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
《最新三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三四年级数学教案
三四年级数学教案
数
学
教
案
任课老师:
周德霞
第一课我与数学
课程名称
我与数学
课题
介绍自己,了解数学
课时
1课时
支教老师
周德霞
支教班级
3~4年级
背景分析
第一节课大家都比较生疏,互不认识;而且农村的孩子学数学大多只是学死知识,对数学并不是有很多的兴趣。
教学目标
让学生、老师能够尽快融合到一起,并且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以及其中的一些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自我介绍
2、数学起源故事:
相传,在非常遥远的古代,有一天,从黄河中忽然跳出一匹“龙马”,马背上驮着一幅图,图上画着许多神秘的数学符号;后来,从奔腾的洛水中又爬出一只“神龟”来,龟背上驮着一卷书,书中写的是数的排列方法。
出现了“河图洛书”之后,数学也就诞生了。
小朋友,这个神奇的传说有趣吗?
不过,它只是个传说而已。
3、趣味故事:
古尔邦节快到了,天山南北充满了节日气氛。
集镇上,车水马龙,热闹异常。
店铺里、道路旁、地摊上,到处都摆满了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水果商们把贮藏保鲜的苹果、葡萄、雪梨、石油、哈密瓜一并搬了出来,希望卖个好价钱。
这天晌午,阿凡提忙完了半天的活计,也骑着毛驴赶集来了。
阿凡提以聪明能干、正直仗义闻名遐尔,谁个不认识?
一路上,他不住地和熟人、朋友打着招呼。
忽然,听见有人高喊他的名字,阿凡提回头一看,原来水果店老板艾山。
此人奸诈贪婪,不仅常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还专门放高利贷剥削百姓,是个人人痛恨的坏蛋。
阿凡提早就想教训教训这家伙,可就是没有遇上机会。
这时艾山正拿着秤杆坐在两大筐葡萄跟前发愣。
一筐是紫葡萄,标价为2元1斤;一筐是青葡萄,标价为1元2斤。
只是问的人多,买的人少。
“阿凡提大哥,如今做点生意真不容易呀。
您看,我在这捱了一上午,还没卖出几斤葡萄,现在紫葡萄和青葡萄都还剩下60斤,不知要卖到何时呢!
”艾山其实想央求阿凡提帮他出个推销葡萄的点子,又不好意思说。
阿凡提听出了弦外之音,心想:
这家伙正好送上门来,使个办法叫他亏点钱吧,也让大伙儿出口气。
就来到水果摊前对艾山说:
“啊,艾山老弟,你可真笨!
紫葡萄虽甜,但价格贵,青葡萄虽便宜,却味道酸。
何不把两种葡萄掺在一起,按3元3斤出卖,也就是每斤1元,这样不是既好卖又省事吗?
”艾山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连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阿凡提大哥真是聪明,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于是艾山按阿凡提的办法出售葡萄,果然买的人多了起来,不多时,120斤葡萄卖光了。
可是,当艾山清点卖得的钱数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紫葡萄应该卖2元×60=120元,青葡萄应该卖1元×(60÷2)=30元,一共应该能卖到120元+30元=150元,可现在卖得的钱却只有120元,怎么少了30元呢?
他猫腰瞪眼在葡萄摊前转来转去,找遍了每个角落,也不见丢失的30元钱。
最后才悟到是让阿凡提给捉弄了。
当他想追上阿凡提问个明白时,阿凡提早已骑着毛驴走得无影无踪了
教学内容
一:
自我介绍
1、志愿者先做自我介绍(简明扼要)
2、教会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3、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相互交流,最后看看谁记住的人最多
二:
给学生讲有关数学起源的故事和数学中的趣味故事,并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生活中有关数学的东西或者自己知道的趣味数学
注意事项:
1、留心每个学生的性格,并作下记录
2、调整自己的状态,尽量在孩子面前讲课做到自然流畅
第二课大数的认识
课程名称
大数的认识
课题
认识亿以内的数
课时
3课时
支教老师
周德霞
支教班级
3~4年级
背景分析
结合三四年级所学课本进度和他们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认识数进行进一步的扩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十万、百万、千万、亿,类推每相邻俩个数级之间的单位换算,知道数级和数位;
3、学会读、写、比较亿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
第一个课时:
介绍亿以内的数字,学会读出大数
第二课时:
介绍数级、数位、以及俩俩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三课时:
结合前两课时所学,进行趣位练习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哪些数,随机写出一些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
(2)数字接龙:
随机抽取一个大数,让学生按次序的读出前一位同学所说数字的下一个数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介绍比万还大的数,并让同学联想自己所知道的最大的东西和最大的数;
(2)由老师举例,如地球的半径是6371Km,火星到底有多大?
或中国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北京市1994年人口普查为一千零五十一万等等
3、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去搜集与大数有关的东西,结合自己课本进行预习
第二课时:
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学习数位,学习“数级”。
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1万=10个100010万=10个1万,写作100000,六位数。
)教会学生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和读、写法,以及每相邻俩计数单位的关系,以前大小关系。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当堂练习
【将13819000按数位按顺序写出。
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作业
布置一些数字让大家写出来,注明每一个数所占级数
(具体习题见附件)
第三课时:
应用拓展,趣味练习
1、讲解上节课的题目,在进行当堂的练习,如数与数的比较;
2、活动:
自主选择,每个人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然后由老师报出一个大数,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按顺序排好,要求排好后的数就是老师报的数
注意事项:
1、注意两个年级学生的接收能力不同
2、留心学生的性格,多鼓励比较沉默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第三课小数与分数
课程名称
火眼辨识小数与分数
课题
认识小数与分数,学会简单的运算
课时
3课时
支教老师
周德霞
支教班级
3~4年级
教学目标
1、小数、分数的回顾
2、小数、分数的简单运算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4、部分小数分数的相互换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学会理解小数和分数
第二课时:
学会分数之间、小数之间的比较
第三课时:
小数的简单加减运算,和同分母之间的运算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知识提出学生所认识的分数和小数,加深印象,学习小数点的移位,小数位数和读法(问:
大家还记得月饼的一半是多少么?
1/2)
2、利用生活中出现的分数、小数,情景模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和小数,如书本的标价是12.6元,1/10米=10厘米,弄清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1、分数的比较,小数之间的比较
2、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简单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当堂给予适当习题做练习,鼓励学生自出题目
第三课时:
1、小数的计算:
加、减运算
2、分数的简单加减(同分母)
3、当堂给予适当习题做练习
注意事项
1、注意两个年级学生平时的上课内容,教学时注意进度,尽量讲细,让学生都能吸收消化课堂所学知识
2、尽量多与学生交流,比如课堂练习多鼓励学生上黑板写题目
第四课加、减、乘、除及口算能力的培养
课程名称
七十二变,看我玩转加减乘除
课题
加减乘除的深入了解及口算能力的培养
课时
4课时
支教老师
周德霞
支教班级
3~4年级
背景分析
根据学生的课程进度,复习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
农村学生缺乏对口算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如今一定的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不仅可以给学生掌握一门技巧,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
口算是一种较笔算更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有利于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瞬间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巩固三四年级所学过的加减乘除,包括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相乘,除数为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2课时)
2、利用课堂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3、尽量给学生培养一定的口算能力
课前准备
1、必要的工具,如纸牌
2、开展24点活动的具体方案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1、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乘法口诀表的回顾
2、大数的加减法,拓展多位数相乘,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3、举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做练习,比如45元最多能买3元一斤的苹果多少斤?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想想乘法与除法(加法与减法)?
第二课时:
1、复习笔算的方法,引出口算的重要性
列举一些有规律的计算数据,如
15*15=225
25*25=625
……
95*95=9025
告诉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数据的计算是有规律的
2、引出一般情况下该如何最快的口算出来,留给学生回家思考
第三课时:
1、一些基本的口算准则,整除、包括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以及百以内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计算等。
2、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
九二11 八三11 七四11 六五11
九三12 八四12 七五12 两个六12
九四13 八五13 七六13
九五14 八六14 两个七14
九六15 八七15
九七16 两个八16
九八17
两个九18
3、当堂练习
(1)填数字
5×( )=30
5×()+30=50
6×()+()=50
15+()=70
(2)专项对比训练:
24÷8×3 24÷(8×3)
54-45÷9 (54-45)÷9
5×4÷5×4 (5×4)÷(5×4)
第四课时:
一次关于数字游戏的活动
展开24点游戏
(1)游戏规则:
老师给出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计算四个数结果为24,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且必须用到,每组数据可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得到
1、3、5、11——(1+3)*(11-5)
1、2、6、8——(8/2)*6*1
4、7、8、9——(7+8-9)*4
(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自己出数字,另一组想计算方法;
第二回合时将两组的任务交换
注意事项
1、可能需要纸牌等工具,课前需要做好准备;
2、注意课程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接收并参与进来
3、关于口算能力教学主要有基础性训练、记忆性训练、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和综合性训练,小学教学一兴趣为主,寓教于乐。
第五课图形的故事
课程名称
图形的故事
课题
了解常见的图形,学会简单的计算
课时
4课时
支教老师
周德霞
支教班级
3~4年级
背景分析
生活中很多东西形状各异,结合三四年级学生的课程进度,他们需要了解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学会周长面积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圆、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角的定义,学会分辨锐角、钝角和直角
2、了解面积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3、认识三角形、多边形中包含的角,学会角的度量
4、学会手工制作简单的图形(我会画)
课前准备
1、四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的纸质模板
2、准备一副尺,包括直尺和三角板和量角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所见的一些图形,并将他们分类,并描述自己分类的依据,并动手画出各种图形,认识角;
第二课时:
由老师给学生回顾各种图形的定义,以及分类,和周长、面积的定义、计算(三角形,四边形为主);
第三课时:
角的认识并学会角的度量;
第四课时:
延伸知识,一些多边形的了解;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1、“我会找”:
展示事先准备的图形,由学生来辨认;
2、先找学生给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进行简单的定义,再由老师进行完善
3、布置作业:
回家后找生活中的图形
第二课时:
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由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图形
2、以正方形为例,简单定义周长和面积和计算方式
3、举一些例子给学生计算
第三课时:
1、着重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钝角,直角,锐角)
2、教会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第四课时
1、回顾上节课量角器的使用,课堂进行练习,深入辅导
2、延伸课外知识,多边形,若有多余时间可开展拼图游戏,将不同的纸片图形拼成不同形状
注意事项
1、多结合生活中案例,融于生活的教学
2、若用到剪刀等工具注意学生的安全
3、若器具不够,如量角器,注意协调好
第六课统计
课程名称
我会统计
课题
小学中段教学之简单统计图表
课时
2课时
支教老师
周德霞
支教班级
3~4年级
背景分析
生活中与数据处处相关,学会简单的统计图表为以后处理数据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看统计图表(柱形图,表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2、根据图表做数据分析,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读出信息并解决问题
3、动手试一试学做图表
课前准备
1、准备上课必要的数据
2、准备一些柱形图、数据表格的模板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将准备好的表格给学生分析,柱形图横轴纵轴分别代表什么?
一格又代表什么?
表格中横行和列分别代表什么?
条形图和表格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2、再回顾以前学的简单的图表(单行单列,多行多列表格),还有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总共卖出多少台?
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台?
第二课时:
1、把实际问题制成图表形式
2、表格与柱形图的转换
注意事项
1、多结合生活,提倡学生多动脑动手
2、教学进度要适中,照顾到每一个人
第七课数学广角
课程名称
动动你的小脑袋
课题
小学中段教学之思维培训
课时
1课时
支教老师
周德霞
支教班级
3~4年级
背景分析
在急需综合人才的如今,僵硬的教学越来越不可行,对学生思维的培训也是必要的。
而且经过十几天的教学,希望能通过放松一点的方式来放松一下。
教学目标
4、让学生在趣味练习中得到一定的放松
5、给学生养成思维培训的意识
课前准备
3、将学生分组
4、一些趣味练习题
教学内容
1、在科技大会上,三位老科学家相遇,亲热地互相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
(6次)
2、一笔能画出的图形
3、小红家离学校1000米。
早上上学离学校还有500米时返回家那语文书再去上学,问小红早上上学一共走了多少路?
4、十把钥匙开十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问:
最多试开多少次,就能把锁和钥匙配起来?
将学生分组,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再由学生代表阐述解决思路,老师补充。
注意事项:
1、分组时要结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注意合理性
2、尽量让学生自主思考
第八课年月日时分秒
课程名称
我爱我的时间
课题
认识年月日,学会时分秒
课时
3课时
支教老师
周德霞
支教班级
3~4年级
教学目标
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学会认识生活中的时间日期,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动手做
日历,学会用所学的表格知识和时间知识安排自己的时间。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列举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期,让学生列举自己亲人的生日日期;教学生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最短的是时钟,第二短的是分钟,最长的是秒钟)
第二课时:
年月日之间的转换,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第三课时:
利用所学知识学做年历或者自制自己的时间安排表格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8月15日;申奥成功是在2001年7月13号
2、由小朋友说出自己或爸妈的生日日期;
3、拿出手表教学生认识时间
第二课时:
1、时间单位排序:
年、月、日、时、分秒
一年=12个月=365天=365*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2、出一些换算题目给学生当堂解决
第三课时:
1、课前小常识
2关于时间日期计算的具体题目
小红一家去香港旅行,2005年10月1日出发,当天是星期六,10月25日回家,请问小红一家出去几天,回来25日这一天是星期几?
比如说课外小组活动从下午3:
20开始,到4:
30结束,课外小组的活动时间有多长?
(用4:
30-3:
20=1:
10)
3让学生自绘一个星期的时间安排表格
注意事项
1、尽量让学生结合之前学的知识来理解这课内容
2、若学生能很容易理解,则课适当拓展一些折线图的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