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67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doc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

歌楼听雨

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方案

厂前区和装置区共有现浇砼框架7个,因此编制基础和主体钢筋、模板、砼施工方案一个,其余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参见施工组织设计。

1现浇钢筋砼框架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定位→绑扎基础、框架柱主钢筋→安装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砼养护→测量放线定位→绑扎首层框架柱钢筋,搭设脚手架→支设首层框架柱及梁底模板→绑扎首层框架梁钢筋→支首层梁侧及楼板底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浇注首层框架柱、梁、楼板砼→砼养护,拆除模板→逐层循环向上施工直至结顶

2基础工程

2.1钢筋工程

2.1.1钢筋预制

本工程所用钢筋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施工前必须试验合格后方可采用,焊接接头钢筋均应在现场取试件,并有见证取样人在场,经送检合格格后方可焊接。

钢筋加工:

现场设置钢筋加工车间并配备钢筋加工机具如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闪光对焊机、电渣压力焊机等。

钢筋运输:

按施工平面布置要求,钢筋原材料运至现场,分类堆放,按图配好的钢筋成品采用吊车直接吊至施工位置。

钢筋施工:

钢筋正式施工前,应对焊接试件进行焊接性能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钢筋的焊接。

钢筋配料根据配筋图,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定配料单,申请加工。

钢筋制作:

钢筋除锈。

钢筋除锈一般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机械方法除锈。

钢筋的弯曲成型。

一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

梁箍筋弯钩做成135°弯钩时。

钢筋对焊。

对焊前应将端头150mm范围内清除干净,钢筋端点头有弯曲,应予以调直或切除;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以利于均匀受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直径轴线垂直;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变为黑红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做好对焊试件,不小于2个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批量焊接;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

2.1.2钢筋绑扎与安装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绑扎架等;准备控制砼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其厚度应等于砼保护层厚度。

框架柱柱筋要按其位置要求插入,位置准确,下伸长度、预备长度满足设计要求,上部接头处钢筋接头相互错开,满足在同一载面(间距35d>500)内接头截面积不大于钢筋总面积的50%。

钢筋相互间应绑扎牢固,以防浇捣混凝土时,因碰撞、振动使绑扣松散、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绑扎钢筋时,应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不得有负误差。

留设保护层,应以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垫块,将钢筋垫起,严禁以钢筋垫钢筋,或将钢筋用铁钉、铅丝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钢筋排列稠密,以致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浇筑时,可同设计人员协商,采取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钢筋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完成防雷接地连接。

2.2基础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砼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工程基础施工采用组合钢模板。

钢筋绑扎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模板,模板接缝处,应夹5mm厚海绵条,以防止漏浆。

工艺流程:

清理墙基杂物→弹线定位→模板就位拼装→支斜撑杆→校正模板垂直度→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养护。

2.3基础砼工程

现场设置搅拌站,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准确计量,严格控制砼塌落度,振捣密实,按规范要求养护,具体详见主体砼工程。

3主体工程

3.1钢筋工程

本工程所用钢筋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施工前必须试验合格后方可采用,焊接接头钢筋均应在现场取试件,并有见证取样人在场,经送检合格格后方可焊接。

钢筋的配料、除锈、弯曲、成型、钢筋的闪光对焊参见基础钢筋工程。

3.1.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在施工现场进行下料、成型、制作,现场布置配套的加工机械设备,具体布置位置见现场施工平面图。

钢筋除锈:

钢筋除锈一般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机械方法除锈。

钢筋的弯曲成型:

一级钢筋末端作180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梁柱箍筋弯成1350弯钩,其直线段长度:

梁不小于6d、柱子不小于10d。

二级钢筋末端做900或1350弯钩时,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

弯起钢筋中部位弯折外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3.1.2柱钢筋绑扎

柱子钢筋接头位置:

柱子钢筋每层设一个接头,位置在板面750mm高以上,并相互错开,接头按规范要求在同一断面内小于等于50%的钢筋总面积。

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

3.1.2.1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电渣压力焊连接竖向受力钢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3.1.2.2施工方法:

套柱箍筋:

柱筋绑扎前,先按图纸要求的间距,算好每根柱子的箍筋数量。

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予留钢筋上,然后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接长柱子钢筋。

在柱子主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线,按已划好的钢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箍筋接头要错开。

箍筋要与主筋垂直,绑扎牢固。

柱筋保护层厚度按设计要求在主筋上绑扎保护层垫块予以保护。

3.1.3梁钢筋绑扎

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次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放主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箍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箍筋在叠合处弯钩,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0,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5d。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节点边缘50mm处。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放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筋为双排时,可用短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为:

Ⅰ级钢筋35d,Ⅱ级钢筋45d,Ⅰ级钢筋另加弯钩。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得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变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何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

梁内应在有构造柱的地方预插构造柱钢筋,伸入梁内40d。

3.1.4板钢筋绑扎

3.1.4.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3.1.4.2施工要求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

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为15mm,(厚度≤200时,厚度=200时,厚度≥200时),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3.1.5楼梯钢筋绑扎

3.1.5.1工艺流程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

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

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绑扎架和控制砼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等。

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先研究逐根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联系,确定支模绑扎顺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板钢筋绑扎时,水平筋伸入两端墙内35d,接头应错开,在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不超过总数的50%,按设计要求绑扎拉钩,应绑扎牢固,以控制两层网片的净距。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主梁上次梁处两侧均须设附加箍筋及吊筋。

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净距要有30mm,以利于浇筑砼。

钢筋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能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相隔交错扎牢。

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踩下,特别是挑檐、悬臂板等,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

图纸中未注明钢筋搭接长度均应满足构造要求。

3.1.6钢筋的焊接

3.1.6.1电渣压力焊(用于柱钢筋)

钢筋焊接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得用锤击矫直。

在正式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之前,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作试件送试,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

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当采用半自动控制焊接设备时,应按照确定的参数设定好设备的各项控制数据,以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可靠。

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焊接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互检,若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应切除。

3.1.6.2闪光对焊(用于梁、板钢筋)

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试焊、作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焊接------质量检验。

焊接工艺方法选择:

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采用连续闪光焊所能焊的最大钢筋直径为28mm。

试焊、做焊前试件:

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

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保证焊接接头位置和操作要求:

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

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电极钳口变形应立即调换和修理。

钢筋端头如起弯或成“马蹄”形则不得焊接,必须煨直或切除。

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

焊接过程中,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要随时清除干净。

接近焊接接头区段应有适当均匀的镦粗塑性变形,端面不应氧化。

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在钢筋对焊生产中,焊工就认真进行自检,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