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1022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北师大版数学第8册教案(3单元)

小数乘法

内容:

P40~41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1、   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

今天,我们来个网上模拟购物。

学生看图进行购物。

要求说出买什么,买多少,付多少钱?

2、   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二、   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   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3根棒棒糖,请你们帮老师算算。

我该付多少钱?

2、   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3、   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3的。

4、   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

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

5、   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三、   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1、   完成P41的涂一涂。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第3题。

3、   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在学生一定的认知起点上如何切入教学起点?

这节课的一项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

那么重点是控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我在两个班做了不同的教学过程:

先是一个班,按照教案的顺序进行。

模拟购物,列算式付账。

重点讨论5包方便面的钱数。

如何计算0.8×5?

学生主要有下列的想法:

1、从进位的思想来计算;2、从元、角、分的单位换算转化整数乘法;3、猜测:

先看作整数乘法计算,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很少有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来算。

觉得那样太笨了。

由于想法各种各样,没有最后优化,学生的思维水平最后能不能得到提高,无法确定。

另一个班调整教学程序:

直接切入主题:

小数乘法你都知道了多少?

让学生举例列算式汇报自己对小数乘法都知道了哪些?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汇报。

对于一位整数乘小数有知道怎样算,也仅限于会算,并不是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对于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基本上不会。

从学生的计算结果来看,正确率比较高。

他们主要是运用上面的方法3。

书上第2题涂一涂略显低于学生的思维。

本想直观上让孩子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但多数孩子先算好,再来涂,没有很好的思维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这节课还要坚持一种数学思想:

让学生学会学习。

会算,怎样算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你们这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方法是不是正确呢?

举例验证。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应用已知的知识来解释,从而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

形成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

有趣的小数点

内容:

P42~43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3、   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

2、(板书出三种价格:

8.00元, 0.80元, 0.08元。

)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小怎样?

3、全班交流总结:

它们都有数字8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4、   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

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1、   先观察两个小数0.80、8.00,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2、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

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

3、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

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4、   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5、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

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6、   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7、   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

移动几位就可以了。

8、   尝试P42的算一算。

9、   小组合作,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10、   小组汇报交流,总结: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0倍、100倍……

三、练一练。

1、   完成书后的算一算,集体订证。

2、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解得比较多,从效果来看,比较好。

对于一种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考老师的引导。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如何从相同中找联系,从特殊中找规律。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03有趣的小数点

(二)

内容:

p44~45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a)   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一张测量表:

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礼堂   长30米   宽20米

屏幕   长3米   宽2米

地板砖   长0.3米   宽0.2米

1、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礼堂:

(1)30×20=600平方米

屏幕:

(2)3×2=6平方米

地板砖:

(3)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礼堂面积和屏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4、   总结:

长与宽都扩大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100倍。

缩小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5、   小组讨论:

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屏幕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6、   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了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了100倍。

它的积也会缩小100倍。

结果是—0.06。

7、   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

(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8、   引导学生总结:

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确定积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   试一试:

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

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   填一填:

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

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3、   汇报交流:

第一位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   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结构比较合理。

从整数乘法中找出规律再应用这规律去推算小数乘法的结果。

再用直观的方法验证比较好。

如果不引导学生去观察,很多孩子看不懂书上的内容。

课中出现的问题是在填一填。

很多学生看不懂小数的位数,常与数位上的数字搞混。

因此,做之前要先带学生读懂表格的第一行的意思。

课堂上集体练习,及时订证很重要。

有可能第一次有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在练习二次讲解,就会又有一批学生理解了。

 

04世界人口

内容:

P46~48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   读信息,提问题。

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

2、   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

3、   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   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

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

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

列式:

2.6×60=

2、   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

(请几个学生板书。

3、   讨论:

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4、   师演示竖式计算。

5、   学生尝试计算:

3.4×21  1.24×1.7       4.47×0.72       3.5×28

6、   集体评议。

7、   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

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我有意找几个没举手的学生回答。

一连3个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挖掘可教育因素,同时为了让多数学生得到发展,可提意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列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并作评价指标。

2、这节课由于学生受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影响,学生列竖式时不知数位怎样对齐。

为了引起学生重视,在这里让学生讨论,共同商讨怎样对数位。

 

课时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2、   结合具体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问题1:

P47的第1题

1、   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

要求:

(1)   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

(生自由回答。

(2)   独立解决

(2)、(3)两题,集体订证。

注意学生能否准确从图片中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

(3)   集体讨论第(4)如何列式。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

60亿,2.6人。

问题2、P48的第5题。

1、   生读题,了解题意。

2、   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

(1)中国是850美元

(2)世界是中国的5.4倍

(3)发达国家是中国的28.3倍

3、   从

(1)、

(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自由回答:

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多少?

4、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提名回答)

5、   那么从

(2)、(3)或

(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

生自由回答。

集体评议。

问题3、P48的第7题。

1、   生自由小声读题。

了解问题。

2、   集体讨论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

b)   探索小数乘法的特征。

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在吗?

1、   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交流自己填的方法。

2、   集体观察、思考并讨论:

(1)   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   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

(3)   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4)   用你发现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

课后练习:

P47、48的第2、4题。

教学反思:

P47的第3题,学生一开始感到很奇怪,认为怎么会越乘越小呢?

第一次产生认知冲突。

有个别优秀的学生看出认为因为乘零点几还不到1个这样的数,因此,肯定比原数小。

孩子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但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主动地去运用发现的规律,我想一是没有反复去进行这样的练习,另一方面,我认为是通过学习,积累一定的体验,在学习中思维得到发展,即重视过程。

 

 

05人口与环保

内容:

P49~50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

(8+0.8)×1.25     2.8×3.6+2.8×1.4     2.5×2.8×4

1、分两组计算:

要求一组用正常的顺序计算,另一组按整数中的运算律计算。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明确:

乘法的分配律和交换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3、   P50的第2题,能简算的用简算的方法算。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证。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呈现环保类问题:

问题1、P49的插图信息。

1、   师生一齐读题,了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

3、   汇报交流。

注意多余数据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问题2、P50的第1题。

1、   生自由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尝试列式解决问题。

2、   汇报:

你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

3、   师生集休讨论如何列式,板书出算式。

4、   学生独立计算上述的算式并解答。

问题3、第3题。

师生一同读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

问题4、第4题。

明确: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

可以不用计算器计算。

课后总结:

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点是小数计算以及简算,但教材偏重于解决问题,因此,基本技能不够扎实。

对于P50的第3题,还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难。

 

 

06 练习三

内容:

P51~52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有趣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问题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

1、   你根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列式解答。

问题2、第2题,

1、   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问题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

二、估一估,算一算。

P52的第4题。

1、示范解决。

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

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

探讨估算的策略。

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需要多少钱。

总结估计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巩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

乘数中间的0可以省略不乘,用乘数百位上的数与被乘数相乘时积的末位数位置的确定。

教具和学具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指定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订正时,讲一讲计算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2.卡片口算。

100×17      200×6      300×11     12×400

19×100      8×200      3×0        0×3

12×0       125×0      0+3        8+0

提问:

(1)0和任何数相乘,积是多少?

(2)0和任何数相加,和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会了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现在我把板演2的乘数改一下,变成了287×304,这道题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教学例5:

287×304=eq\x(87248)

(1)全体学生自己按照学过的法则计算,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乘数中间有一个“0”时,第二步计算的积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积都是0,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再看看当把三个部分积相加时,十位上的0与4相加得4,百位上的1加0再加1得2;千位上1加0再加6得7。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把第二步相乘的积“0”不写,变为:

相加的结果相同不相同?

为什么?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是相同的,因为“0”与任何数相加还得原来这个数。

(4)小结:

在进行三位数乘法计算时,遇到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5)想一想,这样乘可以吗?

这道题在哪一步错了呢?

引导学生说出:

用乘数百位上的3去乘被乘数,乘得部分积的末位“1”应和百位对齐,而这里的“1”却和十位对齐了。

教师明确:

遇到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除了省略用“0”乘这一步,还要特别注意积的定位,不能只相错一位。

(6)引导学生观察复习中的板演1。

提问:

在计算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被乘数中间的0能省略不乘吗?

为什么?

(7)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

①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简便?

②应注意什么?

(8)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7页,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反馈

1.

指定两名学生分别在投影片上做,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订正时,要讲解计算过程,重点讲解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应注意什么?

2.检查下面的计算有没有错误,把错误改正过来。

要求学生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及错误原因,然后再改正过来。

(第1题错在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积的末位没有和百位对齐;第2题错在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时,没有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

提醒学生在计算乘数或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以上两点。

3.课后练习:

练习十四第1,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基本方法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在新课前的复习中,安排了两道一般性的三位数乘法,帮助学生回忆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复习了一个数与0相乘及一个数与0相加,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

新课是通过把复习题的乘数改为中间有0的三位数而引入的,让学生说一说乘数的特点,从而提出课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新”的地方。

新课的进行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让学生自己按照学过的法则计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部分积有什么特点?

哪一步可以省略?

为什么?

通过省略前后得数的比较,使学生得出:

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第二个层次主要说明:

用0乘这一步省略后,应注意什么?

如果第二个部分积只错一位行不行?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还应注意用乘数的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并与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比较。

在巩固练习中分了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基本掌握简便算法;然后再通过改错的形式,加深理解计算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例5 287×304=eq\x(87248)

 

复习:

改错:

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小学 吴丽春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上可课,你们都认识我吗?

(生答)我来介绍一下,我姓吴,所以你们就叫我-吴老师。

就现在而言,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

我们是怎样的关系呢?

2、师:

今天吴老师给你们上课,高兴吗?

(生:

高兴)现在我要看看那一小组的同学坐得最好,好的奖励1小组3个五角星。

(教师奖励五角星)。

今天啊,我们的同学表现真好!

3师: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把刚才老师提供给你的一些信息和数据,能编成应用题吗?

生:

“吴老师要奖励四年级的同学,每组奖励3个五角星,奖励4组,一共要奖励多少个五角星?

师:

算式怎样列啊?

生:

乘法算:

3×4=12(个)

师:

假如用加法算那就是:

3+3+3+3=12(个)

师:

刚才几个相同加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我们就用乘法来计算。

比如说:

老师现在要练习写粉笔字,写了“吴”,“吴”,“吴”,“吴”再写一个“吴”,刚才写了几个(生:

5个),一共写了几画?

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齐读意义

二、教学除法

1、师: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谁能把它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

算式是什么?

生:

12÷3=4(组)

生:

12÷4=3(个)

板书三种算式,说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观察算式,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

那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有怎样的关系?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师:

讨论的怎么样了?

哪组愿意把你们的意见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①、反馈讨论意见。

比如:

编一编老师写“吴”的应用题。

师: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吗,举例几个

②、板书:

几个例子。

板书 因数×因数=积,

③、寻找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

通过大量的举例你发现了什么?

④板书各部分关系

师:

通过大量的例子证明乘除法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乘法算式中的积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

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板书: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

1、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

从他们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乘法是求两个因数相乘积的运算。

4、理解除法的意义

(1)、提问:

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一想,除法实质上就是求什么呢?

(这个商相对于乘法来说他是什么?

(2)、那怎么求这个因数呢?

引出: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揭示除法的意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除法?

板书定义,齐读

(五)、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板书: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六)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出示课题)

二、应用乘法的各部分关系解决问题:

师: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那同学们想想,我们在哪些地方已经应用到乘法的这种关系了?

(可以填些数、乘法验算、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1、   填空,你能举个例子吗?

说的是不是和我一样的类型,你能根据上面的题目填一填吗?

2、还在哪里应用过了,引出验算。

3、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若出来则让学生举例,若不出来则说:

这个括号里的数是要我们求的,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我们除了用括号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引出求未知数X)

四、巩固练习

(一) 填空

72÷8=9   2、.22881÷263=87                        

8×()=72                           87×263=(    ) 

()÷9=8                            22881÷87=( ) 

1)说说填写的依据

(2)第3小题中  a  、b 、c 可代表哪些数?

 强调不可为0,因为0不能作除数。

(二) 计算并验算

28×57      69×44       53×39

三题中挑一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验算的依据是什么?

(三)求未知数

师:

应用乘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求未知数,那么,这题的未知数是多少?

怎样求呢?

出示:

X×26=468

(1)、放手让学生自己先求

(2)、说说你是怎样求的?

为什么这样求?

应注意什么?

(3)、为了使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可以把X×26省略乘号,写成26X。

(4)集体训练:

35X=8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