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2942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缘木求鱼”,这是全球各大机构和财经媒体对美国此次贸易保护措施的普遍看法。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经贸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以及各国人民交往,美国自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圈,任性地玩弄贸易保护主义,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本行不通。

而企图通过打贸易战减少逆差的做法,更是误入歧途、错上加错!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因果颠倒。

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限制中国出口,而是要扩大美国出口。

贸易是两国企业、消费者在自愿基础上做出买卖选择的结果,放宽交易限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才是增出口、减逆差的正解。

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限制对华出口,尤其是美国高科技产品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却始终不愿卖给中国。

人家想要的,你捂着不卖;人家不想买的,你却强买强卖,自然就会扭曲市场交易,造成国际贸易不平衡。

美国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如果出口管制放宽,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

不放松出口管制,反而一再加强进口限制,美方的套路无异于扬汤止沸、火上浇油,只会进一步扰乱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损害两国长远利益。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罔顾事实。

近些年,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成果有目共睹。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严格遵守规则,切实采取措施促进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已下降到去年的1.7%左右,同期美国的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比,则一路降至2.3%。

面对中国扩大开放的诚意和努力,面对中美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美国却搞选择性“失明”“失忆”,把国际贸易中的不平衡问题简单归罪于中国,挥舞着贸易保护的大棒,粗暴要求中国减少千亿美元贸易顺差,这完全是不讲事实、一厢情愿,办不到、达不到,已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抵制。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是非不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较低的储蓄率和较高的消费率,决定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上必然有逆差,且这种逆差不仅对中国有,跟世界许多国家都有。

与此同时,美国又必须保持比较大的贸易逆差,才能向全球输出美元,维持美元的国际支付货币地位。

一边享受着世界各国贡献的廉价优质消费品,一边又在责骂别国占了便宜,这种畸形的心态和做法,早已为全球众多经济体所不齿。

不问贸易失衡的对错黑白,一味迁怒中国,美国发起的这场贸易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败得很难看。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06日02版,吴秋余《美国为逆差大打出手是缘木求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各大机构和财经媒体普遍认为美国此次玩弄的贸易保护措施是“缘木求鱼”。

B.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圈,只要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就不会误入歧途。

C.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有效的办法不仅是限制中国出口,更是要扩大美国出口。

D.各国要增出口、减逆差,必须自由选择,不受交易限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敏锐眼光、理性思维,驳斥了美国企图挑动贸易战、减少逆差的做法。

B.文章从中美角度,以总分议论结构,深刻批驳了美国挑动贸易战的三大错误。

C.文章在驳斥中以事实论证、反证、对比论证,指出美国挑动贸易战定会惨败。

D.文章针对问题,论述的层次分明:

美国错在因果颠倒、罔顾事实、是非不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美方放松出口管制,减少进口限制,就不会扰乱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损害两国

长远利益。

B.美国政府不限制特别是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才是扭转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最明智选择。

C.如果能正视并加强中美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不搞贸易保护,美国贸易逆差占比就可能下降。

D.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储蓄率较低、消费率较高,在全球贸易上必然出现其他国家没有的逆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

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

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

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

人很老实。

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

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

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

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

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

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

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

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

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

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

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

学生离不开纸。

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

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

为什么要花钱买呢?

纸有的是!

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

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

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

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

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

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

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

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

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

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

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

“我口乃(的)鸡呢?

我口乃鸡呢?

……”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

文嫂吓了一跳:

女儿戴得一头重孝。

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

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

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

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

有的先生要走了。

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

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

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

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

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

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

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

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

“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笋壳鸡呀!

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

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他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带领华为从一个仅有两万元注册资本的企业,一跃成为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大公司。

一时之间,低调、神秘、土狼……各种名号不断地加在任正非的身上,他始终不予回应。

于是,一些人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想,说他神秘兮兮,说他自身有缺陷,说他和华为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说他清高,说他简单粗暴,说他不近人情……不管是诽谤,还是赞扬,他都无动于衷。

走自己的路,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吧!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

“华为正重复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

英国《经常学人》的评价则是:

“他(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懈的动力来源。

任正非创办公司之初,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潦倒,衣食堪忧。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任正非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

他认为:

“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

”每天工作长达15-20个小时,几乎看不到任何苦恼的迹象,风花雪月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跟他们全然无关。

在他们强毅的精神世界里面,存在着尊严,在傲立着的尊严之中,存在着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着对最辉煌理想的内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

 “做事业,做有高度的事业”是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华为本身成为最好的例证。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

当时,除了任正非,谁也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

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

此次孤注一掷没有叫他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前景十分可观。

这个自主研制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1995年,任正非以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开始带领华为走向海外市场。

经过四年的苦心经营,1999年,华为在海外形成规模,并建立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2009年,华为收入近1500亿元,其中有76%来自海外;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08年的11.5%上升至14.2%,趋近龙头老大爱立信的20.8%。

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由于业务及财务上的稳健成长,已经与诺西、阿朗等传统对手拉开了距离。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运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广大地区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任正非对这一点有深刻而清醒的认知和把握。

2008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申请专利,超过第二大国际申请专利大户松下的1729项和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的1551项,截至2008年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

华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上升,华为加入了83个国际标准组织。

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光纤等领域,提交了1300多项提案,在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领域提出了2800多项提案。

完善的制度和文化建设是企事业成长的保障和灵魂。

1998年3月,在任正非的强力推动下,华为推出了《华为基本法》,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

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华为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任正非和华为这一充满传奇的成功,发生在一个机会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中。

这些经历无疑开始激励一批有雄心的企事业投资研发并借此角逐于强敌环伺的全球市场的信心。

一个经历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正午,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

看事、看物、看人都有了别样的视野。

(摘编自《任正非传》赵凡禹燕君编著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华为公司正重复着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

B.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就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愉、接入网络、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等领城提出了2800项提案。

C.面对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的现状,任正非孤注一掷,将华为的全部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这个自主研制的策略,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D.华为注重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其推出的《华为基本法》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的一部企业基本法。

8.任正非作为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

9.华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

“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

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

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

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

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

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

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

久之,知漳州。

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

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

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

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

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

没,又为铭其墓。

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

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丁母忧,旧时指母亲去世。

如果死者之子为官,要回乡为母守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

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

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

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问意见。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

(5分)

(2)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

“屠”是杀的意思,这里意为止住、驱除,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15.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每小题1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3)《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5)《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________”

的结局。

(6)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指出如今的太学生们“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这与作者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深长。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___。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人们所说的“高学历,低智商”是真的吗?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8.4%的受害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

B.“抱团养老”凸显了老年人对集体互助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未来也许会成为可供非失能老年人选择的一种模式。

C.各地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