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3070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docx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一、比较与选择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下列有关这一条款对刑法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

A.刑法是打击违法的唯一武器

B.惩治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C.刑法打击违法维护公共安全

D.考试作弊都要受到刑法制裁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B.刑罚当罚性

C.行政违法性D.严重危害性

3.2018年9月21日,杭州保姆纵火案罪犯莫焕晶被执行死刑。

2017年6月22日,浙江一小区发生纵火案,造成4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未成年人,纵火者为保姆莫焕晶。

该保姆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B.民事违法行为,应受民事处罚

C.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事处罚

D.严重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4.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

C.死刑、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D.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5.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跟着电视学,永远都不会错

B.要追求时髦,否则就会落伍

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D.提高自制力,杜绝不良行为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6.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

C.触犯了我国刑事法律

D.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7.2018年9月28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副主席姚某受贿、内幕交易案,对被告人姚某犯受贿罪和内幕交易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100万元。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D.姚某受到的刑罚既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8.被告人袁某某向工地食堂、夜排档大量销售“地沟油”,其行为构成了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3万元。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有期徒刑15年是主刑,罚金43万元是附加刑

B.袁某某行为属于刑事违法,受到了刑罚的处罚

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D.对袁某某进行量刑处罚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9.下列未成年人的行为中哪些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  )

A.夜不归宿,旷课逃学

B.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C.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D.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10.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在押未成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31.9%。

这警示我们(  )

A.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C.不良行为是小事,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D.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二、辨别与分析

11.近日,一名司机的钱包从车上掉落,里面的现金散落一地,不时被车轮带得四处飞舞,中学生范某和颜某拾金不昧,一位成年人却捡钱溜走。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网友甲:

“那个成年人的行为也太丢人了吧。

”网友乙:

“这两名中学生真懂事。

”网友丙:

“捡到价值较高的财物拒不归还涉嫌犯侵占罪。

 

三、观察与思考

12.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某某受贿案,依法判处被告人周某某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元。

周某某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周某某受贿的行为是犯罪吗?

你的依据是什么?

 

(2)人民法院依据什么法律公开宣判周某某犯受贿罪?

 

(3)请你对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予以解读。

 

(4)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是怎样的?

 

四、活动与探索

13.(选做题)小辉是学校的法治宣传志愿者,他常常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请你对他收集到的生活案例进行分析,探索我们成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 小强在上七年级时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八年级后,由于长期与社会上的小混混交往,受他们“读书无用”观点的影响,上课打瞌睡,经常旷课,不完成作业,进营业性网吧,在网上多次向同学发布恐吓信息……老师多次教育无果,小强还携带管制刀具,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多次欺凌弱小。

老师和学校领导多次教育,但小强仍然不知悔改。

直到九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小强与张某一起拦路抢劫学生小军的钱包,并把小军打成重伤,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人民法院考虑到小强是未成年人,在审判过程中进行了不公开审理。

经过审理,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小强有期徒刑4年。

(1)辨行为:

小强的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2)悟道理:

小强由“三好学生”蜕变为未成年犯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3)表决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的作用。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

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B观点正确,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排除;C观点错误,刑法只打击犯罪行为,排除;D观点错误,考试作弊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以不同的处罚。

故选B。

2.D

3.C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保姆纵火造成4人死亡,对社会的危害性大,触犯了刑法,因此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C观点正确,符合题意;A、B、D观点错误,排除。

故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附加刑。

结合教材可知,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结合教材知识可以看出A符合题意;有期徒刑和死刑属于主刑,B、C、D错误,排除。

故选A。

5.D

6.AC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特征。

结合教材可知,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C、D观点正确,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排除。

故选ACD。

7.ABD [解析]本题考查对犯罪及刑罚的认识。

姚某受贿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说明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A、B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对姚某的处罚中,有期徒刑18年是主刑,罚金1100万元为附加刑,D观点正确,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故选ABD。

8.ABD [解析]本题考查对犯罪的认识。

材料中袁某某的行为构成了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属于犯罪,因此应受到刑罚处罚,B符合题意;其中有期徒刑15年是主刑,罚金人民币43万元属于附加刑,A符合题意;C观点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刑罚是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D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D。

9.BD [解析]本题考查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是指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据此判断,A、C属于不良行为,B、D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故选BD。

10.AD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防范的知识。

通过分析可知,“必然”太过绝对,B错误;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并非无关紧要,C错误;A、D表述符合题意。

故选AD。

11.[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美德、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的认识。

回答本题要首先判断题中观点正确与否,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具体分析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可以从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四方面回答。

[答案]①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优秀的品德,是亲社会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能够赢得他人尊重,有利于提升人生价值,传递社会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拾金不昧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②将他人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归还的行为既是不道德行为,会受到道德谴责,也是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拾到他人的遗失物,数额较大,拒不归还的,还可能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不良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容易发展成为严重不良行为,即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不及时矫治,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

④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12.

(1)周某某受贿的行为是犯罪。

依据:

周某某受贿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此判决结果属于刑罚,其中有期徒刑15年是主刑,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元是附加刑。

(4)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犯罪应受刑罚处罚,刑罚只适用于犯罪分子。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和理解。

(1)问,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小强在网上向同学发布恐吓信息,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多次欺凌弱小,携带管制刀具等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小强拦路抢劫学生小军的钱包,并把小军打成重伤,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说明是犯罪行为。

(2)问考查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关系。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第(3)问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属于教材识记知识点,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即可。

[答案]

(1)严重不良行为:

在网上多次向同学发布恐吓信息;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多次欺凌弱小;携带管制刀具,老师和学校领导多次教育,不知悔改。

犯罪行为:

拦路抢劫学生小军的钱包,并把小军打成重伤。

(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加以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一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