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1394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

第7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三、“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四、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五、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任职期间,废除了封建旧学制,制定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宗旨和学制。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学校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使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享誉海外内的著名高等学府。

1927年先后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涉及面广,从教育方针、学制到教学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他都有过许多论述,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与旧教育的歧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等著名篇章中。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

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

实力主义教育即智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

美感教育即美育。

世界观教育。

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内容。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

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

实力主义教育即智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

美感教育即美育。

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公民道德教育是“隶属于政治之教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世界观教育则是“超轶政治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超轶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人格更趋完善。

这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以上五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它们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

它体现了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为中国资产阶级创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公民道德教育是“隶属于政治之教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世界观教育则是“超轶政治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超轶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人格更趋完善。

这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以上五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它们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

它体现了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为中国资产阶级创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三、“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1918年,蔡元培发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他认为新旧教育的不同在于:

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育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

他对违反自然,束约个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深恶痛绝。

他主张新教育应反其道行之。

蔡元培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

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四、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

针对上述情况他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的。

,他主张:

不论那个人家,要是妇女有了身孕,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亲照管。

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五、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首先,他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其次,他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

蔡元培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蔡元培上述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

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简要回答蔡元培学前儿童的美育的思想。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育的首偿者。

其中有关儿童美育的实施,他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他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其次,他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

他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蔡元培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

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三、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四、论幼稚师范教育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幼稚教育分为4类:

(一)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他认为清末仿效日本办理的蒙养院就是属于这类。

(二)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他指出教会办的幼稚园,都是以宗教为本位的。

(三)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他认识到儿童本位思想完全不适应我国当时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认为教育如果不考虑社会需要,那就没有多大效果。

(四)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他强调目前的儿童,便是下一代的民族,凡现时代中华民族应负的使命,儿童虽小,也决不例外。

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阿理论和实践体系。

在70年代出版了中国幼稚教育课程研究,对幼稚课程做了进一步探讨。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什么是课程?

什么是行为课程?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法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四、论幼稚师范教育

(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

(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三)关于实习的组织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简要回答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

张雪门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他认为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论述张雪门幼稚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1)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

他认为幼师生的实习场所应有4种单位:

1.中心幼稚园。

2.平民幼稚园。

3.婴儿保育院。

4.小学。

(2)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

在三年中,他规定第一学年每周实习为9学时,分三次进行。

第二学年的实习时间则主要由学生自己支配。

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实习,另一半时间到小学去实习。

(3)关于实习的组织。

张雪门把上述这种实习计划,称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他认为这种实习必须符合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步骤,第二必须有范围,第三必须有相当时间,第四必须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

张雪门提出的实习计划与传统师范学校的实习有很多不同:

一是空间上,它把幼师生的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从校内扩到到校外,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二是在时间上,它从只集中在三年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增加到三年中均有实习;三是内容上,它从仅仅实习幼稚教育扩展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只实习教育和教学扩展到实习行政管理以及缝纫炊事等。

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生活教育理论三、论学前教育的意义四、论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六、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第三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生活教育理论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与确立

(二)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1.生活即教育包括以下含义: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三)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第三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从哲学上看,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

在这一点上,陶行知逐步摆脱了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

从生活教育理论的性质看,它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

新民主主义教育是民族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

生活教育理论也是科学的。

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大众的,要为中华民族广大劳苦大众服务。

陶行知一生奋斗就是要解决普及大众教育问题。

三、论学前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时认为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即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这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其中尤其重视学龄前这段的教育,他发挥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的传统,强调儿童早期教育。

陶行知主张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本。

小学应当普及,幼儿教育也应当普及。

”陶行知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前途的双重意义,阐发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四、论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工人和农民,最应该办幼稚园的地方是工厂和农村。

工程附近开办幼稚园是幼稚园的第一新大陆。

陶行知开辟幼儿教育新大陆的思想,是他坚持幼儿教育要为工人农民而服务的方向,他号召应该开展一个幼稚园下厂、下乡的运动。

要办好中国的工厂和农村的幼稚园,他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打破对外国的盲目崇拜,要建立中国式的幼稚园,使幼稚教育适合国情。

陶行知所指的幼稚园“新大陆”:

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的新大陆。

他认为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

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

因此他号召应该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乡的运动。

第三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具体的他曾提出六大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巴。

5.解放孩子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

1.需要充分的营养。

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3.需要因材施教。

4.发扬民主。

第三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六、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在幼稚师范教育方面,陶行知运用了艺友制培养幼教师资。

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的特点也是优点,是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第二,是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亦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第三,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3年的毕业期限。

陶行知认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不是培养师资的唯一方法,应与普通幼稚师范学校“相辅而行”,不是拿来替代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不能废除,而应当根本改造。

第三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活教育理论三、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四、论家庭教育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五、论幼稚园教育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活教育理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

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一)目的论陈鹤琴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