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0384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2005年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固定成本:

又称可变成本,指成交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是在短期内不会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费用支出。

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租用机器厂房所花费的租金、机器设备折旧费、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的报酬、员工的工资等等。

在一定时期内,这些费用一般是不变的,与产量的变化无关;因为这些成本都是必不可少的,厂商不能对它们进行选择使用与否或使用多少,只要建立了企业,无论在一定时期内是否生产产品,都一定要支付这些成本。

2.Lm曲线:

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以收入

为横轴,利率

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

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

①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

该系数越大则LM曲线斜率越大;②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该系数越大则LM曲线斜率越小。

引起LM曲线移动的有以下两种因素:

①货币需求对收入及利率的敏感系数的影响。

②实际货币供给量。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或物价水平P下降,LM曲线向右平移。

反之,向左平移。

通过LM曲线可以清楚看出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

3.结构性通货膨胀:

是生产结构的变化导致总需求失衡或者导致部分供求关系的失衡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没有显著变化的条件下,若经济中发生个别关键性商品(如石油、粮食、金属材料)供不应求的情况时,这种紧缺的关键性商品的价格便会上涨,并带动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这种普遍的物价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生产部门的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也应当有区别。

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造成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也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这种对比部门可分为:

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和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迅速发展的部门和渐趋衰落的部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

4.固定资本:

指以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它的全部物质要素要参加多次生产过程,仿佛被“固定”在生产过程中,它的物质形态并不参加流通过程。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随着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出售而逐步收回,待生产过程之后才全部收回价值,并进行实物更新。

固定资本的磨损有两种,一种叫有形磨损,也就是物质磨损;另一种叫无形磨损,也就是精神磨损。

固定资本在物质形式上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上进行补偿,这就是固定资本更新。

5.跨国公司:

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垄断组织。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企业组织形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与一般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特点:

跨国公司以全球性的战略安排来确定经营目标;在经营方式上趋向于多样化;在所有制形式上更趋于多元化;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用供求法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简析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经常限制石油产量的原因。

答:

供给法则指商品或劳务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即供给量是价格的增函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小;而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高。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其表达式为

(点弹性),石油的需求弹性较小,取值

OPEC之所以经常限制石油的供给,是因为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供给的不足将导致石油价格的上涨。

又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从而其需求量的下降幅度会小于价格的上涨幅度,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将增加。

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量增加将导致石油价格下降,各石油生产国将蒙受收入上的损失。

2.简述投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投资系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系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系数越小。

,或

,式中,

是增加的收入,

是增加的投资,

是边际消费倾向,

是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

投资之所以具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

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例如某企业增添100万元的机器,这引起生产这些机器的企业和工人收入增加100万元。

现在假设增加的收入有80%用于消费,即边际消费倾向MPC=0.8=80%。

这就会引起消费品的需求增加80万元,由此导致这些消费品的生产和有关人员的收入增加80万元;若他们仍以增加的收入的80%即64万元用于消费,这又会再引起这些人需要的消费品的生产和收入增加64万元;如果假定这些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80%,这又会再次引起消费品的生产和收入增加51.2万元……如此继续下去,最后将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为投资增加量的5倍。

其中消费增量(△C)为400万元,储蓄增量(△S)为100万元。

发挥投资乘数作用有三个前提条件:

(1)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为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的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继顺利地发挥出来。

(2)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被利用。

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劳动力(包括熟练的劳动力),那么投资增加后,并不能使产量和收入增加。

(3)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

分两种情况加以解释:

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某些产品存货不足,那么只能依靠下述两种方式来弥补产品不足的困难。

一是用劳动代替资本(用人力代替物资),这种方式仅限于生产设备不足的情况,因为生产设备不足,可以靠多雇用劳动力来替代。

但这种替代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

只要最重要的物资供给不足,乘数作用就会发生障碍。

二是从其他工业部门抽调产品来满足某一部门的需求。

无论是从哪一类工业部门中抽调产品,投资能否净增加都难以确定。

所以存货不足将使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变得无效。

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在增加投资后,如果发现物资供给不足,便可以从国外进口。

假定一国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又没有把握从国外取得足够的外汇储备,也没有把握从国外取得足够的信贷,或者它无法影响世界市场上的价格,那么增加投资以后,既不能靠增加进口,又不能靠减少出口来弥补国内的产品短缺,投资的乘数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这种场合同样会变得无效。

由此可见,凯恩斯经济学之所以被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成是萧条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惟有在萧条时期,才有闲置的设备和原料,才有过剩的劳动力,才有足够的消费品存货,从而才能使投资的乘数作用不受阻碍地发挥出来。

3.登尼森提出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

登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

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

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登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的。

关于要素生产率,登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

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具体而言,登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

(1)劳动,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其原因可以部分地从经济增长的分解式中得到解释,即劳动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所以劳动的增长率就有相对大的权重;

(2)资本存量的规模;

(3)资源配置状况,资源配置这一因素对要素生产率增加的贡献也很大,例如人们从薪水少的工作换到更好的工作,从而导致产量的增加或收入的增长,或是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就业而引起的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4)规模经济,当经济运作的规模扩大时,每单位产量要求的投入更少,这主要是因为在小规模水平上使用技术经济的效率可能不高,但在更大的生产规模上则产生节约,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5)知识进展,登尼森认为,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他所说的知识进展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等;

(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4.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

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出发点是从社会总资本角度,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对社会资本的考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次:

①把国民经济从整体上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别,考察这两大部类的相互关系;②把社会再生产与流通全部加总,考察社会总量生产与总量消费的关系,即日常所说的宏观经济分析。

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

“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获得自己的消费品?

资本家从哪里获得生产资料?

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满足这些需求和怎样使扩大生产成为可能?

因而这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物质补偿’”。

既然要从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方面来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那就要对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来做一些分析。

从价值形态方面看,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是由这样三个部分组成的: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

从实物形态方面看,社会总产品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作多种多样的分类,如农产品、重工业产品和轻工业产品,耐用品与非耐用品,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等等。

但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这样两大类:

用于满足生产消费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用于满足个人消费需要的消费资料。

与此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可划分为两大部类:

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I)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II)。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其主导作用;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整体素质的提高,数量的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确保其身的优势。

所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

6.国家宏观调控应掌握哪些数量界限?

答: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按照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需要的基本要求和国民经济能以较快速度稳步协调发展的需要,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建立了调控体系,明确了具体目标后,关键是要确定具体的数量指标,从理论上探索其可行区间的数量界限,以便在具体决策时有所依据。

(1)经济增长率的合理区间。

据研究,为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并进一步考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经济增长率不应低于6%,目前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如果超过10%,投资率很可能超过30%,就容易诱发经济过热和失调,因此,我国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为6%-10%。

(2)财政信贷平衡的数量界限。

财政信贷平衡是体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基本标志。

财政平衡的理想状态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抵,略有积余,如财政收入不能抵消支出,出现赤字,则要求财政赤字与财政收入之比应控制在5%以内为宜。

信贷平衡要求信贷收入与信贷支出相等,其最终标志是看货币流通和物资供求是否平衡。

(3)国际收支平衡的数量界限。

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稳定的基本标志,在对外贸易方面保持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现汇储备率,即为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国家需要保持的现汇结存额。

一般认为,现汇储备率以保持25%以上为宜,即国家现汇结存应足以支付3个月进口用汇。

(4)物价稳定的合理界限。

物价稳定是国民经济总体稳定的主要标志。

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陆续放开物价和较大幅度调整物价,促成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物价上涨率在5%-10%之间应视为正常,改革措施基本就位后,应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5%以下。

(5)合理就业的数量界限。

合理就业既是经济稳定的标志,也是社会稳定的象征。

我国的城镇可参考西方充分就业的标志,把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近期的努力目标是把农业剩余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降到1/3以下。

(6)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数量界限。

产业结构合理化反映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宏观调控要实现的长期目标之一。

我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5.2:

51.1:

33.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999年64%的水平,今后应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7)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数量标志。

用共同富裕的目标来衡量,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过大,所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

答:

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出现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存在垄断、非对称信息、外部性以及公共产品。

(1)垄断。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所以垄断普遍存在。

在垄断市场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分离,所以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这时,尽管消费者之间仍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交换,但社会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组合。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生产没有达到最优。

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

例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社会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垄断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采取寻租行为等。

(2)非对称信息。

信息的非对称性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信息非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①道德风险是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②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3)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而言的。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性:

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与之对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

由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

这就是说,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

由于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而社会利益得不到发挥。

(4)外部性。

外部性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有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种影响。

外部经济使得该产品生产太少;外部不经济使得该产品生产过多。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包括强加于他人的成本;同样,它的收益不仅包括它收取的出卖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而且包括给他人带来的但又无法收取报酬的好处。

但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它看到的收益和成本。

结果,外部经济效果使得社会估价不等于社会成本,并且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也没有提供一种机制,让交易双方考虑对其他人所施加的经济效果。

2.试述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答:

(1)公司制企业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作为派生形式的国有独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等。

公司制是指按照《公司法》组建、设立、管理和运营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

根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享有由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企业资产的法人财产,依法自主营,自负盈亏,并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其具体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各种形式的控股公司。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2)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制度

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制度包括如下内容:

①公司制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公司制企业的资本由股东投资形成,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拥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公司制企业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权称法人所有权。

法人所有权表现为四种权能,即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②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公司制企业的股东以其投入资本的多少享有相应份额的财产所有权,即投资者所有权。

投资者所有权表现为三种权能:

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

投资者向企业投资以后,再无权直接从企业财产中抽回属于自己的那份投资,也无权直接处置由于自己投资形成的企业财产,而只能通过股息分红获得投资回报,或者通过在市场上转让自己拥有的公司股份来收回投资和取得资本增值收益。

这就是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

而且,公司制企业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者不一定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不是股东,但股东可以通过行使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或通过法人治理机构的运作来约束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投资者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

③公司制企业的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

自然人企业中的业主(包括无限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这是由于自然人企业不是法人,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因而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法人财产。

企业业主在企业中的财产和在企业之外的财产连成一体,偿还债务时无企业内外财产之分。

有限合伙人虽承担有限责任,但只是合伙的一部分,相当于是企业的债权人。

公司制企业则不同,企业的股东将属于自己的财产投入法人企业后,投入的这部分资产就与他未投入的财产相分离,股东仅以投资的数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这是由于,公司制企业是法人企业,是独立于投资者之外的民事主体,它以法人组织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以投资者出资形成的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与投资者的其它财产无关。

如果企业破产而全部资产还不足以抵偿债务时,每个股东损失的最大限度也只是丧失他对该企业的全部出资。

这种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大大降低了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

(3)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通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

公司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三者之间相互制约而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这种法人治理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组成。

①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股东大会通过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选举和罢免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修改公司章程,审议和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决算、投资及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

②董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它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预决算和利润分配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解聘经理,根据经理提名聘任或解聘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公司高级职员。

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一般为公司法人代表。

董事会实行集体决策,采取每人一票和简单多数通过的原则。

董事会成员对其投票要签字在案并承担责任。

③经理班子

经理班子指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和公司高级职员组成的执行机构。

法人企业对公司总经理实行聘任制,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

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全面领导,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行使职权。

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④监事会

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监督机构。

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

股东代表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监事会依法和依照公司章程对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和高级职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可对董事、经理的任免、奖惩提出建议。

监事会成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及其它高级管理职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