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7179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docx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要求

一、实验室的纪律要求

1•进入实验室后,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得大声说笑和打闹。

2.进入实验室后,对本组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如有缺损或失灵应立即报告,由教师修理或调换,不得私自拆卸。

实验结束时,应将所用仪器设备按原位放好,经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非本次实验所用的室内其他仪器,不得随便乱动。

4•在实验过程中,当仪器设备被损坏时,当事者应立即向实验室教师报告,由其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予检查或赔偿等处理。

5•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对所用的仪器设备及桌面、地面应加以清理,并由各实验小组轮流做全室的卫生整理。

6•完成实验后,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与实验报告的要求

1•每次做实验以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

2•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作风、严密的方法进行实验,认真记录好实验数据。

3.在实验课进行中要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实验课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要认真填写、整理实验报告,不得潦草,不得缺项、漏项,报告中的计算部分必须完成,同时要保持实验报告的整洁。

5•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并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上交。

实验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

(一)材料的表观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1砂的表观密度:

表1—4砂表观密度测定结果

试样编号

烘干的砂试样质量

m(g)

砂试样、水、容量瓶质量

m(g)

水、容量瓶质量

m(g)

a

表观密度

P'(s)=(F^Pw

m,叽—m

3

(g/cm)

平均表观密度

3

(g/cm)

1

2•石子的表观密度:

表1—5石子表观密度测定结果

试样

编号

烘干的石子

试样质量m(g)

石子试样、水、广口瓶、玻璃片总质量

m(g)

水、广口瓶、玻璃片总质量

m(g)

表观密度

宀mo宀

P(g)=(—ot)疋FW

mo+m)2_m

3(g/cm)

平均表观密度

3

(g/cm)

1

2

3

4

(二)材料的堆积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表1—6堆积密度测定结果

试样

编号

3

容量筒的容积V/(m)

容量筒

的质量m

(g)

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

量m

(g)

试样的堆积密度

徉_血_mj0Vo"

(kg/m)

试样的堆积密度平均值

(kg/m)

玻璃板、

容量筒的质量

m'1(g)

玻璃板、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

“2(g)

v「=(m5)

1000

松散堆积密度

1

2

1

密堆积密度

(五)材料的吸水率测试

实验日期:

湿

试样名称:

气温/室温:

表1—7吸水性测定结果

材料吸水率

材料干燥时的质量

m(g)

1

材料吸水饱和时的质量

m(g)

1

2

2

3

3

质量吸水率w质量=2^1x100%

m

1

2

3

试样质量吸水率计算平均值

体积吸水率

mit-mR

皿积=X-^X100%

m耳2。

1

2

3

试样体积吸水率计算平均值

四、实验小结:

实验二水泥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

水泥品种:

强度等级:

产品及名称:

出厂日期:

(一)水泥细度测试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1负压筛析法

表2—1水泥细度记录表

编号

试样质量m

(g)

筛余量(g)

筛余百分数

(%)

细度平均值

(%)

结果评定

1

2

3

2•水筛法

表2—2水泥细度记录表

编号

试样质量m

(g)

筛余量(g)

筛余百分数

(%)

细度平均值

(%)

结果评定

1

2

3

3•手工干筛法

表2—3水泥细度记录表

编号

试样质量m

(g)

筛余量(g)

筛余百分数

(%)

细度平均值

(%)

结果评定

1

2

3

(二)水泥标准稠度测试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1标准法

表2—4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记录表

水泥用量(g)

拌和用水量(mL)

试杆距底板高度

(mm)

标准调度用水量P

(%)

2•代用法

(1)调整水量法

表2—5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记录表

水泥用量(g)

拌和用水量(mL)

试锥下沉深度(mm)

标准调度用水量P

(%)

(2)不变水量法

表2—6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记录表

水泥用量(g)

拌和用水量(mL)

试锥下沉深度(mm)

标准调度用水量P

(%)

(三)水泥凝结时间测试

表2—7水泥凝结时间记录表

标准稠度用水量P

(%)

加水时刻ti

(时:

分)

初凝时

刻t2

(时:

分)

初凝时间t2-tl

(min)

终凝时刻

t3

(时:

分)

终凝时间t3-tl

(min)

结论:

(四)水泥安定性测试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1标准法(雷氏夹法)

表2—8水泥安定性记录表

试样编号

煮前指针距离mm

煮后指针距离mr

1平均值

结论

1

4

2•代用法(试饼法)

沸煮前试饼情况形容:

直径约;厚度

沸煮

后目测试饼情况:

结论:

_

(五)水泥胶砂强度测试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表2—9水泥胶砂强度测试记录表

受力种类

编号

3d

28d

何载

(N)

强度

(MPa)

平均强度

(MPa)

何载

(N)

强度

(MPa)

平均强度

(MPa)

抗折

1

2

3

抗压

1

2

3

4

5

6

结论:

根据国家标准,该水泥强度等级为:

四、实验小结:

实验三混凝土用骨料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头验记录

(一)砂的筛分析实验

 

表3—1砂子细度模数计算表

筛孔尺寸(mm)

9.50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筛底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百分率

a(%)

累计筛余百分率

A(%)

细度模数

—(A2.36+A.18+A060+AO.30

+A0.15)—5A4.75

M=

IVIx—

(100—A.75

根据计算出的细度模数选择相应级配范围图,将累计筛余百分率A(点)描绘

 

/

/

J

/

_1

/

/

/

/

/

0.150.300.601182.364.75

筛孔尺寸rTTim

対40蓟

IQO

/

/

/

/

/

7J

Lz

/

/

0.300.601.182.3G4.759.50

端孔尺寸*mm

204060

 

砂。

0300.60L1R2.364.759.50

筛扎尺寸fnim

图3—23区砂级配范围

406080'^.农*嘰滋士确

在该图中,连接各点成线,并据此判断试样的级配好坏。

结论:

据细度模数,此砂属于

试样名称: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

(二)砂子的含水率检验

试样编号

干燥浅盘的质量

(g)

湿砂样与干燥浅盘

的总质量m

(g)

烘干后的砂样与干燥浅盘的总质量m

(g)

砂的含水率

W(%)

平均含水率

WS(%)

1

2

表3—2含水量测定表

(三)石子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检验

试样名称:

气温/室温:

实验日期:

湿

 

表3—3石子松散堆积密度实验计算表

序号

容积筒

质量mi

(kg)

容积筒加石子质量m

(kg)

石子质量

(m-m)

(kg)

容积筒容积

(L)

堆积密度

(kg/

堆积密度平均值

(kg/m)

1

2

 

表3—4石子紧密堆积密度实验计算表

序号

容积筒

容积筒加石子

石子质量

容积筒

堆积密度

(kg/

m)

堆积密度平

质量m

质量m

(m-m)

容积

均值

(kg)

(kg)

(kg)

(L)

3

(kg/m)

1

2

 

表3—5石子空隙率计算表

石子表观密度P(kg/m)

石子的松散堆积密度P為

(kg/m)

石子的空隙率(%)

(四)碎石或卵石颗粒级配实验

试样名称: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表3—6石子颗粒级配记录表

筛孔尺寸(mm)

筛余质量(kg)

分计筛余百分率a

(%)

累计筛余百分率A

结果评定:

最大粒径:

mm

级配情况:

o

(五)石子含水率检验

试样名称: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表3—7石子含水率检验计算表

干燥浅盘的质量

(g)

未烘干的石子

与干燥浅盘的

总质量(g)

烘干后的石子

与干燥浅盘的

总质量(g)

石子含水率

(%)

石子平均含水率

(%)

四、实验小结:

实验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一、设计资料

某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不受雨雪影响),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为,施工要求坍落度为mm,施工单位的强度标准差为

MPa所用原材料为:

水泥:

,实测强度fce=MPa,密度Pc=g/cm3;

砂子:

密度ps=g/cm;堆积密度p1os=

kg/m3;

石子:

密度pg=g/cm;堆积密度p1og=

kg/m3;

水:

自来水

施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石子含水率为。

分组资料:

第一组为梁、C20;第二组为梁C25;第三组为梁C30;第四组为柱、C20;

第五组为柱C25;第六组为柱C30

二、实验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

1计算初步配合比

初步配合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量/kg

质量比

水泥

2、(实验五)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

(一)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测试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粗骨料种类:

;粗骨料最大粒径:

砂率:

;拟订塌落度:

表4—1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表

材料

水泥

砂子

石子

外加剂

总量

配合比(水泥:

水:

砂子:

石子)

调整

每立方混凝土材

料用量(kg)

、八

试拌15L混凝土

材料量(kg)

表4—2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实验记录表

材料

水泥

砂子

石子

外加剂

总量

塌落度值(mm)

调整后

第一次调整增加量

(kg)

第二次调整增加量

(kg)

合计(kg)

塌落度平均值:

;

粘聚性评述:

保水性评述:

和易性评定:

(二)用维勃稠度法测试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粗骨料种类:

;粗骨料取大粒径:

砂率:

:

拟订塌落度:

混凝土配合比(水

泥:

水:

砂子:

石子):

维勃稠度值:

(三)混凝土拌和物和表观密度测试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经和易性调整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泥:

水:

砂子:

石子):

表4—4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实验记录表

试样编号

容积筒与试样的总质量m

(kg)

容积筒的质量

m(kg)

混凝土拌和物质量

(mm)(kg)

容积筒的容积

V0(L)

拌和物表观密度

3

pc,t(kg/m)

1

2

3

四、实验小结:

3、计算基准配合比(根据和易性调整合格后各材料用量及混凝土拌合物实测表观密度值,计算出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

基准配合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量/kg

质量比

水泥

4、(实验六)普通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的依据)

、实验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

(一)普通混凝土强度测试试件成形与养护

湿度: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表5—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成型与养护记录表

成型日期

水灰比

拌和方法

养护方法

捣实方法

养护条件

养护龄期

欲拌混凝土强度等级

(二)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

实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

表5—2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记录表

试块编号

试件截面尺寸

受压面积A

(mni)

破坏荷载F

(N)

抗压强度f

(MPa)

平均抗压强度fCU

(MPa)

试块长a(mm)

试块宽b(mm)

1

2

3

结果评定:

根据国家规定,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四、实验小结:

 

钢筋实验

实验七

「、拉伸实验

(1)目的与要求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步骤

拉伸试验报告

实验日期

钢材品种

钢筋级

强度等级代

样编号

试件尺寸

屈服载荷Ps

(kN)

取大载

荷R

(kN)

断后标

距Li

(mr)i

屈服点

CTS

(MPa

抗拉强度

Tb

(MPa

伸长

$

(%

试样直

径do

(mrh

横截面

积F

(mr2)

标距Lo

(m2

备注

如拉断处位于标距端点上或标距之外,伸长率无效,应重做实验。

、实验小结: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