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971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时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

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

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

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崇高、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

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

“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

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

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D.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答案】1.D2.C

3.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文化影响衰减”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D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

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误。

结合“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等分析,《论语》可靠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

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错误。

结合“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分析,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

故选B。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6分)

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完成下面小题。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4.下列对本诗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多处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一类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强调爱而不见,事与愿违的相思之苦。

B.本诗作为抒情诗完全是直抒胸臆。

C.本诗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诗、乐、舞相配,表演性较强。

D.诗中用佳树香草所筑起的美丽的居室,象征了两人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屈原惯用的艺术手法。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

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

古风与唐代格律要求严格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王安石、孟浩然、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姜夔。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后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6.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

【答案】4.B5.C

6.第一层写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

第二层描述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扣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第三层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

第四层写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诗,逐句翻译诗句,思考诗歌的表达技巧,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B项,“完全是直抒胸臆”错误。

诗中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并不完全是直抒胸臆。

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相约未见的愁情,属于借景抒情。

故选B项。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准确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从近年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著名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等,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注意分类记忆。

C项,“依次是指王安石、孟浩然、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姜夔”错误。

“青莲居士”是李白,“四明狂客”是贺知章。

故选C项。

【6题详解】

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解答时需要通读全诗,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逐层归纳诗中对湘夫人的情感,分点进行概括。

从全诗来看,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在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到来。

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湘君望断秋水,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内心充满悲伤。

第二层从“沅有茝兮醴有兰”到“夕济兮西澨”,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他久等不至,内心焦虑,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水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他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第三层从“闻佳人兮召予”到“灵之来兮如云”,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华美艳丽,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

最后一层在最后一段,写湘君在绝望之余遗憾地把衣服抛到江中,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

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7.对《马嵬》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8.对《马嵬》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

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9.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7.C8.C

9.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照。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诗句,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和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再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

C项,“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错误。

“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石壕村里夫妻别”意思是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

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C项,“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错误。

诗歌三、四句是“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意思是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这两句采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故选C项。

【9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问的是“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

请作简要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分别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确定答案。

《读长恨辞》前两句说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还难,何况是在夜间,又不断地下起了雨呢,值此时刻,唐玄宗想起了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下来了;后两句说,那时军中死去的并非贵妃一人,死了那么多人,君王却丝毫也没有怜惜他们,更没有为他们而难受过。

一是“倍沾襟”,一是“不动心”,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马嵬》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照,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可见,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点睛】第2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仔细阅读所给注释,再通读全诗,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

父侭,邠州知州。

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

束言:

“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

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

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

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

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

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

“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

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

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

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

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

”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

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

“岂有喜及罪人耶?

”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

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

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②俺答:

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11.对下列句子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授予官职的意思。

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举”“拜”“擢”等。

B.“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

C.“庙祀”立庙奉祀。

D.《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13.把文中划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答案】10.B11.A12.B

13.

(1)现在当权

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

(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句子,然后通读全文,找到句子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粗通大意,再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的大意是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

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

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

其中“束”是人名,指沈束,“枕块饮水”是并列短语,是沈束的行为,“束枕块饮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两项。

再比较A、B两项,“起故官”的主语是朝廷或是“穆宗”,而“不赴”的主语是“束”,故“起故官”“不赴”中间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B项。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举’‘拜’‘擢’等”错误。

“擢”表示提拔,是升官。

故选A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混为一谈,“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错误。

原文说的是“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

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意思是“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

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

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

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

故应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故选B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当事”,当权,掌权;“予夺”,给与或者剥夺;“忠勤”,形容词作名词,忠诚勤勉的官吏;“忠勤反捐弃”,被动句,“捐弃”,被抛弃;“何以”,宾语前置,用什么;“激”,激励。

(2)“比”,等到;“束已系狱”,被动句,“系狱”,被拘囚下狱;“矢志”,坚守志向;“适”,出嫁;“他适”,改嫁他人。

【点睛】文言文断句常用的方法有:

①根据文意断句。

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

父亲沈侭,做邠州知州。

沈束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