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0186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

第一单元多快乐

总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课时《走拢走拢跳起来》

教学内容:

活动课《跳盘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有关傈僳族的居住,生活习俗及喜好的一般常识。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3、能够为歌曲创编几个律动动作。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旋律,能分辨并唱准低音5和高音5

2、为歌曲创编几个律动动作

教学准备:

《走拢走拢跳起来》歌曲录音带,钢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今天老师再到同学们到傈僳族去走走看看,看看那里又有怎么样的风土人情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看课本里面的插图,有谁了解傈僳族呢?

生:

自由回答

二、介绍傈僳族

1.居住地和服饰

师:

傈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北部努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其余散居在附近的腾冲和四川接壤的地区。

他们的服饰非常的绚丽多彩。

傈僳族男女老幼都喜欢穿民族服装。

傈僳族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

年轻的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小圆孔。

各地傈僳族男女服饰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膝下套“吊筒”。

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畜发辫于大脑后。

一些富裕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

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侧佩挂长刀,身背手工缝制的花包,并缀有红绿色小绒球,或站立或狩猎,显得威武英俊

2.习俗

师: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

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

贴面酒”,也叫双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场面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

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则就要从头来过。

饮“贴面酒”是绝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与其她女子贴面而饮,妻子也与其他男子来个“双杯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3.独特节日

师:

“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几声火枪响过之后,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

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而他们却毫不在意。

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

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

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

  

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

几千名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三、学唱歌曲

师:

刚才我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傈僳族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傈僳族的民歌《走拢走拢跳起来》

1.播放歌曲录音,初听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

师: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想说说的?

生:

自由回答

2.学习歌谱

(1)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2)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3)引导学生随琴用“la”哼唱曲谱

(4)跟琴放慢速度唱歌谱

(5)教师用阶梯高低表示旋律各音的高低,引导学生唱准旋律各音

(6)师生一起随琴完整演唱乐曲。

3.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

(3)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词

(4)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5)再次引导学生欣赏《走拢走拢跳起来》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带演唱。

四、为歌曲创编几个简单的律动动作

1.学生分组创编

2.分组展示

3.自评.互评,教师评

4.选取一组好的律动动作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

六.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一个民族,还学会了一首新歌。

希望同学们课后多上网查找各民族的资料,了解我们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板书设计:

《走拢走拢跳起来》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目标:

1.观察侗族风光、歌舞、服饰及独具特色的村落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在观察事物与听赏侗族歌舞的同时感受侗乡文化的无穷魅力。

2.通过《侗家儿童真快乐》的演唱,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最后一乐句的休止符和下滑音

教学准备:

《侗家儿童真快乐》歌曲录音带,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赏《爱我中华》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熟悉的歌曲.正如歌词里所说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歌舞风格也不同!

师:

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到美丽的侗族去看看,大家想不想去呢?

生:

师:

好,那让我们乘上音乐的列车出发吧!

(轻放《侗家儿童多快乐》伴奏

二、了解侗族风光和民族风俗

1.天下第一侗寨,侗族村庄

师: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哪里呢?

生:

天下第一侗寨,侗族村庄

师:

青山绿水环绕在四周,很漂亮!

2.风雨桥和鼓楼

师:

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风雨桥,鼓楼。

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鼓楼是侗族人开会议事的中心,它象征着团结吉祥。

3.侗族服饰

师:

我们来到了漂亮的侗族姑娘中间,他们的服饰很漂亮,很华丽。

师:

在侗族这个地方,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能歌善舞,人们称之为“诗歌的海洋”。

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聚到一快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侗族人还与外来的客人对唱《拦路歌》,他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幸福.快乐地生活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侗族的儿童歌曲,听听侗族的小歌手们都说了些什么?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学生初听歌曲

师:

听仔细,侗家儿童高兴的跳起了什么舞,唱起了什么好听的歌

生:

自由回答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2)教师范唱

师:

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来唱这首歌呢?

(教师范唱)

师:

这么好听的歌曲,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学呢?

生:

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学唱旋律

(1)教师弹琴,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可唱三次,先放慢速度,学生基本掌握旋律再回原速)

(2)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唱旋律

(3)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最后一个乐句的休止和下滑音

3.学唱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

(2)歌曲艺术处理。

歌曲前四乐句欢快活泼,唱得跳跃有弹性。

衬词的地方唱连贯,歌曲后面回到欢快活泼,也要唱得跳跃有弹性

(3)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为歌曲加上律动动作

(1)前四乐句和后面欢快的点头

(2)衬词的地方按节奏左右摆动身体

5.全班跟琴有表加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

师: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跟侗族的小朋友说再见了,现在让我们再次跟他们一起唱响这首歌。

板书设计:

《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反思:

第3课时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内容:

学习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进行歌曲二声部合唱

2、能够自由创编,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3、通过欣赏侗族歌曲《小米歌》,进一步了解侗族的民歌文化,感受别有风味的民歌。

教学重点:

1、二声部训练

2、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做到两声部的节奏.旋律的和谐。

教学准备:

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歌曲录音带,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侗族歌曲《侗家儿童真快乐》,今天我们继续来完成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和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首先我们还是先复习一下这首歌曲。

二、复习歌曲

1.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师纠正学生唱不好的地方,并指导学生如何唱好

3.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纠正,跟琴有感情地演唱

三、学唱二声部

1.跟琴学唱歌曲二声部旋律

2.加上歌词演唱二声部

3.师生合作合唱,师唱一声部,生唱二声部,注意歌曲的情绪

4.学生分组合唱,1.2组唱一声部,3.4组唱二声部,教师弹琴伴奏

5.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自由创编,表现歌曲。

1.指导学生编创歌曲并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领唱.齐唱:

歌伴舞:

为歌曲伴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表现歌曲。

3.评价学生的分组活动和表现。

五、欣赏歌曲《小米歌》

师: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传统表演节目。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侗族的歌曲《小米歌》

生:

聆听

师:

这首曲子和我们学唱的《侗家儿童真快乐》有什么相同点?

生:

自由回答

师:

两首曲子都是侗族的小歌手在游戏的时候唱的,活泼,欢快的情绪围绕在这两首曲子中。

六、小结:

师:

今天我们完成了歌曲的合唱部分,同学们还根据自己特长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歌曲,最后我们还听了一首侗族的儿歌,通过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侗族的民歌文化,感受别有风味的民歌。

板书设计:

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反思:

第4课时学唱《红蜻蜓爱花竹帽》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爱花竹帽》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学习并感受各族童谣,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让学生初步认识三拍子,学会感受并掌握三拍子的特点。

3、感受在同一首歌曲中,使用两种以上拍子歌曲情绪的变化。

4、学会模拟民族歌曲中的地方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2、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

教学准备:

《红蜻蜓爱花竹帽》歌曲录音带,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导语

(1)谈话:

师: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瑶族.侗族……最近,旅游团有一个“快乐民族游”的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

(回答)

(2)师:

好,去之前我们要先熟悉下各民族的基本情况。

第一站就是毛南族。

你们了解毛南族吗?

(3)介绍毛南族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重点介绍花竹帽。

(4)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毛南阿妹的故乡做客吧,看,她们正拿着美丽的花竹帽唱着歌,跳起舞来欢迎我们呢。

(5)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的节拍及速度。

2.分析歌曲带来的情绪,要求带着欢快.活泼地心情,跟着琴声感受歌曲的旋律。

3.用LU音跟着琴声哼唱歌曲旋律。

4.认识歌曲中出现的三拍子,了解三拍子的特点,练习用嘴和手来模拟出三拍子的节奏。

5.用LU音再次哼唱歌曲的旋律。

6.教师带读歌词,重点读二拍子和三拍子转折处的乐句,强调三拍子乐句处带上甜美抒情的情绪。

7.区别三拍子和二拍子之间的不同。

8.学生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

9.强调学生演唱中存在的不足。

10.师生齐唱歌曲。

11.分小组唱。

三、小练习:

在同一首歌曲中,使用两种以上拍子。

四、歌表演

1.跟着音乐学跳毛南族的竹帽舞蹈,再次感受毛南民族风格的歌曲。

2.分组排练舞蹈进行表演。

五、小结,下课

1.师:

同学们跳得真好,你们在毛南妹的家乡玩得开心吗?

下一站我们准备要到傈傈族去看看,好吗?

2.下课。

板书设计:

《红蜻蜓爱花竹帽》

教学反思:

第5课时《放马山歌》

教学内容:

听赏《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

1、感受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风格特点,能准确地把握装饰音的时值,了解云南民歌中方言衬词与吆喝的运用,能用好听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体验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旋律编制

3、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歌特点,了解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愿意聆听民歌、演唱民歌、喜爱民歌。

6、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装饰音。

2.引导学生用好听的声音体验吆喝衬词。

教学准备:

1.音频、视频资料《放马山歌》

2.多媒体课件

3.电子琴

4.打击乐器:

铃鼓、三角铁、梆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民歌地域——云南。

设问:

“你听得出这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吗?

”教师用云南话念歌词。

2.感受云南风俗。

老师弹奏钢琴独奏曲《放马山歌》,学生欣赏云南景色,介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3.引出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

“老师刚刚念的其实是一首云南民歌的歌词,叫做《放马山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找找它唱的跟老师念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播放《放马山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云南话版歌词中,感受方言的独特,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老师弹奏《放马山歌》,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有初步的歌曲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民歌特点——衬词

1.聆听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

“跟老师念的歌词有什么不同?

多了什么?

引出“呜噜噜噜”、“哟”、“哦哟”、“尼”等方言衬词,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感受吆喝衬词“哦哟”

设问:

“‘哦哟’这个词是怎么念的?

”(音调上扬,甩出去)“为什么要这么念?

”(放马时的吆喝声)一起念念。

(引导学生想象放马的场景,需要嘹亮、上扬的音调)

3.朗读歌词:

师:

‘跟老师一起念念加入衬词的歌词,注意模仿老师念歌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

比较教师念的词与歌曲中的词,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民歌运用“衬词”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歌词内容结合,了解民歌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掌握好歌词的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三、学唱《放马山歌》

1.师:

“这次听歌曲的时候,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欢快的,旋律明快)

2.老师教唱歌曲旋律。

(提示歌唱状态,提示学生留意歌曲的主音“la”)

3.学习装饰音

设问:

“下面我要唱一句旋律,但是用两种版本唱,听听有什么不同?

哪种更有味道?

”教师范唱相同旋律,不带装饰音和带装饰音两种效果。

引出知识点“装饰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唱法。

4.丰富形式合作演唱师:

“我们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熟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合作完成歌曲,如:

歌曲接龙等不同形式。

另外引导学生运用几种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层次。

(设计意图:

不同形式的演唱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通过对比老师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旋律,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装饰音为歌曲增添韵味,引出重难点。

(四)拓展

1.发现歌曲的旋律特点师:

“大家看看整首歌曲,一共出现几个音?

”(6、1、2、3)“每一个乐句最后都结束在什么音上?

”(6)引出民歌的特点,主音通常在最后一个音。

2.引导学生编创《新放马山歌》

师:

“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他们只要用4个音就能创作出这么有地方特色的歌曲。

我们也一起来尝试一下,编创一首属于自己的《新放马山歌》吧。

”(节奏与主音不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编创。

3.展示作品

师:

“下面我们共同来展示一下这首《新放马山歌》,老师来弹旋律,你们来‘吆喝’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新作品”,再加入打击乐器丰富歌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旋律特点,让他们感受民歌的特色与人民的智慧所在;对歌曲进行旋律编创并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总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歌更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真挚的情感体现。

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放马山歌》只是我们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在今后的课堂中,会有更多机会让大家去学习和感受充满特色的民歌。

板书设计:

《放马山歌》

教学反思:

第6课时《那达慕之歌》

教学内容:

《那达慕之歌》之歌欣赏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历史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

2、通过听赏歌曲,感受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

3、学会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

了解蒙古族的节日相关文化,听赏歌曲

教学难点:

学跳蒙古舞

教学准备:

《那达慕之歌》录音带,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毛南族.傈僳族和的侗族歌曲,并了解了他们的风土人情和不同的音乐文化,今天老师再带学生认识另一个民族,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曲。

认真听,你在听得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初听歌曲《那达慕之歌》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初听歌曲

2.让学生回答自己听后的感受

师:

听完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

自由回答

师:

这是一首蒙古的民歌,叫做《那达慕之歌》。

歌曲描写了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在节日期间蒙古人民组织有传统的体育盛会、歌舞表演等。

那达慕也是蒙古族人民尽情欢畅的时刻,这一季节是蒙古草原景色最美、牛羊最肥壮、马奶酒口感最醇的季节。

举行那达慕大会时方圆数百里的牧民都会穿起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

那达慕期间,晚上还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

3.再次听赏歌曲

三、介绍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音乐文化。

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蒙古部落出了一个有名的首领叫铁木真,他就是毛泽东同志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铁木真在各家族的支持下,发展生产,扩充武力,逐渐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他带领着蒙古骑兵东征西讨,把蒙古汗国的疆界不断扩大,发展成一个跨越亚欧两洲的大帝国。

他的孙子忽必烈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元朝。

这是蒙古族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

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

他们的祖先曾骑着马四处征战,创造了英雄的业绩。

他们劳动生产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就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

蒙古族盛行的体育运动之一是赛马,歌唱的是骏马,跳的舞是《牧马舞》、《马刀舞》,连最有名的乐器也叫马头琴。

因此,人们把蒙古族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住的房子叫蒙古包,汉文古籍称为“穹庐”、“毡帐”,也叫“帐幕”。

走进蒙古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就会端上醇香可口的奶茶、奶酪和奶豆腐,热情地招待你。

奶茶是蒙古族牧民最喜欢的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

沏奶茶的方法非常独特,先要把茶块捣碎,装进布袋,然后放在锅里加水煮一会儿,再加上新鲜的牛奶煮沸。

喝的时候,可以放糖,也可以放盐。

喝完奶茶,主人又会端上手扒羊肉。

“手扒肉”是把带骨的羊肉切成块,白水下锅,不加任何作料,煮沸片刻就出锅、别看肉里还带有血丝,吃起来可鲜嫩了。

蒙古族喜欢穿斜襟、高领、长袖、宽大、镶边、下摆不开叉的长袍。

平时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外出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

脚上爱穿高筒皮靴或高筒马靴。

妇女喜欢用布包头,并插戴一些精巧漂亮的装饰物。

4、欣赏蒙古族舞蹈。

5、学习蒙古舞蹈。

板书设计:

《那达慕之歌》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欢乐的歌儿唱起来

总课时安排:

5课时

第1课时《我们是快乐的儿童》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是快乐的儿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快乐的儿童,了解外国歌曲的特点

2、学会听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会打三拍子的节奏

3、能视唱歌谱

教学重点:

能自己唱谱,会打三拍子的节奏

教学难点:

谱子的教唱,三拍子的指挥教学

教学准备:

电子琴,《我们是快乐的儿童》音碟,PPT教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成了我们这个大的国家叫中国,因此我们国家有很多民族的音乐而且各个民族的音乐都歌有特点,想我们所学过的《放马山歌》、《那达慕之歌》等等。

那你们现在只了解到中国的歌曲想不想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歌曲是怎么样子的呢?

生:

“想。

二、引入课题,介绍歌曲

师:

那就让我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欣赏欣赏外国的歌曲(播放《我们是快乐的儿童》歌曲)

生:

老师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呢

师:

《我们是快乐的儿童》是一首南斯拉夫的儿童歌曲,南斯拉夫是位于东欧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一个联邦国家,它的全称叫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他也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主要民族包括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门的内哥罗等,因此它的民间音乐也呈现出多民族的特色。

塞尔维亚民间音乐……

师:

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带着这些知识我们一起在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吧。

(播放歌曲)

师:

谁知道这首歌曲是几拍的歌曲?

生:

3/4拍

师:

是怎么样的速度和情感?

生:

中速,欢快活泼的

2、教唱歌谱

1.教师弹琴学生跟着琴一句句唱谱,唱错的地方老师给予纠正。

2.由谱填词,学会唱谱后学生根据自己对谱子的掌握程度加词。

三、三拍子的指挥

1.先由老师跟着音乐示范性指挥一次,学生注意观察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指挥的示意图,教学生怎么打,再请学得好的学生上来演示,老师在旁指导。

3.学生慢慢跟着音乐去打拍子,慢慢学会指挥。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的知识多而繁杂,同学们都能顺利完成了,但是在课后还是要加强复习,对于歌谱还有指挥三拍子的内容还有部分同学为能掌握好,还需勤加练习。

板书设计:

《我们是快乐的儿童》

教学反思:

第2课时《铃儿响叮当》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少儿歌曲。

2、通过不同线条、颜色与歌曲情绪的对照选择,使学生感受到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3、欣赏不同语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铃儿响叮当》,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教学准备:

电子琴、CD碟、课件、串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歌曲。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小游戏。

游戏方法是:

老师播放一段歌曲片断,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歌的名称。

如果你听出了歌名,就快快举起枪答器(串铃)并摇响它。

如果你回答正确,屏幕上就会播放一段好看的动画。

(使用电脑课件,学生回答完毕出现课题,如回答正确电脑发出“回答正确”、“真是个小机灵”等表扬鼓励的声音,并播放动画;如回答错误,电脑发出“错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顺序:

《大鹿》、《小星星》、《赛船》、《粉刷匠》、《铃儿响叮当》。

二、引入课题,简介歌曲:

刚才听到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外国儿童歌曲。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作者是比尔.彭特。

美国的冬天像我这里一样气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

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

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随即播放歌曲)

三、欣赏音乐

1.初听歌曲。

听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表达内容。

(看动画)。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

他们划着雪橇向我们跑来了……

3.再听歌曲,跟唱歌曲(看动画)。

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一唱。

4.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

a天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b你认为用下面那种图形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最合适?

(边唱边用手划线条,通过体验后回答)

c如果我们用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还有哪里可以用这一线条来表示,听到这段音乐时请你用这一线条来划一下。

d你认为歌曲中间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

(听音乐)

e总结:

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歌曲的情绪。

(可以有多种答案)

f学生随音乐用手指划线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动感。

1.引导。

(看画面)

看!

马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飞快地奔驰,悦耳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不时还传来几声清脆的马鞭声。

突然,他们在雪地上发现了一张奇怪的乐谱,(画面转为符号谱)在乐谱的旁边还放着一串串铃,他们断定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