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公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105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水利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水利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水利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水利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水利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水利公报.docx

《中国水利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利公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水利公报.docx

中国水利公报

2002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2年全国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强防洪、水资源、生态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2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建设领域取得突破。

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基本修完修好,人畜饮水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尼尔基、百色、沙坡头等一批“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塔里木河、黑河生态综合治理以及首都水资源规划顺利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启动。

2002年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面积继续扩大,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水政、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科研、教育及水利前期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依法治水迈出新步伐。

一. 水利基本建设

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基本稳定,全年中央和地方计划投资787亿元,其中:

防洪工程投资430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30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33亿元,水电及其他项目投资94亿元。

中央水利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

当年中央投资321亿元,地方配套246.4亿元。

在2002年中央投资计划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3亿元,占总投资的22.5%;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223.5亿元,占69.6%;水利建设基金14亿元,占4.4%;利用外资11.2亿元,占3.5%。

水利建设规模有所扩大,水利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施工项目4200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54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819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增加46%。

完成投资中:

中央投资完成41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51%,比上年增加50%;地方投资完成404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比上年增加42%。

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以国家投资为主,国家投资以中央投资为主,中央投资以国债投资为主。

在2002年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113亿元,占13.8%;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319亿元,占38.9%;水利建设基金28亿元,占3.4%;银行贷款55亿元,占6.7%;利用外资20亿元,占2.5%;自筹投资249亿元,占30.4%;其它投资35亿元,占4.3%。

水利建设继续优化结构,在继续保持防洪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大水资源及水保生态工程的建设步伐,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协调的治水理念。

2002年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81.2亿元,其中:

江河堤防工程198亿元,水利枢纽工程70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0.5亿元;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47.5亿元,其中:

灌溉工程建设68.4亿元,人饮解困工程81亿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25.7亿元,其中:

塔河、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以及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完成投资21.5亿元;其它水利基建投资完成64.8亿元,主要用于机构能力建设、水利前期工作等领域。

中央投资继续向西部倾斜,西部地区水利建设力度继续加大。

2002年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299.8亿元、281.2亿元和238.1亿元,分别占36.6%、34.3%和29.1%。

东部投资主要以地方投资为主,占77%;中部、西部完成投资主要以中央投资为主,中央投资分别占72%和59%。

2002年中央共安排西部水利基建投资126.6亿元,占中央投资总规模的39.4%,投资额和投资比例均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最高的一年。

西部水利继续以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宁夏沙坡头等控制性枢纽工程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人畜饮水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为建设重点,继续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力度,稳步推进国务院批复规划的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对西部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中型水库及西藏有水无电县的电站建设给予更多投资倾斜。

2002年西部完成投资比例比去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大规模水利建设进一步改善了西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首先,江河堤防等防洪工程建设成绩显著,长江中下游干堤加固工程实现了基本修完修好的建设目标,计划投资累计完成95%,计划土方累计完成99%,累计建设“三度”达标堤段3481公里,完成堤身护坡2367公里,穿堤建筑物2265座,堤顶路面2513公里。

治淮治太部分骨干工程已发挥效益。

黄河下游、松花江、嫩江干流等重要堤防防洪标准显著提高;其次,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十五”新开工的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百色、尼尔基、临淮岗、沙坡头、紫坪铺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其中百色、紫坪铺当年相继实现大江截流,万家寨、珊溪、大桥等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其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几年来,国家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12亿元对770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到2002年底,基本完成73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南水北调东线开工建设;山西引黄入晋一期工程全线实现试通水至太原的建设目标;宁夏扶贫扬黄、甘肃疏勒河等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甘肃引大入秦、青海黑泉水库、四川大桥水库、陕西东雷抽黄等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水保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力度加大。

继续推进黑河、塔里木河治理工程和首都21世纪水资源综合治理项目,加强了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了对饮用水源区、三峡库区和重点江河湖泊的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继续加大以黄河上中游和长江上游为重点的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水利建设积极参与实施我国加入WTO后的绿箱政策,切实改善农村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2002年人饮解困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中央安排国债资金17亿元,基本上解决了977万人的饮水困难和氟砷病改水问题;继续利用国债对全国2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配套建设和节水灌溉示范改造,每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9亿公斤,年节水24.4亿立方米;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开始建设实施,农村地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开始规划。

2002年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635亿元,固定资产形成率为77%,在建工程累计新增固定资产1568亿元。

水利基建当年新增和恢复库容29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26万亩,新建及加固堤防长度5772公里,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81万吨/日。

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2年,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水利建筑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新开工项目全部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全部实施了招标,严格控制邀请招标,扩大公开招标比例;大中型建设项目全部实施了监理招标和建设监理制,勘测设计招标得到进一步推广。

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 防洪、抗旱   

到200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各类水库8.5万座,水库总库容5594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45座,总库容4230亿立方米。

已建成江河堤防27.4万公里,保护人口5.0亿人,保护耕地6.4亿亩。

全国已达标堤防长度8.2万公里,其中,一、二级堤防达标2.1万公里。

水利工程抗御洪涝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2年汛期,长江中游干流及洞庭湖地区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较大洪水,长江石首至汉口江段以及城陵矶水文站出现有记录以来的第3位和第4位高水位。

汉江支流子午河、旬河,黄河支流庄浪河、清涧河等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的大洪水。

湖南湘江、江西赣江10月31日出现罕见秋汛。

陕西、湖南、云南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全国洪涝受灾人口1.52亿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86亿亩,成灾面积1.12亿亩,直接经济损失838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水毁损失166亿元。

湖南、广西、福建、浙江、江西、陕西、云南等省受灾严重。

洪涝灾害较常年偏轻。

2002年的旱灾属中等偏重年份,受旱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广东、福建等省(区)较为严重。

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33亿亩,比建国以来多年平均值略大,成灾面积、损失粮食分别达到1.99亿亩、3130万吨,大大超过建国以来多年平均值。

一度有1918万农村人口、1324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有719座城镇因旱缺水,影响3100万人。

另外,全国牧区草场受旱面积39万平方公里,受灾牲畜2000多万头(只)。

2002年黄河流域发生严重干旱,全年主要来水区来水量241亿立方米,为有实测资料以来最枯年份。

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南四湖,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涸。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全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财政部及时下拨用于防汛抗旱的水利建设基金和特大防汛抗旱经费19.02亿元,其中防汛经费14.62亿元,特大抗旱经费4.4亿元。

由于组织得力,准备充分,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旱灾害损失。

完成抗旱浇地面积4.3亿亩,挽回粮食损失420亿公斤,解决了2400多万人口临时性饮水困难。

加强流域水量统一管理调度,确保了缺水城市供水安全,最大限度缓解了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矛盾。

三. 农村水利

2002年,国家继续加大农田水利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38亿亩,万亩以上灌区达到5691处,有效灌溉面积3.75亿亩,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78处,有效灌溉面积1.98亿亩。

机电排灌面积达到5.6亿亩,其中提灌面积4.98亿亩。

建成配套机电井418万眼,井灌面积2.46亿亩。

易涝耕地及盐碱耕地进一步得到治理,全国现有易涝耕地3.67亿亩,到2002年底,有3.16亿亩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农业水利设施的改善,为农业增产、农村经济的增强、农民收入的增加奠定了基础。

继续加大灌区改造和农业开发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力度。

2002年全国共安排250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50个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了全国30个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程建设。

自1998年实施大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以来,全国累计衬砌干支渠道5300多公里,配套改造建筑物3.8万座,年节水110亿立方米。

2002年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17个,总投资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7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6.1万亩,新增节水能力5.1亿立方米,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6亿公斤。

到2002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2.79亿亩,农田采用水稻“控制灌溉”、大田作物“坐水种”等节水灌溉技措面积达2亿亩。

牧区水利建设进入新的规划阶段。

2002年国家安排牧区节水示范项目资金5000万元,预计可新增节水灌溉饲草料地8万亩,可使350万亩天然草场生态得以恢复和改善。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取得阶段性胜利,《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2423万遗留人口的人饮解困任务基本完成,同时还解决了北方部分地区因近几年持续干旱导致的严重缺水问题以氟砷水源地区人口的饮水困难。

2002年全国完成人饮解困及乡镇供水工程建设投资81亿元,其中地方投资完成37.5亿,共有250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改善。

截止2002年底,全国已累计解决2.6亿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四.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2002年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新增装机容量188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

截止2002年底,水利系统累计建成水电装机容量达3586万千瓦,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42.4%,年发电量1134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41.8%。

其中,农村水电装机达310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037亿千瓦时。

全面完成了水利系统二期农网改造的年度任务。

全年完成35千伏变电站60座,35千伏线路1450公里,10千伏线路5.4万公里,低压线路18.8万公里,新安装与更换高耗能变压器4.97万台,211万千伏安。

完成水利系统二期农网改造投资66.70亿元。

实行改造的地区实现了城乡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农村电价大幅度降低,农村用电量显著增加,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开始建设,《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规划》基本完成。

2002年开始建设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涉及24个省、区、市,近2亿人口,200万平方公里,总投资500多亿元。

2002年新建电站919座,投产装机121万千瓦,新建高压线路5万公里,新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425万千伏安。

当年在建电站总容量285万千瓦,在建高压线路6215公里,在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105万千伏安。

水利系统水电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23亿元,上交税金38亿元,净利润25亿元。

全国共有17个省(区、市)组建了省级水电公司,有10个农村水电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水利系统水电改革进一步深入。

五. 水土保持

2002年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西部地区为重点,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以基本农田、坡面水系、沟道治理以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减少江河泥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为核心,通过小范围的治理,发展高效农牧业,促进大范围的封禁治理与封育保护,有力地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巩固并促进退耕还林的实施。

2002年,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县达700多个,共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万平方公里,实施封育保护面积10万平方公里,修建基本农田1080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和水源涵养林3702万亩,种草595万亩,建设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69.6万座(处)。

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5.4万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4.2万平方公里。

继续加大封育保护力度,加强轻微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修复,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全国128个县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在生态脆弱的“三江”源区3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施了预防保护工程,全国实施封育保护的面积达到60万平方公里。

重点开发地区的预防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围绕西部大开发的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搞好水土保持,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

全年有3万多个开发建设项目执行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在2万多平公里范围内,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0多亿元。

截止2002年底,全国有17万个开发建设项目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组织实施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80亿元,防治面积3万平方公里,拦护弃土弃渣8亿多吨。

水利部门会同建设单位采取多种措施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了工程周边和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六.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01年全国总供水量55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79.9%,地下及其他水源供水量占19.7%。

全国总用水量5567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2.6%,工业用水占20.5%,生活用水占10.8%。

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36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79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58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68立方米。

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约7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增加4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25亿立方米。

城市人均生活用水稳中减少,农村人均生活用水(包括牲畜用水)有所增加,亩均用水量与上年持平。

2002年水利部门继续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

基本完成了流域机构改革,加强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继续深入开展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了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资源论证制度正式实施,中国水功能区划批准试行。

水利部启动了甘肃省张掖市和四川省绵阳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加强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确保黄河下游不断流,黑河水两度达到东居延海,形成了约2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初步遏制了黑河下游生态恶化的局面。

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第四次应急输水,总输水量为3.3亿立方米,使尾闾台特玛湖的水面达到28.7平方公里(包括沼泽地12.0平方公里)。

2002年共计发放取水许可证70余万套,审批水量4500亿立方米(不包括水电)。

征收水资源费约14亿元。

 

七. 水政管理

以《水法》修改及其配套法规建设为重点的水利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经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2002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已报送国务院,《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等2件水利部规章颁布实施,10件水法规规章正在顺利起草或审议。

2002年水事办案任务增多,办案效率提高。

全国共发生各类水事违法案件5万多件,比上年增加1万多件。

办结案件4.4万件,结案率为88.1%,比上年有所提高;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214万元,比上年增加5464万元。

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中,警告1.4万人,罚款389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折合人民币326万元,暂扣、吊销许可证671件,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等7490起,责令当事人赔偿损失4052万元。

2002年水事纠纷增多,纠纷调处率提高。

全国共发生各类水事纠纷9972件,当事各方协商处理7317起,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调处2032件。

八. 水利多种经营

2002年,基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深化改革,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2002年全国水利经营总收入1074.6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5%,实现利润31.7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8%。

水利资产总额3869.65亿元,资产负债率32.72%。

不同产业对水利经营总收入的贡献有所变化。

从产业结构上看,全部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122.25亿元,占总收入的11.38%,第二产业收入770.20亿元,占总收入的71.67%,第三产业收入182.20亿元,占总收入的16.95%。

与2001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增加了55.35亿元和9.3亿元,第三产业减少28.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上升了4.88个百分点,下降了1.53个百分点和3.35个百分点。

各地区的水利经营工作发展仍不平衡。

水利经营总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省份有四川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南省、浙江省等5个省;中西部地区改革力度加大,水利经营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收入不足1亿元的6个省,2002年全部实现收入1亿元以上。

  

九. 科研

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完成了院所的归并调整工作,批复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改革进展顺利,初见成效。

2002年我部新增科研事业费4529万元,四个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非营利科研人员人均达到4万元,比改革前翻了一翻。

科研基建投入约6300万元,比1998年增长约45%。

通过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激活了科研机制和促进了水利科研事业发展。

2002年四个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科研合同额近5亿元,比1998年约增长了2倍。

其中:

中国水科院科研合同额2.68亿元,南京水科院1.19亿元。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立项。

“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全面启动;“南水北调工程成套设备研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启动实施;安排部科技创新项目23项,资金1000万元;安排引进国际先进水利科学技术项目(“948”计划)39项,资金4500万元;组织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7项,经费430万元;3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指南计划。

“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项目验收结题,提出8类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模式,获得重要科技成果45项,新产品23项,获国家专利8件。

部科技创新项目“官厅水库流域水质改善总体技术方案研究”项目,对流域污染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监测和分析,提出了流域污染治理的总体技术方案。

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生态措施修复污染水体项目,选择典型地区、典型水体进行试点建设,修复受污染水体,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我部推荐的“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塔里木河流域整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等5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启动实施。

水利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水利标准化“三五工程”实施,即在5年时间内,国家拨款5000万元,补助500项水利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

2002年落实标准化工作经费1000万元,安排77项标准的编制。

发布行业标准5项,国家标准9项。

现行水利技术标准总数达到404项,其中国家标准58项。

10卷33册的《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正式出版,网络版“水利技术标准全文上网工程”已基本出齐,向社会提供水利技术标准全文。

认证认可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2年,组织制定《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员管理细则》和《水利计量认证评审程序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计量认证内审员制度。

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0余张。

十.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水利部已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水利科技交流与经济合作关系,其中与30多个国家签定了水利水电科技、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合作领域十分广泛。

水利部门和专家已参加40多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水利组织,水利部同联合国有关机构合作,承办了国际小水电中心等国际中心。

利用外资是水利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2002年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利用外资项目39项,计划利用外资总额222亿元,已累计完成外资137.8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外资20.2亿元,长江干堤加固完成外资7.62亿元,天津市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盘石头水库、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工程当年完成外资10.2亿元。

利用外资进行水利建设,不仅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水利投资不足的状况。

十一. 水文

水文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水文测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得到加强,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逐步建立起与水利建设相适应的水文水资源测报体系。

2002年底,全国共有基本水文站3130个,水位站1073个,雨量站14454个,水质站3228个,地下水监测站11620个,蒸发站565个,实验站74个。

全国共有7893个拍报水情站,983个水文预报站。

水文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水文部门不断强化水情、水资源、水质信息的监测预报。

2002年,水文工作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国民经济建设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长江、闽江等流域局部地区发生的洪水中防汛测报减灾效益显著;在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等流域水资源管理调度以及黄河调水调沙实验、长江三峡二期截流等工作中,水文部门出色地完成了水文测报任务。

2002年全国水文系统共有从业人员近6.1万人,其中:

在职职工2.54万人,离退休职工1.28万人,委托观测人员2.29万人。

各项水文经费投入15.40亿元,其中:

事业费11.44亿元,基建费3.13亿元,水文系统拥有固定资产总值达18.1亿元。

十二. 职工人数、工资总额

2002年末,全国水利系统从业人员132.7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5%。

其中,全国水利系统在岗职工128.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