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7422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期末试题最新

万店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

语文(期末)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

(1)—

(2)题。

(5分)

(1)对下列书法作品赏析有误一项是(B)(2分)

A.以行草为主兼用楷书,墨色浓淡相宜,笔法富于变化,疏密得当。

B.“白”为正楷字,线条厚重,笔画一板一眼,规规矩矩。

C.“千”“目”“一”三字,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

D.“海”“欲”采用草书书体,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

解析:

B选项里:

起笔与收笔多用方笔。

隶书才是方笔,这个“白”是行书。

(2)用正楷或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

正确、流利、美观。

(3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D)(2分)

A.栈桥(qin)瞥见(pi)遁词(dùn)顿开茅塞(si)

B.娉婷(png)广袤(mào)聒噪(shé)不省人事(shng)

C.嗔视(hèn)恪守(gé)愧赧(bào)根深蒂固(dì)

D.亵渎(iè)麾下(hu)拜谒(yè)鸠占鹊巢(ji)

解析:

A选项里“栈桥”的“栈”正确的读音是“hàn”、“顿开茅塞”的“塞”正确的读音是“sè”;B选项里“聒噪”的“聒”正确的读音是“gu”、“不省人事”的“省”正确的读音是“ng”;C选项里“嗔视”的“嗔”正确的读音是“chn”、“恪守”的“恪”正确的读音是“è”、“愧赧”的“赧”正确的读音是“nn”;D选项里“”的“”正确的读音是“”.故选D。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2分)

A.天骄桑梓经世奇才前仆后继

B.嘶哑灌概持之以恒与日俱增

C.冠冕懦夫自惭形秽娇揉造作

D.旁骛诓骗相得益璋一意孤行

解析:

B选项里“灌概”的“概”正确的写法是“溉”;C选项里“娇揉造作”的“娇”正确的写法是“矫”.;D选项里“相得益璋”的“璋”正确的写法是“彰”.故选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分)

A.本不生动的文章,被老师简略增删几句,竟使全文色彩焕然一新。

真可以说:

是“醍醐灌顶”之笔。

B.刘备思贤若渴,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在我国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佳话。

C.小男孩儿彬彬有礼地站起,向大家先鞠了一个躬,然后说了声“谢谢叔叔阿姨。

D.他聪明机灵,不论遇到哪种状况,都能随机应变,将事情做妥善的处理。

解析:

A选项里“醍醐灌顶”的意思是比喻听了精辟高明的意见,受到很大启发。

与语境不符,应该用““画龙点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

A.近年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越多的国际人才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解析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不能创造*“进程”,应该改为*加快*“进程”。

B选项,缺少主语,“导致”和“受”同时出现,让句子没有主语了,刪掉一个就可以。

D选项,第一个分句属句式杂糅,在“发布”后面加“的"即可。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6.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B.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

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解析:

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和识记。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

敬称,不是谦称。

故答案为A。

7.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内容与理解,表述有误的两项是(B)(D)(4分)

A.《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B.(王伦)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毛别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时,也推说粮少房稀。

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是何道理?

”A便说道“头领息怒。

自是我等的不是,倒坏了你们山寨情分。

今日王头领以礼发付我们下山,送与盘缠,又不曾热赶将去,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这样说的用心是假意辞别,实则为了激怒林冲。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D.“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以上文字节选自《臧克家诗选》中的《虎斑贝》,这几句既是写虎斑贝的命运,也在写自己的命运。

解析:

B选项里A是《水浒传》中的吴用;D选项节选自《艾青诗选》

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C)(2分)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国家层面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B.C.D.

解析:

推敲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承前解说张元济先生话语的意思,注意“的确”二字;两句从个人到国家层面依次展开,具体说明读书的作用;句总结放最后。

9.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3分)

寒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

春天,,;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1)惠风和畅,莺飞草长,(1分,缺、错1空即不给分)是生命的萌发;(1分)

(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1分,缺、错1空即不给分)是生命的纯熟;(1分)

10.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6)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回山西太原。

②齐州:

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③济:

地名,今属河南。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解析:

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

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

故答案为D。

1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全词运用了对比、转换时空的手法,描绘了大明湖之美,抒发了对友人的殷切思念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

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

休息。

③注坡跳壕:

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

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

跃过壕沟。

13.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解析: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题根据句意句读。

句意是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

点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句读。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饰名姝遗之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B.吴玠素服飞则素湍绿潭(郦道元《三峡》)

C.每调军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韩愈《马说》)

D.师每休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解析:

A选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赠送、馈赠”“遗留”;B选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一向”“白色”;选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粮食”“喂”;选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军队”“当老师”。

故选A.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爱、惜、矣”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辞、何、有”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6.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请概括其原因。

(2分)

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答出四点即可)学%科网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

作答时可从军队的训练有素;军队的纪律严明;岳飞体恤下属,不贪财物,得到士兵拥护;岳飞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等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学科!

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

吴玠素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送给他。

岳飞说:

“皇上整天勤于政事,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

”推辞不接受。

吴玠大为叹服。

有人问(岳飞):

“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

”岳飞说:

“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训练。

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

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

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

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

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死的将领,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

(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

善于以少打多。

凡是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所有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即使突然遭遇敌人也不惊慌。

敌人因此说:

“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

”张俊曾经问作战术,岳飞说:

“仁爱、诚信、智慧、勇敢、严厉,缺少一个都不可以。

”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

“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

”(他)尊敬贤土,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

(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胸中常积一股气

陈鲁民

①人食五谷杂粮,自然就有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都要由气而生,又变成气而发泄。

因而,一个真正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建立大功大德的人,都是胸中常积一股气,使其久不发散,用气支撑自己、刺激自己、磨砺自己。

②胸中要常积一股浩然正气。

孟子说: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古往今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胸中无不时刻郁积着浓郁得化不开的浩然正气。

有了这股正气,才能舍身报国,杀身成仁,如同屈原、文天祥、谭嗣同;有了这股正气,才能刚正不阿,不向黑恶势力低头,不向魑魅魍魉屈服,如同“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秋瑾,拍案而起宁死不屈的闻一多,宁饿而死不食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

他们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谱写了一曲曲撼天动地的正气歌。

③胸中要常积一股不平之气。

天下不平,世间不公,看在眼里,积在胸中,蓄势而发,就常成惊人之鸣,醒世之音。

司马迁为李陵鸣不平,因此遭受宫刑,留万世之作;鲁迅为人世不平著杂文,为学生被杀而抗争,成国人的精神领袖;梁漱溟为农民收入低、贡献大、负担重而鸣不平,不惜当面顶撞,秉义直言,被错误批判20年,耿介之心,后代景仰。

如果没有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那么他们可能都是好好先生,安然无恙,寿终正寝;正是因为郁积胸中的一股不平之气,让他们走向辉煌,成为不朽。

④胸中要常积一股郁闷之气。

人不得志时,受屈辱磨难时,虎落平阳、凤凰落地时,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再具体说,譬如考试升学、奖励表彰、升级提职不如意时,胸中总会不同程度地郁积一些郁闷之气,这股气虽然是个人之私气,也同样会给人刺激,给人磨砺,促人奋进,使人成功。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列举的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后而成就事业的楷模,其实几乎都是胸中郁积着郁闷之气,这种气使他们不沉沦,不堕落,不懈怠,终于战胜苦难,走出困厄。

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①,别家离国,受尽屈辱,儿子被杀还做成肉羹逼他吃掉,他心里也气得很,这一股气在心中转转去,发酵积聚膨胀放大,终于转变成了一本经典著作《周易》。

⑤胸中郁积之气,究竟有益还是有害,关键是看能不能转化。

如果不能转化,一直郁积在心,闷闷不乐,怨天尤人,那确实有害身体,于事无补,还不如不生气,少生气。

反之,如果我们能把胸中郁积之气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化为翻身雪耻的精神,化为竞争向上的志向,化为坚韧不拔的韧劲,那气就越多越好,越浓越好。

⑥君不见,古往今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大功德者,无一不是借气而生,凭气而斗,因气而争,为气而胜。

志愿军在朝鲜打胜仗,原因就是“钢少但气多”;王进喜为了扔掉贫油国的帽子,“肺都气炸了”;钱学森、邓稼先为造“两弹一星”,为中华民族争气,殚精竭虑。

总之,打仗要靠气,建设要靠气,科研要靠气,国家强盛要靠气,个人成功也要靠气,什么事情要干好都离不开气啊!

【注释】①羑Y?

u里:

古地名,在今河南汤阴一带。

(选自《读书与人生》2013年第3期,有删改)

17.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胸中常积一股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

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表达。

文章题目“胸中常积一股气”即是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8.简要回答第⑤段的作用。

(2分)

第⑤段补充论证了胸中郁积的一股气是否有益,关键在于能否转化,这样可以使论证更严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

第⑤段用道理论据补充论证了“胸中郁积的一股气是否有益,关键在于能否转化”这一观点,起到论证更严密的作用。

1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分)

首先提出论点:

胸中常积一股气,然后进行论证:

胸中要常积一股浩然正气;胸中要常积一股不平之气;胸中要常积一股郁闷之气。

最后得出结论:

什么事情要干好都离不开气。

20.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面对千疮百孔、步履维艰的现实,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他大声疾呼,希望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

B.读《藤野先生》,鲁迅眼见麻木的国人在围观同胞被杀,耳旁却又传日本人的欢呼声,胸中郁积一股不平之气,他决定弃医从文,挽救国人的灵魂。

C.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看见屋上“三重茅”被风卷走,南村群童又欺他老无力,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他便想着拥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D.读《水浒传》,林冲先是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府,后又遭陆谦设计,火烧草料场,胸中郁积一股郁闷之气,最终雪夜上梁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论题及其观点,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

C项表述错误,应是“看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1—26题。

斜视

毕淑敏

我上了一所自费的医科学校。

开学不久,我就厌倦了。

但拿了父母的血汗钱读书,心里总有沉重的负疚感,加上走读路途遥远,每天萎靡不振的。

“今天我们讲眼睛……”新的身穿雪白工作服的教授拿出一只茶杯大的牛眼睛,解剖给我们看,郑重地说:

“这是我托人一大早从南郊买到的。

你们将做医生,一要有人道之心,二不可纸上谈兵。

”随手尽情展示那个血淋淋的球体,好像那是个成熟的红苹果。

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医院里著名的医生,但教授演示到我跟前时,我故意眯起眼睛。

我没法容忍心灵的窗口被糟蹋成这副模样。

从栅栏似的睫毛缝里,我看到教授质地优良的西服袖口沾了一滴牛血,他的头发像南海观音的拂尘一般雪白。

下了课,我急急忙忙往家赶。

换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丛飘拂的白发。

是眼科教授!

没想到教授乘车的路线和我一样。

只是他家距离公共汽车站很远,要绕过我家住的机关大院。

教授离开了讲台,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头。

他疲惫地倚着椅子扶手,再没有课堂上的潇洒。

我心想他干脆变得更老些,就会有人给他让座了。

又恨自己不是膀大腰圆,没法给老师抢个座。

终于有一天,我在下车的时候对教授说:

“您从我们院子走吧,要近不少路呢。

教授不认识我,说:

“哦,你是我的病人吗?

我说:

“您刚给我们讲过课。

教授抱歉地笑笑:

“学生和病人太多了,记不清了。

“那个院子有人看门。

让随便走吗?

倒真是节约不少时间呢。

”教授看着大门,思忖着说。

“卖鸡蛋的、收缝纫机的小贩,都所向无敌。

您跟着我走吧。

我们院里还有一座绿色的花园。

”我拉着教授。

“绿色对眼睛最好了。

”教授说着跟我走进大院。

一个织毛衣的老女人在看守着大门。

我和教授谈论着花草经过她身边。

我突然像被黄蜂蜇了一下——那个老女人乜斜着眼在剜我们。

她的丈夫早就去世了,每天斜着眼睛观察别人,就是她最大的乐趣。

从此,我和教授常常经过花园。

一天,妈妈对我说:

“听说你天天跟一个老头子成双成对地出入?

我说:

“他是教授!

出了我们大院的后门就是他的家。

那是顺路。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

“妈妈相信你,可别人有闲话。

”我大叫:

“什么别人!

不就是那个斜眼的老女人吗!

不管怎么说,妈妈不让我再与教授同行。

怎么对教授讲呢?

我只好原原本本和盘托出。

“那个老女人,眼斜心不正,简直是个克格勃!

”我义愤填膺。

教授注视着我,遗憾地说:

“我怎么没有早注意到有这样一双眼睛?

”他忧郁地不再说什么。

下课以后,我撒腿就跑,竭力避开教授。

不巧,车很长时间才一趟。

走到大院门口,教授赶到我面前,说:

“我今天还要从这里走。

知识分子的牛脾气犯了。

“您要走就走吧。

”我只有加快脚步,与教授分开走。

我已看见那个老女人缠着永远没有尽头的黑毛线球,阴险地注视着我们。

“我需要你同我一起走。

”教授很恳切很坚决地说。

作为学生,我没有理由拒绝。

我同教授走进大院。

我感到不是有一双而是有几双眼睛乜斜着我们。

斜眼一定是种烈性传染病。

“你明确给我指一指具体是哪个人。

”教授很执著地要求。

我吓了一跳,后悔不该把底兜给教授。

现在教授要打抱不平。

“算了!

算了!

您老人家别生气,今后不理她就是了!

”我忙着劝阻。

“这种事,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放过去了呢?

”教授坚定不移。

我无计可施,况且我从心里讨嫌这种人。

我伸长手指着说:

“就是那个缠黑线团的女人。

教授点点头,大踏步地走过去。

“请问,是您经常看到我和我的学生经过这里吗?

”教授很客气地发问,眼睛却激光般锐利地扫描着老女人的脸。

在老女人的生涯里,大概很少有人光明正大地叫阵。

她乜斜的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