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813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docx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doc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为做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要求和部署,结合××县实际情况,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指针,以服务于××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本次规划要充分与上一轮规划相衔接,继承和发扬在规划编制、实施中的经验。

同时要与时俱进,做到六个“转变”,即规划定位向区域规划转变,工作任务向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并重转变,规划方法由指标控制型向空间控制型转变,规划内容由耕地保护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变,决策方法逐步由领导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规划实施由目标导向型向过程导向型转变。

努力使修编后的规划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全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

总体上要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和集约利用”的原则。

保护就是依法保护耕地、保障基本农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就是千方百计保障××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挖潜,就是清理消化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集约用地,就是努力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

1、用途管制原则。

土地用途管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

要统筹合理安排各业用地,明确各土地利用区块的用途,严禁随意改变土地用途。

用途管制的重点是耕地保护,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保护,要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推进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上并重转变。

2、占补平衡原则。

一方面,要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另一方面,要在保障各项建设占用必需耕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耕地占补项目,实现全区耕地占补平衡。

3、集约用地原则。

一是要加强土地利用水平评价,调查闲置土地情况,制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要研究促进新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完善“双控”指标体系。

4、三规衔接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科学预测用地需求,认真分析土地供应潜力,合理土地资源布局,正确处理“保护”和“保障”的关系,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城区总体规划的有机结合。

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要与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5、成方成块原则

根据城区发展边界理论,按发展阶段、重要程度和资源供给能力,合理界定城区和开发区的外延扩张边界,开发区块尽量做到成方成块,以利于资源配置、规划实施和耕地保护。

6、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

坚持土地的开发、利用、整理和保护相结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确保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增长,保证土地资源潜力,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性和社会可承受性,保障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信息化原则。

要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满足规划要素实时更新、快速统计、共享互动等要求,增加规划科技含量,有效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工作任务

根据本轮规划编制的基期及目标,结合上级对本轮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县规划编制采取区、乡两级规划同时进行,其主要任务如下:

(一)收集资料,确定基础数据

主要收集全区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方面的基础资料;收集上轮规划实施情况、规划期间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整理情况、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统计年报、土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等资料。

通过调查,全面摸清××县土地利用现状的数量、结构、质量、分布及变化,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数,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程序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后,作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数据。

(二)开展专题研究

结合××县实际,针对规划修编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县专题研究的内容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评价;二是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三是土地供需分析研究;四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五是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问题研究;六是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研究;七是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目标与措施研究;八是采煤破坏土地复垦整治研究。

在完成上述八个方面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报告,报上级审查确认。

(三)制定规划大纲

编制规划大纲的目的是明确规划修编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包括:

对上轮规划实施情况的初步评价(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修编思路、土地供需形势分析、规划目标和重点、主要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各乡镇控制指标、规划方法和实施机制创新设想等内容。

(四)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已审定的规划大纲,结合重点城镇和开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保护与整治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综合平衡和充分协调,提出多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将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规模等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并进行具体布局落实。

(五)规划协调与评审论证

规划协调是规划编制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包括规划方案的咨询、听证、公告以及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等多个方面。

规划协调完成后,进行区、乡两级规划修编成果整理,并将规划成果提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报请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评审。

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文本。

(六)规划成果信息系统建设

在建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前提下,利用专用软件,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经调试验收合格后,作为规划成果的一部分一同报批。

四、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区规划法》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大补充耕地工作力度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

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区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8、《××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

10、《××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五、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修编范围为××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该轮规划修编涉及××县及所辖4个乡、4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六、规划方案的编制

1、县级规划方案的编制

根据阳泉市人民政府审查确定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结合××县和重点城镇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综合平衡和充分协调,提出总体规划方案。

县级规划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县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

(2)提出2020年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明确土地利用的重点和方针;

(3)制订全区各类用地控制的具体指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4)规划生态保护和重点城镇建设用地;

(5)安排交通、水利及能源等重点项目用地;

(6)划定土地用途区,并制定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划;

(7)将全区土地利用的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

(8)制定近期规划

(9)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2、乡(镇)级规划方案的编制

根据××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结合各乡(镇)农业和农村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综合平衡和充分协调,提出总体规划目标。

乡(镇)规划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供需状况;

(2)确定规划目标;

(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4)划定土地用途区

(5)落实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6)确定小城镇、集镇及村庄用地规模和范围;

(7)安排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布局;

(8)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区);

制定工作方案,包括规划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与方法、工作人员组成与分工、成果要求、工作经费等。

七、时间安排

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分为七个阶段,县、乡两级规划同步开展进行,用10个月时间完成。

(一)准备工作(时间1个月)。

成立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部门联络员,制定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确定规划修编单位,明确任务和要求。

召开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部署规划修编工作;召集联络员进行学习培训,完成规划资料收集、部门用地预测等相关工作。

(二)开展专题研究(时间3个月)。

在前期调查研究和全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批准的基础上,开展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土地供给与需求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等专题研究,为规划大纲及规划文本草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三)编写规划大纲(时间1个月)。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规划大纲,确定规划目标、主要用地结构和布局等,并报上级部门批准。

(四)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编制(时间1个月)。

(五)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编制(时间2个月)。

(六)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时间1个月)。

(七)评审报批阶段(时间1个月)。

组织专家评审,规划文本修改完善后上报审批。

八、规划成果

  

(一)文档成果

  1、规划文件,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及其说明;规划修编工作报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其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说明。

  2、规划附件,包括规划附表,与规划有关的基础资料,如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相关文件、重要规划基础资料等。

  

(二)图件成果

  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土地整治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三)计算机软件成果

包括文档成果电子文件、图件成果电子文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用管理系统。

九、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区级人民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确定规划范围,筹措规划编制经费,组建规划队伍,审定规划目标,协调部门矛盾,组织公众参与活动,审查规划方案,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等。

2、明确部门责任。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提出预期成果要求。

其中应着重对基础资料的处理,规划目标与指标的确定,规划方案论证,上下级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公众参与的内容与方法等做出安排。

3、各部门和乡(镇)应指定规划编制联络员,负责提供基础资料,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协调,听取、反馈各方意见。

(1)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规划修编的总体安排、组织协调、具体落实等工作,提供土地基础数据和图件,拟定各类、各业用地方案等;

(2)政研部门负责根据区委区政府发展战略提出土地开发利用宏观策略,以及收集整理各部门提供的资料;

(3)发改部门负责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目标预测工作,以及提供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资料;

(4)城建部门协助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预测城镇化水平,并提供城乡规划和区政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5)财政部门负责保障规划修编所需工作经费;

(6)环保部门负责提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方面的资料;

(7)经贸部门负责提供各类工业基地情况及产业布局规划资料;

(8)交通部门负责提供公路、铁路等各类交通规划资料(包含交通设施用地规模和布局内容);

(9)统计部门负责提供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统计资料;

(10)水利部门负责提供水利规划资料(包含水利工程设施用地规模和布局内容);

(11)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各类农业生产基地现状与规划发展情况资料(包含各类农业用地规模和布局内容);

(12)林业部门负责提供保护性林地(水土保持林、自然保护林、农田保护林、特种保护林等)分布范围、面积和保护措施资料和林业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