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6962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docx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会计人员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对会计信息需求度的增高,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外部压力也越来越大,不断出现的企业造假和会计人员以权牟利的事件,极大地降低了利益相关者的信心指数,使我们意识到资本市场多样化的财务行为与多元化的财务关系同样需要诚信的价值。

正确认识和分析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按照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具体要求和会计工作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

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策

【正文】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

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

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

1.4客观公正 。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

做好会计工作,无疑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有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同样重要,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1.5保守秘密 。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到本单位的重要机密,如对企业说来,关键技术、工艺规程、配方、控制手段和成本资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明显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对被泄密的单位是非常不公正的。

所以,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是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保守,不能信口吐露,也不能为了一已的私利而向外界提供。

 

2.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更加具体地阐述会计职业道德失衡的带来危害,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造成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流失 。

从会计信息角度上来看,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会带来两种严重的后果,一种是低估收益和资产、高估成本和负债,这会使成本虚增、利润降低,在此掩护下,大量灰色收入避开国家财税部门的监管,偷漏了应上缴给国家的有关税收,导致国家税收的减少。

 另一种是高估收益和资产、低估损失和负债,这样会导致利润虚增,从而获得更高的工资与福利,变相的侵蚀国家资产。

同时,会计造假也掩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经营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通过非法的合资、联营、虚假的捐赠等手段,使大量的国有资产以极低的价格转让到个人名下,变相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2 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 。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还反映为以损害企业的利益为代价,谋求小团体或个人的私欲,从而严重侵蚀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失真的会计信息也无法使企业所有者、投资方、经营管理当局和职工群众了解本单位的真实情况,无法有效地把握未来和做出决策,使得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乃至处于难以维继的状态。

 

2.3 损害会计人员自身的地位 。

诚信是一个会计工作者的生命,在会计工作中如果没有诚信,要想能在企业、单位中获得尊重和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会计工作者在实际中不讲诚信,轻者违背会计职业道德,不得再从事该行业,时时受到道德的谴责,重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2.4 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

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是密切相关的实际经济业务,会计职业道德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职能被削弱。

会计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既没有真实地对生产和管理过程进行准确记录和监督,又没有反映经济生活的真面目,这使得会计信息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会把国家的投资方向引入歧途,导致做出错误的财政支出计划和分配的政策,使国家的投资者,债权人,银行和其他机构相关企业做出错误的判断。

 

2.5 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会计人员在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时可能会造成虚假繁荣,在这些虚假信息的指导下或许会导致经济扩张。

一旦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它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引起信贷和债务的一系列变化,导致失业人数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3.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从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微观层面来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贪污挪用公款、弄虚作假的重大案件屡屡发生。

部分公司受利益驱动,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会计造假案频发;腐败、特权及公司上市的暗箱操作等等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诱因。

另一方面,中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会计教育的内容注重讲授会计理论知识或培训业务能力,而忽视了职业道德观念的教育。

同时,中国对会计道德尚未形成有力的社会评价及鼓励支持机制。

中国对经济犯罪的惩罚轻、力度不够,使得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以换取相对于犯罪成本而言大得多的经济利益.因此,迫切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3.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顽症。

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

会计信息的过失性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

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缺乏公正客观的工作态度,会计监督名不副实这些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我国会计职业界道德意识的成熟程度还不够。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因而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其主要表现在:

3.1.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

3.1.2.授意、指使、强令变动会计数据,造假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

3.1.3.帐外设帐;转移财产、偷逃税收;

3.1.4.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3.1.5.违法违纪手段隐藏,做假技术不断发展;

3.1.6.会计工作中有法可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

3.2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

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

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3.3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

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

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的现象。

3.4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5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

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4.1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内部原因 

4.1.1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核算不实及缺乏有效的程序控制等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如发票、有价证券及有关会计图章的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不相容岗位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据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企业对外投资因缺乏有效的程序控制而造成“黑洞”等等,这些现象的结果终将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债务不清。

 

4.1.2 从属单位领导,个人独立性弱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下进行的,企业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只是单位内部受聘、受雇的一般从业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与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以及任职产生的业绩。

正是由于这种从属性往往会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的位置。

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就会面临着若坚持准则与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现象。

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就是企业负责人授意、指示、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4.1.3 抵制不正之风的自觉性差 

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与否,最为关键的是会计人员自身。

有些会计人员对违背会计法则的现象视而不见,生怕受到打击迫害,或者为了行业利益而“出谋划策”参与违法活动。

这是自身自律能力不够的表现。

加上行业的自律环境不完善,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放松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从而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会计职业道德除了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外,最根本的还是会计人员个体的问题。

 

4.2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外部原因 

4.2.1 法律和相关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此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重大变化。

而现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关于会计核算流程、岗位设置、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会计档案管理等的规定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企业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修订工作刻不容缓。

 

4.2.2 会计制度自身的局限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我国相关的会计制度法规还不健全,起不到应有的威慑和防范作用。

许多法律法规都是由所谓的“主管”部门负责主持起草,这些部门想方设法利用立法的机会扩大本部门利益的倾向便非常明显,各部门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通过立法设立行政处罚权,极力争取和维护本部门权力,权力的部门化倾向不容忽视。

4.2.3 社会道德环境恶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

市场经济主要强调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讲究一切工作都要有利可图,是否办事以及办到何种程度多数是金钱说了算,这就严重的腐蚀着人们的心理,考验着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导致了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不讲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会计业同样经历着经济发展和道德考验的困境。

 

4.2.4 会计监督体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三部分。

其模式以内部监督为基础,强调内外结合,即以政府监督为重点,强调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体现了监督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公正性,保证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应有的监督作用未能有效进行。

4.2.5 会计失信成本低,处罚较轻 

会计造假的闹剧不断上演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

如《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巨额经济和政治收益而言,这种造假成本太过于低廉。

 

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

这就减弱了法律的效力。

在具体的规定上现有的一些治假法规、处罚规定也显得过宽。

5.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5.1内部的影响因素 

5.1.1. 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会计操作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受聘、受雇于会计控制者。

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虽然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更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但是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达到这种程度。

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两难选择,若坚持职业道德,就很有可能会被辞退下岗,因而有些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地做假账。

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

 

5.1.2. 会计人员的总体道德素质偏低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是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

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

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

在会计大中专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

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内容,大多只是走走形式,但实际很少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5.2外部的影响因素 

5.2.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人们价值取向的偏差 

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影响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会计领域同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一样遇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困惑,物质利益原则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些会计人员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由于缺少社会道德的强有力的引导,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做人的基本原则发生了变化,为了追求自身、小团体利益,不顾他人及社会公众利益,不择手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丧失了会计职业道德。

 

2. 政府监督不力,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恶性循环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5.3.会计制度本身有待完善 

5.3.1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现代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

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有关这些会计分支,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制度或准则规范,使得现行会计规范在内容上残缺不全。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

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办法,包括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和办法、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

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这一方面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往往导致企业成本不实、帐目不清、数据不真。

 

(2)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受到损害 

会计制度作为指导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也即各企业会计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报告,但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监督措施不力,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会计处理上“各尽所需”,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置会计制度规定不顾,完全按厂长、经理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帐”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

另一方面,由于执法不严,纵容了违规违纪行为,比如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是“限期纠正”、“下不为例”,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一些企业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6.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提出的有效措施 

6.1. 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以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在会计监督方面,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

 

记帐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 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2. 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

 

6.2.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系统是遏止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4. 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5. 强化会计监督 

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越大,就更需要制约,理财权力越大,就更需要会计监督。

因此,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

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 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包含的对象是我国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及其领导。

具体记录的信息应包括四个方面,即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

诚信档案主要记录会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

7.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除上述人员外,对因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要求之明确,措施之严厉,前所未有。

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实践活动。

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立信乃会计之本,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诚信,永远是为人之本;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诚信乃是会计事业的生命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广大会计人员应与时俱进,按照新时期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