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概述.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336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礼仪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礼仪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礼仪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礼仪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仪概述.ppt

《礼仪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概述.ppt(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仪概述.ppt

礼仪概述“礼”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

孔子曰:

“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也曾说: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孟德斯鸠说:

“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

”礼仪可以使人们之间相互尊重、沟通感情、调节关系、加深友谊、促进文明。

学习目标

(1)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

(2)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3)掌握礼仪的原则和特征(4)认识礼仪的功能和作用关键概念礼仪礼节礼貌第一节礼仪的涵义一、礼礼源于古代人类的祭祀活动。

辞海对礼的解释为:

(1)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

(2)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3)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二、礼仪“礼”的含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表示敬意的通称。

(2)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3)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4)指礼物。

“仪”的含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指法度、准则。

(2)指典范、表率。

(3)指容貌、风度。

(4)指礼物。

礼仪是行礼的过程和仪式,是指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所认同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三、礼节礼节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仪要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致问候、表达祝愿、相互帮助以及相互交流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

四、礼貌礼貌是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谈举止。

具体要求是:

热情友好;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办事慎重而不推诿;行为举止有教养等。

与他人交往时应面带微笑,心存真诚,举止有礼。

第二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5种起源说:

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源于俗。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的敬畏和无助,上有天神,下有地神。

敬畏和恐惧产生了各种崇拜和祭祀活动,日益频繁的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各种固定模式,成为了相应的礼仪规范。

二、礼仪的发展大多数礼仪形式的诞生都是约定俗成的,从无到有是下意识、不自觉的行为中产生的。

如:

握手礼,握手礼就是约定俗成的,长期共同认定而形成,并被一致遵守和应用。

中国古代的礼仪演变可分为4个阶段。

(一)古代礼仪发展的4个时期1、古代礼仪的孕育时期尧舜时期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即五礼。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事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2、古代礼仪的形成时期周朝重新“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周公设置礼官掌管天下礼仪。

当时是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将礼仪制度化的典章制度和刑典法律。

周礼、礼仪、社礼相对系统化了,合称“三礼”。

周礼又称周官,为典章制度之本,讲官制和政治制度。

仪礼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为人事、举止进退和社会的规范。

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有礼仪制度的记述,有关于礼的理论、伦理道德、学术理想的论述。

3、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礼仪产生了分化。

礼仪制度为国礼,民众交往的礼俗逐渐成为家礼。

管子牧民中有“大礼”和“小礼”,“礼大者在国家典章制度,其小者在平民日用居处行为之间。

”4、古代礼仪的强化时期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礼仪,推崇儒家的“礼治”。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柱,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周礼的基础上“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以“礼”作为准绳,不得逾越。

在朝廷设置掌管天下礼仪的官僚机构,如汉代的大鸿胪、尚书礼曹,魏晋的祠都,礼部尚书(清末改为典礼院)等。

礼制的核心思想从奴隶社会的尊君观念发展为“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道指的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形成了完整的封建礼仪道德规范。

宋代产生了封建理学理论,“三从”、“四德”是女子道德利益的标准。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压抑了个性的发展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平等的交往。

西方文化体现了的“自由、民主、平等、尊重”,资本主义礼仪规范在中国的推广和实施促进了礼仪道德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取长补短。

(二)中国现代礼仪和古代礼仪的差异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内容上和特征上有很大不同。

中国古代礼仪规定秩序、制定仪式是礼治的基础,并被视为社会法制的必要补充,促进中国社会文明。

中国现代礼仪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时代特点,与古代礼仪的繁文缛节相比,现代礼仪简单化而易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体现了相互尊重。

第三节礼节的原则和特征一、礼仪的原则礼仪是约定俗成、相延成习,礼仪的本质是相同的,原则是相通的。

礼仪原则是人们约定俗成并共同遵守的对他人表示尊敬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好感应遵守一下礼仪原则:

1、尊重原则礼仪是由敬神演变为尊重他人,尊重是礼仪的核心宗旨。

掌握了尊重原则,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尊重他人应当体现在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爱好和习惯,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更应体现在尊重老人,照顾老人,爱护女性和儿童。

2、遵守原则社会成员都应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只有共同遵守礼仪规范,社会才更有秩序,社会才更加文明。

遵时守约,言必行,行必果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讲信用,守必诺,不随意许愿,不失信于人。

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认真的去做。

3、宽容原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发生矛盾后,失礼的一方应主动道歉,另一方也应以宽容的态度原谅对方。

宽容原则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对方不理智的时候,也要忍让,待对方冷静下来再有理、有利、有节地处理问题。

宽容大度可以化解矛盾、和谐关系。

4、真诚原则应以礼相待,真诚待人。

真心实意,言行一致,忌只行礼仪之事,而无真诚之心。

5、适度原则注意技巧,把握分寸。

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奉承;既要自尊又不能自负;既要坦诚又不能粗鲁;既要谦虚又不能拘谨;既要老练持重,又不能圆滑世故。

积极主动、体现热情是成功交际的良好开端。

热情像一扇打开的门,可以消除屏障。

过度的热情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也会让人觉得你很轻浮。

热情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要以实事求是为依据。

恰当称赞对方会让人感到惬意拉近彼此的关系,但过度的赞誉反而让人觉得你虚情假意。

交往中赠送礼品不宜过重。

6、女士优先这是体现男士绅士风度的国际通用原则。

核心精神是男士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从各个方面尊重女士、照顾女士、帮助女士、保护女士。

面对男士的尊重与关心,女士应大大方方表示感谢。

女士优先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男女一同外出且条件不允许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但在开门、下车、上楼、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当走在女士前边,为其开道。

(2)在路上行走时,男士应走在女士的外侧,以保护女士安全,防止女士被车惊吓。

(3)陪伴女士乘公共汽车时,男士应当设法为女士找到座位,然后再替自己寻找尽可能靠近她的座位。

如果找不到,则应当站在女士附近以便照顾。

在车上有座位的男士一般要向站在自己身边的女士让座。

(4)乘坐轿车时,男士首先应将右侧后门拉开,协助女士先坐进去。

到达目的地后,男士应首先下车,为女士拉开后门,协助其下车。

(5)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以及其他狭窄的通道上遇上女士,不管是否相识,均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

(6)陪伴女士时,未经女士许可男士不允许吸烟。

(7)参加社交聚会,男宾见到男女主人,应先向女主人问好;女宾入室,先到达的男士都应当起立迎接;男士决不能坐着同站着的女士交谈。

(8)出外用餐,男士应帮助女士入座,即先将椅子从桌子下拉出来,等女士就坐后自己坐在女士左侧(多人时)或对面(两人时)。

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请女士先点。

(9)同女士一起外出,应主动帮助提拿背包、文件及外衣等物品,但不要求帮她提拿随身的手提包,因为其中通常装有女性专用用品。

二、礼仪的特征礼仪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规范性、继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化性等5个方面。

1、规范性礼仪和道德、法律一起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规范。

礼仪规范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其对人们在交际场所的约束性,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法律规范。

2、继承性任何国家的现代礼仪都是本国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

礼仪的继承性是批判的继承,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继承发展。

3、民族性民族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礼仪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东方民族的含蓄、深沉;西方文化的坦率、开放;东方人见面习惯用拱手、鞠躬;西方人见面习惯接吻和拥抱。

4、时代性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礼不下庶人”,而现代礼仪讲究礼仪面前人人平等。

5、变化性一方面礼仪随着时代、本国、本民族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渗透作用,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礼仪文化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如我们国家的礼仪规范已融合了国际交往利益的内容,变得日益现代化了。

第四节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礼仪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文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礼仪的功能1、沟通功能人除了睡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

2、协调功能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行为方式上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排他倾向”,这样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礼仪规范时刻提醒人们要尊敬他人。

礼仪在人们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润滑剂”的作用。

3、教育功能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人们按照礼仪要求去做,同时通过社会舆论会纠正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失礼行为。

会使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气,良好的文明风气进而会倡导人们尊礼行礼,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礼仪的作用1、有利于塑造自己的良好的形象在现代社会,形象对于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形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生活和工作。

形象是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给他人留下的总体印象。

一个人不仅存在个人形象,当他从事某种职业时还存在职业形象,职业形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组织(公司)的形象。

仪表整洁、彬彬有礼之人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有助于协调与他人的关系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作用。

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做,相互之间彼此尊重,友好合作,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缓冲不必要的矛盾,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3、传承中国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礼”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自古至今,对人类的生活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学好礼仪、用好礼仪不仅是自身良好素质和美好品质的体现,还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古人颜元曾说过: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现代礼仪要求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认同的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使自己自觉地唾弃陋习,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有利于营造相互理解、新人、关心和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融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北京某公司秘书李薇一直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以便解决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绕半个北京城的辛苦。

在考察了多家车行的数款家用车之后,她看中的别克系列的一款银色轿车。

这天是周末又是她的生日,她来到一家车行准备买车。

到达车行时已是中午时分,车行销售人员正在吃饭,对她的到来并不十分的关注。

她孤独冷清地转着,那辆银色别克好像也不是那么醒目了。

她转身走到隔壁另一家车行,刚进门一位小伙子就笑容满面的向她问好,并亲切地向她介绍车行所代理的品牌。

交谈中,李薇觉得很开心并透漏了想在生日这天开上自己心爱的车的心愿。

小伙子把她带到银色别克轿车前,然后就离开了,不多时,小伙子手捧一束鲜花出现在李薇的面前。

当他对李薇说出“生日快乐”时,李薇眼前的银色别克特别耀眼。

她从这家车行开走了她心仪的车。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请谈谈你对社交礼仪的认识。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