法:

先实验,再推理。

二.牛顿第一定律

1.概念: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三.惯性

1.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注①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注②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

第二节:

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这两个力叫作平衡力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的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作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力:

两个物体

平衡力:

一个物体

五.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

1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2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收平衡力的状态下,运动状态不变

 

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不受力:

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受平衡力:

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三.受非平衡力:

不满足平衡条件的力

受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当物体只受到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则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1.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

注①压力不是重力

②物体平放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

③压力的作用点不在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上

2.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

①压力大小

②受力面积大小

二.压强

1.定义:

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2.公式:

p=F/S

p—压强—帕斯卡(单位:

帕斯卡,符号:

Pa)

F—压力—牛顿(单位:

牛顿,符号:

N)

S—受力面积—平方米(符号:

M)

3.变形公式

F=PS(压力=压强×受力面积)

S=F/P(受力面积=压力÷压强)

4.单位

牛每平方米,帕斯卡,帕,简写为PA

5.20PA的含义

一平方米物体受到的力约为20N

三.增大压强的方法

1.减小受力面积(刀刃十分锋利)

2.增大压力(锤子可以把钉子砸到墙里)

四.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受力面积(坦克上装有很宽的履带)

2.减小压力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装它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深度

注意:

在同种液体,同样深度的情况下,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结论①在同种液体中,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结论②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深度

从自由面到预提内部某处的竖直距离

第三节.气体的压强

一.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

大气内部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三.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水银柱的高度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是1.0×10的五次方

四.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气压增大,沸点增高

五.对流体而言,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第四节.浮力

一.浮力

1.定义:

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作浮力

2.浮力的条件:

浸在气体或液体中(浸没或部分浸入)

3.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

浸入它的液体或气体

浮力的受力物体:

浸在期中的物体

二.称重法求浮力

在空气中测一个物体的重为G

把物体浸在液体中测出重为F1

则浮力F为G-F1

三.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被他排开液体的重力

即F浮=m液g=p液gv排

注:

p的单位额是千克每立方米,m的单位是立方米

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第五节.物体的沉浮

对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1.F浮>G:

上浮(静止后漂浮)

2.F浮=G:

悬浮

3.F浮<G:

下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