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0304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碱基序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段染色体就是一个基因

参考答案:

D

2.2011年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之一,是在西伯利亚发现了迄今最早的驯养狗化石,距今大约有3.3万年历史。

该化石与现生格陵兰萨摩犬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狼在牙齿特征特别相近。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狗可能是人类通过驯养狼演变而来的

B.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

D.在进化过程中,某种生物的遗传信息和DNA双螺旋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参考答案:

D

【考点】本题通过材料分析考查生物进化,试题难度不大。

因为化石中的牙齿结构与狼的牙齿特别相近,所以可以推测狗的祖先很可能是狼,A正确;该化石与现生格陵兰萨摩犬在形态大小上很接近,且化石形成于3.3万年前,表明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C正确;某种生物的遗传信息可以改变,但DNA的双螺旋结构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3.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参考答案:

C

4.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

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橘黄色

不含有脂肪,但可能含有固醇

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但含量少于淀粉

C

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

D

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斐林试剂

甲液和乙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D

 

考点:

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

解:

A、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实验结论为含有该“色拉油”含有脂肪,A错误;

B、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该“奶片”不含蛋白质,C错误;

D、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神经细胞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来传递信息,含有传递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之后再打开,将传递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之外,这属于(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胞吐       D.胞吞

参考答案:

C

6.关于右图所示的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的生物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该图表示的是转录和翻译

 D.该图所示的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参考答案:

C

7.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

A.核糖体  B.细胞核  C.线粒体  D.细胞膜

参考答案:

C

8.L病毒侵染小鼠的脑膜细胞,引起脑膜炎,L蛋白是L病毒的抗原蛋白。

科研人员将两只转基因小鼠进行杂交,让能表达L蛋白和L蛋白受体的子代小鼠感染L病毒,会引起严重的糖尿病,如图所示。

据此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为亲本的两只转基因小鼠均为杂合子

B.转入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L病毒侵染的细胞可被效应T细胞裂解

D.小鼠患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被杀伤

参考答案:

B

【分析】

本题结合杂交图解,考查了基因工程、遗传定律以及人体免疫的有关知识,考查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基因工程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结果分析,识记细胞免疫的过程,掌握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的情况.

【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导入目的基因的个体均相当于杂合子,L蛋白基因用A表示,L蛋白受体基因用B表示,则转L蛋白基因小鼠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转L蛋白受体基因小鼠可表示为aaBb。

这两个个体杂交结果为25%AaBb(L蛋白、L蛋白受体)、25%Aabb(L蛋白)、25%aaBb(L蛋白受体)、25%aabb(无).相当于每对基因进行测交,在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下,杂交子代比例方为1:

1:

1:

1。

由分析可知,两个亲本小鼠均导入了一个目的基因,均可以表示为杂合子,A正确。

两个亲本杂交,若两对基因分别分析得出的比例相乘,结果和实际情况相符,则两对基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杂交结果分析可知B错误。

L病毒侵染的细胞可被效应T细胞识别为靶细胞,通过接触使之裂解,释放病原体,C正确.

小鼠患糖尿病

原因是胰岛B细胞表面有病毒抗原基因表达的L蛋白,因此被抗体攻击杀伤,D正确。

【点睛】当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时,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目的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个体均相当于杂合。

如果两个基因导入同一条染色体上,或目的基因导入到细胞质中,则目的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两个基因导入到不同的染色体上,一定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9.ATP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④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参考答案:

D

10.myc基因是较早发现的一组癌基因,包括C-myc,N-myc,L-myc,分别定位于8号染色体,2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

科学家发现myc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myc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能促进细胞凋亡或癌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被效应T细胞诱导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蛋白

含量会减少

C.影响myc基因表达的多种因素均来自细胞本身

D.8号染色体上myc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参考答案:

C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myc是三种位于三条不同的染色体上的一组癌基因,其表达产生的蛋白质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或者细胞癌变。

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等典型特征。

【详解】癌细胞被效应T细胞诱导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会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myc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并不能确定多种因素都来自于细胞本身,C错误;8号染色体上myc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正确。

11.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观察到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NO3溶液的初始滲透压大于洋葱细胞液的初始渗透压

B.质壁分离时,失水导致洋葱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从而引起自动复原

C.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在原生质层两侧双向运动

D.整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

B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然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解答】解:

A、由于观察到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说明KNO3溶液的初始滲透压大于洋葱细胞液的初始渗透压,A正确;

B、质壁分离时,失水导致洋葱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直到水分进出平衡;而引起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导致,B错误;

C、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在原生质层两侧双向运动,质壁分离时,出细胞的水分子多于进细胞的水分子;质壁分离复原时,出细胞的水分子少于进细胞的水分子,C正确;

D、由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能进入细胞,所以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

B.

12.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④过程的进行与⑤?

⑩过程密切相关,与②过程无关

B.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

C.图中②过程02的释放量小于⑩过程02的吸收量,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D.蓝藻细胞的①②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③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参考答案:

D

分析图形可知①是水进入细胞,②是光反应,③是暗反应,④是吸收矿质元素,⑤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⑥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⑦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⑧是有氧呼吸的总反应,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⑩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是主动运输,需要ATP和载体蛋白,该能量来自细胞呼吸,A正确。

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Mg后叶绿素无法形成,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B正确。

如果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小于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说明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所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C正确。

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D错误。

点睛:

植物机体中光合作用中产生的ATP只用于其暗反应,而其它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是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13.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  B.信息传递

 C.运输载体                D.能量的主要来源

参考答案:

D

14.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具有膜结构,不含有P元素 

B.是所有生物共有的一种细胞器

C.是细胞内合成氨基酸的场所  

D.分泌蛋白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参考答案:

D

15.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经过有丝分裂,图中干细胞(B)不能无限增殖

B.C→D受基因调控,该过程与细胞坏死的原因不同

C.A→D受到信号调节,凋亡细胞(D)将引起机体自身免疫疾病

D.A→C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该过程遗传信息通常不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C

16.下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该细胞中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B、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C、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D、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参考答案:

D

1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

C.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

D.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参考答案:

C

【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据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MⅠ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A正确;在MⅠ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B正确;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叫交叉互换,因此,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最终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减数分裂的概念,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再根据题意作答。

18.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图2中B→C段的可能是图1所示细胞,图1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B.完成图2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3中d所示的情况

D.图3中a可对应图2中的B→C段;图3中c对应图2中的A→B段

参考答案:

D

19.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参考答案:

D

20.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抗体的合成和加工过程均需要生物膜系统的参与 ②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 ③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类激素运输到细胞外经过的生物膜层数为2层 ④利用人工膜技术制成的微球体可将抗体、酶、核酸等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高考资源网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参考答案:

B

21.蛋白质的分离与提纯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

A.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蛋白质分离

B.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

C.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D.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参考答案:

A

22.

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

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

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参考答案:

B

解析:

效应B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吞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不能释放白细胞介素,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直接判断选择支的正误。

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类。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B.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由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只有光合作用

C.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参考答案:

D

24.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糖不可以再被分解

B.构成淀粉、糖元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葡萄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的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糖类是大多数动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参考答案:

B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详解】A、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但单糖比如葡萄糖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其他化合物,错误;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正确;

C、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的糖链组成的,错误;

D、动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识记和理解糖类的分类、功能以及动植物糖类的不同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对下列有关育种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B.杂交育种是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原理

C.抗虫棉是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D

26.下列有关基因、性状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表现的性状只受基因型的控制

B.生物体的性状与基因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参考答案:

C

分析: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但基因与生物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有的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如人的身高;同时基因也不是决定性状的唯一因素,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详解:

生物体表现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生物体的一个性状可能受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错误;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都表现为高茎;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在水中浸没的叶片与露在空气中的叶片表现形状不同,C正确。

豌豆的高茎是由基因和水肥等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是基因决定的性状分离现象,D错误。

点睛:

注意“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环境”。

27.下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GA和IAA可能参与了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

C.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参考答案:

C

28.“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请根据图分析问题:

(1)Graves氏病患者C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的主要

原因是:

一方面  ,

使甲状腺机能增强;另一方面  

(2)Graves氏病是一种  病.糖皮质激素(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治疗Graves氏病,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D物质的合成和F过程,D物质为  ,细胞G可由  增殖分化形成.

(3)健康人受到刺激后,使垂体的  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称为  .

(4)某人下丘脑功能正常,但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上升,表明该患者的  部位发生了病变.

参考答案:

(1)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        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

(2)自身免疫病  淋巴因子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分级调节

(4)垂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分析图形:

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淋巴因子,E表示B细胞,F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G是浆细胞.Graves氏病形成的原因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Y激素受体并发挥作用,导致甲状腺细胞持续的分泌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解答】解:

(1)B是垂体分泌的作用于甲状腺,所以B是促甲状腺激素;Graves氏病患者体内C甲状腺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同时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

(2)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raves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D是由T淋巴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G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3)健康人受到刺激后,使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称为分级调节.

(4)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给该患者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上升,这说明该转患者的直接病因是缺少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这说明该患者的垂体部位发生了病变.

故答案为:

(1)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        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

(2)自身免疫病  淋巴因子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分级调节

(4)垂体

 

29.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B.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4、5

C.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2过程除外)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参考答案:

B

30.分子识别常表现在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上、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能与来自细胞外的生物活性分子专一结合,并将其带来的信息传递给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这些大分子大多是

   A.蛋白质         B.核酸           C.糖类           D.脂质

参考答案:

A

31.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

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