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2628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

《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内文言文复习.docx

课内文言文复习

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高一

(2)语文组

《赤壁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yǎo愀然chǒu蜉蝣fú山川相缪liáo

B.徘徊hái枕藉jiè幽壑hè冯虚御风pínɡ

C.嫠妇lí桂棹nào匏樽páo酾酒临江shī

D.肴核yáo扁舟biǎn糜鹿mí横槊赋诗shuò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

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

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

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到…去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固:

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

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

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

遗响,指萧声

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

10.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游褒禅山记》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何可胜道(shēnɡ)B.盖音谬也(miù)窈然(yǎo)

C.安上纯父(fù)无物以相之(xiànɡ)D咎其欲出者(jīu)瑰怪(ɡuī)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

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

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

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

尽情享受。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火尚足以明也

6.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

叹惜。

B.夫夷以近夷:

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

少。

D.其孰能讥之乎孰:

怎么。

8.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

A.三个:

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

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

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

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9.对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可以无悔矣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B.④⑦/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D.④⑦/②③①⑤/⑥⑧

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张衡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属文(zhǔ)      左冯(píng)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都柱(dōu )      合契(q ì)        陇西(lǒng)

D.骸骨(hài)        肃然(sù)      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

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

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

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

看、视察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公车特征拜郎中D.覆盖周密无际

4、下列文字属于张衡“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⑵常从容淡静

⑶举孝廉不行⑷连辟公府不就⑸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⑹精思傅会,十年乃成⑺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A、⑴⑵⑶B、⑷⑸⑺C、⑵⑷⑺D、⑶⑸⑹

5、对这段文字叙述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介绍张衡的姓名、籍贯,这是纪传体史书的通例,接着介绍他的经历、广博的学识、非凡的才学,这是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

B、张衡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有骄矜之情,这一点难能可贵,也是他取得超凡学术成就的思想基础。

C、张衡淡泊名利,不好交接俗人,对他们敬而远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对他的仕途和学术研究都没有影响的。

D、张衡作《二京赋》,从其目的而言可见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从其写作所用时间而言可见他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琵琶行》

1.选出下列加点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湓(pén)浦口 水浆迸(bèng)   呕哑(ōuyā) 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zhā)  荻(dí)花

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zhēng)

2.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

A、气度不凡      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命曰《琵琶行》(  )

A、遂命酒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不堪命矣  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     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六百一十六言(  )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3.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4.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5.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6、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湓(pén)浦口  琵琶(pá)B、贾(jiǎ)人   遂(suì)命酒

C、悯(mǐn)然   转徒(xǐ)D、恬(tián)然  迁谪(zhé)

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a. 明年秋(    )  b. 铮铮然有京都声(   )

c. 穆曹二善才(    )d. 年长色衰(      )

e. 委身为贾人妇(   )f. 使快弹数曲(     )

g. 曲罢悯然(     )h. 因为长句(      )

j. 凡六百一十六言(   )(   )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红色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听其声       ┏遂命酒

┗问其人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鸿门宴》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鲰(zōu)生美姬(jī)飨(xiǎng)士卒要(yāo)项伯

B、玉玦(qué)瞋(chēng)目目眦(cī)尽裂孰与君少长(cháng)

C、戮(lù)力刀俎(zǔ)与臣有郤(xì)按剑而跽(jì)

D、樊哙(kuài)姓靳(jìn)置车骑(jì)奉卮(zhī)酒为寿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如厕(去,往)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

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

D、度我至军中(估计)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勿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D、杀人如不能举

5、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B、吾属今为之虏矣

C、竖子不足与谋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沛公军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

A、

(1)

(2)(3)(4)(8)/(6)(7)(9)/(5)/(10)

B、

(1)

(2)(3)(4)/(6)(7)(9)/(5)/(8)(10)

C、

(1)

(2)(3)(4)/(6)(7)(8)(9)/(5)(10)

D、

(1)

(2)(3)(4)/(5)/(6)(7)(9)(8)/(10)

7、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

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

课内阅读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9、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请以剑舞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

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11、以上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请稍作分析。

(二)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接纳)

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1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B、此亡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