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02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2008.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复习2008.10绪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系统化、理论化的的世界观世界观。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方面内容:

问题,有两方面内容:

(1)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划分了唯心主义与划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

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义。

第一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二、物质观二、物质观a古代朴素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义的物质观的物质观:

“水水”、“火火”、“五行五行”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子论原子论”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但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觉而存在,但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

三、意识观三、意识观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劳动在意识产生的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3、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的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的反映。

反映。

4、意识的、意识的特点特点是:

是:

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上是主观的。

四、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世界统一四、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世界统一于于物质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质的存在方式。

五、实践极其意义五、实践极其意义1、实践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的物质活动。

2、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三个特点。

三个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的实践、科学研究的、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的实践、科学研究的实践、社会关系的实践。

实践、社会关系的实践。

4、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第二节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的观点。

1、联系就是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发展的实质就是:

、发展的实质就是:

“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灭亡。

”区别新旧事物的唯一标准:

区别新旧事物的唯一标准:

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进方向。

然趋势和前进方向。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实质和核心。

心。

1、矛盾: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事物之间既相互矛盾: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事物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即对立和统一。

联系,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即对立和统一。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见见P37

(1)同一性的作用;()同一性的作用;

(2)斗争性的作用。

)斗争性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

指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

指矛盾的共性共性,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指矛盾的指矛盾的个性个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见书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见书38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的必然结果。

(2)量变与质变也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的质变,)量变与质变也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的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意义略)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意义略)四、四、辩证否定的内容:

辩证否定的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实质是“扬弃扬弃”。

五、五、规律规律:

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六、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六、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目的性和计划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指导和调控作创造性;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指导和调控作用。

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关于感性认识: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2感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有:

感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有:

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知觉和表象。

2、理性认识:

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理性认识:

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基本形式有:

和规律的认识。

基本形式有:

概念、判断和推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

三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四、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四、马克思主义真理观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

确认识。

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

三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真理的本性:

真理的本性:

2实践的特点:

见书实践的特点:

见书66。

第三章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历史观及其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历史观及其的基本问题:

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原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原理1、生产力生产力:

人类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自改造自然然和利用和利用自然,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性力量。

性力量。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三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三要素。

2、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的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是生产关系的三要素。

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是生产关系的三要素。

3、二者的辩证关系:

、二者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即有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于生产力生产力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义。

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经济基础础还还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就对社会发展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就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起促进作用。

上层建筑不上层建筑不适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济基础的要求,它就会对社它就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动力,也是判断也是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志。

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志。

二二、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

的总和。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社会形态: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三、社会形态: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二、二、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身和初级形态,当市场成为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身和初级形态,当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