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1883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docx

9华师《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统计学》期末复习资料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2000个家庭

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B.200万个家庭

4.设产品供给量与产品价格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75,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

B.高度负相关

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6.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86,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

A.高度相关

7.一项研究估计某城市中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为30%。

这里的30%是()。

A.参数

8.下列指数属于质量指数的是()C.成本指数

9.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特征的图形,称为()D.箱线图

10.在相关分析中,若变最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增加,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11.下列哪个图形适合描述顺序数据()。

C.累积频数分布图

12.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个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消费者在网上的消费金额”是()

C.数值型变量

13.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哪一个是错误的()C.1.25

14.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15.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学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12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属于()。

C.截面数据

16.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

A.频数

17.下面哪一个图形最适合描述结构性问题( )。

B.饼图

18.通过调查或观测所收集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19.在不同的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D.时间序列数据

20.下列哪种指数是个体指数()。

A.空调价格指数

21.在相关分析中,若变最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减少,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

B.负相关

22.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个是属于顺序数据()。

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23.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

A.尖峰分布

24.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

D.线图

25.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

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

A.等于0

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

A.频数

2.设产品供给量与产品价格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75,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

B.高度负相关

4.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

D.线图

9.已知变量x和y的5组观察值,从而计算得:

∑x=15,∑y=18,∑xy=62,

计算x与y的相关系数

∑y2=38∑x2=55

答案:

0.61

10.已知变量x和y的5组观察值,从而计算得:

∑x=15,∑y=12,∑xy=41

计算x与y的相关系数

∑y2=235∑x2=138

答案:

0.9

11.某市有10个大商店,其停车场每日的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

收费标准(元)

商店个数(个)

2~4

3

4~6

3

6~8

4

计算收费标准的均值答案:

5.2元

12.设1987年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是1985年的1.25倍,1989年的人均消费水平是1985年的2倍,则1989年的人均消费水平比1987年增长了()倍

答案:

0.6

13.某班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

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是()。

答案:

64.5

14.已知变量x和y的5组观察值,从而计算得:

∑x=26,∑y=17,∑xy=100,

计算x与y的回归直线系数b

∑y2=69∑x2=158

答案:

 b=0.509

15.某企业男性职工占80%,月平均工资为450元,女性职工占20%,月平均工资为4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工资为()。

答案:

440元

16.已知变量x和y的5组观察值,从而计算得:

∑x=24,∑y=33,∑xy=153,

计算x与y的相关系数

∑y2=82∑x2=55

答案:

-0.273

17.已知某炼铁厂的铁水含碳量服从正态分布,其方差0.01。

现在测定了100炉铁水,其平均含碳量为6.1。

试以9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厂铁水的平均含碳量的置信区间。

答案:

(6.0804,6.1196)

18.某市调查职工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

该市统计局主持这项调查的人认为职工用于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

随机抽取16名职工进行调查的结果为:

平均值为1.8小时,标准差为1小时。

以ɑ=0.05的检验水平,检验调查结果是否支持调查主持人的看法?

答案:

不拒绝假设,支持他的看法

19.设超市为了了解居民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抽查了25户,得出每月平均需求量为5公斤,方差为4,试以95%的置信水平估计居民对该种商品的平均月需求量的置信区间。

答案:

(4.17,5.83)

20.某橡胶制品厂生产的汽车轮胎平均寿命为40,000公里,标准差为7500公里。

该厂经过技术革新试制了一种新轮胎比原轮胎平均寿命明显延长,则可大批量生产。

技术人员抽取了100只新轮胎,测得平均寿命为41,000公里。

假设汽车轮胎的平均寿命服从正态分布,说明该厂是否应大批量生产这种新轮胎。

(ɑ=0.05)

答案:

不拒绝假设,不应该大批生产

21.第18题

某地区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单位:

亿元):

年份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2011

3

4

2

1

2012

5

8

6

3

要求:

  

(1)采用按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

  

(2)求2011年无季节变动情况下的工业增加值。

标准答案:

100%150%100%50%

32.6722

 

9.第3题

某班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

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中位数是()。

答案:

70

10.某班有20个学生,在某次考试中的成绩资料如下表所示:

按成绩分组

学生人数(个)

60分以下

3

60?

~?

80

10

80?

~?

100

7

计算考试成绩的均值答案:

74分

11.某班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

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是()。

答案:

64.5

12.设2006年我国居民的人均工资水平比2005年增加了0.2倍,比2004年增加了0.5倍,则2005年的人均工资水平比2004年增长了()倍答案:

0.25

16.某班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

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上四分位数是()。

答案:

78.5

18.有一大批糖果,设每袋重量服从标准差为6克的正态分布,现从中随机抽取了16袋,经称重得知,平均每袋重量为500克,试以9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批糖果平均重量的置信区间。

答案:

(497.06,502.94)

19.某企业两年各季度产量资料如下(单位:

万吨):

年份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2011

6

11

9

3

2012

4

9

5

5

要求:

(1)采用按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

  

(2)求2011年无季节变动情况下的各产量值。

答案:

76.92%153.85%107.69%61.54%

7.87.158.364.87

21.某杂志社称其读者中70%是大学生。

随机抽取100个读者样本,发现其中有60名是大学生。

问该调查是否支持杂志社的看法?

ɑ=0.05

答案:

拒绝假设,不支持它的看法

9.第1题

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均值为20,则标准差为()答案:

8

13.已知变量x和y的5组观察值,从而计算得:

∑x=12,∑y=41,∑xy=110,∑x2=40,∑y2=351,

计算x与y的相关系数

答案:

0.9

14.某企业1991年的产值比1990年增长10%,1992年比1991年增长20%,1993年比1992年增长35%,则该企业三年来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是()。

答案:

21.24%

16.某市有10个大商店,其停车场每日的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

收费标准(元)

商店个数(个)

2~4

3

4~6

3

6~8

4

计算收费标准的标准差答案:

1.75

19.已知某炼铁厂的铁水含碳量服从正态分布,其方差0.01。

现在测定了100炉铁水,其平均含碳量为6.1。

试以9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厂铁水的平均含碳量的置信区间。

答案:

(6.0804,6.1196)

20.从一批灯泡中抽取16个样本,测得样本平均数1900小时,样本标准差300小时,以ɑ=0.05的检验水平,检验整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否为2000小时?

答案:

不拒绝假设,认为平均寿命是2000小时.

10.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

答案:

15.5%

 

以下为XX整理的试题:

一、单选题

1.为了了解X市的人均居住面积,统计总体是(A)

A.X市所有的住户B.X市每一个住户C.X市下辖的所有区、县D.X市所有的住房

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B.该市国有工业企业全部生产设备

C.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D.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3.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A)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D.工人身高

5.语种属于(A)A.定类数据B.定序数据C.定距数据D.定比数据

6.居民住房状况调查中,属于定序尺度测量的是(C)

A.居住区域B.居住面积数大小C.是否满意D.有几套住房

7.学生的智商等级是(B)A.定类数据B.定序数据C.定距数据D.定比数据

8.为了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A.技工等级B.固定资产净值C.经济类型D.工业企业数量

9.下列的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C)

A.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B.企业增加值C.人均销售收入D.GDP

10.已知5名同学的某课程考试成绩,其平均成绩为80分,则(A)

A.这是5个变量值的平均数B.这是5个指标的平均数

C.这是5个变量的平均数D.这是5个指标值的平均数

二、多选题

1.为了确定失业率,我国统计部门调查了10000个家庭,(AB)

A.总体是我国全部劳动力人口B.样本是10000个家庭中的全部劳动力人口

C.总体是我国全部人口D.样本是10000个家庭中的全部人口E.样本是10000个家庭

2.要了解浙江省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BD)

A.浙江省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统计总体B.浙江省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浙江省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3.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CE)

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

4.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

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

5.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三、判断题

1、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T

2、女性是品质标志。

F

3、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F

4、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T

5、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F

6、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T

7、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F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一、单选题

1.对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D)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2.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

3.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

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普查和抽样调查

4.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D)

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5.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B)

A.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重要的单位B.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的单位

C.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赫的单位D.按随机原则抽取的有代表性的单位

6.统计分组的依据是(A)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

7.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D)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B.组数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8.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C)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9.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下累计次数表明(B)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10.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C)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

1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70,末组的组中值为(C)。

A、160B、115C、130D、135

12.一组数据的偏态系数为2,表明该组数据的分布是(D)

A.正态分布B.平顶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

13.一组数据的峰度系数为2,表明该组数据的分布是(C)

A.正态分布B.平顶分布C.尖顶分布D.偏态分布

14.下列图形中最适合描述一组定量数据分布的是(B)A.条形图B.直方图C.线图D.饼图

15.下列图形中最适合描述结构状况的是(D)A.条形图B.雷达图C.直方图D.饼图

二、多选题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点。

以下应该计算在人口总数内的是(ADE)

A.2010年10月31日22点出生的婴儿B.2010年10月31日20点死亡的人口

C.2010年11月1日2点出生的婴儿D.2010年11月1日2点死亡的人口

E.2010年10月31日20点出生,24小时后死亡的婴儿

2.某地区对1000户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人居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家庭占24%,3000-5000元的占51%,5000-8000元的家庭占15%,8000-10000元的家庭占7%,10000元以上的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该数列是等距数列B.该数列是异距数列C.第一组组中值是2500元

D.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占75%E.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家庭占25%

三、判断题

1.组中值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T)

2.一般采用典型调查方式来了解我国钢铁行业产量情况(F)

3.统计调查误差可以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T)

4.对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一般采用抽样调查(F)

5.一般采用重点调查方式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T)

6.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F)

7.在组距式分组中,90以上一组中90不应该计入本组(F)

8.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等于组内各变量值的平均数。

(F)

9.进行统计分组时,组数并非分得越多越好。

(T)

10.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则宜采用开口组表示。

(T)

11.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F)

12.统计分组必须遵循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T)

四、简答题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类: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制度;非全面调查: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二阶抽样、多阶抽样等;

非概率抽样:

判断抽样、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

第三章数据特征的描述

一、单选题

1.某年某地区甲、乙两企业月均营业利润为26万元和225万元,标准差分别为2300元和7800元,则月均营业利润的代表性(B)

A.甲企业较好B.乙企业较好C.代表性相同D.无法比较

2.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B)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3.众数(D)

A.总是小于算术平均数B.是分布数列中标志值最大的数

C.是分布数列中最大的频数D.不受分布数列变量值大小变动影响

4.中位数是(C)

A.是分布数列中标志值中等大的数B.总是等于算术平均数

C.把频数分布成两个相等部分的那个标志值D.反映现象集中趋势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5.设篮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96厘米,一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00厘米。

篮球运动员组的身高标准差为2.5厘米,小学生组的身高标准差为1.7厘米。

根据该资料判断(A)。

A.篮球运动员组身高较均匀B.小学生组的身高较均匀

C.两组的身高不能比较D.无法比较

6.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D)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7.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C)

A、甲大于乙B、甲等于乙C、甲小于乙D、难以判断

二、多选题

1.在各类平均数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DE)

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

2.在组距数据中,算术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受组中值大小的影响,也受到权数的影响,因此(ADE)

A.当组中值较大且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

B.当组中值较小且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

C.当组中值较大且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

D.当组中值较小且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

E.当组中值的权数相同时,权数对均值的大小没有影响

3.能够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都加以综合,以便对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进行全面评价的指标有(ABE)

A.平均差B.方差和标准差C.四分位差D.全距E.变异系数F.算术平均数G.众数H.中位数

三、判断题

1、如果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

F

2、一组数据里面众数可能有多个T

3、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两个被比较的平均数相等。

T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T

5、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

T

6、权数起作用的前提是各组的变量必须互有差异。

T

7、众数是描述数据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T

8、与平均数相比,中位数比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T

四、简答题

1.描述数据特征的指标有哪些?

答:

描述数据特征有三种:

(1)集中趋势指标: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离散趋势指标:

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3)分布特征指标:

偏度系数、峰度系数

2.一位统计学家把一只脚放进60℃的开水里,另一只脚放进冰水中。

然后宣布:

现在,在平均值的意义上,我感觉很舒服。

谈谈你的看法。

答:

冰水和60℃的水的平均温度为30℃,30℃是温水,会让人感觉很舒服,这是从平均角度来考虑的,可是实际上,一只脚0℃一只脚60℃是很不舒服的,也就是我们在认识问题时,既要看他的一般水平,还要分析它的内部离散情况即变异程度,若离散程度较小,则说明平均水平比较具有代表性。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选题

1.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A)A.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水平D.增长速度

2.历年的物资库存额时间数列是(B)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动态数列D.相对数动态数列

3.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B)

A.相对数时间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

4.平均增长速度是(D)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D.平均发展速度减100%

5.累计增长量等于(C)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D.逐期增长量之差

6.增长1%的绝对值是(D)

A.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比B.逐期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之比

C.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D.前期水平除以100

7.某企业某年销售额为60亿元,至报告年达到180亿元,则销售额报告年在基年的基础上(C)

A.翻了3番B.翻了2番C.增长了2倍D.增长了3倍

二、多选题

1.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具体包括(ABCE)

A.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增长速度D.增长量E.平均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