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780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

《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ppt

第八章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第八章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l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l第二节国际债务危机l第三节货币危机第一节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国际资本流动概述l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l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l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况l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l五、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l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l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l资本流入包括外国个人和机构在本国投资建厂、本国政府和企业在外国发行证券筹集资金、本国企业收回在国外的资本金和本国机构收取外国偿还的债券本息等。

资本流出包括本国个人和机构在外国投资建厂、外国政府和企业在本国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外国企业抽回在本国的资本金和本国机构支付外债的本息等。

l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本流动的综合情况,包括:

1)资本流动的规模,即资本流出额、资本流入额、资本流动总额和资本流动净额;2)资本流动的方式,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国际借贷等其它投资;3)资本流动的期限,即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况l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金融格局不可避免发生变化。

我们注意到,既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序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的秩序和格局尚未完全确立。

在这种大的形势和背景下,2010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l一是全球资本流动总量出现小幅但不均衡的回升,未来有可能缓慢增长。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ATD)2010年6月份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将达到1.2万亿美元以上,2011年进一步升至1.3-1.5万亿美元,2012年将向1.6-2万亿美元挺进。

中国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总额近一成l中国商务部2011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1057.4亿美元,增幅17.4%。

2010年,中国房地产吸收外资占吸收外资总额的22.7%。

此外,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仅为1.12万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

l二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使直接投资占国际资本净流动的比重从80%以上逐步下降到50%左右,国际证券投资占据了资本流动的半壁江山。

l三是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

官方机构在大规模干预市场后已成为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大量资本可能流出作为短期国际资本代表的对冲基金,规模集聚效应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资本流向的一致性加强,投机性和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l四是国际资本向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大量流动。

随着发达国家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逐渐发挥效力,经济复苏在曲折中顽强向上的信号逐渐显露,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重新开始增强,这些机构重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风险资产,美元及长期国债遭受贬值压力,中长期以及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向发生逆转,开始重新由发达国家流向新兴经济体。

l在资本在向新兴经济体大量流动的过程中,有几个特点需要格外引起关注:

第一,当前资本流动中有大量短期投机资本(即俗称的“国际游资”或“国际热钱”),这为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了政策挑战。

由于新兴经济体处于复苏的先行者地位,经济增长的前景以及利率上行的可能性引致投机资本的流入,增加了政策管理的难度。

l第二,银行资本在收缩中。

与2007年相比,私人信贷从2008年开始下降,其中2009年借贷为净流出,这与国际银行的去杠杆化有关,2010年估计将下降73。

目前,这种收缩的状况还在保持,特别是,小型与信用级别较低的公司的借贷难度加大。

第三,新兴经济体内部的资本流动在增加。

新兴经济体在2007年的经常性账户盈余成为持有发达经济体大量债权的原因。

由于美元汇率的不稳定以及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导致当前持有发达经济体资产的收益在下降。

估计在2011年,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股权与债权投资将会增加。

l促成国际热钱持续涌入新兴经济体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l首先,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国际热钱提供了融资支持。

欧美日等央行目前利率水平基本接近于零,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在即,催生全球流动性空前充裕,美元对各主要货币跌至多年新低,促使资金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新兴市场和商品市场。

跨境逐利资本流向股市、期市和房地产市场,有资产升值预期的国家和资本市场成为过剩流动性的流入地;另外,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或地区,成为过剩流动性的输出地。

发达国家家庭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私人消费的回升和信贷市场的恢复受到限制,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仍需要维持。

在此背景下,实施超低利率的美元、日元等成为国际热钱理想的融资货币。

l其次,新兴市场不乏国际热钱炒作的题材。

欧、美、日等主要市场的经济裹足不前,令增长势头相对强劲的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增。

除了经济复苏这一重要题材外,金融危机前的许多题材又重新浮出,例如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资产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等。

l第三,新兴经济体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在应对国际热钱冲击时表现乏力。

几乎所有的新兴经济体都对汇率实施了管制,其外汇市场不具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不能凭借汇率的自动升值对冲国际热钱的冲击。

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不得不对外汇市场实施干预,结果却增加了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利差收益、人民币升值收益和资产价格上涨收益成为国际热钱涌入的主要动因。

l最后,助长这轮资产泡沫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美元已成为套息交易(利差交易)的主要融资货币。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大幅降息,事实上的零利率水平使得美元开始取代日元成为新一轮“套息交易”的融资货币。

所谓“套息交易”(又被称为套利交易)是指,投资者以近乎负利率借入美元并做空美元,或以很高的杠杆买入高收益资产和其它全球性资产,特别是新兴市场资产,从而赚取其中的利差。

当前金融市场上套息交易过度活跃,美元的套息交易额要比过去13年来日元套息交易大得多,这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和潜在风险隐患。

套息交易持续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资产泡沫将变得越大,那么随后资产泡沫破裂的规模也就越大。

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l各国资本收益率的差异是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l国际生产内部化理论l国际生产综合理论l产品生命周期理论l垄断优势理论l比较优势理论五、五、资本流动的影响资本流动的影响中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对资本输入国对资本输出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中长期资本流动的积极影响l对流入国对流入国有利于资本形成,促进经济长期发展有利于资本形成,促进经济长期发展l补充资本供给,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补充资本供给,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l拉动对国内资源的需求,组织生产拉动对国内资源的需求,组织生产有助于平抑经济周期波动有助于平抑经济周期波动l对流出国对流出国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追逐海外市场高收益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追逐海外市场高收益对资本流入国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水平对资本流入国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水平中长期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l对流入国对流入国有些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被外国资本控制,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容易产生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自然资源可能遭到掠夺性开放,可能输入环境污染;可能造成严重的债务负担甚至债务危机。

l对流出国对流出国资本流出存在风险;影响国内投资于就业;技术革新和管理改进的外溢,会影响本国产品竞争能力的提高。

短期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l推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l促进国际贸易发展l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创造条件l有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和危害l短期投资冲击证券市场带来多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经由证券价格波动影响金融机构效益l资本外逃恶化宏观经济影响外债清偿能力,降低国家信用等级导致市场信心崩溃,使金融市场陷入混乱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加大汇率波动性,本币贬值压力沉重第二节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一、一、国际债务与国际债务的衡量指标国际债务与国际债务的衡量指标1.国际债务的定义l国际债务即外债,一国的国际债务可定义为“对非居民用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l对国际债务有两个基本的判断:

l一是债权方必须是非居民,对本国居民的负债,包括外币负债均在国际债务之列;l二是债务必须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按此定义国际债务不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因为它不是“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l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计算国际债务的口径大致分为以下几项:

1)官方发展援助,即经合组织成员国提供的政府贷款和其他政府贷款;2)多边贷款(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贷款);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4)债券和其他私人贷款;5)对方政府担保的非银行贸易信贷(卖方信贷);6)对方政府担保的银行信贷(如买方信贷等);7)无政府担保的银行信贷(如银行同业拆借等);8)外国使领馆、外国企业和个人在一国银行中的存款;9)公司、企业等从国外非银行机构借入的贸易性贷款。

2.国际债务的衡量指标

(1)偿债率l即一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

这是衡量一国还款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

用公式表示为:

l偿债率=(当年应偿还债务本金+当年应付债务利息)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l一般认为偿债率指标在20以下是安全的。

(2)负债率l即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

衡量一国负债能力和风险的主要参考指标。

用公式表示为:

l负债率=当年年末外债余额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l国际上公认的负债率参考数值为100。

(3)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l这个比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或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

一般以8作为安全线(4)短期债务比率l即当年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年以下期限的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

国际上公认的参考安全线为25以下。

(5)负担的指标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可以作为参考,比如:

(a)一国当年外还本付息额当年GNP的比率,根据经验数据,这个比率控制在5%以下是安全的;(b)外债总额与本国黄金外汇储备额的比率,该指标一般控制在3倍以内;(c)当年偿还外债利息额与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额的比率。

二、国际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二、国际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1.国际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因l盲目借取大量外债,不切实际地追求高速经济增长l债务国缺乏有效的外债宏观调控,管理混乱。

l外债投向不当,投资效率和创汇率较低。

2.债务危机爆发的外因l20世纪80年代初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衰退。

l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利率和汇率的上浮。

l两次石油提价使非产油发展中国家进口支出扩大。

l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影响。

三、三、国际债务危机缓解的方案与措施国际债务危机缓解的方案与措施1.国际金融机构采取的措施2.发展中国家缓解债务危机的对策l重新安排债务l债务资本化l债务回购l限制偿债l在1987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第七届贸易和发展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四种方法:

缓、减、免、转。

l所谓“缓”,就是债权者不逼债。

债权国、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债务国协商,妥善安排,延长还债期限,在促进债务国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偿债。

l所谓“减”,主要指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负担。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所增加的外债,有一半是由于利率提高造成的,因此,债务国迫切要求西方债权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利率。

l所谓“免”,就是豁免最不发达国家所欠的全部或部分债务。

l所谓“转”,就是将债务转换为直接投资,如债务资本化,利息资本化等。

发展中国家还推行积极的经济调整以缓解国际债务危机的冲击重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不少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调整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图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这两种战略更好地结合起来,并积极推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以减少对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