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生产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4454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莲生产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白莲生产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白莲生产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白莲生产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白莲生产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莲生产技术.docx

《白莲生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莲生产技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莲生产技术.docx

白莲生产技术

白莲生产技术

白莲生产技术

一、新品种简介

(一)太空3号

1999年通过江西省科委科技成果鉴定,2000年县农业局从广昌引进,并获成功。

宜田栽,亩产干通芯莲95—100公斤。

最高亩产干通芯莲150公斤,品质优,是目前最优秀的子莲新品种之一。

形态特征:

花粉红色,羊角瓣,叶上花。

花蕾桃形,红色。

花径20—25厘米,花瓣14—17厘米,花瓣卵形,瓣脉明显。

雄蕊多数,附属物较大,乳白色。

花托倒圆锥形。

莲蓬碗形,蓬面平,结实率84.6%—89.7%,莲子卵园形,千粒重(干通心莲)1060克。

株高72—129厘米,叶径36—60厘米,叶色深绿。

花期110—112天,采摘115天,全生育期190—199天。

(二)建选17号

建选17号是县农业局于2005年从福建建宁县莲科所引进,当年在县农科所试种,表现出生长势强、花期长、莲大粒多、高产、优质等特点。

3月底至“清明”前后移栽,4月中旬萌发,发苗快,主茎第3立叶开始基本1叶1花,5月上旬始蕾,5月下旬始花,盛花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9月下旬终花。

有效花期约105天,比太空莲3号长15天左右,莲子采摘期约112天。

基杆粗壮,株高75—145㎝,叶面径45—75㎝,叶色深绿,成熟叶背淡青色。

花蕾长卵开,花色白爪红(瓣尖淡红),叶上花,花径25-29㎝,花单瓣,花瓣18-22枚,花瓣长椭圆形,雄蕊270-360枚以上。

花托漏斗形。

莲蓬扁圆形,蓬面平,蓬面径11-16㎝,心皮数较多,平均约25枚,结实率72—85%,如用蜜蜂或人工授粉结实率达95%以上。

其通心白莲粒圆润,色泽洁白,百粒干重约103g,品质优,生长势极强,田间观察较抗腐败病和叶斑病,适应性广,适宜田栽和塘栽。

二、白莲的生长习性

白莲原产于亚洲南部热带与亚热带沼泽地区,性喜地势低湿,水源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温度适中偏高的环境条件。

1、水:

白莲对水生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对水位和水质仍有一定的要求。

幼苗期一般要求浅水,以3—10厘米深为宜。

水位太高影响泥温;成苗期和花果期可以稍深些,以13—16厘米深为宜。

整个生长季节均不能断水,应保持一定水层,即使进入休眠期也要有一定的薄水或田间保持湿润。

生活污水对白莲的生长无多大影响,但工业污水如含有酚、氰成分会造成莲株死亡。

水分如从叶柄和花梗的折断处进入,会导致新生地下茎腐烂,生产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叶梗和花梗,不能随意折断。

白莲适宜较高的空气湿度,以相对湿度73—85%为宜。

2、土壤:

白莲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若遇障碍物,顶芽能偏转方向继续生长。

土质肥瘦直接影响白莲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白莲耐肥性特强,喜有机质多而肥沃的粘质壤土。

要求土深30厘米左右,土层过深,藕易深钻,挖藕不便。

白莲在PH5.6—7.5的土壤里均能生长,以PH6.5最为适宜。

3、光:

白莲为喜光植物,荫蔽弱光照不利白莲的生长,4月初到10月初需要总日照时数1000小时左右。

在强光照条件下温度较高,地下部生长迅速,地上部发育也快,开花早而多,灌浆结实快,结实率高。

4、温度:

白莲喜温暖,生长季节最适气温为20—30℃,水温21—25℃,栽种要求日平均气温度在15℃以上,否则幼苗生长缓慢,或造成烂苗。

6月份日平均气温达25℃左右,莲开始繁茂生长温度对白莲的开花有直接的影响,单花发育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孕蕾期所需天数也不同。

5月份约需15天以上,6月份12—14天,7月份只需用10天左右。

但遇持续的烈日高温(40℃左右),则不利白莲的生长发育。

生长中后期(花果期)要求昼夜温差较大,以利壮籽结实。

5、风:

白莲畏惧大风,莲叶和花果均靠较细而脆的叶柄和花梗支撑,而叶片大易招风,加之植株地下部的固定力较差。

因此,白莲的生长季节尤其是花果期最忌大风。

强风暴雨会折断叶柄和花梗,引起地下茎腐烂和荷叶失水枯萎,风雨还会严重影响受精结实,造成莲子减产。

三、白莲的生育特性

白莲的一个年生长周期可分为幼苗期、成苗期、花果期、成藕期和越冬期。

1、幼苗期种藕萌发至第一片立叶出现为幼苗生长期。

一般4月上旬开始萌芽,长出1-3片浮叶,然后种藕先端的顶芽向前生长形成藕鞭,再长出浮叶,一般长3-5浮叶后抽生立叶,历时35天左右。

此阶段气温较低,莲株生长缓慢,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藕的贮藏养分。

2、成苗期第一片立叶出现到现蕾为成苗期。

进入成苗期后,莲苗处于当年的自养生长阶段。

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开始同步生长,平均4-6天地下茎延长一节,抽出一个庞大的分枝系统。

地下茎的节部向下长根,向上抽叶,一般太空莲第一片立叶开始现蕾,此阶段莲苗需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肥料。

并且要求高而稳定的气温。

3、花果期现蕾到终止叶出现为花果期。

莲花是陆续开花的,一般太空莲的花可延续3-4个月。

地下茎长了3-7节以后,各节的叶腋下发育出花芽,花原基着生于幼叶基侧端,与其并生,数日后叶芽和幼小的花蕾先后出水,最后花梗伸长直至高于叶片之上。

单花发育分孕蕾和开花2个阶段,孕蕾期长约2个星期,开花期可持续3-4天。

从心皮完成受精到种子发育成熟约需30天,分2个阶段,先是果实发育成熟,后是种子发育成熟。

授粉后5-7小时花粉管进入珠孔,精卵结合。

受精卵逐渐发育,心皮不断增大,花托也逐渐膨大。

约经20天左右,心皮发育增大到最大限度,呈椭圆形,胚芽、子叶和种子内部的其他器官形成。

此后心皮停止生长,开始转色进入种子成熟发育阶段。

经10天左右种子完全成熟,这时果实干缩,变为黑褐色,一个心皮形成一个小坚果,群众称之为“铁莲子”。

4、成藕期终止叶出现至地上部枯萎为成藕期。

秋后,白莲的地上部营养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叶柄渐短,体内营养流向由地上部转入地下部,藕鞭的先端逐渐增粗肥大,积累和贮存丰富的营养,形成肥硕的地下茎——藕。

一般地下茎第15节以后开始成藕,藕的形成过程大约需经15-20天。

成藕期的特点是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渐止,但植株内部营养物质转化加速,地下茎增粗肥大。

这时需要一定的土温,因此在管理上要求浅水,以利提高土壤温度,加速藕的形成。

5、越冬期自植株地上部变黄枯萎、地下茎(藕)形成,直到翌春叶芽、顶芽萌发止,为白莲的越冬期,也称冬休眠期。

一旦新藕形成,地上部便逐渐枯萎,藕可以泥土中越冬,越冬期一般为5个月。

越冬期的特点是原植株除了新形成的藕外,其他部分都已枯萎死亡,藕在泥土中处于休眠状态,生命活动微弱。

此时只要泥土不冰冻,就能安全越冬,要求经常灌水保持湿润。

四、白莲高产栽培技术

1、莲田选择和整理

选择有灌溉条件、阳光充足、地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冬闲田或绿肥田为好。

土质以壤土、粘壤土、粘土为宜,灌溉便利的砂壤土也可,土壤PH值6.5-7。

瘠薄砂土田、常年冷浸田、锈水田不宜种植。

莲田整理要求精耕细作,做到深度适当,土壤疏松,田面平坦,施足基肥。

冬闲田,冬季深耕深灌,每亩施入栏肥2000—2500公斤,开春再进行两耕两耙,第一次翻耕后亩施石灰25—30公斤,以促使绿肥腐烂,若绿肥亩产在2000公斤以上不需再施栏肥,产量过低,必须补施部分栏肥。

2、种藕选择

种藕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与质量,必须认真对待。

选种包括确定优良品种和选择健壮藕种两方面内容。

在选择种藕时,要选品种纯正、上年单产高、未发生病害的留种田里的种藕,做到边选边挖,以具有本品种特性、色泽新鲜、藕身粗壮、节间短、无病斑、无损伤、顶芽完整,具有三个节以上的主藕作种。

3、施足基肥,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施足基肥:

结合莲田整理,每亩施足栏肥2000-2500公斤,绿肥田配施30公斤石灰。

移栽前一天,亩施碳铵20-2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作面肥,以确保基面肥充足。

适时移栽是提高单产、确保高产的重要环节。

过早移栽,土温低,栽后生长缓慢,藕身和顶芽容易受冻害;过迟移栽顶芽伸长,易损伤折断,同时生育期缩短,难以获得高产。

一般掌握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5℃以上,即清明前后移栽为宜。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莲子获得高产的基础。

据试验密度过高花期采摘期能明显提前,且荷梗增高,花蕾数增多,但莲蓬偏小,实粒数减少,结实率、百粒重略降,产量并不最高。

况且由于用种量增加,成本增加,管理上也带来诸多不便。

密度太低,易造成每亩的莲蓬数不够,难以获得高产。

莲子的种植密度只要掌握在莲子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能使地下茎走遍全田空隙,能发挥出最大的光合效率即可。

一般以每亩种植120-150芽为宜。

4、中耕除草,清除寡荷。

莲子从移栽到荷叶封行,先后要进行2-3次耕田除草。

当莲主茎抽出第一片立叶时开始耘田,之后每隔10-15天耘田一次,到荷叶封行为止,耘田前先行排水,只保持泥皮水,耘田时应将杂草拔尽并埋入泥中,达到泥烂、平面、无杂草的要求。

耘田结合追肥,可深施肥料,提高肥效。

莲子对除草剂特别敏感,选择除草剂时应特别慎重,一般用莲田专用除草剂。

寡荷是指同一节上未抽出花蕾的荷叶,这种荷叶在花果期无多在作用,只会消耗养分,增加田间阴蔽,因此,在最后一次耘田时应摘除一部分寡荷卷缩打一个结,而不将荷叶摘下,以免折断荷梗。

5、科学管水,调整藕鞭。

“莲子终生不断水”。

苗期如断水过久,轻则生长迟缓,重则苗枯死;花果期如遇旱情,会造成减产,甚至无收。

种藕移栽后的生长初期保持3-6厘米浅水,进入花果期水深10-12厘米,盛夏高温季节,可保持水层在20厘米以上,以降低土温。

莲子采收完毕,仍不可断水,要保持田土湿润。

莲藕进入成苗期后长势转旺,有的藕鞭顶芽会向田埂方向生长,应及时将藕鞭顶芽轻轻拨向田中心。

田间藕分布不均匀的地方,亦可通过拨藕头来作调整,使全田均衡生长。

为防止藕过于脆嫩而折断,应选择在晴天下午茎叶柔软时进行,并注意切莫将顶芽拨断。

调整藕鞭一般从5月下旬开始,需2-3次。

6、科学施肥

白莲生育期长,耗肥量大,而莲子根系吸肥能力较弱,施肥应强调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吃多餐施追肥,适补微肥。

白莲大田追肥亩总用肥量折尿素40公斤、氯化钾20公斤、硼砂2.5公斤左右,施肥时掌握“苗肥轻、花肥重、子肥全”原则,分期多次施用。

第一立叶抽生后(成苗期)结合第一次耘田追苗肥,亩用尿素5公斤、氯化钾2.5公斤。

点施莲苗周围,或用进口复合肥15公斤点施。

施肥后即行耘田,并灌水6-7厘米,以防肥害。

始花期重施花肥,于第一花蕾出现时施用,亩施尿素7.5公斤加氯化钾4公斤(或饼肥30公斤,或复合肥20公斤)全田均匀撒施,不能将肥料撒到荷叶或花上,田间保留3-5厘米水层。

结蓬初期施壮子肥。

亩施尿素7.5公斤、氯化钾4公斤、硼砂0.5公斤,施肥方法同上。

之后每过10-15天施一次追肥,全程6-7次。

7、莲种留种

莲种的优劣,直接关系次年的产量和品质。

选当年产量高、质量好、无病害、莲田背风向阳、田脚较浅、肥力中上的田块作种藕。

当年莲蓬采摘时保留同节莲叶,收获完后仍不放松莲田的管理,可追施一次尿素,每亩用量2-2.5公斤,这样可以保持后把叶与终止叶的叶色青绿,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多,种藕膨大肥壮.种藕田不能断水,冬季也保持有水或湿润。

经过以上管理工作的种藕田,藕身肥大,生命力强,栽后易成活,生长快,莲株抗病能力强.留种田的面积以次年实栽面积的15%留足。

五、白莲病虫害防治

(一)莲藕腐败病

莲藕腐败病又称莲藕枯萎,是我县白莲病害中为害性最大的一种,受害白莲一般减产幅度12—40%。

主要症状:

主要发生在地下茎部分,造成变褐腐烂,致地上部枯萎。

地下茎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作横切面检查,其内部导管部分淡褐色至褐色,发病重变褐色至紫褐色、腐败。

植株先沿叶缘呈青枯斑块,以后四周连片,并向内逐渐扩大,最后整个叶片变褐色焦枯,叶柄端多呈弯曲状,褐色干枯,最后整个叶柄褐色干缩。

病原:

莲藕腐败病(枯萎病)系尖镰孢菌莲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

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球形或拟球型。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4—28℃,最低温度10℃,最高温度33—36℃,最适酸碱度PH7.2。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随同病残体遗留在田土中越冬,种藕也可带菌,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

如栽植带菌种藕长出的植株即是病株。

如用无病种藕栽植,病菌可从种藕的伤口侵入,导致发病。

我县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田间陆续出现,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为害也相当严重。

7月中旬以后发病减轻。

莲田中的食根金花虫和潜根线虫咬食根茎所造成的伤口,增加了病菌入侵机率,有利于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健壮无病种藕,推广抗病高产良种。

目前良种有太空3号、36号、建选17号。

2、合作轮作,莲田不宜连作,应合理轮作,轮作以白莲—水稻—冬浸或白莲一泽泻的形式最好。

3、冬浸控害。

对来年准备种莲的田块,冬季灌水耕耙平整冬浸,可杀灭大量分生孢子和抑制厚坦孢子的形成。

4、生石灰土壤消毒,亩施石灰75—100公斤,既杀菌又能改善土壤酸碱度。

5、加强田间管理。

施肥宜用腐熟有机肥料,防止未腐熟肥料容易发酵伤根。

忌偏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尽量少施或不施过磷酸钙,提倡施用白莲专用肥,增补硼锌肥,科学灌水。

6、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做到预防为主,适时防治。

(1)认真抓好种藕消毒种藕栽植前用“绿亨一号”3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闷浸12小时,可杀灭大量病菌。

(2)及早抓好大田药剂防治当白莲生长3—4片立叶时,亩用“绿亨一号”4000倍液灌施一次走鞭,发病盛期亩用“绿亨一号”5000倍液或用40%恶霉灵水剂加70%甲基硫菌灵或75%百菌清或58%甲霜灵100克加20%纹特佳40克喷施,发病较重田块需连喷两次以上,每次间隔时间4—5天。

(二)叶枯病

1、症状

叶片呈黄色至深褐色而枯死。

发病初期,叶缘发生黄色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间扩展;病斑由黄色变成黄褐色,最后从叶肉扩及叶脉;病斑呈深褐色,全叶枯死,形成火烧,严重影响产量。

2、发病规律

我县一般5月底6月初开始发病,7-8月最严重,9月份以后下降。

高温多雨,莲田肥力不足,种植过密,植株生长弱,管理粗放时多易发病。

3、防治方法

第一,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剪除病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第二,合理密植,及时追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肥和钾肥。

第三,及时用药,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每周喷施一次,连续2-3次。

(三)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又称莲纹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

其分布极广,全县均普遍发生,此虫食性很杂,寄主极广,为害作物有莲、花生、芋、烟、玉米、瓜类、豆类和甘薯及各种蔬菜,而水长蔬菜和十字花科受害最重。

斜纹夜蛾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也为害花和果实,种群密度大时,能将全田作物吃成光杆或仅留叶脉,造成严重减产。

生活习性:

斜纹夜蛾无滞育现象,只要温度适宜,终年均可发生。

在我县一年发生5—6代,以6—8月份幼虫发生为害最盛,主要取食莲叶、嫩茎及花生、芋叶,9—12月份主要为害蔬菜。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常隐藏于植株茂密处,草丛及土壤缝隙内,黄昏后出来取食、交尾和产卵,卵多产于嫩叶背面,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三龄以后分散取食,被害叶仅留表皮和叶脉呈纱网状,四龄以后取食量大增,除为害莲叶外,还取食嫩茎、花蕾,甚至莲蓬籽粒。

幼虫寿命一般14—27天,最长达28—30天。

斜纹夜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9—12℃,最适温度为25—31℃。

发生规律: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害虫,而在莲田却成为常发性害虫。

夏季气候温和,少暴风雨的条件下则发生猖獗。

防治方法:

对斜纹夜蛾的防治,当前主要采用诱杀成虫,扑杀幼虫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1、诱杀成虫利用灯光和糖醋毒饵诱杀。

2、扑杀幼虫利用初孵幼虫集中为害的习性,在幼虫二龄前将有群集为害的幼虫的叶片摘除扑杀,减少分散为害后的防治难度。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掌握在进入暴食前的2—3龄期。

亩用40%威龙乳油60—80ml或25%快杀灵乳油80ml或90%晶体敌百虫100g加氰戊菊酯(速灭杀丁)10—12ml兑水40公斤喷雾,防效可达85%以上。

(四)蚜虫

为害白莲的蚜虫有萝卜蚜(又称菜缢管蚜)、桃蚜(又称烟蚜)、甘蓝蚜(又称菜蚜),属同翅目、蚜科。

蚜虫对白莲的为害是直接取食为害,而对其他作物还能传播病毒病。

蚜虫主要吸食幼嫩莲茎、叶、花蕾,造成嫩茎、花蕾生长停滞、畸形乃至枯死。

生活习性莲田蚜虫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而在蔬菜及其他作物上则可发生10余代。

蚜虫发育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0—25℃。

其繁殖方式有卵生孤雌生殖两种,属不完全变态害虫。

发生规律白莲蚜虫主要发生在5—7月,第1代于5月中旬始发,第2代为主害代,在6月上中旬。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3代。

蚜虫的发生量受气温、降雨、温度、天敌、食料和有翅蚜迁飞量等因素的影响,连续降雨或大雨则引起蚜虫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防治蚜虫以药杀为主,早治为原则,当莲田幼嫩茎出现有虫株率达2—3%时,亩用10%高兴龙大功臣或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g兑水40公斤喷施,对有虫株则重点施药,防效可达85—90%,持效期可达25天左右。

(五)蝽象(臭屁虫)

蝽象类属半翅目,蝽科。

其食性杂,寄主植物广。

在我县蝽象为害的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烟、莲和瓜、果、蔬菜等。

为害白莲的蝽象种类较多,主要有黑稻蝽、绿稻蝽、褐稻蝽和大稻缘蝽。

蝽象以若虫和成虫吸食白莲花器及嫩莲籽汁液,造成花器萎缩,莲籽畸变,严重影响白莲产量和品质。

生活规律:

蝽象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

成虫在杂草根际土缝中越冬,越冬成虫5月中下旬进入莲田、稻田和烟叶及其他作用,6月上中旬产卵,1代若虫6月中下旬孵出,7月上中旬羽化。

2代7月中旬产卵,8月下中旬孵出,8月下旬于9月初羽化,10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期,繁殖为害的适宜温度为24—30℃。

防治方法:

1、冬春清洁田园铲除田边、沟圳杂草和田园中枯枝落叶,源源不断越冬虫源。

2、药剂防治在成虫迁入高峰期或若虫期,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ml或25%快杀灵乳油60ml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

六、莲田套种技术

莲稻套种是指在白莲生产后期,即8月上旬前,拔除莲田老莲叶,仅留部分花蓬(带叶),及时栽插晚稻的一项农业耕作制度。

莲稻套种有新栽莲套种与宿莲套种之分。

莲稻套种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子莲生产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还可以增加一季稻谷收入,提高莲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据我县多年的生产调查结果显示,莲稻套种,前作子莲可收获产量的90%以上,一般亩产65公斤以上,后作晚稻产量350公斤左右,与单季子莲比较,纯收入增长达15%以上。

1、前作子莲高产栽培技术。

(1)新栽莲

①因地制宜,选择莲田:

子莲是喜光、喜温、喜湿的长日照水生作物。

应选择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5的田块种植。

②适时耕翻,施足基肥:

在移栽前15-20天的3月上中旬结合耕翻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牛栏粪或厩肥50担或翻压绿肥2000-3000公斤。

③选用良种,适时移栽:

前作子莲应选择高产稳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强、农艺性状好的中熟偏早品种,如“赣莲62”。

于气温稳定通过12℃的3月中旬至3月底移栽。

④合理密植:

套种晚稻的莲田,亩用种量要适当加大,以亩栽400-450个顶芽(龙头)为宜。

种藕以三角形排列栽植较理想,这样便于各株位置相互错开,顶芽朝向空档,使莲株均匀分布全田。

株行距以150厘米×150厘米或134厘米×134厘米为宜。

⑤加强田管,促进早花:

莲田追肥要突出一个“早”字。

二熟制莲田要比一熟莲田管理提早10天左右,即5月初开始耘田追肥。

追肥原则是:

早施苗肥,重施花莲肥,增施磷、钾肥。

⑥防治病虫害:

为害子莲的主要病虫害有“两虫一病”。

防治方法见略。

(2)宿莲(2-3年的莲田)宿莲与新栽莲主要不同点为:

未经取藕,藕芽密度大,比当年新栽莲田多10倍左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控苗、夺取优莲高产。

主要抓四点:

①适时翻耕,施足基肥:

4月上旬浅翻耕(10厘米左右)耙烂,结合翻耕亩施猪牛栏粪30担左右、菜枯肥40-50公斤、磷肥20-3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

②重追肥一次:

莲株出现二片立叶时,亩施尿素15-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左右撒施。

③控苗:

立夏前后防止发苗过多,造成蓬小、茎细,产量不高。

应亩施石灰40-50公斤,施后用耙横耙一次,压低基本苗,减少无花立叶。

④摘叶:

为增强莲田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莲子成熟,每采收一蓬莲子随即将同一节位上的荷叶摘除,踩入田中。

⑤病虫害防治参照新栽莲。

2、后作晚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良种,适时播种:

晚稻应选择高产稳产,成熟期适中、秧龄弹性大、抗逆性和抗寒性较强的杂交晚稻品种。

适宜播种期为6月20左右,“寒露风”来得迟的地区,播种期可推迟到6月底至7月上旬。

(2)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杂交水稻栽培每亩大田用种1-1.5公斤。

培育多蘖壮秧是夺取二晚高产的基础,秧田亩用种量10公斤左右,秧龄控制在40天左右。

为此在一叶一心时亩用矮壮素2-3两兑水40公斤喷施,喷时苗床无积水,喷后48小时复水。

达到矮化,控徒长,增加2-3个分蘖,延长秧龄不早衰的目的。

(3)消除莲叶、莲秆和杂草:

套种前2—3天将已采摘莲蓬的莲叶、莲梗消除出田或用镰刀将梗短切成10公斤左右踩入田中,用人力将田翻耕耙平,以待栽插晚稻

(4)合理密植,发挥优势:

杂交晚稻营养生长期短,又受安全齐穗的限制。

通过多年试验观察,高产田块株行距16厘米×16厘米,每亩插足2.5万蔸,每蔸5-7苗,每亩基本苗10-12万为宜。

(5)浅水勤灌,适时轻晒:

当苗数达28-30万时应及时轻晒田。

(6)因田而异,早施追肥:

莲田套种晚稻因前作子莲施肥量大,肥力好的田块一般可以不再施肥。

但田脚差的一般在插秧后5-7天结合第一次中耕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5-7公斤:

破口抽穗时亩用磷酸二氢钾0.3公斤,兑水7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