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569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

推荐下载玫瑰普希金赏析精选word文档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玫瑰普希金赏析

篇一:

普希金爱情诗赏析

普希金爱情诗《我爱过

您》赏析

关键词:

普希金《我爱过您》情感

文学创作

爱情诗

摘要:

普希金的丰富情感是其文学创作的灵魂,而他的爱情则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是普希金的情感体现。

他的爱情诗《我爱过您》是献给奥列宁娜的一首爱情诗歌。

诗歌的质朴语言和哀伤情调,折射出作者丰富人生经历和情感的艺术表达,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爱情难以割舍的眷恋,表达了对生活中没有得到的情感生活的心理补偿。

普希金在诗歌中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世界,并将它升华为对人类的爱的高度去描述并加以讴歌,使得诗作具有了人类崇高而博爱的精神,时刻

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的性格与感情。

情感是文

学创作之灵魂,而文学创作又体现作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者辩证统一。

丰富的感情生活给创作带来

极大的灵感,但创作也可以运用补偿心理的动机来

中外的作家与诗人都因为他们对生活投入了更多进行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文学价值”。

古今

的激情,从而使得他们的作品总是与众不同。

可以

说,作家们的情感与他们的文学创作相伴而生,许多作家的情感生活往往会成为他们创作的动力。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普希金也不例外。

他一生的感情生活相当丰富,为爱而生,为爱而战,也同样为爱而死。

他在南俄流放时所写的一首爱情诗《我爱过您》就充分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与其爱情

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诗唱出了时代的痛苦,揭露了农奴制的丑恶,还表现了诗人最隐秘的内心感情。

他的爱情诗很少写那种强烈的暴风疾雨般的热情,较多的是表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默默柔情。

诗中,他把一见倾心的爱慕、长相思的痛苦、嫉妒的折磨、绝望中的倾吐、回忆中的甜蜜、欲言又止的羞怯等情感写得十分真挚、真诚,有一种淡而不浅,撕心裂肺的痛。

这些诗作,大都写自己回忆中的爱情,是一种让人难以割舍的眷恋,是对生活中最后没有得到的情感生活在文学上加以抒发的一种心理补偿。

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在评论普希金抒情诗创作的时候曾说:

爱情与友谊几乎总是一种最能驾驭诗人的感情,这种

感情也就是他的整整一生幸福与痛苦的直接来源……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总有一种特别高贵的、亲切的、温柔的、芳香的与和谐的东西。

”此评论既体现了普希金爱情诗的品质,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爱

情诗创作的心理动机。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普希金的爱情诗与他的爱情生活等同起来。

诗歌毕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普希金的爱情诗是他仔细推敲字斟句酌千锤百炼后创作出来的,是有感而发,并非凭空吟诵的风花雪月,绝无虚情假意,他的真挚亦为后人所敬重。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

在教育青年人、培养青年人感情方面,没有一个俄罗斯诗人能比过普希金。

诗人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

(民间)婚事不能自主,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恶习。

家庭生活的不幸,是俄国

人民风俗中的突出特点。

以俄罗斯民歌为例,它们最常见的内容,不是美丽的少女被迫出嫁的哭诉,就是年轻丈夫不喜欢他的妻子而发出的责难。

我们婚礼的歌曲,就像送葬的哀号一样凄悲。

”从这方面

一、普希金爱情诗:

情感补偿与启迪后人

普希金是个诗歌天才,一生创作的诗歌总量在800首以上,这些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颂歌、赠诗、哀歌、情诗、短歌等。

从他开始,俄罗斯成为了一个“诗的国度”②。

普希金的抒情诗,既深沉细腻,感情真挚,又自然、朴素、优雅;语言简洁,具有独特的

音韵美。

普希金的爱情诗体现了抒情诗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私人生活。

他的一生倾慕过许多女子,虽然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是才华横溢,凭借他的热情博得了很多女子的仰慕与倾心。

普希金一生创作200多首爱情诗,占抒情诗的四分之一,比较经典的爱情诗作有:

致凯恩》、一切都已结束》、《不,不,我不该》、倾诉》、我爱过您》等。

这些爱情

《《

《《

201X.7

087

看,启迪后人也是诗人爱情诗创作的另一个目的。

了普希金对曾经的恋人情深意切的浓情。

他深爱着对方,但不强求对方的爱,就算得不到对方的爱,也依然祝福对方能得到爱,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

他抱着豁达宽容的态度去善待对方。

这是一种善良的

爱,与占有欲是相悖的。

诗人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挚、细腻与崇高,它需要的表达方式是细细流露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默默柔情,所以唯有朴素的语言才能衬托诗人质朴的情感。

因此,这首诗延续了普希金的一贯作风。

不但开头出乎寻常的简洁。

而且全篇八句诗都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无谓的堆砌。

一切语言都是简洁朴素的。

但这简洁朴素的诗句恰好流露出诗人的真情和他博大无私的爱。

正如果戈理对普希金的文学语“

言评论:

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这里只有诗;没有任何虚有其表的炫耀。

一切都简朴,一切都雍容大方,一切都充满含而不露的绝不会突然宣泄而出的光彩;一切都符合纯正的诗所永远具有的言简意赅。

词语不多,但是它们却能够如此准确地将所要表达的一切都表达出来。

每一个词都蕴含着无极限的空间;每一个词都如同诗人一样广阔无垠。

(二)诗人的情感缺失与诗作的哀伤情调普希金曾非常热烈而真诚地爱过奥列宁娜,但忠于沙皇的女方父亲拒绝了普希金的热情。

他爱着,但她爱的人却早已离去。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他的其他爱情诗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普希金在情感上曾一次次地受伤。

“难忘的倩影不复在水中颤动,她已离去!

……”(《秋天的早晨》,送给“巴库宁娜情诗”。

“我忧郁而快乐,我的哀愁是明亮)

的”《格鲁吉亚的山丘上是夜的幽暗》,送给普奥西波娃)。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这时在我的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有了诗的灵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致凯恩》,送给离别时的凯恩)。

“像是在旷野上遇到了电打雷劈,我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昏暗!

……让你在寂静中倾听忠告时,也要想起我在花园中,在黑夜里,再分别是最后到处的气球的话语”《追求(

荣誉》,送给分手时的伏隆卓娃)……这些让人倾慕的女子,都是诗人曾经“我默默地无望地爱过您”,但最后还是在现实的婚恋生活中“完全从我的心灵中消失”的美人。

诗人的情感曾多次受伤,生活上存在精神缺失,所以他“暗暗悲伤”。

但诗人对这些异性的爱却又是真诚的,全诗笼罩着的淡淡哀伤情调,这种情调恰好又弥补了诗人感情上的失落。

哀伤成了这首诗歌的主情调。

曾经的爱”的快乐与现“

实中“爱已成往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加强了哀

二、我爱过您》—

普希金献给奥列宁娜的情歌

《我爱过您》是作者在南俄流放时写的一首爱情诗。

关于诗歌的女主角是谁,学术界曾众说论坛。

一说诗中的“您”是普希金在敖德萨时结识的女友卡罗莉娜·索班斯卡娅。

另一说是普希金献给考古学家、彼得堡美术学院院长、沙皇忠实拥护者奥列宁的千金—安·阿·奥列宁娜。

从普希金1828年的爱情诗:

你和您》、唉,爱情的絮絮谈心》、豪华的《《《京城,可怜的京城》、美人儿啊,不要在我面前唱《起》、她的眼睛》等诗作来看,该诗极有可能是送给《

后者的一首情诗。

因为上述诗歌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普希金与安·阿·奥列宁娜曾经有过一段恋情。

后来,奥列宁娜的孙女在其祖母的纪念册上也找到了这一首诗作,并且是普希金亲笔书写的。

这进一步证明了该诗是普希金送给安·阿·奥列宁娜的情歌。

全诗感情真挚。

我爱过您,也许,爱情还没有/完全从我的心灵中消失/但愿它不再使你烦恼/我一点也不想让你伤心/我默默地无望地爱过您/为胆怯和忌妒而暗暗悲伤/我爱您是如此真挚缠绵/但愿别人爱你,/和我一样(普希金《我爱过您》1829年,冯

春译)

诗歌中的女主角奥列宁娜是著名学者的千金,才貌双全,惹人喜爱。

奥列尼娜和普希金于沙龙邂逅认识,普希金对她情意绵绵,她也认为普希金是“她所见到的最有趣的人”。

两者志趣相投,相见恨晚,曾一起畅谈理想,一起赋诗于荒郊,还幽会于彼

得堡浪漫的夏园。

1828年夏天,普希金非常热烈而真诚地爱上了奥列宁娜;但忠于沙皇的女方父亲对普希金的社会讽刺诗极为不满。

普希金曾向奥列宁娜求婚,后来出于对方父亲的原因,最后又主动悔婚。

离开彼得堡时,普希金不想扰乱对方的生活,但又希望对方获得幸福,于是赋诗奥列宁娜,并祝福她能找到一

个像自己一样爱她的人。

(一)诗人的浓情与诗作的质朴语言这首诗的开头就显示出诗人对恋人曾有过的丰富感情。

真实、细腻与崇高的情意使人能跨越时光隧道感受这位19世纪诗人传达出来的深沉爱意,一句“我爱过您”的质朴语言应该是发自诗人肺腑

之言,它表达的内容却相当丰富。

普希金的真情贯穿于全诗,四个“爱”字,表达

088201X.7

愁与伤感的气氛,令人感动至深。

特别是诗歌的结尾,/但愿别人爱你,/和我一样”进一步升华了“

诗歌的崇高主题和伤感情怀。

(三)诗人的崇高爱情观与无法分割的诗篇从全诗抒发的情感来看,诗人对爱的表达是真诚的、高尚的。

《我爱过您》是属于诗人由于仰慕或爱情而产生的爱情诗作,是诗人在友谊和爱情中的真实感受,这首诗抒发的是分手后的离愁,表达的是普希金的爱情观—“既然爱她就让她得到幸福”。

情感十分丰富热烈、深沉细腻并发自内心。

表现的是特别亲切的、芳香的、高贵的与和谐的情感。

这种崇高的爱情观让这首诗成为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

每一个构成的部件都环环紧扣。

语言简洁的程度无法让评论者解构,单从诗的每一句语言去分析,无法让读者欣赏到诗歌所承载的深层美感。

就像某些人的五官,从单个构成来看非常普通,但组合在一起却非常悦目。

果戈理是普希金的忠实追求者,他发现了普希金诗歌的这种秘密。

这里没有那种只靠废话连篇来吸引人的滔滔不绝的雄辩,

“其中的每句话之所以显得有力,那只是因为和其他的话连在一起……可是,如果把每句话分割开来,那就变得软弱无力。

”在《我爱过您》的诗篇里,诗人是用最真的情感,最天然的形象和最朴实的语言,

来诠释了爱的真谛;所以它难以分割。

普希金的《我爱过您》与一般的爱情诗相比,它除了洋溢着诗人的深情厚谊外,还多了一层教育的审美意义。

普希金诗歌中的这种突出亮点和价值需要从诗的整体去体会。

细细品味《我爱过您》,读者会发现:

生活中的悲伤、绝望、泪水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另一种美感,是美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已。

读普希金的诗歌能让读者在痛苦的徘徊中豁然开朗。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

普希金的基本情感,就其自身来说,都是优美的、雅致的;它不仅仅是人的情感,而

且是作为艺术家的情感。

在普希金的任何情感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

由此看来,阅读他的作品是培养人的最

好方法,对于青年男女有特别的益处。

着普希金的创作思想,而且影响着普希金的创作实践。

纵观全诗,普希金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在创作中并没有在狭隘和偏袒的婚恋观里徘徊,没有在胆怯和忌妒中暗暗悲伤而不能自拔,而是将它升华为对人类的爱的描述并加以讴歌,我爱您是如此真挚缠绵/但愿别人爱你,和我一样”这就

使得《我爱过您》具有了崇高而博爱的精神,时刻散发出无穷的意义。

如果每个文学家都能像普希金那样,能正确对待自我情感,并在其文学创作中将之升华为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思考,那么,其文

学创作必定会散发出熠熠光辉。

基金项目:

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

后发展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艺学学科建

设研究(项目号201XC091)

作者简介:

陈建,梧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讲师,研

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补偿动机:

选择与自己的个性气质相反的对象,利用文学的虚构性,以心理补偿为动机来创作。

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X,4):

155.

(1(

朱宪生.序言.巨人传丛书.普希金[M].北京:

辽海出版

社,1998,10),201X,1)2.

参考文献:

[1][俄]普希金著.冯春译.译本序言.普希金抒情诗全集

(上)[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X,11)

[2][俄]格罗斯曼.普希金传[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1983.[3]朱宪生.俄罗斯第一位诗人艺术家[A].布老虎传记文

库巨人百传丛书文学艺术家卷普希金[M].北京:

辽海

出版社,201X,1):

[4][俄]普希金(世界名著百部)普希金诗选(上)[M].伊

(2.犁:

伊犁人民出版社,201X,(11)..]别林斯基.冯春,张勉,侯华雨,曹国权,程家钧译.[5][俄

关于普希金的几句话(曹国权译)[A].《伟大诗人普希

金》[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3)

[6]朱宪生.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A].(巨人传丛书)普希

(.

金[M].北京:

辽海出版社,1998,10):

,201X,1):

(12.(

(责任编辑:

范晶晶)

三、从《我爱过您》观普希金的情感与创作

普希金的丰富情感是他文学创作的灵魂,而他

的爱情则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是普希金的情感体现。

这种丰富的情感对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和无处不在的。

它不仅直接制约

E-mail:

wing07003@

201X.7

089

篇二: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是普希金的一篇简短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于1824年。

朴实的文字里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决心。

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

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

《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

海之留恋诗歌第一至第七节为第一层,主要描绘诗人热爱大海,追求自由的心声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

诗人引大海为知心朋友,以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向大海倾诉心曲,首先是一往情深地话别大海,激情洋溢地讴歌大海。

大海自由奔放,雄浑沧茫,具有一种惊天动地、狂放不羁的精神力量。

它呈现在作者心目中,有容光焕发的娇美活力,有蔚蓝翻滚的光泽雄姿,有深沉浑厚的深渊音响,有滔滔向前的奔腾气势。

更有反复无常的激情变化,时而温柔娴静,如风鼓船帆,顺水推舟;时而惊涛骇浪,似闪电裂空,地动山摇;时而深情缱绻,像朋友告别,召唤等待;时而抑郁幽怨,给朋友分忧,如诉如泣。

总之,大海有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度,奇伟的力量,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

有风卷残云、扫荡一切的伟力,有狂放不羁、冲决网罗的魄力。

诗人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性格力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对伟力的崇尚。

其次,诗人还声情并茂地向大海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和伤心。

这里有作者想摆脱黑暗,投奔自由而不得的难言之苦;有心灵挣扎,归于枉然的无奈决绝;更有追随大海,奔向远方而未能如愿的遗憾。

但是,自由也是。

两面性的在大海面前,诗人时而徘徊茫然,时而狂欢高歌,时而深情呼唤:

喜怒哀乐,毫不保留的泼向大海。

听这样的诗句: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大海波飞浪涌,滚滚向前,奔向远方,这一画面形象鲜明地传达了作者反抗暴政,追求光明,传播自由的信念:

让自由之波奔向远方,让自由之歌唱响世界,让自由之心沸腾激荡。

海之思考

诗歌第8至第13节为第二层,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

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

对于拿

破仑,诗人肯定他前半段为自由革命而战的精神,但更多的是批评他后半段丢失自由的专制、侵略。

“寒冷的睡梦”,“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这些诗句流露出一种无情解剖、冷峻批评的意味,给人的感觉是:

拿破仑野心勃勃,权欲膨胀,侵略扩张,残暴至极,他的兵败滑铁卢流放圣赫勒拿岛,最终病死,似乎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谁践踏了自由,谁就只能与“寒冷”和“苦难”作伴。

对于拜伦,诗人极尽讴歌之能事,说他是“天才”,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用大海精神塑造成长起来,“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的英雄。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一生追求自由,他说过:

“要为自由而生,否则就在斗争中死去。

”1824年,他渡海远征,到达希腊,倾其全部财产支持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他在对土耳其占领军的斗争中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曾获勋章。

同年4月份病死于希腊。

他的一生为自由而呐喊,为正义而战,但他的悲惨结局使诗人悲愤至极,发出了让大海“喧腾起来”、“激荡起来”的呼声,诗人鼓动大海以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自由奔放的气势为死者而歌。

否定拿破仑,褒扬拜伦,否定之中对于拿破仑为自由而战的思想又给予强烈的肯定,褒扬之中引发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悲观联想。

“世界空虚了?

?

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

是一样。

”拿破仑囚禁汪洋孤岛,自由斗士拜伦客死他乡,这种悲哀惨淡的结局让诗人倍感失望,隐隐作痛的诗句中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前途渺茫,英雄无路,知音不再的惆怅伤感。

在这几节诗句中,普希金表达的是一种凝重复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由英雄的激情礼赞,又有对专制暴虐的冷峻批评,还有对穷途末路的惆怅哀歌,感情、形象的复合当中显示出理性思考的犀利和睿智。

海之信念

最后两节(第14至第15节)为第三层,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深情缠绵的告别,永记在心的承诺,长久长久的倾听,足见诗人对大海的知心知音,一往情深,特别是大海那“黄昏时分的轰响”犹如黑夜的一炬光明,照亮了诗人的自由天空;好似一阵幽谷长风,涤荡着诗人满怀憧憬的心灵;仿佛暴雨前的炸雷,久久轰响在诗人的心间。

大海轰响,自由长鸣,诗人心灵的列车正奔驰在无边的思想原野上。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雨果说,大地是宽阔的,比大地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诗人意溢于海,包容万象,要拥抱大海,奔向自由,带走蔚蓝娇美的闪光,带走冷峻孤寂的峭岩,带走温驯可人的海湾,带走惨淡阴暗的黑影,带走絮絮叨叨的波浪,更带走惊天动地的轰响。

让自由之声传遍天涯海角,让自由之光照亮夜空,让自由之花开遍森林,让自由之树绿遍荒原,让自由之波滋润万物。

自由,在诗人的心目中,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冉冉升起,光芒万丈。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

全世界所有的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

篇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的一篇简短的抒情诗,虽然语言浅显,但却表达出了生活的真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切作品,都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特定的背景环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

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

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

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

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诗人的写作特色。

这首诗语言简短明了,浅显易懂,适合各种人群阅读,拥有广泛的读者。

其语言魅力也不可小视,诗中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劝告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例如:

该诗以一个假设句破题,劈头就是一个“假如”,此时26岁的普希金,面对的是一个纯真的女孩,他宛如一位饱经风霜而又无比温厚的长者,仿佛生怕碰伤这棵稚嫩的幼苗,于是从未来着笔,使用一种带有预言的口吻叮咛、勉励涉世未深的少女。

这部作品成功的最大原因还在于这首诗给人带来的强大精神感染力。

这首诗表现出了生活的真谛,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风风雨雨,这才是现实,但结果往往只有两种,要么被击垮,要么成为强者。

但怎么样才能成为强者呢?

那就要向普希金学习了,不仅要积极冷静地面对一切困难,还要对人生充满希望,要相信你可以迎接光明的到来。

就像普希金一样,在那样的恶劣处境下,也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依旧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诗人在诗中就传达了这样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经历过现实残酷的人,往往对于这首诗会有更深的情感。

就像我,我始终把这首诗作为我的座右铭。

上高中时,家庭问题、学业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我,常常精神萎靡,毫无生活的动力,但无意中看到了曾经学过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的劝告让我豁然开朗。

我顿时明白了:

对于学习问题,只要我努力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学好;对于家庭问题,我只能冷静处理,不是什么事我都能插手处理的。

一切都会过去,我只有镇静、乐观地面对生活赋予的一切,才能不被现实所击垮。

篇四:

金玫瑰--帕乌斯托夫斯基

珍贵的尘土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边城满洲里,走在五道街漂亮的俄式建筑身旁,走在鹰山下望着高大的教堂,总是有一种对于俄罗斯这个遥远又熟悉的国度有奇特的好感。

那个诗意的国度,那个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诗人和作家星光璀璨的国度,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触摸她。

这门课以普希金、莱蒙托夫、费特这样闻名的诗人为开篇,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流传于世的名作洛丽塔和他的作者纳博科夫,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让我认识到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和广度,但我不愿意读厚重的大部头长篇小说,也没有灵性的心去体会短小的诗里蕴含的情感,却机缘巧合似的看了《金蔷薇》这本书,和一个七十年代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结下了缘分。

《金蔷薇》有像诗文一样曼妙婉转的词汇,也有小说那样曲折神奇的故事。

它不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集,如作者本人在文章结尾所说它是作家劳动的第一部札记,是作者对文学的方法,对想象、构思、语言、素材种种问题的深刻的探讨,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道来。

一个苍老的清洁工日日夜夜在尘土中扬出金粉,打了一朵精致的玫瑰花,送给他心爱的女郎祝愿她能幸福,为了那个遥远的夏日他讲给小女孩的那个故事。

这就是《金蔷薇》开篇那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也向我展现了帕乌斯托夫斯基那颗金子一般作为作家善良而诗意的心。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活着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察觉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