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域说明书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9836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域说明书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村域说明书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村域说明书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村域说明书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村域说明书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域说明书本.docx

《村域说明书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域说明书本.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域说明书本.docx

村域说明书本

村域说明书版本

 

 

————————————————————————————————作者:

————————————————————————————————日期:

 

 

总体规划说明书

 

大冶市金湖街办南石村村域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一)宏观背景

1.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主要面临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需求多元化等问题。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来形成了持续近三四十年“城乡对立”“二元分割”的局面,这种局面使得“三农”问题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务之急。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3.区域发展

村庄规划作为一个地区规划,离不开大的区域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WTO”的加入,使社会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区域的竞争。

金湖街办地处大冶市中部。

“中部崛起”、“武汉‘1+8’城市圈”等国家和地方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使金湖街办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

(二)中观背景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

2008年3月,大冶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标志着大冶市的转型由封闭式转型走向开门转型,由自发转型走向国家支持转型,由单纯经济转型走向城市整体转型。

大冶市将推进机制转型、经济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等“五大转型”,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示范市。

——城乡一体化试点

2010年7月,大冶市被选为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在此背景下,大冶市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重点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而进行的基本的房屋、设施和环境总体布局规划。

把“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根本任务,从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的转变。

要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农业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冶市要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和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等多重利好叠加的机遇,大力加强村镇规划和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凝聚共识,咬定目标,形成合力,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中,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将开年之际,国家和地方政府势必将陆续出台更多强农惠农政策。

如今,一场伟大的农村变革正在大冶这块有着三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地上如潮奔涌,一场蓬勃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2009—2013年,大冶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村庄规划,各个乡镇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进行村庄规划的编制。

(三)微观背景

迈入十二五以来,金湖街办的农村地区在社会经济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居环境和农村居住条件日益改善。

2009—2012年,金湖街办先后完成了多个行政村的编制,今年金湖街办政府又组织了余下6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力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达到全覆盖。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拥有较好自然环境,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配备必要的设施,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随着南石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通等外部条件的日益改善,急切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南石村村庄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和产业的有序发展。

南石村至今尚未正式编制村庄规划,村民建房和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统一部署和有序的建设,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因此必须制定一个全面的发展规划,指导南石村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本次规划从实际出发、长远考虑,对南石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空间载体,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指导下,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居住质量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规划指导思想

1、集约利用农村土地,合理布局和利用村庄建设用地,体现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

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障广大农民利益。

2、确定村庄建设与人居环境治理规划的重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公益设施,包括村庄内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出相应政策确立村民参与规划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广泛参与和实行自主。

3、编制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

在尊重农村长期形成的现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点和地方特色,村庄规划要注重农村资源利用的循环,与产业发展结合,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产业支撑,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人居环境。

三、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5、《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7)

6、《黄石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成果要求》(2007年试行)

7、《大冶市村庄整治技术导则》(2010)

8、《大冶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

9、《大冶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大冶市金湖街办总体规划》

11、金湖街办2013年度工作计划

12、南石村相关基础资料

四、规划基本原则

(一)城乡统筹原则

村庄建设必须要与城镇的发展相协调。

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自身就需要城镇多方面的支持,因此要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努力完善促进农村基层各项建设的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村庄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适度超前规划,突出特色。

(三)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

要合理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规划应该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应集约用地,合理紧凑布局村庄的各项建设用地。

(四)保护文化、注重特色原则

以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重视村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突出村庄的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形象。

(五)村庄田园化原则

大多数村庄周围都是农田,自然条件普遍较好、村庄形态多数表现出一定的自然肌理。

规划要突出乡村风格,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六)尊重民意原则

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

(七)循序渐进原则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齐头并进。

要找准切入点,从基础条件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方入手,从比较容易见成效的事情入手,从资金筹措比较容易到位的项目入手,集中力量,尽快取得成效,让群众分享到成果,取信于民。

五、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即南石村村域面积,村域总面积为566.88公顷。

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8.94公顷。

规划界线依据大冶市国土局提供的基础资料为依据。

六、规划年限

本次金湖街办南石村总体规划期限为8年(2013-2020),规划期满或有重大变化(如上层次规划的调整或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发生变化,对村庄建设有较大影响等)时,经原批准机构同意,方可进行修改。

近期:

2013-2015

远期:

2016-2020

第二部分村域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环境

南石村位于金湖街办中部,距金湖街办镇区7.5公里。

北与郭桥村、团结村毗邻,西与北泉村相连,东南与罗桥街道办事处的两塘村、民爱村接壤,南接金湖街办的锡山村。

村域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国土面积约566.88公顷,耕地面积3651亩。

村域地势南高北低。

(二)历史沿革

南石村以黄南石自然湾派生得名。

(三)规模

1、土地规模

南石村国土面积约566.88公顷,耕地面积3180亩,其中水田2161亩,旱地1019亩。

2、人口规模

南石村现有19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湾。

村域现有总人口2958人,885户,平均每户3.3人。

其中劳动力1840人(占总人口的62.0%),外出务工人员有860人。

 

2012年南石村各村民小组情况统计表

村庄

人口

户数

姓氏

组别

水田(亩)

旱地(亩)

黄官塘

134

41

1

89.87

32.79

黄南石细屋

204

69

2

193.44

31.37

竹林下

101

41

5

116.85

23.11

陈万胜

185

57

6

83.33

28.88

胡兴国、胡兴国老屋

183

51

7

110.12

83.57

石鼓楼

138

42

8

74.06

35.15

袁家庄

160

43

9

84.37

63.14

陈上仓

98

27

10

53.3

90.2

下铺

126

35

11

62.01

38.65

程茂何

51

12

12

38.17

21.45

上程

36

9

13

103.8

63.12

下程

128

32

13

103.8

63.12

张季全

138

35

14

88.88

84.2

石牛山何

302

84

15

260.1

46.9

汪家冲

38

14

16

62.57

35.33

吴汉宫

37

11

吴,黄

16

张家庄

327

89

17

227.35

105.44

李传白

101

41

李,黄

18

144.84

13.95

陈武松

13

8

18

黄南石

458

144

3.4.19

264.18

158.69

总计

2958

885

19

2161.04

1019.06

(四)地形地貌

南石村为丘陵地带,山场面积和农田面积相当,地势高低起伏比较明显,村域中部和北部较为平坦。

(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南石村经济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2009年种植业年产值410万元;林业0.2万元;牧业57.6万元;渔业41.2万元。

2010年南石村经济总收入为810.4万元,人均纯收入约为5000元。

(六)社会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1、村委会:

现位于村域北部,建筑为2层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其中村委会约占80平方米。

2、学校:

南石村现有一所完全小学——汪家冲小学,位于汪家冲湾西边,现有师生总数约160人,占地面积20亩。

3、卫生室:

目前有卫生室一所,和村委会在同一办公地点,共有1名医务人员,占地面积130平方米。

4、生活饮用水:

目前21个自然湾都是由各家自挖水井取水。

5、电力电讯设施:

配套较完善,有线电视,广播基本完成。

6、道路交通:

村内的主要干路虽已硬化,但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通行不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结构及产业发展

通过对各项统计资料的分析,规划认为该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传统种植业比重较大;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农民直接收入不够稳定,导致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于种植业季节性较强,效率又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二)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

通过现场踏勘和对地形图的解读,规划认为村域用地分布比较分散,布局比较零乱,主要缺少公共活动场所和集中绿地。

不同功能的用地相互混杂。

(三)建筑形式与村民住宅

大多数村庄依据山形水势,建设自己的家园,凭借特殊的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工业污染严重,环境恶劣。

南石村现有住宅建筑大都散乱,错落无序,大多数居民点比较分散,各别居民点比较小。

且现状除部分新建住宅外观别致、造型新颖,达到小康型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房屋多为一层建设较早的毛石、红砖、土木结构楼房,房型老化、陈旧,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设计理念。

村民住宅多以坡屋顶为主,大部分为两层。

南石村村民宅基地规格凌乱,村民宅基地与村内道路间的关系不规则,因而在宅基地与道路之间出现了许多闲置的用地。

这些用地被用作堆放垃圾或者堆放柴草、石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村庄景观的破坏。

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的有效指导,乱搭、乱建现象较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

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超过140㎡/人。

村域范围内居民点布局较为分散,周围空地较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够充分。

(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方面

虽然南石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经济投入,但村域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多数村庄的路面还没有硬化,通自然湾的道路及农户宅前、宅后道路有待进一步拓宽及改善。

村庄内部道路除少部分水泥道路,其它道路路面状况较差,大多数为泥土路面,坑洼不平,道路及其相关设施严重缺乏,亟需整治。

村内的生活污水属自然排放的状态,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公共服务设施种类相对较少,服务半径不能达到要求,公共服务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增加,以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要求。

其它自然湾则缺少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五)村庄环境及景观

环境条件较差,环卫设施缺乏。

村内公厕、垃圾收运等环卫设施缺乏,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宅前屋后及公共场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南石村村庄空间变化较单调,空间节点不明显,建筑单体造型简单且风格不一,缺乏整体风格,不能串点成线,连贯布局,且房屋大小混杂,新旧交错,不利于创造有机连续的村庄景观。

大部分水体周边随意堆放柴草和垃圾,对村庄的环境景观造成了破坏。

部分山体开挖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水系和山体是村内最主要的景观,目前保护还很不够。

今后要发展旅游业,这是很大的一个限制因素。

(六)规划滞后

由于经济发展,村民收入提高,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要求新建、翻建住宅,但是缺乏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村民想建新房,但缺乏符合规划要求的建房用地,导致村民住宅建设缓慢,村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

第三部分村域总体规划

一、村域总体发展思路

(一)村庄发展优劣势分析一览表

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农林用地面积大,地势较为平坦,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区位优势,一区两镇交接区,距罗金公路较近

劣势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劳动力减少、流失严重

特色产业没有形成

(二)根据我们对南石村现状调查、分析等研究,拟就生态理念贯穿生产生活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现有物质空间环境,从根本上改变村庄的环境现状,提高村民的生活标准。

2、探索传统生态农业的服务要求和当地的风俗习惯,建设农业生态园,引导农民增收途径,合理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

3、结合公共活动空间的绿化布局,把生态理念落实到具体空间中。

(三)村庄定位

根据南石村的地形特色和资源条件,规划将该村定位为金湖街办的农业型一般村。

(四)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经济发展任务(2013—2015):

以高效优质水稻种植为主,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期依靠村内现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逐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

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的目标。

远期经济发展任务(2016—2020):

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村民富裕的目标,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增长,达到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000元的目标。

(五)社会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率达到100%,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污水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不断完善村庄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事业的不断提高。

(六)文化发展目标

保障提供基础文化设施,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七)环境发展目标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立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村庄,达到村庄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村域人口及用地预测

(一)现状人口情况

南石村现状居住户数885户,总人口2958人,户均人口3.3人。

(二)规划期末人口预测

据当地人口统计数据,南石村近十年来总人口未有显著变化。

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同时规划考虑由于城镇化的因素,农村人口将逐步减少。

根据大冶市总体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如下表:

大冶市城镇化水平预测表

年份

项目

2004年

城镇化水平

(%)

2010年

城镇化水平

(%)

2020年

城镇化水平

(%)

总人口

(万人)

89.98

93

100

非农业人口(万人)

18.2

20

23

25

32

32

城镇人口

(万人)

32.0

35.0

39

42

52.8

52.8

从以上表格可以分析,2010-2020年期间,大冶市城市化水平从42%达到52.8%。

相当于每年城镇化水平平均增长约2.3%,相应的农村人口平均减少约2.3%,参考大冶市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要求,结合金湖街办体系规划和南石村实际情况,采用综合增长率预测法,确定南石村综合增长率为-2‰。

综合以上依据,规划对村域人口进行了预测:

村域总人口为2958×(1-2‰)10≈2870人

综上所述,规划在现状人口的基础上,人口增长呈现负增长的模式,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规划总人口为2870人,880户。

(三)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根据《大冶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按照建设节约集约型社会的要求,彻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结合大冶市建设用地变化特点,确定规划期间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控制标准。

根据人口规模,结合国家关于村庄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和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村庄用地规模宜按人均90∽120平方米控制。

到2015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降到140平方米/人以内;到2020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降到120平方米/人以内。

规划考虑到目前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28.4公顷,人均167.5平方米,同时规划考虑到近期时限内的具体实施情况,用地规模适当放宽,控制在人均150平方米左右,远期则按照用地标准进行控制,控制在人均120平方米。

到规划期末,南石村村庄建设总用地控制为

近期2015年,2906×140=45公顷

远期2020年,2729×120=36.8公顷

三、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分析

南石村现状产业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第一产业主要是粮食、水果、竹木资源等。

传统农业发展

南石村现状主导农业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结构和“三产”在比例构成的平衡和合理配置,同时发展规模多种经济和规模经济。

四、村庄规划结构和布点规划

在充分尊重南石村现状村庄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本规划对村庄功能予以完善,旨在突出村庄特色,延续村庄发展肌理。

结合产业服务形式,合理组织各类村庄建设用地,以更好的适应新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规划村庄主要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组团”。

“一心”指的是北部居住中心。

“两轴”铁贺线发展轴和下祠线发展轴。

“四组团”指中心组团,柯楚宇组团,黄琼玉组团,程黄组团。

五、村域道路系统规划

以尽量维持村庄原有道路肌理、尽量不动村民住宅建筑、尽可能少动村民院墙为前提。

必要时应打通断头路,保证有效联系。

1、根据黄石重点交通规划,村庄道路系统由三级道路构成,即省道、县道和村道。

省道红线宽度为20-30米;县道为7-10米;村道5-8米。

2、村庄各级道路见下表。

3、内部组团间人行小路开拓为机动车水泥连接路。

4、在各自然湾建设村民活动广场、停车场。

 

规划道路一览表

等级

路基宽度(m)

断面形式(m)

建筑后退线(m)

村级主路

7.5

0.75+6+0.75

5

村级支路

(居民点内部主要道路)

4.5-5.5

0.5+(3.5-4.5)+0.5

3

生产道路

4

3.5+0.5

-

六、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北部居住中心区的建设,统筹考虑建设新的村委会办公楼,卫生室,幼儿园,商业网点,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1、村委会现状村委会位于村庄主要道路旁,和各个自然湾联系比较方便,能满足村民需求,本次规划保留现状规模。

2、教育设施目前南石村有小学一所,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规划保留现状。

3、卫生医疗设施南石村有卫生室一所,与村委会在一栋建筑,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4、文体娱乐设施根据当地民情,村民喜欢自娱自乐的实际,规划在中心居民点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家谱室、棋牌室、科技资料室、图书室;兼顾电影放映室,茶室等,开展有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根据各一般居民点的实际情况,建设文化活动室,有条件的建设羽毛球场,条件不足的布置了一些健身器材,让村民闲时也有娱乐健身之处;为开展农民体育运动打下基础。

5、商业服务设施目前南石村没有集中的商业设施,只有一些零散的便利店,村民购物不方便。

规划在中心居民点结合文化活动中心的集聚力,在公共活动中心内部设置小型超市和各类小商铺,在各个一般居民点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便利店。

6、公共绿地规划范围内各自然湾的大小水塘可放养鱼虾,开展垂钓休闲创收活动改善美化周边的环境,建设村民活动的绿地等。

七、景观绿化规划

南石村中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多为良田,东部多为丘陵。

村域绿化主要分为山体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居民点绿化。

(一)山体绿化

山体绿化,作为村庄背景,形成青山环绕的景观生态环境。

(二)道路绿化

乡村道路绿化接近于农村,情系于农民,没必要栽植大量的景观树种。

栽植乡土树种,特别是能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树种更好。

例如栽植杨树,木材、枝桠材都有较好的收入;春天防风抗沙能力强,夏天遮阴能乘凉,秋天落叶后还能套种小麦。

规划目标:

主要道路绿化率达到100%。

(三)水系绿化

滨水绿化统筹兼顾水体、岸线、滨水空间,包括水库绿化。

选用固土护坡植物,美化水库周边环境。

(四)居民点绿化

规划目标:

集中居民点绿化率达到40%以上。

1、点式绿化

点式绿化指自然湾内集中的公共绿地。

规划在各自然湾设置公共绿地,结合水塘和山体,宜设置若干园林小景,进一步丰富村庄的空间景观。

植物种植上,选用金牛乡土树种,种植模式采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进一步丰富空间。

2、线式绿化

线式绿化指道路两侧和水体四周的绿化。

村庄内道路两侧及水塘、水库边都进行大量绿化,采用乔木+灌木的种植模式。

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树种主要以樟树、杨树、柳树、刺槐等为骨干树种,小块绿地在配以花卉和常绿灌木进行点缀。

3、面式绿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