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
《最新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打算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与思乡,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与家乡的感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朦胧诗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
(1)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朗读习惯。
3.情感目标:
⑴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
1.理解诗中一系列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了解诗歌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教学难点有:
1.感悟作者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爱祖国”这一感情线索结合诗中一系列意象进行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诵读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抒发的感情。
本课是一首抒情诗,结合本诗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自读、齐读、感情朗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2.组成朗读小组,感情朗读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饱含的爱国之情,我从班级中挑选出诵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组成朗读小组,分配朗读任务,感情朗读这首诗。
3.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歌内容,如: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簇新的理想、挂着眼泪的笑涡等,结合背景知识和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到的重要作用。
4.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讨论,发表他们的意见,相互补充,理解诗歌主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引入新课,2.作者介绍和背景资料,3.诗歌赏析,4.指导朗读,5、布置作业。
1.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我采用“激情引入法”引入新课,让学生听歌曲《我爱你,中国》,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蕴含的感情,从而引入对本课的学习。
这一节课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大家听过没有?
这首歌的曲名叫什么?
歌曲表达了对祖国怎样的思想感
情?
对,表达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用这些去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
舒婷却反其道而为之,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选取大量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以舒缓深沉的节奏,唱出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对祖国热情的赞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样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
2.作者介绍和背景资料。
这两方面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解决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占用过多时间,因此,只需抽学生把这些内容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的课件。
3.诗歌赏析环节:
先让学生听范读,在范读前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这里有两个问题:
(1)作者用哪些意象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
(2)作者用哪些意象表现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设计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对表达主旨的重要作用。
然后是赏析诗歌,让学生阅读全诗并提出问题:
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一想好在哪里?
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本诗的内容提示,让学生结合内容提示进行分析。
这时,可以给学生进行分工,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品读第一、二节,另一部分品读第三、四节。
在学生读好诗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一听,再抽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相互交流及发表意见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指导朗读。
通过前面的分析,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感情应有所了解,这时进行朗读训练十分必要。
前两节,诗人先排列出一系列的意象:
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并用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词语修饰,后以贫穷悲哀作结,感情:
沉郁、凝重。
后两节,诗人排列出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意象,显示出祖国摆脱劫难后蓬勃新生的祖国形象,后向祖国庄严宣告,要报效祖国、献身祖国。
感情:
欣喜、明快。
然后,从班级中抽出学生组成朗读小组,感情朗读这首诗。
5、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2)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①我是于瘪的稻穗,
②我是失修的路基,
③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④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⑤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六、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突出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谢谢!
《梅岭三章》说课稿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
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
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梅岭三章》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初一的学生,他们对诗歌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那么怎样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根据这些情况,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思想内容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
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把这堂课分为:
导入新课、把握语脉、品味语句、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五大版块。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边讲边用多媒体演示)一、导入新课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平,让同学们初步了解陈毅这位“元帅诗人”。
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接着学习小序,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
根据小序提出问题:
小序交代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把握语脉
1.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
听的时候,提示学生听清重音与语调,听完后让学生自己朗读。
2.学生朗读全诗,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①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
“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三、品味语句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如准备何突破本文难点,我的设想是:
提出问题,给学生搭个知识平台,引学生思维上路,分三步来化解本课难点:
通过几组词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诗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1.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并学会、体味这些词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针对第一章设计了这个问题:
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的字好不好?
为什么?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通过“招”、“斩”与括号内的字的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针对第二、三章设计了第二组问题
a.“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须”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飞”字换成“传”“飘”“交”字行不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c.“投身革命”改为“参加革命”可不可以?
为什么?
通过这几个题目的练习,第一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为了攻破第二个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我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这三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给诗赋予了生命力,使诗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了。
3.为了使学生能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以第一首诗为例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的韵律,从而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
让学生在讨论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吸取知识,使我们这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四、拓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培养他们的比较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下面的比较阅读训练。
下面三首诗的诗意与《梅岭三章》有相似之处,请比较它们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a.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裴为菲《自由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五、提高能力
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加强诵读,准备参加本班的诗歌朗诵比赛。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海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写于1901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高尔基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海燕》安排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适于单元要求:
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学习抒情性语言。
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标“阅读”部分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多层次诵读课文,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3.了解烘托、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海燕、高尔基、写作背景等资料,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以朗读为主线,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通过多层次诵读,探究课文的深刻内涵。
3.通过猜谜语、当翻译的活动感受象征手法,理解课文的深层含
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象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